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888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灶,特别是通过设在灶体及上盖之间的间隙供应自然空气的方法,来补充燃烧时的空气的不足,进而促进燃烧,减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生成的煤气灶。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由于煤气灶所要求的是瞬间的强火力,因此,目前普遍采用具有高气压及高热量的液化石油气体(LPG)等的准低压煤气灶。但最近研制出了应用于液化天然气(LNG)的各种形态及结构的煤气灶,虽然它的气压低,但价格低廉,同时也可得到强大的火力。如同上述煤气灶的举例,在本申请人已申请的专利号为2003-0077643的煤气灶中可以查得看。
图1为常规煤气灶的一种实施例图。
如图1所示,灶体1体成环形结构;在顺着内上周面的圆周,设有多个混合气体喷射口1a;混合管2的一端贯通连接于灶体1的一侧,而另一端则设有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口2a,从设在空气调节口2a中间的煤气输入管2b流入的煤气是在此与空气相混合的;设在灶体1下中间的第一空气箱3上,设有向上喷射由鼓风机4送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射口3a;通过电机4b吹送空气的鼓风机4与第一空气箱3是由输入管4a相连接;在灶体1的上方放置一次燃烧间上盖5,中间是形成的火焰喷射区域5a,火焰经过火焰喷射区域5a向上喷出。在于上述的常规煤气灶,只要把煤气输入管2b接在煤气管线上,再打开煤气阀,煤气就会流入到混合管2中;再通过设在混合管2端部的空气调节口2a,与流入的空气相混合;接着通过设在灶体1上方的混合气体喷射口1a,向一次燃烧空间F喷射生成火焰。
另外,由电机4生成的空气将通过输入管4a,向设在第一空气箱3上方的空气喷射口3a进行喷射,与此同时,由混合气体喷射口1a喷出的混合气体在一次燃烧空间F开始燃烧,并由此上升。再经过混合与扩散的作用,对未尽燃烧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喷射口1a,在二次燃烧空间S进行再次的燃烧。这时,空气喷射口3a垂直于最上一阶层面的层面,在于其次的阶层面形成向外倾斜状态,因此,火焰就可向烹饪容器形成向外扩散的火焰。
另外,由于设在灶体1上方的一次燃烧间的上盖5,从烹饪容器中向外溢出的汤等,顺着一次燃烧间的上盖向外顺流而下;或者通过减小一次燃烧间的上盖5上的喷火区域5a的内径,使火焰无法接近灶体1上的混合气体喷射口1a,达到火焰不被熄灭的目的。
如上述说明,常规的煤气灶具有以下优点从烹饪容器6等溢出的汤,由于一次燃烧间上盖5的阻挡,不仅能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喷射口1a的堵塞或熄火,而且,在于火焰中未尽燃烧燃料还可通过鼓风机供应的空气保持强烈的火焰。
但是,作为常规的煤气灶,由于在灶体和上盖间没有自然空气流入,因此,仍存在着自然空气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常规问题,作为本发明的煤气灶,它可以通过灶体与上盖间供应自然空气,因此,可以补充燃烧时的空气的不足,进而可以促进燃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具有以下结构特点灶体成环形结构,在顺着内上周面的圆周,设有混合气体喷射口;混合管的一端贯通连接于灶体的一侧,而另一端则设有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口,从设在空气调节口中间的煤气输入管流入的煤气是在此与空气相混合的;设在灶体下中间的第一空气箱上,设有向上喷射鼓风机送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射口;通过电机吹送空气的鼓风机与第一空气箱是由输入管相连接;在灶体的上方压盖着上盖,中间是形成的火焰喷射区域,火焰经过火焰喷射区域向上喷出;在灶体的上方,顺着圆周各设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凸座;在凸座上放置上盖;再通过上盖与凸座之间生成的间隙供应自然空气。
另外,设在灶体上方的第二空气箱是由连接管连接于第一空气箱,并且形成环形结构的在其内周面设有多个空气喷射口。
另外,第一空气箱的上方形成了多个阶层面。
另外,在空气箱的阶层面上,设有多个向外倾斜的空气喷射口。
另外,输入管上设有空气调节口。
另外,输入管是由软管组成。
另外,输入管是由连接多个煤气灶的固定管和在固定管的一侧、贯通连接于鼓风机的软管组成。
另外,固定管与煤气灶的连接处,设有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阀。
另外,固定管是由四角导管组成。
另外,混合气体喷射口是向内倾斜的喷射口。
另外,由于上盖上的喷射火焰区域的内径小于灶体上的混合气体喷射口的形成区域,因此,由上流落于火焰喷射区域的汤等,是无法接近一次火焰气体喷射口的。
综上所述,在于本发明的煤气灶,可以通过灯体与上盖之间供应自然空气,这一方面可以补充解决燃烧时的空气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促进燃烧,而减少一氧化碳及氮化合物的产生。
另外,由于设在灶体上的上盖,一次混合气体喷射口不被烹饪容器上溢落的汤等堵塞,火焰也不被熄灭。
另外,由空气调节口输入的一次自然空气与由煤气输入管输入的煤气进行混合后,通过灶体上的混合气体喷射口进行喷射,并在第一燃烧空间区域进行燃烧;同时,未尽燃烧的混合气体将通过由鼓风机吹出的强制空气,通过空气箱的空气喷射口喷出,使第一空间区域的火焰扩散至第二空间区域进行煤气的完全燃烧,同时保持强大的火力。


