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76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油烟装置,特别是一种可用于厨房或其他油烟产生源处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CN1325002A公开了一种流体隔膜吸排烟尘装置,它主要由平行于烟尘污染源扩散面的有压力流体吹出口、有负压的流体吸入口以及与有压力流体吹出口相连接的压力流体源、与流体吸入口连接的负压发生装置组成,由于其流体吹出口和流体吸入口均平行于烟尘污染源扩散面,且与之平齐,在流体吹出构成的隔膜层呈上下不十分聚集的较为分散状态时,则烟尘不易被发散的隔膜层阻挡住,而易于向上升腾;又由于其流体吹出口为半圆弧形,这样就使其吹出口各部分的气流吹出后,易产生水平层面上的相互交叉干扰现象,导致其流体隔膜层紊乱,不能有效阻挡烟尘的上升,从而使其达不到理想的除烟尘效果。同时,流体水平吹出并被水平吹入流体吸入口时,流体隔膜层会在惯性作用下水平向前冲击,直到遇有流体吸入口内的壁面阻挡再加上受到外来的抽吸力,方才改变方向,变换90°向下排放,这样一来,其吹出流体隔膜层的冲击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既不利于烟尘的顺利排放,又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因此,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有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排放烟尘受到的阻力较大,必须增加排风机的抽吸力才能顺利将其排出,这样就浪费了能源,且除烟尘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550672Y公开了一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它主要由支承体、灶具总成和除油烟系统构成,其除油烟系统也是由设置在其环绕灶具的筒形主体上的优弧状入风口和劣弧状出风口及相应的风导管、风机等构成,从而使其结构与上述发明专利CN1325002A的技术方案区别不大,其优化结构中有关入风口和出风口均高于锅灶污染源扩散面的描述,才使其较上述发明专利有所区别,但由于其入风口和出风口仍处于同一高度,又由于出风口略朝向斜下方,使得吹出的气流层向下,尔后再随着油烟上升,并在出风口处的负气压作用下被吸排出去,其气流层明显地呈现出两边高、中间向下凹陷的弧面状,这样更增加了其油烟吸排的难度,不能有效利用出风口吹出气流的冲击力来带动油烟强力排出,又由于其气流层的向上反升,而无形中增加了入风口处吸排油烟的排风机的能量消耗,并且因其呈弧状的出风口,也会使吹出的气流在同一面层产生相互交叉干扰现象,从而影响气流层对油烟的阻挡效果,使油烟易向上升腾。因此,其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形成对气流及油烟阻力较小的顺畅排放通道,能源消耗较大,油烟阻隔和排放效果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油烟气阻隔及排放效果较好,并可有效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它包括外部罩壳、灶具围挡、炊具支撑体、有压流体供给腔、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导流腔和至少一层流体喷射口以及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口,由所述外部罩壳的一部分与灶具围挡的相应一部分围成的有压流体供给腔,与所述流体喷射口相连通,由所述外部罩壳的另一部分与灶具围挡的另一部分围成的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相连通,所述炊具支撑体被所述灶具围挡围在其中,其特点是,所述流体喷射口、油烟气排放口是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的上沿与所述外部罩壳上罩板之间的缝隙口,所述流体喷射口喷射出的流体喷射面层,全部覆盖住所述灶具围挡上沿所包围的开口面积,所述流体喷射口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所处的位置,所述流体喷射口朝向斜下方,并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与压力流体源相连接。此处,所述的流体可以为空气、空气与雾化水混合而成的气雾等,所述压力流体源是可以产生有压风气流或有压气雾流等的吹风机,或者是通过分支管路输送有压风气流或有压气雾流等流体的吹风引流式排风机,所述吹风引流式排风机可通过其吹出的风力将排油烟管路中的油烟废气引射排出。当然,在排油烟管路中还可设置有无纺布等材料制成的油烟过滤网层或其他油烟气净化部件等,该结构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述。由于流体喷射口喷射出的流体喷射面层将炊具支撑体上方的开口面积即油烟污染源扩散面积全部封盖住,且喷射流体面层至少为一层,这就使得油烟气易于被阻隔住,并被排放掉。高于油烟气排放口的所述流体喷射口,从斜上方向斜下方将空气流或气雾流等流体吹入油烟气排放口,即可有效地将油烟气压制住,并引导其向斜下方向吹入所述油烟气排放口,即使本实用新型未设置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也可依靠其向斜下方的油烟气流冲击力,将油烟气顺利排放出去,从而可节省一个吸排油烟的动力源,达到有效利用现有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流体及油烟气流向斜下方冲击时,遇到竖直阻挡壁面则可顺势向下导流,受到的阻力较小,从而为油烟气顺利排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上述炊具支撑体被所述灶具围挡围在其中,它可以对接固定在灶具围挡上或灶具上,也可分体独立架设在灶具上方,用于支撑炊具。上述炊具支撑体可以是带有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的球面或椭球面等曲面状部件即盆状部件,也可以是一个支撑架,上述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有效防止喷射流体面层产生相互交叉干扰,致使流体面层发生扰动的紊乱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流体喷射口最好是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直线细缝状喷射口,或者是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相互邻接连成的喷射口,构成上述流体喷射口的所述各相邻的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直线细缝状的喷射口和横置阶梯式的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均能保证其各处的喷射气流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喷射出去的,并直达油烟气排放口处,而不会使流体喷射面层产生相互交叉干扰的现象,从而使流体喷射面层为一个规则的流体平面阻隔层,可将油烟气牢牢地阻隔在其中,而难以向上升腾,从而大大提高其排油烟效果和防止油烟污染效果。
上述灶具围挡可以是一个环绕成矩形、正方形、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等至少一面为平面的围挡,此时的流体喷射口为直线细缝状喷射口。上述灶具围挡也可以是围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围挡,此时的流体喷射口即可采用延伸成弧形的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
