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682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灶,具体而言,涉及收容在煤气灶内的煤气燃烧器等的配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使用的煤气灶,例如图9所示,通常是把两个燃烧器51左右间隔配置的煤气灶50。两个燃烧器51均为火焰朝外侧喷出的外焰式煤气燃烧器,加热放置在矮脚金属架52上的锅等烹调器具。并通过操作设置在煤气灶50表面前部的操作旋钮53,即可进行上述煤气燃烧器51的点火、熄火、火力调节。
如图10所示,在煤气灶50的主体箱54内,与上述操作旋钮53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了用来调节给煤气燃烧器51的供气量的气量调节阀55。而且,燃烧器51的煤气导入口51D和上述气量调节阀55之间由煤气导管59连接。此外,供气口56配置在主体箱54底部的后拐角处。上述供气口56和气量调节阀55之间由煤气配管57连接,从供气口56导入的煤气被导入燃烧器51。
除此而外,也有配置了三个以上燃烧器的煤气灶。
在配置了复数个燃烧器的煤气灶之中,为了使该复数个燃烧器可同时使用,需要用比煤气导管略粗的管形成煤气配管。还有,在煤气灶50之中,由于利用操作旋钮53,机械性操作气量调节阀55,因而需使气量调节阀55与操作旋钮53连接。正因如此,必须将该气量调节阀55配置到配置操作旋钮53的煤气灶50的前部。其结果,连接位于后拐角的供气口56和气量调节阀55的煤气配管57变得很长。另外,为了不产生气体压力损耗,还必须针对煤气配管57变长的部分进一步加大煤气配管57的直径。大口径管与小口径管相比,弯曲加工更为困难,从而使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煤气配管口径增加,进而使整体形状小型化的煤气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煤气灶中配置了复数个大燃烧器和单一的小燃烧器,以及收容各燃烧器的煤气灶主体。并且,把上述大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主体内的左右位置,把上述小燃烧器配置在左右大燃烧器的中心连接线的后侧中心。此外,把给各燃烧器供气的电驱动式的复数个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后缘或侧缘的直线区域内。
一般而言,大燃烧器上放置较大、较重的烹调器具,小燃烧器上放置较小、较轻的烹调器具。在本发明之中,小燃烧器的中心位于左右两个大燃烧器的中心连接线的后侧。正因如此,煤气灶的用户只需把较轻的烹调器具放置到离用户较远的位置上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此外,由于把电驱动式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的后缘或侧缘的直线区域内,因此,可配置即使给多个燃烧器同时供气,也不会产生压力损耗的粗而短的煤气配管。也就是说,可以在保持煤气灶的方便性的同时,使用粗而短的煤气配管。
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的所述的发明中,把上述小燃烧器配置在上述大燃烧器之中左右配置的两个大燃烧器之间。
为了在大燃烧器上放置一定程度大小的烹调器具,两个大燃烧器中间隔一定的间隔进行配置,两个大燃烧器间产生空间。在该发明之中,把小燃烧器配置在两个大燃烧器之间的空间内。并由于把上述燃烧器的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的后缘或侧缘的直线区域内,因而可使煤气灶更加小型化。尤其是若把控制阀并非配置在三个燃烧器横向排列的窄小空间内,而是配置在煤气灶的后侧,可有效利用空间。
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中,把各大燃烧器的煤气导入口彼此相向配置。
为了在大燃烧器上放置一定程度大小的烹调器具,两个大燃烧器之间隔一定程度的间隔进行配置,两个大燃烧器间产生空间。在该发明之中,由于两个大燃烧器的气体混合管配置在该两个大燃烧器间的空间内,因而可使煤气灶更加小型化。
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中,把收容用来控制复数个控制阀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箱和用来给各燃烧器点火的点火器配置在沿煤气灶一边的直线区域内。
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煤气灶中设置具有煤气导入口的复数个大燃烧器和收容各燃烧器的煤气灶主体,把该大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主体内的左右位置上。并把各大燃烧器的煤气导入口彼此相向配置,把给各燃烧器供气的电驱动式的复数个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侧缘的直线区域内。
在本发明之中,由于把大燃烧器左右配置,并在该大燃烧器之间的空间配置了气体混合管,从而可抑制不必要地增加大燃烧器间的专用空间,这样一来即使把控制阀直线性配置到右侧或左侧的侧缘,也能在空间有限的煤气灶内收容燃烧器及控制阀。
