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用护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98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器用护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器用护罩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空调器,在其空调器底面的底盘(11)上安装有空气引导装置(13),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3)用于分划空调器的室内侧部分和室外侧部分,同时用于引导室内侧的空气流动。空调器的内部也可通过另外设有的隔板而分划为室内侧部分和室外侧部分。
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3)的前面安装有室内热交换器(15),使室内吸入的空气与内部流动的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操作。此外,相当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后方,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3)的内部安装有鼓风机(未图示),用于提供吸入室内空气所需的动力。并且,虽未图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和鼓风机之间设置有节流孔,用于引导室内热交换器(15)和鼓风机之间流动的空气。
同时,上述空气引导装置(13)中设置有排出部(17),使上述室内热交换器(15)中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向室内排出。此外,上述排出部(17)的下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9),用于输入空调器的操作对应的各种操作信号。
相当于空调器的室外侧,上述底盘(11)上安装有护罩(20),用于引导从室外吸入的室外空气。上述护罩(20)的前面板(21)上形成有通孔(21a),上述通孔(21a)的外周面则设置有向室外侧凸出的圆形引导部(21b)。
此外,上述护罩(20)的上面板(23)上设置有定位件(25),上述定位件(25)在上述上面板(23)的大致中央部分向上方凸出。上述定位件(25)的内部形成有风扇收容空间,上述风扇收容空间与护罩(20)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并且,上述定位件(25)的上面前端安装有风扇遮盖(27)。如图2所示,上述风扇遮盖(27)选择性开闭上述风扇收容空间的同时,防止空调器的室内侧吸入的部分室内空气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而泄漏。
上述风扇遮盖(27)由合叶结合于上述定位件(25),并可按一定角度进行旋转。此外,上述风扇遮盖(27)的前端两侧各形成有固定凸起(28)。在上述风扇遮盖(27)遮蔽风扇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固定凸起(28)插入于上述定位件(25)的两侧面前端下部形成的固定槽(26)中。
此外,上述通孔(21a)的上方安装有送风扇(31),上述送风扇(31)将室外空气吸入到空调器的室外侧的同时,将上述吸入的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排出到外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面向室外安装于上述送风扇(31)的前方,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用于将通过上述送风扇(31)排出到室外的空气与内部流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但是,如上结构的现有的空调器用护罩有如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向下方旋动上述模具成型的护罩(20)的风扇遮盖(27)前端,使上述固定凸起(28)插入于上述固定槽(26)中,从而遮蔽上述定位件(25)的风扇收容空间。但是,在上述护罩(20)没有完全冷却的状态下进行上述操作时,上述风扇遮盖(27)将产生变形,使其无法完全遮蔽上述定位件(25)的风扇收容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上述定位件(25)没有完全遮蔽上述定位件(25)的风扇收容空间,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流动的室外空气的一部分,将可能不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3)而发生泄漏,从而降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热交换效率。
并且,通过上述环状物(ring)弹出的冷凝水,将会在不喷洒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定位件(25)的风扇收容空间喷洒到室外。由此,上述喷洒到室外的冷凝水可能浸湿用户的室外物品,并无法通过冷凝水对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进行冷却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用护罩结构,使其完全遮蔽护罩一侧的用于安装送风扇的风扇收容空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定位件、风扇遮盖、加强肋;上述定位件,与上述送风扇的形状对应的在上面一侧向上方凸出,使其内部形成有既定的空间;上述风扇遮盖,合叶结合于上述固定件的前端,从而可选择性开闭上述固定件的内部空间;上述加强肋,在上述风扇遮盖的一面,按风扇遮盖的长度方向加长形成。
前述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遮盖相对于上述固定件,其前端向下方倾斜而成;上述加强肋则与相邻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风扇遮盖的一面垂直相交而成。
前述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遮盖的前端两侧各设置有固定凸起,在上述风扇遮盖遮蔽上述固定件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固定件的前端下部两侧形成有插入槽,用于插入上述风扇遮盖的固定凸起。
本发明能完全遮蔽用于安装送风扇而形成于护罩一侧的风扇收容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的空调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空调器的护罩背面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空调器护罩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空调器护罩的部分侧截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50护罩 51前面板51a通孔51b圆形引导部53上面板 55定位件56固定槽 57风扇遮盖58固定凸起 59加强肋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的部分,将引用图1中的图面符号。
如图3所示,护罩(50)的前面板(51)上形成有通孔(51a),上述通孔(51a)的位置上设置有室外侧风扇(21),上述通孔(51a)大致形成于上述前面板(51)的中央部分。此外,上述通孔(51a)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圆形引导部(51b),上述圆形引导部(51b)用于引导通过上述通孔(51a)流动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空气,如图4所示,上述圆形引导部(51b)向室外热交换器(33)凸出。