为了使灶具处的燃烧火焰不会受到流体喷射面层的干扰,并且使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得以顺利排出,而不致影响其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炊具支撑体最好是一个呈外围高、中部向下凹陷的曲面状支撑托,在其上面设置有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并且至少设置有一个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所述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离开上述炊具支撑体上沿的下部位置,所述炊具支撑体与所述灶具围挡构成对顶配合结构、可拆卸紧固装配结构,或者两者上沿相互对接,制成一体结构。
为了防止流体喷射面层在上下方向发生分散,并且有利于油烟气的排放,无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口是否为直线细缝状的喷射口或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也无论其是否在炊具支撑体上设置有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本实用新型最好至少还包括喷射导向口和烟气包拢罩板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所述喷射导向口是由内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的上导向沿和下导向沿构成的流体直射导向口,所述喷射导向口设置在所述流体喷射口的前端,所述烟气包拢罩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上边沿处,使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横断面呈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口形状,构成其下部的弧面状油烟气导流板部分,位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中的外部罩壳的外侧上边角处,使所述上边角内导流部位呈弧面弯转的流线形状。上述喷射导向口的设置,可有效保证流体被径直喷射出去,使其聚拢性较好,而不易在上下方向发散,烟气包拢罩板的设置,使油烟气更加容易被聚拢并被排放至油烟气排放口内,而不易散失掉,且构成其下部的弧面状油烟气导流板部分呈流线形,使油烟气受到的阻力较小,易于将油烟气顺利导出,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油烟气阻隔效果和排放效果。
为了进一步增强其油烟气排放力量,并且不增加上述排油烟主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无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口是否为直线细缝状喷射口或者是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也无论其是否在炊具支撑体上设置有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本实用新型最好还包括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在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相连通的外部排油烟管处,与所述外部罩壳、灶具围挡和炊具支撑体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构成分体式的组合装配结构。
为了便于炊具操作者使用炊具,无论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口是否为直线细缝状喷射口或者是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也无论其是否在炊具支撑体上设置有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本实用新型最好至少还包括用于卧入炊具手柄的缺口、位于炊具支撑体下面的灶具和设置在所述外部罩壳上罩板上的可翻起的扣盖板之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和炊具支撑体上部靠近炊具使用者的正面一侧的部位,所述灶具围挡、外部罩壳和炊具支撑体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与所述灶具构成分体装配结构或制成一体结构。当本实用新型至少还包括上述喷射导向口和烟气包拢罩板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并包括上述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时,也可采用上述设置有所述缺口的结构。
为了进一步增强流体喷射面层对油烟气的阻隔和封闭作用,无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哪种结构,即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否在包括喷射导向口、烟气包拢罩板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和所述排风机时,包括有上述缺口,只要设置有上述缺口,则本实用新型最好还包括所述流体喷射口的纵向延伸喷射口和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纵向延伸排放口,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设置在所述缺口上靠近所述流体喷射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设置在所述缺口上靠近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纵向延伸排放口分别与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和油烟气排放导流腔相连通,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对准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上述结构使油烟气不会从所述缺口处漏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油烟气的阻隔、密封效果和排油烟效果。
无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哪种结构,其流体喷射口所处位置一般是高于油烟气污染扩散面的,其油烟气排放口所处位置则一般可高于或平齐于油烟气污染扩散面,此处不再详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结构,其流体喷射口所处的位置高于油烟气排放口所处的位置,可以使阻隔封闭油烟气的流体喷射面层自斜上方向斜下方喷射冲击,将油烟气完全覆盖、阻挡在其中,并被其向斜下方吹入油烟气排放口中,向斜下方吹入的油烟气可沿壁面自然向下导流排放,所受阻力较小,从而既有效地利用了现有喷射流体的冲击动能,又可降低油烟气排放时的能源消耗;由于其流体喷射口为直线细缝状喷射口,或者为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从而确保流体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喷射出去,并进入油烟气排放口的,避免了流体喷射面层产生相互交叉干扰现象,可将油烟气全部覆盖和阻挡住,提高了油烟气排放效果;在流体喷射口前端设置了由内壁面相互平行的上导向沿和下导向沿构成的喷射导向口,在油烟气排放口上方设置有烟气包拢罩板之后,使其流体喷射面层更加聚集和规则,可将油烟气牢牢地覆盖、封闭在其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阻止油烟气向上升腾的阻隔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充分利用现有能源进行油烟排放,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且对油烟气的阻隔、排放效果较好的优点;增设了分体装配的排风机之后,则排风机可利用流体喷射面层向斜下方冲击的气流贯性,在消耗较少电能的情况下,即可有效地提高油烟气排放效率。