若采用本发明,可抑制煤气配管变粗,还可使煤气灶的整体形状小型化。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煤气灶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煤气灶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煤气灶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操作器下方的开关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3的7-7线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的煤气灶的剖视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煤气灶的剖视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煤气灶的剖视图。
图9是现有煤气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煤气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6说明把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煤气灶的第1实施方式。图中“ON/OFF”为“开/关”。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煤气灶10的主体箱11形成上面开口的箱体状。在主体箱11的上端外缘上形成突缘部11a。主体箱11的上面开口部用由耐热玻璃构成的玻璃盖板12覆盖,在该玻璃盖板12的外周缘上安装了框体12b。并且,在玻璃盖板12上横向间隔形成两个燃烧器用开口12a,在两个燃烧器用开口12a的中间靠后位置上形成比小燃烧器用开口12a小径的小燃烧器用开口12c。该玻璃盖板12虽有透光性但被着色(暗色),使人无法看到主体箱内的状况。作为该玻璃盖板12,可采用结晶化玻璃,例如可采用德国的肖特(シヨツト)公司生产的“赛兰(セラン)”玻璃(“赛兰”是肖特公司日本分公司的注册商标)。而且,在主体箱11嵌插进厨房的灶台台面13上形成的安装孔13a中的状态下,把主体箱11的突缘部11a以及玻璃盖板12的框体12b分别支持到灶台台面上,形成所谓悬挂式煤气灶。
在上述主体箱内的底部配置了与上述燃烧器用开口12a对应的大燃烧器14A、14B,在与上述燃烧器用开口12c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了小燃烧器14C。燃烧器14A~14C为火焰口呈环形内向的内焰式燃烧器。此外,在燃烧器用开口12a上安装了矮脚金属架15a,在燃烧器用开口12C上安装了比15a小的小型矮脚金属架15b。
如图1、图4~图6所示,在玻璃盖板12的下面,与后述的操作器30A~30I对应的位置上,即前部中央位置上,通过安装架25安装了开关用基板24。也就是说,在玻璃盖板12的下面,安装架25用由硅橡胶构成的粘接剂26粘接固定,在该安装架25内用复数个螺钉27安装着开关用基板24。上述安装架25是个无底的箱体,其中包括配置在开关用基板24上的后述的非接触式开关28A~28I以及在与显示灯29A~29C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开口25K的盖板25T。
在上述开关用基板24的上部前缘,横向间隔配置了复数个非接触式开关28A~28I。也就是说,在开关用基板24的前缘中央位置上配置了用来进行小燃烧器14C的点火及熄火的点熄火开关28C,在该开关28C的两侧,配置了用来进行各大燃烧器14A、14B的点火及熄火的点熄火开关28A、28B。在各点火熄火开关28A~28C的两侧,配置了用来调节各燃烧器14A~14C的火力的火力加大开关28D~28F,以及火力减少开关28G~28I。
作为玻璃盖板12使用的玻璃具有红外线透过性。而且,作为上述各开关28A~28I,均使用具有产生红外线的发光元件28a和作为接受红外线的受光部的受光元件28b的光传感器。
与上述各开关28A~28I相对应,在开关用基板24上配置了由发光二极管等构成的复数个显示灯29A~29C。也就是说,在大燃烧器14A用的点熄火开关28A,火力加大开关28D以及火力减少开关28G的后侧附近,横向排列着用灯光显示火力调节状态(强弱状态)的五个火力显示灯29A。并且在大燃烧器14B用的开关28B、28E、28H的后侧附近,也排列着与上述相同的火力显示灯29B,在小燃烧器14C用的开关28C、28F、28I的后侧附近,也排列着与上述相同的火力显示灯29C。这些火力显示灯29A~29C用最弱1个最强5个来显示火力的强度。当然玻璃盖板12与各显示灯29A~29C对应的显示部分均可使显示光透过。
如图5所示,开关用基板24安装在安装架25上,并使火力显示灯29A~29C通过上述开口25K与玻璃盖板12背面面对。此外,构成上述粘接剂26的硅橡胶是透明的,存在于包括上述各开口25K的部分在内的整个开关用基板24与玻璃盖板之间,以免上述发光元件28a及显示灯29A~29C等发出的光在玻璃盖板12下面产生散射。
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玻璃盖板12的上面通过印刷或着色设置了显示操作器30A~30I的标识,使其位于上述各开关28A~28I的正上方位置。并且设定为当操作者选择性地操作了这些操作器30A~30I时,在与之对应的开关28A~28I上,发光元件28a发出的红外线被手指反射,该反射的红外线被受光元件28b感知,即可检测出操作者的操作状态。此外,在与上述各火力显示灯29A~29C的两侧上方的玻璃盖板12的表面,通过印刷或着色设置了火力显示标识31A~31F。并可根据火力显示标识31A~31F间的火力显示灯29A~29C的灯光显示数量,确认火力调节状态。在图5中,为了便于理解,作为操作器30A~30I描画出了其厚度,其实,操作器30A~30I并没有什么厚度。