上述护罩(50)的上面板(53)上设置有定位件(55),上述定位件(55)对应于上述前面板(21)通过上述上面板(53)的部分向上方凸出而形成,其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送风扇(31)风扇收容空间。此外,上述定位件(55)的上面比两侧面相对向内侧凹陷而成。
同时,上述定位件(55)的两侧面前端下部各设置有固定槽(56),上述固定槽(56)通过上述固定件(55)的两侧面的一部分向其内部凹陷而成。上述固定槽(56)中各插入有下面将要说明的风扇遮盖(57)的固定凸起(58)。
此外,为了遮蔽上述固定件(55)内部的风扇收容空间而设置有风扇遮盖(57),上述风扇遮盖(57)合叶结合于上述固定件(55)的上面前端。并且,上述风扇遮盖(57)在遮蔽上述定位件(55)的风扇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上述风扇遮盖(57)的前端向下方倾斜。
并且,上述风扇遮盖(57)的前端两侧各设置有固定凸起(58)。在上述风扇遮盖(57)遮蔽上述定位件(55)的风扇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固定凸起(58)将插入于上述固定件(55)的固定槽(56)中,并在上述风扇遮盖(57)的前端两侧以既定的长度各向外侧凸出。
上述风扇遮盖(57)的底面设置有加强肋(59),上述加强肋(59)左右加长而成,用于防止上述风扇遮盖(57)在长度方向上弯曲。此外,上述加强肋(59)垂直相交于上述风扇遮盖(57)的底面,上述加强肋(59)的方向具体由上述风扇遮盖(57)的形状而定。
即是说,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风扇遮盖(57)的左右宽度比前后长度相对较长,故上述加强肋(59)在上述风扇遮盖(57)的底面左右加长形成;但是,在上述风扇遮盖(57)的前后长度比左右宽度相对较长时,上述加强肋(59)则在上述风扇遮盖(57)的底面上下加长形成。
下面说明如上结构的本发明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的较佳实施例。
首先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护罩制作过程。
护罩(50)将定位件(55)中设有的风扇遮盖(57)的前端向下方旋动,从而遮蔽上述定位件(55)的风扇收容空间。在上述风扇遮盖(57)遮蔽上述定位件(55)的风扇收容空间的状态下,上述风扇遮盖(57)的固定凸起(58)插入于上述固定件(55)的固定槽(56)中。
此外,上述护罩(50)通过模具成型而制作,在上述护罩(50)没有完全冷却的状态下,用手握住上述风扇遮盖(57)并旋动时,容易引起风扇遮盖(57)的变形。但是,由于上述风扇遮盖(57)通过其底面长度方向设有的加强肋(59)而得到加强,在没有完全冷却的状态下,也可进行如上操作,而不发生变形。
下面说明设置有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器用护罩的操作过程。
首先,空调器开始进行操作时,室内侧风扇(11)开始驱动,使室内空气通过前面格栅(3)的吸入部(3i)吸入到空调器的室内侧,上述吸入的室内空气将与室内热交换器(5)中流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并随着上述室内侧风扇(11)的继续驱动,而通过上述前面格栅(3)的排出格栅(3e)向室内排出。
同时,在空调器进行操作时,室外空气通过室外侧风扇(21)的驱动而吸入到空调器的室外侧。上述吸入的室外空气将与室外热交换器(33)中流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并随着上述室外侧风扇(21)的继续驱动而再向室外排出。
通过上述室外侧风扇(21)的驱动而传送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室外空气,将通过上述护罩(50)而进行引导。此时,上述风扇遮盖(57)遮蔽定位件(55)的内部设有的用于安装上述室外侧风扇(21)的风扇收容空间。由此,可防止通过上述室外侧风扇(21)的驱动而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不通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的状态下,通过风扇收容空间泄漏到外部的现象。
并且,通过在上述风扇遮盖(57)上设置加强肋(59),以防止上述风扇遮盖(57)弯曲的现象,从而防止由于上述风扇遮盖(57)的弯曲,而导致上述定位件(55)的风扇收容空间无法完全遮蔽的现象。上述结构,可同时防止室外空气通过风扇收容空间泄漏的现象。
此外,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中,室内空气和内部流动的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过程中将产生冷凝水。上述冷凝水通过空气引导装置(12)的排水部(15)流动到底盘(11)的室外侧,并通过连接上述室外侧风扇(21)前端部的环状物(22)弹出而喷洒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中。
此时,在上述室外侧风扇(21)的作用下,上述弹出的部分冷凝水将与上述风扇遮盖(57)相碰撞,上述相碰撞于上述风扇遮盖(57)底面的冷凝水,将沿着风扇遮盖(57)及上述加强肋(59)流动,并传送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33)中。由此,可防止部分冷凝水直接喷洒到室外而浸湿室外物品或用户的现象。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用于遮蔽上述为安装送风扇而设置的风扇收容空间的风扇遮盖一侧,以长度方向形成有加强肋,并以此作为本发明基本的技术思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具有如下效果首先,防止向室外热交换器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不通过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而排出到室外,从而提高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并且,防止弹射到上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凝水的一部分直接喷洒到室外,从而防止室外的物品或室外行走的用户被浸湿的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定位件、风扇遮盖、加强肋;上述定位件,与上述送风扇的形状对应的在上面一侧向上方凸出,使其内部形成有既定的空间;上述风扇遮盖,合叶结合于上述固定件的前端,从而可选择性开闭上述固定件的内部空间;上述加强肋,在上述风扇遮盖的一面,按风扇遮盖的长度方向加长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遮盖相对于上述固定件,其前端向下方倾斜而成;上述加强肋则与相邻上述热交换器的上述风扇遮盖的一面垂直相交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遮盖的前端两侧各设置有固定凸起,在上述风扇遮盖遮蔽上述固定件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上述固定件的前端下部两侧形成有插入槽,用于插入上述风扇遮盖的固定凸起。
全文摘要
一种空调器用护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定位件、风扇遮盖、加强肋;定位件,与送风扇的形状对应的在上面一侧向上方凸出,使其内部形成有既定的空间;风扇遮盖,合叶结合于固定件的前端,从而可选择性开闭固定件的内部空间;加强肋,在风扇遮盖的一面,按风扇遮盖的长度方向加长形成;风扇遮盖相对于固定件,其前端向下方倾斜而成;加强肋则与相邻热交换器的风扇遮盖的一面垂直相交而成。本发明能防止风扇遮盖变形及由此而造成的空气泄漏和热交换器效率降低。
文档编号F24F13/00GK1755237SQ20041007228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金纹新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