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炉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86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化气炉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液化气炉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液化气炉分为台式和嵌入式,台式液化气炉在安装使用时,其整体外露在相应平面上,过于暴露且不便于清洁;随后出现有嵌入式液化气炉,其安装时液化气炉的下段整体嵌入组装平面的内凹口内,得到适当的遮隐,只外露燃烧头,组装造型美观、整洁,且便于清洁卫生,因而嵌入式液化气炉也因此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然而,不管是台式液化气炉还是嵌入式液化气炉,在实际使用过程外火圈、内火圈及接近内外火圈的气管段均会发热,甚至变红,以致液化气经过相应部件内时发生膨胀甚至早燃,最终影响到外部的燃烧火焰,由蓝色的火逐渐变成红色无力的火,热功率下降,能源无谓浪费;同时液化气在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内早燃又导致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更加发热变红,从而形成不良循环。此外,液化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在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内受热膨胀,使外界空气更难补充入内参与燃烧,降低了混合气体中的空气含量,最终也造成液化气燃烧不完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更利于液化气燃烧,提供热功率的液化气炉改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炉体,炉体上安装有外火圈、内火圈及连通内外火圈的气管,在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的表面附有水冷结构。该水冷结构为管体式顺沿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设置,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水冷结构的辅助下,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在燃烧过程得到及时冷却,避免发热过度、变红的现象,从而也减免了液化气经过其内时发生早燃的情况,确保外火圈、内火圈上的液化气正常燃烧,有效地提供了热功率。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炉体10,炉体10上安装有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连通内外火圈的气管13,在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的表面附有水冷结构20。水冷结构20为管体式顺沿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设置,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水冷结构20与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之间可为一体成型加工,也可通过焊接、包覆等结合方式加工。水冷结构20的进水口用于自来水输入,而出水口便于换水、排出热水之用。水冷结构20内的自来水可为循环状态或储存状态,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水冷结构20附着在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的表面,在燃烧过程,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产生的热量可及时地被水冷结构20内的冷却水吸收,从而防止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发热过度,避免液化气经过其内时发生早燃,外界空气输入正常,确保外火圈11、内火圈12上的液化气正常燃烧,提高热功率,节约了液化气;同时液化气得到充分燃烧,也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环保性更好。
附图所示液化气炉为单炉式,当然也可以用于多炉式,其结构皆为相同,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赘述。因而,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液化气炉改良结构,包括有炉体(10),炉体(10)上安装有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连通内外火圈的气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的表面附有水冷结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炉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结构(20)为管体式顺沿外火圈(11)、内火圈(12)及气管(13)设置,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液化气炉改良结构。包括有炉体,炉体上安装有外火圈、内火圈及连通内外火圈的气管,在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的表面附有水冷结构。在水冷结构的辅助下,外火圈、内火圈及气管在燃烧过程得到及时冷却,避免发热过度、变红的现象,从而也减免了液化气经过其内时发生早燃的情况,确保外火圈、内火圈上的液化气正常燃烧,有效地提供了热功率,节约了液化气;同时液化气得到充分燃烧,也降低了对空气的污染,环保性更好。
文档编号F24C5/00GK2781225SQ20042009533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杨春怀 申请人:杨春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