如图6所示,一侧的大燃烧器14A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左侧,其煤气导入口14AD朝向右前方。另一侧的大燃烧器14B,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右侧,其煤气导入口14BD朝向左方。因此,两个大燃烧器14A、14B的煤气导入口14AD、14BD大体上彼此相向。小燃烧器14C在两个大燃烧器的中间靠后,挟在两大燃烧器中间,位于大燃烧器14A和大燃烧器14B的中心连接线靠后的位置上。小燃烧器的煤气导入口14CD朝向左后方,位于上述煤气导入口14AD的后方附近。而图6中的14AK~14CK是从煤气导入口14AD~14CD导入的煤气与空气混合的气体混合管。
在主体箱11内的后部,沿主体箱11的后缘的直线区域上配置了用来允许与切断给大小燃烧器供气的同时,调节供气量的三个作为控制阀的气量调节阀19A~19C。上述气量调节阀19A~19C是靠电磁力改变阀门状态的电驱动式的阀门。此外,气量调节阀19A位于气体混合管14AK的后方,气量调节阀19B位于气体混合管14BK的后方,气量调节阀19C位于气体混合管14CK的后方。煤气导入管14CD与气量调节阀19C靠近。气量调节阀19A与气量调节阀19C靠近。气量调节阀19B与气量调节阀19C之间配置了小燃烧器14C。
在大燃烧器14B的后方,配置了用来允许或切断燃烧器14A~14C的煤气供给的主开关阀18。在主体箱11底面上形成的供气口16导入的煤气首先被导入主开关阀18,在此之后通过煤气配管17被导入各气量调节阀19A~19C。而从各气量调节阀19A~19C延伸出来的煤气导管17a与煤气导入口14AD~14CD连接,煤气即被导入燃烧器14A~14C。在此处,由于气量调节阀19A~19C直线性排列,因此连接气量调节阀19A~19C的煤气配管17也具有直线性。而煤气配管17为了即使给复数个燃烧器14A~14C同时供气时也不会产生压力损耗,采用大口径管构成。另外,由于煤气导管17a仅给燃烧器14A~14C中的各燃烧器提供气体,因而与煤气配管17相比,由小口径管构成,这样也便于弯曲加工。
在主体箱11内的底部,位于气体混合管14BK前方位置的部分设置了控制箱20,气体混合管14BK与控制箱大体平行。在该控制箱20内为了控制燃烧器14A~14C的点火及火力调节等各种动作,安装了控制主开关阀18及气量调节阀19A~19C等的控制装置以及存储了用来使该控制装置动作的程序数据及临时性的工作数据等数据的存储器。
在主体箱11内的底部上的大燃烧器14A的前面配置了点火器23A,该点火器23A分别通过未图示的电线与电极23a~23c连接。并且利用该电极23a~23c中的高压电引起的放电使各燃烧器14A~14C点火。23B是变压器。
该实施方式具有下述效果。
(1)一般而言,大燃烧器14A、14B上放置较大、较重的烹调器具,小燃烧器14C上放置较轻、较小的烹调器具。由于小燃烧器14C配置在较之大燃烧器14A、14B靠后的位置上,因而煤气灶的用户只需把较轻的烹调器具放置离用户较远的位置上即可,使用起来很方便。此外,由于把气量调节阀19A~19C配置在沿煤气灶后侧的直线区域上,因而可设置给多个燃烧器14A~14C供气时不会产生压力损耗的短煤气配管17,而且还可抑制煤气灶10的内部结构复杂化。
(2)由于气量调节阀19A~19C配置在直线区域内,因而连接各气量调节阀彼此间的煤气配管17为直线形。正因如此,可降低煤气配管17的生产成本,从而可抑制整个煤气灶10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3)由于两大燃烧器14A、14B的煤气导入口14AD、14BD彼此相向,在二者之间配置了小燃烧器14C,因而煤气灶10变得更加紧凑。
(第2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7说明把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煤气灶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变更了第1实施方式的各个零件的配置位置。在下面的说明之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在主体箱11内,一侧的大燃烧器14A配置在主体箱的左前角区,其煤气导入口14AD朝向右后方。另一侧的大燃烧器14B配置在主体箱11中央偏右的右侧位置上,其煤气导入14BD朝向大燃烧器14A。小燃烧器14C配置在主体箱11的右后角,即大燃烧器A的后方位置上,其气体混合管14CK与主体箱11的后侧面平行延伸,煤气导入口14CD朝右方。
气量调节阀19A~19C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沿右侧边的直线区域内,连接气量调节阀19A~19C彼此间的煤气配管17为直线形。主开关阀18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后部,在其侧向近旁的底面上形成供气口16。
在主体箱11内底部靠前的中央位置上配置了控制箱20,在控制箱20的左右两侧配置了点火器23及变压器23B。此外。控制箱20为了与安装架25对应,处于安装架25的下方位置上。
