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式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086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隔式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集热水箱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加热、热泵机组或太阳能的集热水箱结构,通常是呈一个中空的内胆体积,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交换要在整个内胆腔内来完成。这种结构的缺陷是,每一次加热都需要对整个内胆腔内的所有水进行加热,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电能,尤其对非正常时段使用热水的客户带来不便,只需要数量不多的热水,还须将整箱水加热,既缓慢,又浪费能源,很不经济。专利号为00244619.7,名称为“太阳能热水器分隔式水箱”的实用新型专利,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在水箱内胆内设置纵向隔板的结构技术,它通过短时间加热,利用热循环理论使靠近出水管水箱部分的水先热起来,方便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在耗能不大的情况下用上热水。但是这项专利技术将隔板纵向设置,使得被分隔开的两个水腔呈并联状态,而水箱的深度并未发生变化,热循环仍然需要在同一高度的水箱内完成,相对来说,在短时间内,因不同高度的水面水温不一致,使用户用水时冷热不匀,造成效果不好。因此00244619.7专利同样存在缺陷和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加热水箱中的水,使用户能在更短时间内用上热温均衡热水的分隔式热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分隔式热水箱,是在水箱内胆内横向设置有一隔板。
本实用新型在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导流孔和右导流孔;在内胆内的上半区和下半区分别设置有上感温探头和下感温探头。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内胆内设置一块呈水平横向的隔板,而且在隔板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导流孔,而上半区直接与用户水管相连接,当被加热的水沿进水管进入水箱下半区后,与水箱上半区的冷水开始在循环过程中进行热交换,这种交换通过隔板上左右侧的导流孔进行,按照热循环理论,较热的水总是往上交换,使水箱内胆上半区尽快聚集热水,这时,用户一打开水龙头、热水就流出来了。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内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通常用于建筑物集中供热的水箱装置,在制作水箱时,先将隔板4固定设置在内胆3内,隔板形状与内胆3横截面形状相同,所隔高度一般为上半区7小下半区8大,隔板两侧分别开设有导流孔5、6,导流孔5内套有导流管15,用于将热水引入上部,然后依次将保温层2外壳1包装在内胆3外,出水管14设置位于水箱上半区7上部,在上下半区各设置一感受温探头9、10,与热泵11联接的热水管12和循环的冷水管13也连接在水箱下半区。
其工作原理是当热泵11将水加热后通过上循环的热水管12进入水箱下半区8,按照热传递理论,热水迅速向上并通过导流孔5上的导流管15进入上半区7,水箱内的循环系统开始运动,上半区的冷水受压沿着导流孔6进入下半区8并沿着上循环的冷水管13重新进入热泵11被加热,感温探头9、10分别监控上、下各半区水箱内的水温,当出水管14开启时,热水很快就出来了。如果上循环的热水管12位置高于热泵或太阳能集热器,则为自然循环,否则,需增加管道循环泵,进行强制循环。当水箱下半区8内的水被循环加热后,其热水通过导流管15进入上半区,同时上半区的冷水通过导流管15下沉至下半区,如此反复循环,可将上半区冷水加热,当开启出水管14时,热水很快就出来了。
实施例二,上循环的热水管12也可与水箱上半区7连接,下循环的冷水管13在下半区,下半区内的冷水经热泵11加热后进入上半区,先加热上半区,再依次加热下半区,直至上半区、下半区都被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热泵11也可以为太阳能集热器,也可以为电锅炉或燃气锅炉等加热设备。
权利要求1.分隔式热水箱,包括有外壳(1)、保温层(2)、内胆(3)、和隔板(4),其特征是,在水箱内胆(3)内横向设置有一隔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热水箱,其特征是,在隔板(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导流孔(5)和右导流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隔式热水箱,其特征是,在内胆(3)内的上半区(7)和下半区(8)分别设置有上感温探头(9)和下感温探头(10)。
专利摘要分隔式热水箱,是在水箱内胆(3)内横向设置有一隔板(4)。本实用新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加热水箱中的水,使用户能在更短时间内用上热温均衡的热水。
文档编号F24J2/46GK2744999SQ20042010453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斌 申请人:张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