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炉用的回风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4646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炉用的回风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炉用的回风圈,属于炉具附件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目前的煤炉的回风圈是一块环形金属板,没有通风口,将其套在炉芯上,它的外缘与炉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所以可以利用这个环形的间隙排烟;存在的问题在于燃烧过程中的热空气分散的从这个环形的间隙排出,导致炉火火力不集中、热量比较分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1~3个通风口的回风圈,利用通风口与烟囱之间的位置使热空气在炉体内绕炉芯半圈后再排出烟囱,可让炉体迅速加热,更充分的利用热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一种煤炉用的回风圈,其形状为圆环形,回风圈套在炉芯(2)上,外圆与炉筒(3)紧贴,回风圈上开有1~3个通风口(1),使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不直接从烟囱口(4)排除,而是从通风口(1)排入回风箱,再从烟囱口(4)排出,可以让煤炉能够迅速加热,如果回风圈上只开设1个通风口(1),位置在回风圈远离烟囱口(4)的一侧,这样能让热空气在回风箱内绕炉芯半圈再排出烟囱,热能的利用达到最大。也可以将回风圈的形状制作为中空的圆台形状,上大下小,在其壁上开设有一个通风口(1)。其下部与炉芯(2)外接,上部边缘与炉筒(3)内接,整个高度不超过炉筒(3)顶部,这样的好处是使炉火更集中,比较适于加热圆弧形锅底的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能够更好的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让炉火更加集中,加热也就更迅速,同时由于热的烟气需要在炉体中运动半圈后才能从烟囱排出,所以冬季取暖的效果比较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平板形形状的产品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
图1的俯视图,附图3为圆台形产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图,附图5为平板形形状产品的使用示意图,附图6为圆台形形状产品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在现有的平板圆环形回风圈上加工出1个直径为8厘米的通风口(1),使用时将平板圆环形回风圈套在炉芯上部,平板圆环形回风圈的外缘紧贴炉体内壁,通风口(1)摆放在离烟囱口的最远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用铸造的方法生产出圆台形形状的回风圈,上大下小;在回风圈的壁上开设通风口(1),将其放置在炉芯上,制作时,根据炉壁尺寸、控制回风圈的上缘的直径,使回风圈的上缘与炉壁紧贴,安装时,将通风口(1)摆放在离烟囱口的最远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在现有的金属平板圆环形回风圈上加工出3个直径为6厘米的通风口(1),使用时将平板圆环形回风圈套在炉芯上部,平板圆环形回风圈的外缘紧贴炉体内壁。这种结构经过本申请人实验基本能够达到发明的目的,只是从生产效率及成本上看不如1个通风口的理想;如果当通风口的数量超过4个时其加热、升温的效果就不理想了,产品的性能就与现有技术区别不大。本发明中,必须保证产品的外缘紧贴炉壁、基本没有缝隙,这样才能使烟气只能从通风口排出,从而实现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煤炉用的回风圈,其形状为圆环形,其特征在于回风圈上开有1~3个通风口(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炉用的回风圈,其特征在于回风圈上开设1个通风口(1),位置在回风圈远离烟囱口(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煤炉用的回风圈,其特征在于回风圈形状为中空的圆台形状,在其壁上开设有1个通风口(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炉用的回风圈,其形状为圆环形,内圆与炉芯相外接,外圆与炉筒紧贴,回风圈上开有1~3个通风口,其安装位置在回风圈相对于烟囱口的远侧,利用通风口的位置使热空气在回风箱内绕炉芯半圈再排出烟囱,可让炉体迅速加热,更充分地利用了热能,使炉火更集中,加热更迅速。
文档编号F24B1/00GK2753985SQ20042006149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4日
发明者严凤权 申请人:严凤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