自动燃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743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燃煤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物料进行烘干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物料干燥的设备种类较多,它包括微波、红外蒸气传热、烟气直接烘烤、热风干燥、电热干燥、低压低温干燥等,然而其大部分的烘干设备基本是分为燃油和燃煤两种。其中燃油烘干机的主要原料的油,所以运行费用较高。而燃煤烘干机虽然费用相对较低,但必须采用多个烘干仓,烘干物料时很费事,如果采用一个烘干仓用无法解决烘干仓内的湿气排出问题。
技术内容为了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一个烘干仓即可进行全面烘干工作的自动燃煤烘干机。
本实用新型是由电机、鼓风机等组成,其主要是由机械室和烘干室两部分组成,机械室与烘干室通过出风口与入风口、缓冲室相通。在机械室内有煤炉、燃烧室、热交换器、风机、挡板、煤灰箱。在机械室外部有煤箱、送煤机构、电机、鼓风机、观察口、调湿器、进气口。烟囱通过热交换器内腔与燃烧室相通。烘干室与缓冲室之间有多孔板。在烘干室外部安装有排气口和观察窗。在烘干机上可以安装有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了新型烧煤方法,燃烧充分,没有黑烟,因此节约煤,安全,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力,降低运行成本。
2、机柜及烘干室采用了隔热性能良好的彩板,因此保温性能好,保湿也好,保证不同品种的烘干过程中温度湿度要求。
3、热交换器是垂直布置的,因此煤灰不堵塞热交换器,不必定定期清除,使用方便。
4、操作简单,控温精度高,特别适合烤烟等烘干技术要求高的场合,大大提高烘干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A部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由电机20、鼓风机19等组成,其主要是由机械室和烘干室7两部分组成,机械室与烘干室7通过出风口4与入风口14、缓冲室10相通。在机械室内有煤炉18、燃烧室17、热交换器16、风机3、挡板12、煤灰箱15。机械室是该设备的核心,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各部件协调工作,完成自动送煤,空气通过风机吹过热交换器而被加热,热空气经由机箱底部送入烘干室,再由烘干室上部进入机箱上部,依此循环。调湿时,打开进气口挡板,外部空气进行机箱内,从排气口排出潮气,达到调控湿度的目的。在机械室外部有煤箱21、送煤机构、电机20、鼓风机19、观察口13、调湿器5、进气口1。烟囱2通过热交换器16内腔与燃烧室17相通。烘干室7与缓冲室10之间有多孔板9。在烘干室7外部安装有排气口6和观察窗8。在烘干机上可以安装有控制器11。
其工作过程是首先通过控制器将煤箱中的煤通过送煤机构送入煤炉,煤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和热烟进入与燃烧室相通的热交换器,再经过烟囱排出。经过热交换器的热能和热烟将风机吹入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通过入风口进入缓冲室,缓冲室的热风再通过多孔板上的孔进入烘干室中烘干物料,然后再通过出风口回到机械室中,依此循环,达到烘干的目的。当烘干室的湿度偏高时,通过调湿器打开挡板,自然风就通过进风口进入机械室中,由于负压作用,烘干室中的湿气就不会通过出风口进入机械室中,而通过排气口排到大气中,进气口的的开口大小可以控制进气的多少,进多少空气,就相应的排出相同的潮气,以此降低烘干室内的湿度。观察口是用于观察机械室中的工作状态而设,观察窗是用于观察烘干室内的工作状态而设。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燃煤烘干机,是由电机(20)、鼓风机(19)等组成,其特征在于a、其主要是由机械室和烘干室(7)两部分组成,机械室与烘干室(7)通过出风口(4)与入风口(14)、缓冲室(10)相通;b、在机械室内有煤炉(18)、燃烧室(17)、热交换器(16)、风机(3)、挡板(12)、煤灰箱(15);c、在机械室外部有煤箱(21)、送煤机构、电机(20)、鼓风机(19)、观察口(13)、调湿器(5)、进气口(1);d、烟囱(2)通过热交换器(16)内腔与燃烧室(17)相通;e、烘干室(7)与缓冲室(10)之间有多孔板(9);f、在烘干室(7)外部安装有排气口(6)和观察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燃煤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在烘干机上可以安装有控制器(11)。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燃煤烘干机,涉及一种对物料进行烘干的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一个烘干仓即可进行全面烘干工作的自动燃煤烘干机。本实用新型是由电机、鼓风机等组成,其主要是由机械室和烘干室两部分组成,机械室与烘干室通过出风口与入风口、缓冲室相通。在机械室内有煤炉、燃烧室、热交换器、风机、挡板、煤灰箱。在机械室外部有煤箱、送煤机构、电机、鼓风机、观察口、调湿器、进气口。烟囱通过热交换器内腔与燃烧室相通。烘干室与缓冲室之间有多孔板。在烘干室外部安装有排气口和观察窗。在烘干机上可以安装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控温精度高,特别适合烤烟等烘干技术要求高的场合,大大提高烘干质量。
文档编号F26B23/02GK2610293SQ0321208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李永茂 申请人:李永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