图1是实施例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缩小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围成正方形时的流体喷射口呈直线细缝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围成半椭圆筒形时流体喷射口呈直线细缝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围成圆筒形时流体喷射口呈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5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6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7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8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9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10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11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在图1所示结构示意图和图2所示俯视图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2、炊具支撑体3、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和呈一层设置的流体喷射口6及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口7,由所述外部罩壳1的一部分与灶具围挡2的相应一部分围成的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所述流体喷射口6相连通,由所述外部罩壳1的另一部分与灶具围挡2的另一部分围成的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7相连通,所述炊具支撑体3被所述灶具围挡2围在其中,所述流体喷射口6、油烟气排放口7是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2的上沿与所述外部罩壳1上罩板之间的缝隙口。在图1中,炊具支撑体3的上沿与灶具围挡2的上沿相互对接连接,使两者构成一体结构,上述流体喷射口6、油烟气排放口7则是上述两个上沿对接处与外部罩壳1上罩板之间的缝隙口。所述流体喷射口6喷射出的流体喷射面层,全部覆盖住所述灶具围挡2上沿与炊具支撑体3上沿对接处所包围的开口面积,所述流体喷射口6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7的位置,所述流体喷射口6朝向斜下方,并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7,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压力流体源相连接,此处,所述流体为空气流,压力流体源为吹风机16。所述炊具支撑体3是一个呈外围高、中部向下凹陷的曲面状支撑托,如中部向下凹陷的抛物面状、中部向下凹陷的球面状和中部向下凹陷的椭球面状的支撑托等,此处为中部向下凹陷的抛物面状支撑托,在其上面设置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8,并且设置有12个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所述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离开炊具支撑体3上沿的下部位置,在图1、图2中,上述12个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分布在炊具支撑体3上位于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8的周边位置,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11即为其中之一。所述炊具支撑体3与的所述灶具围挡2构成两者上沿对接、制成一体的结构。在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2围成一个圆筒形,将灶具9围在其中,炊具20架设在炊具支撑体3上,所述流体喷射口6和油烟气排放口7均为半圆弧形。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除了灶具围挡围成筒形的截面形状有所改变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图3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2围成的筒形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流体喷射口6、油烟气排放口7分别为直线细缝状喷射口和直线状排放口。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除了灶具围挡围成筒形的截面形状有所改变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图4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的灶具围挡2围成的筒形的截面形状为半椭圆形,流体喷射口6为直线细缝状的喷射口,在此处,流体喷射口6的长度即为上述椭圆形的短轴长度,油烟气排放口7则为半椭圆周边连成的缝隙状排放口。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除了流体喷射口形状有所改变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图5所示示意图中,灶具围挡2围成一个圆筒形,从而使油烟气排放口7也连成半圆形,但流体喷射口6则是由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各分喷射口连成的喷射口。构成流体喷射口6的上述各相邻的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各分喷射口相互平行,朝向相同,并对准油烟气排放口,且围成一个半圆弧形的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喷射口。
实施例5,本实用新型除了流体喷射口和油烟气排放口处的结构有所改变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4所述相同。在图6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流体喷射口6前端的喷射导向口10和上部设置在油烟气排放口7上边沿处的烟气包拢罩板12,对准油烟气排放口7的喷射导向口10,是由内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的上导向沿和下导向沿构成的流体直射导向口,喷射导向口10及流体喷射口6,与外部罩壳1和灶具围挡2围成的有压流体供给腔4相连通,烟气包拢罩板12的设置,使油烟气排放口7的横断面呈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口形状。构成烟气包拢罩板12下部的弧面状油烟气导流板部分,位于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中的外部罩壳1的外侧上边角处,并使上述上边角内导流部位呈弧面弯转的流线形状,即其每处横断面均呈向上述上边角方向凹陷的弧线状,从而使其油烟排放通道呈流线形,以减小油烟气排放阻力。设置有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的所述炊具支撑体3是一个呈外围高、中部向下凹陷的曲面状支撑托,该曲面状可以为中部向下凹陷的抛物面状球面状、和椭球面状等,此处为中部向下凹陷的抛物面状。在远离炊具支撑体3上沿的下部位置,设置有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该炊具支撑体3的上沿与灶具围挡2的上沿相对接,使两者相互固定连接为一体。
