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循环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是根据微循环原理,改进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结构设计,从而提高了热效率,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成本,更有利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用。
现有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结构基本分为闷晒式和板管式两种。前者是水箱直接做为集热器,它结构简单,价格低,但热效率低,使用寿短。板管式热水器是利用集热板吸收光能加热集热排管中的水,经上、下汇集管和储水箱的低温水进行自然热循环。它的热效率高于前者,但造价偏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微循环原理,综合二者的优点,改进结构设计,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节省原材料,降低造价的新型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的取消上汇集管,将储水箱和集热排管做成整体结构,即每一根集热排管都直接和储水箱连通。这样每一根集热排管都是一个小的循环主体,也就是说晒热的水沿管壁上升进入水箱,而水箱里的低温水沿管壁另一侧回流,使每一根集热排管和储水箱都成一个循环系统。显然这样的循环系统与现有的管板式热水器的热循环系统截然不同。我们称之为微循环系统。同时,综合闷晒式热水器的优点,将储水箱的朝阳面做成集热器,其余部分由保温材料做壳体封闭,防止热损耗,这样既节省了原材料,又提高了整体的热效率。
图1系微循环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正视图。
图2系微循环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侧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集热器保温壳体(1)、集热板(2)、集热排管(3)、下汇集管(4)、储水箱(5)、水箱保温壳体(6)、溢水管(9)、水位监控器(10)及支撑架(11)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如图所示固定于集热板(2)上的若干根平行的集热排管(3)的上端焊接于储水箱(5)的底部,下端焊接在下汇集管管(4)上。整体安装在集热器保温壳体(1)内,并用透明盖板(7)封装。储水箱(5)朝阳面作为集热器,通过透明盖板(8)吸收光能,其余部分由水箱保温壳体(6)封装。储水箱(5)的顶部设有溢水管(9)。冷水由下汇集管(4)经过集热排管(3)进入储水箱(5),当达到予定水位时,置于溢水管(9)里的水位监控器(10)的敏感元件触点接通电路,发声报警,此时,关闭进水阀门,多余的水通过溢水管(9)排出。
由于设置了水位监控器(10)、下汇集管(4)既为进水管,又作为热水输出管,只需转换用水阀门,热水仍从下汇集管(4)输出。
本热水器设有可调角度的后支撑架(11),集热器保温壳体(1)的底部支脚作为另一支撑点。
由于采取了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同功能的板管式热水器相比,不仅节省了原材料(光铜材就节省1/5),造价降低(10~15)%,而且由于每根集热排管都直接参与水循环,因而使水循环截面积较原来的上汇集管的循环截面积大大增加(约2~2.5倍),水循环阻力就相应降低了。同时,因为增加储水箱的集热效能,使整体热效率提高(10~15)%,产热水量也相应提高(10~15)%。本热水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安装使用更加方便,更有利于广大城乡居民推广使用。
实施例板管集热器采光面积为0.81m2,储水箱集热器采光面积为0.18m2,总采光面积0.99m2,透明盖板为平板玻璃,储水箱用薄钢板焊接而成,容量为60公斤,下汇集管和集热排管采用紫铜管,保温材料用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热水器底部和背部均有支撑脚和可调支撑架,以便于安装在各种建筑物上。
权利要求
1.微循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壳体(1)、集热板(2)、集热排管(3)、下汇集管(4)、储水箱(5)、水箱保温壳体(6)、透明盖板(7、8)及支撑架(11)等组成,集热排管(3)的下端与下汇集管(4)相连通,整体安装在集热器保温壳体(1)内,并用透明盖板(7)封装,其特征在于集热板(2)上的集热排管(3)的上端直接和储水箱(5)相连通;储水箱(5)的朝阳面为集热器,其上装有透明盖板(8),其余部分由水箱保温壳体(6)封装;储水箱(5)的顶部设有溢水管(9),其内有水位监控器(10)的敏感元件触点,以监控储水箱(5)中的水位。
专利摘要
微循环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根据太阳能利用技术和流体微循环理论进行设计的,不但具有板管式热水器的特点,也综合了闷晒式热水器的优点。它主要由储水箱、集热器、透明盖板、保温壳体及支撑架等部分组成。结构特点是取消上汇集管,将储水箱和集热排管做成整体结构,即每一根集热排管都直接和储水箱连通。
文档编号F24J2/04GK87205304SQ87205304
公开日1988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24日
发明者文乾杰, 曾广强, 赵文平 申请人:文乾杰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