该实施方式除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1)和(2)相同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下述效果。
(4)由于为了与安装架25对应,控制箱20处于安装架25下方位置,因而使煤气灶10更为紧凑。
(5)左右配置大燃烧器14A、14B、在该大燃烧器14A、14B之间的空间内配置气体混合管14AK、14BK,还把气量调节阀19A~19C沿主体箱11的右侧边配置。正因如此可不增加煤气灶尺寸,在规定尺寸的煤气灶10内收容燃烧器14A~14C及气量调节阀19A~19C等。
(第3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8说明把本发明具体化了的煤气灶的第3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变更了第1实施方式的各个零件的配置位置。
如图8所示,在主体箱11内,一侧的大燃烧器14A配置在主体箱11的右前角,其煤气导入口14AD朝向后侧。另一侧的大燃烧器14B配置在主体箱11的中央略偏右前方的位置上,其煤气导入口14BD朝向大燃烧器14A。小燃烧器14C配置在主体箱大右后角,即大燃烧器14B的斜后方。小燃烧器14C的煤气导入口14CD朝向左方,即朝向气量调节阀19C。小燃烧器14C的中心位于比大燃烧器14A和14B的中心连接线还要靠后方的位置上。
气量调节阀19A~19C配置在沿主体箱11的后缘的直线区域内,连结在气量调节阀19A~19C彼此间的煤气配管17呈直线形。主开关阀18配置在气量调节阀19C的侧面,在其侧面附近的底面上形成供气口16。
在主体箱11底部的前部中央位置上,配置了控制箱20,在控制箱20的左右两侧,配置了点火器23A以及变压器23B。此外,为了与安装架25对应,控制箱20位于安装架25的下方。
该实施方式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1)、(2),第2实施方式的(4)相同的效果。
(变更例)● 设置在煤气灶上的大燃烧器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以上。例如也可在具有三个大燃烧器和一个小燃烧器的煤气灶之中,把两个大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前部的左右位置上,把某条的一个大燃烧器和小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后部的左右位置上的同时,把与各燃烧器对应的气量调节阀配置在沿煤气灶后缘的直线区域内。
● 气体燃烧器并不局限于内焰式,也可以是外陷式。
● 点火器23A及变压器23B、控制箱20并不局限于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前部,既可以配置在主体箱11内的后部,也可以配置在其侧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煤气灶,具有复数个大燃烧器和单一的小燃烧器,以及收容各燃烧器的煤气灶主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大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主体内的左右位置上的同时,把所述小燃烧器配置成其中心位于在左右大燃烧器的中心连接线的后侧,把复数个给各燃烧器供气的电驱动式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的后缘或侧缘的直线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小燃烧器配置在所述大燃烧器中左右配置的两个大燃烧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把各个燃烧器的煤气导入口彼此相向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把收容用来控制复数个控制阀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箱,以及用来使各燃烧器点火的点火器配置在沿煤气灶的一边的直线区域内。
5.一种煤气灶,包括具有气体导入口的复数个大燃烧器和收容各燃烧器的煤气灶主体,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大燃烧器配置在煤气灶主体内的左右位置上的同时,把各大燃烧器的煤气导入口彼此相向配置,把给各燃烧器供气的电驱动式的复数个控制阀配置在沿煤气灶侧缘的直线区域内。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可抑制煤气管道变粗,并使整体形状小型化的煤气灶。把两个大燃烧器(14A、14B)配置在煤气灶主体箱(11)内的左右位置上的同时,把小燃烧器(14C)配置在两个大燃烧器(14A、14B)的中间靠后侧的位置上,在主体箱(11)的底部沿主体箱(11)的后缘的直线区域配置用来通断给燃烧器(14A~14C)的煤气供给的同时,调节供气量的气量调节阀(19A~19C)。并将用来使电极(23a~23c)放电的点火器(23A)、变压器(23B)、控制箱(20)配置在主体箱(11)底部的前侧。
文档编号F24C3/00GK1580645SQ20041005652
公开日2005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水谷嘉宏, 蒲厚仁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