实施例6,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5所述相同。在图7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14,所述排风机14设置在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的外部排油烟管13处,与所述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和炊具支撑体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构成分体式的组合装配结构。与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相连接的压力流体源是吹风机16。排风机14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吸排油烟的力量,使油烟更易于被排至建筑物的排气道15中,并排向空中。
实施例7,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用于炊具手柄卧入的缺口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6所述结构相同。在图8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卧入炊具手柄的缺口18、所述流体喷射口的纵向延伸喷射口17和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纵向延伸排放口19,纵向延伸喷射口17设置在缺口18上靠近所述流体喷射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纵向延伸排放口19设置在所述缺口18上靠近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纵向延伸排放口19分别与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和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纵向延伸喷射口17对准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19。在图8中,缺口18设置在外部罩壳1和上述灶具围挡上,只是灶具围挡在图8中未显示出来。当然,此时缺口18也开在了上述炊具支撑体上,只是需将该缺口18各侧边及底边处与炊具支撑体下面火焰燃烧空间相连通的缝隙堵死即可,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8,本实用新型除了将排风机既用作吸排油烟的动力源,又用作压力流体源,并以此种方式代替吹风机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6所述相同。在图9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从排风机14吹风出口处引出两个吹风输送口,其中的一个吹风输送口的朝向与上述外部排油烟管13的油烟排出方向为同一方向,这样即可利用排风机14吹出的风力,将油烟引射排放出去。排风机14的另一个吹风输送口则通过与之相连通的分支管21,将风力引流至上述有压流体供给腔中,并从上述流体喷射口喷射出去,用于阻隔油烟气。
实施例9,本实用新型除了流体喷射口的结构有所改变,并且增设了烟气包拢罩板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图10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的流体喷射口是由下部的第一层流体喷射口23和上部的第二层流体喷射口24构成的两层流体喷射口。第一层流体喷射口23和第二层流体喷射口24均朝向斜下方,并对准低于两者所处位置的油烟气排放口7,在其喷射流体(如空气流)时,即可形成上下两层流体喷射面层,对向上升腾的油烟气构成两个阻隔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阻隔、封闭油烟气的效果。在图10中,烟气包拢罩板12上部设置在油烟气排放口7的上边沿处,构成其下部的弧面状油烟气导流板部分,设置在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中位于外部罩壳1的外侧上边角处,并使该上边角内导流部位呈弧面弯转的流线形状。该结构使得油烟气排放阻力大大减小,有效地提高了其油烟气排放效果,并且降低了能源消耗。当然,上述流体喷射口也可设置成3层、4层等有限多层,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10,本实用新型除了将两套实施例1所述的排油烟主体结构组合配置成一个整体排油烟装置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所述结构相同。在图11所示示意图中,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套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的排油烟主体结构,使其在外部罩壳1的上盖板处设置有两个灶口,即第一灶口25和第二灶口26,油烟气则从与油烟气排放导流腔相连通的排油烟管13排放出去。当然,上述排油烟主体结构还可以设置有3套、4套等有限多套,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11,本实用新型除了增设有扣盖板之外,其他结构均与实施例10所述相同。在图12所示示意图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罩壳1的上盖板远离炊具使用者的一侧边处,设置有可相对外部罩壳1上罩板翻起和扣盖的可翻起的扣盖板22,以便在本实用新型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外部罩壳1的上罩板以及各灶口罩盖住,以使其更加整洁、卫生。上述扣盖板22可以为单层盖板也可以为具有夹层空腔的可吸排油烟气的复合层盖板,上述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构成所述流体喷射口或喷射导向口的细缝宽度一般为1~30毫米,如1毫米、5毫米、8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0毫米等。当然,其细缝宽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再狭些或宽些,此处不再详述。上述油烟气排放口的吸入流量与流体喷射口的流体喷射流量之比一般为3∶1左右,当然,为其他合适的比值也可,由于其为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故此处不再详述。