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7442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属于家用采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家庭多用途无水取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常采用的取暖设备有电热器、水暖器和空调等,但是功能单一,结构复杂,造价高和燃料不能复合利用等缺点,而且水暖气供热系统,在冬季,如果停止使用,有冻裂暖气片和管道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家庭取暖设备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烧水做饭、烧炕和取暖为一体的多用途无水取暖炉。
本实用新型由炉膛主体、炉膛、出风口、烟道口、通风口、入风口、炉箅子、炉膛外壳、抽匣、拉手、滑道和暖气室组成,所述炉膛主体是由铸铁铸造而成,其中央设置有倒锥台体形炉膛,上端开口,下端设置有炉箅子,炉膛主体一侧的端面设有烟道口,上面设有出风口,另一侧的端面设有通风口,烟道口和通风口都与炉膛相通,所述炉膛外壳的一侧面设有入风口和通风口的开孔,炉膛外壳的下面设置有滑道,其滑道上面装有抽匣,并能里外拉动,抽匣上设置有拉手,炉膛外壳用钢板焊接而成,和炉膛主体焊接成一体,并形成暖气室空腔,炉箅子由铸铁铸造而成,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1、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2、燃料燃烧性能好,提高热能利用率;3、使用洁净、方便,一炉多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炉膛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炉膛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膛主体、2炉膛、3出风口、4烟道口、5通风口、6入风口、7炉箅子、8炉膛外壳、9抽匣、10拉手、11滑道、12暖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由炉膛主体1、炉膛2、出风口3、烟道口4、通风口5、入风口6、炉箅子7、炉膛外壳8、抽匣9、拉手10、滑道11、暖气室12组成。炉膛主体1是由铸铁铸造而成,如图2所示,其中央设置有倒锥台体形炉膛2,上端开口,可以放置炊具烧水做饭,下端设置有炉箅子,并由铸铁铸造而成,炉膛主体1的一侧端面设置有烟道口4,上面设置有出风口3,另一侧端面设置有通风口5,烟道口4和通风口5都与炉膛2相通;如图3所示,炉膛外壳8的一侧端面设置有入风口6和通风口5的开孔,炉膛外壳8的下面焊接固定有两个滑道11,其上面设置有抽匣9,抽匣9上焊接固定有拉手10,能里外拉动抽匣9,可调节炉膛2的燃烧气流,炉膛外壳8用钢板焊接而成,与炉膛主体1焊接成一体,并形成暖气室12的空腔,入风口6和出风口3都与暖气室12相通。炉膛2内可以燃烧煤炭和木材等固体燃料,燃烧后,炉膛2迅速升温,通过炉膛导热,使暖气室12的空气升温,气体膨胀产生热气流,由于入风口6在暖气室12的下面,出风口3在其上面,所以热气流由入风口6流向出风口3,形成对流产生大量热风,通过管道流向室内,使室温升高,达到取暖目的。例如,炉膛2内的煤炭燃烧10分钟,就能得到热源,在冬季室外温度为零下20摄氏度时,20分钟后可使50平方米的居室温度升到15~25摄氏度。由于炉膛2设有通风口5,因此燃料燃烧效果好。烟道口4与土炕相连,可以使土炕暖热,达到充分利用能源,集烧炕、烧水做饭和室内取暖为一体的一炉多用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包括炉膛主体、炉膛、出风口、烟道口、通风口、入风口、炉箅子、炉膛外壳、抽匣、拉手、滑道和暖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主体的中央设置有倒锥台体形炉膛,上端开口,下端设置有炉箅子,炉膛主体一侧的端面设有烟道口,上面设有出风口,另一侧的墙面设有通风口,烟道口和通风口都与炉膛相通,炉膛外壳的一侧面设有入风口和通风口的开孔,炉膛外壳的下面设置有滑道,其滑道上面装有抽匣,并能里外拉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无水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外壳用钢板焊接而成,和炉膛主体焊接成一体,并形成暖气室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无水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主体是由铸铁铸造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无水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匣由钢板焊接而成,并设置有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无水取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箅子是由铸铁铸造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家用无水取暖炉属于家用取暖设备领域,包括炉膛主体、炉膛、出风口、烟道口、通风口、入风口、炉箅子、炉膛外壳、抽匣、拉手、滑道和暖气室,炉膛主体是由铸铁铸造而成,其中央设置有倒锥台体形炉膛,上端开口,下端设置有炉箅子,炉膛主体一侧的端面设有烟道口,上面设有出风口,另一侧的端面设有通风口,烟道口和通风口都与炉膛相通,炉膛外壳的一侧面设有入风口和通风口的开孔,炉膛外壳的下面设置有滑道,其滑道上面装有抽匣,并能里外拉动,炉膛外壳用钢板焊接而成,和炉膛主体焊接成一体,并形成暖气室空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燃料燃烧性能好、提高热能利用率、使用方便和一炉多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B7/00GK2632523SQ0321236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4日
发明者关忠仁 申请人:关忠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