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煤燃烧生活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7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型煤燃烧生活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立式火管锅炉有关,尤其与自然抽风的型煤燃烧生活锅炉有关。
传统的立式火管生活锅炉由炉胆、炉壳、直火管等主要部件组成。结构简单,烟风阻力小,可采用自然通风。一般采用散煤(三类无烟煤为主)火床燃烧。由人工加煤和出渣。此种炉型燃料着火条件优越(无限着火)。能适应多种燃料燃烧,但燃烧过程有周期性变化。当燃料抛入时,水分迅速烘干,挥发份很快逸出,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空气,而此时从炉排下进入的风量却因煤层阻力增加反而减少。挥发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分解和裂化成炭黑,未分解的可燃气体CO,H2,CH4随烟排出锅炉造成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烟囱冒黑烟严重污染环境。过后,燃料逐步燃尽,但此时煤层阻力成少,进风反而增加,使空气过剩,增加排烟热损失。此种风煤间不协调现象,在燃用高挥发分烟煤时最为突出。松散的固体燃料在燃烧中形成灰渣,一部分随烟气流过全部受热面,对受热面造成机械磨损,然后,在除尘器或烟囱中排掉,部分从炉膛下部排出,二者都残留一部分可燃物质。对于火床炉,还有一部分燃料未经燃烧就经炉排通风孔漏入灰坑。因此火床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是一项主要的热量损失。传统的立式火管生活锅炉耗煤量大,烟囱的烟尘排放严重超标,热效率低于40%,需要专人司炉,劳动条件十分恶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通风状态始终良好的型煤燃烧生活锅炉,解决传统散煤燃烧锅炉风煤不协调,供给空气不足或空气和可燃气体混合不良,炉膛温度低,燃烧进度慢等问题,减少锅炉化学、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烟热散失,灰渣物理热损失,炉体表面散热损失,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改善劳动条件和节省人工。
本实用新型由炉胆、炉壳、直火管、水管及附属件组成。炉胆呈半圆筒形,一型煤炉位于炉胆内与炉胆配合组成封闭炉膛。形煤炉有运动机构可与炉膛配合封闭或脱离。型煤炉有炉排,炉排上有耐火筒。耐火筒内可分布数复数个型煤,耐火筒高度可同时容纳分布的复数层型煤。型煤一般是标准的燃烧时通风状态始终良好的蜂窝煤,利用自然拔风燃烧。炉下有小孔进风助燃,耐火筒上面就是水冷受热面。在直火管烟气对流传热区有一夹层,其中的水沸腾后不断翻入外层贮水室内,再从水咀放出开水。
型煤炉可有圆筒形外壳与炉胆内圆相配合,圆筒形外壳上连有一圆弧封闭罩,罩上有风口和出渣口,罩与锅炉壳接合形成一封闭圆柱体。耐火筒为炉排上衬于形煤炉外壳内壁的一层圆筒形耐火材料。型煤炉底有复数个滚轮和穿挠钢丝绳的滑轮。每隔一定时间加煤时,可由人工拉住封闭罩上的把手将型煤炉拉出锅炉体外,也可由卷扬机使钢丝绳通过滑轮而将型煤炉拉出锅炉体外后通灰加煤。加煤后同样用人工或机器使型煤炉与锅炉体配合一体后燃烧。
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炉上的炉门是一次进风口和排渣口,通过调节炉门进风口的大小可调节燃料的燃烧速度。由于炉内燃烧的型煤通过状态始终良好,使用直火管自然抽风能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型煤炉的封闭罩与锅炉壳封闭边缘间隙有冷空气漏入形成二次进风。二次进风沿型煤炉耐火筒与炉壳间隙上升,被炽热的耐火筒预加热,在型煤炉口与型煤的挥发分COH2CH4等可燃气体混合燃烧,强化燃烧,提高燃尽程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炉内耐火筒四周与炉壳的间隙通入二次空气并预加热,结构简单,减少了炉体表面散热损失。二次热空气强化了生活锅炉的燃烧过程,燃烧温度可达1000℃以上。大大减少了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型煤在燃烧过程中通风状态始终良好。燃料结块性好,灰渣特性好,大大减少了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灰渣物理热损失。本实用新型在直火管中安装横水管强化辐射和对流传热,利用省煤器吸收余热,烟气出炉温度可降到40-80℃,大大减少排烟热损失。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可达60%以上。燃烧时无黑烟;飞灰,减少大气污染。本实用新型采用炉外少次多量加型煤,改善了劳动条件,节省了人工。总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立式火管生活锅炉自然抽风长期不能解决的风煤不协调,散煤火床燃烧的物理热损失等问题,具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型煤炉。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如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由下炉壳1,型煤炉2,炉胆7,省煤器5,浮子室6,6,火管13,烟囱15,水位计4,流管3和送水管道组成。水管和烟囱通过法兰16固连。冷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然后进入浮子室,再进入水冷受热面夹层,浮字室中有浮子控制进入夹层的水量。
上炉壳17通过大法兰8与下炉壳1固连。直火管13位于上炉壳内,炉胆封头9与火管和法兰焊接。膨胀管11与火管形成夹层,有坛底10。火管13内有二横水管12交叉分布。上炉壳上有封头14。
型煤炉2与下炉壳1形成闭合体。型煤炉上有耐火筒20,火门22,封闭罩26。底板23上固连有三个滚轮24,一个滑轮25。滑轮可穿挠钢丝绳与卷扬机相连。型煤炉壳19上有法兰21,法兰上焊接有炉排18,炉壳19上衬有耐火筒20。
耐火筒的内径为500mm,高2100mm,可同时容纳21个标准蜂窝煤。每层分布7个,可放三层型煤。每隔2.5小时加煤一次,每次加一层7个。白天可加煤四次,可产400公斤开水。晚上密闭进风口,第二天开风口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
1.型煤燃烧生活锅炉由炉胆、炉壳、直火管、水管及附属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胆呈半圆筒形,有一型煤炉与炉胆配合组成封闭炉炉膛,型煤炉有圆筒形外壳与炉胆内圆相吻合,外壳上有一圆弧封闭罩与炉壳封闭接合。罩上有风门和出渣口,型煤炉炉排上有衬于型煤炉壳的一层耐火材料组成的耐火筒,型煤炉底有由复数个滚轮和滑轮构成的运动机构。滚轮和滑轮的轴装于支座上,支座与炉底固连。可由人工或钢丝绳穿绕滑轮的卷扬机使型煤炉与炉胆脱离或配合,所说的直火管内有横水管。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燃烧型煤的生活锅炉。下炉壳炉胆内有型煤炉。型煤炉炉排上有耐火筒,筒内分数层可装复数个标准型煤如蜂窝煤。型煤炉底有滚轮运动机构。型煤炉可移动到锅炉外通灰加煤。型煤炉有封闭罩与锅炉壳闭合。二次空气由闭合间隙进入耐火筒与下炉壳间隙通道被预加热上升,与耐火筒处燃煤挥发分混合燃烧。火管内有交叉分布横水管,大大减少化学,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耗能。烟尘排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司炉劳动条件改善,可节省人工。
文档编号F24H1/22GK87205283SQ87205283
公开日1988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87年12月19日
发明者邓高云, 范新溶 申请人:四川省内江市煤建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