此外,上述灶具围挡2还可围成矩形等其他各种筒形,上述各结构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而不受上述各实施例和附图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包括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2]、炊具支撑体[3]、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和至少一层流体喷射口以及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口,由所述外部罩壳[1]的一部分与灶具围挡[2]的相应一部分围成的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所述流体喷射口相连通,由所述外部罩壳[1]的另一部分与灶具围挡[2]的另一部分围成的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相连通,所述炊具支撑体[3]被所述灶具围挡[2]围在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口、油烟气排放口是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2]的上沿与所述外部罩壳[1]上罩板之间的缝隙口,所述流体喷射口喷射出的流体喷射面层,全部覆盖住所述灶具围挡[2]上沿所包围的开口面积,所述流体喷射口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所处的位置,所述流体喷射口朝向斜下方,并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压力流体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喷射口是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直线细缝状喷射口,或者是横置阶梯式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相互邻接连成的喷射口,构成上述流体喷射口的所述各相邻的分段直线细缝状的分喷射口之间,通过隔板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炊具支撑体[3]是一个呈外围高、中部向下凹陷的曲面状支撑托,在其上面设置有灶头火焰燃烧加热口[8],并且至少设置有一个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所述火焰燃烧废气排放口设置在离开所述炊具支撑体[3]上沿的下部位置,所述炊具支撑体[3]与所述灶具围挡[2]构成对顶配合结构、可拆卸紧固装配结构,或者两者上沿相互对接,制成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还包括喷射导向口和烟气包拢罩板之中的任意一个部件,所述喷射导向口是由内壁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的上导向沿和下导向沿构成的对准所述油烟气排放口[7]的流体直射导向口,所述喷射导向口设置在所述流体喷射口的前端,所述烟气包拢罩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上边沿处,使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横断面呈外口大内口小的喇叭口形状,构成其下部的弧面状油烟气导流板部分,位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中的外部罩壳[1]的外侧上边角处,使所述上边角内导流部位呈弧面弯转的流线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14],所述排风机[14]设置在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的外部排油烟管[13]处,与所述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2]和炊具支撑体[3]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构成分体式的组合装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吸排油烟用的排风机[14],所述排风机[14]设置在与所述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的外部排油烟管[13]处,与所述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2]和炊具支撑体[3]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构成分体式的组合装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还包括用于卧入炊具手柄的缺口[18]、位于炊具支撑体[3]下面的灶具[9]和设置在所述外部罩壳[1]上罩板上的可翻起的扣盖板[22]之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缺口[18]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2]和炊具支撑体[3]上部靠近炊具使用者的正面一侧的部位,所述灶具围挡[2]、外部罩壳[1]和炊具支撑体[3]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与所述灶具[9]构成分体装配结构或制成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所述流体喷射口的纵向延伸喷射口[17]和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纵向延伸排放口[19],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设置在所述缺口[18]上靠近所述流体喷射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19]设置在所述缺口[18]上靠近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纵向延伸排放口[19]分别与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和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对准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1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至少还包括用于卧入炊具手柄的缺口[18]、位于炊具支撑体[3]下面的灶具[9]和设置在所述外部罩壳[1]上罩板上的可翻起的扣盖板[22]之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缺口[18]设置在所述灶具围挡[2]和炊具支撑体[3]上部靠近炊具使用者的正面一侧的部位,所述灶具围挡[2]、外部罩壳[1]和炊具支撑体[3]组合而成的排油烟主体,与所述灶具[9]构成分体装配结构或制成一体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所述流体喷射口的纵向延伸喷射口[17]和所述油烟气排放口的纵向延伸排放口[19],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设置在所述缺口[18]上靠近所述流体喷射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19]设置在所述缺口[18]上靠近所述油烟气排放口一侧的纵向缺口侧边处,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纵向延伸排放口[19]分别与所述有压流体供给腔[4]和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相连通,所述纵向延伸喷射口[17]对准所述纵向延伸排放口[1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排风式排油烟装置,它主要包括外部罩壳[1]、灶具围挡[2]、炊具支撑体[3]、有压流体供给腔[4]、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导流腔[5]和至少一层流体喷射口以及与之分隔开的油烟气排放口,所述流体喷射口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油烟气排放口所处的位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浪费能源,对油烟气的阻隔及排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要用于厨房或其他产生油烟处的油烟气排放。
文档编号F24C15/20GK2731321SQ20042009329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金鸿年 申请人:金鸿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