图1为一种常规煤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煤气灶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煤气灶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4为本发明煤气灶的平面图。
图5为设置多个本发明煤气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煤气灶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0灶体11混合气体喷射口12凸座13间隙20混合管 21空气调节口22煤气输入管 23喷嘴30第一空气箱 31空气喷射口32自然空气流入处 33阶层面40鼓风机 41输入管41a固定管 41b软管42电机50上盖51火焰喷射区域60第二空气箱61连接管 62空气喷射口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以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至图4是根据本发明研制出的煤气灶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煤气灶100是由灶体(10)、混合管20、第一空气箱30、鼓风机40及上盖50组成。
灶体10成环形结构;在内上周面,顺着圆周设有多个混合气体喷射口11。
另外,在灶体10的上方,顺着圆周至少应设置三个以上的凸座12;最适合设置四个凸座12;通过凸座12与盖在其上方的上盖50之间形成的间隙13,供应自然空气(二次自然空气),并向混合气体喷射口11喷射进行燃烧;因此,为了从一般性的常规燃烧方法,得到更为明显的增强火力,通过空气喷射口31喷射出的空气,形成旋流火焰,一次燃烧空间的火焰旋流上升,促使未尽燃烧燃料更加充分燃烧;再通过由于再次燃烧时的火焰的速度而产生的负压,从自然空气流入处32以外的其它间隙13流入的二次空气受到燃烧中火焰的影响,不仅明显减少一氧化碳及氮化合物的生成,还可增强火力。
所谓本发明中提到的二次自然空气是指,为了区分流入于混合管的气体与自然空气(下面的一次自然空气),而命名的二次自然空气;而且,从鼓风机30吹出来的自然空气,在此命名为强制空气。
混合管20的一端与灶体10的一侧贯通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口21;通过设在空气调节口21中间的煤气输入管22端部的喷嘴23供应的气体与一次自然空气相互混合。
第一空气箱30设在灶体10的中间,在其上方设有喷射由鼓风机40吹出气体的多个空气喷射口31;由于第一空气箱30的外径小于灶体10的内径,自然空气(二次自然空气)就可以通过设在灶体10下方的二次自然空气流入处32向灶体10的燃烧空间区域供应空气。
另外,第一空气箱30形成多个阶层面33,从而扩大了其平面面积,吸热容易,喷出促进燃烧的已加热强制空气,使压力上升,噪音减小。
空气喷射口31在于最上层是垂直的,在余下的阶层面33上是向外倾斜的喷射口。
通过向外倾斜的空气喷射口31,经空气调节口进行调节的由鼓风机40吹出的强制空气,使火焰向烹饪容器中下部进行扩散;再通过混合气体喷射口11向上喷射正在燃烧于第一燃烧空间F的火焰,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从混合气体喷射口进行喷射、点火、燃烧的空间称之为第一燃烧空间,图中以虚线指示。)另外,通过铸造等工艺,灶体10与第一空气箱30适合做连体结构。
另外,鼓风机40通过输入管41连接于第一空气箱30;通过电机42吹送强制空气。
当设置一个煤气灶时,输入管41采用软管;设置多个煤气灶时,则采用钢管等,来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通过设在输入管41上的空气调节口43,对鼓风机产生的强制空气的流量进行调节后,向第一空气箱30供应空气。
灶体10的上方是上盖50;中间形成火焰喷射区域51,火焰经火焰喷射区域51进行喷射;虽然口径减小至灶体10的40%,但由于第一空气箱30的空气喷射口31的角度(形成非垂直的向外倾斜状),当火焰接触于烹饪容器下中央时,同样扩大加热面积,而有效提高加热效果。
另外,在制作上盖50时,喷射火焰区域51的内径a应小于灶体10上形成的混合气体喷射口11的形成位置b;这样就足以避免向内流落于火焰喷射区域51的汤等接近一次火焰气体喷射口11。
换句话说,通过减小火焰喷射区域51的直径,减少从正上方流落的汤等的渗透,即使是渗透下去也会由于水平距离而不会直接掉落于混合气体喷射口11,火焰也就不会被熄灭。
另外,把上盖50上的火焰喷射区域51的上方称之为第二空间区域S,图中以虚线指示。
图5为设置多个本发明煤气灶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灶台可设置多个煤气灶100,这里的输入管41是由固定管41a和软管41b组成。
换句话说,在固定管41a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置根据本发明研制的煤气灶100,在固定管41a的一侧,设置与鼓风机40相贯通连接的软管41b。
另外,固定管41a适合采用四角形导管,这样便于连接及设置煤气灶100的第一空气箱30。
另外,在固定管41a和煤气灶100的连接处,设置可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阀44,从而,调节从鼓风机吹送的空气的量。
另外,空气调节阀44采用煤气专用球阀,通过控制杆的旋转,来调节阀门的开放大小,并控制强制空气的流量。
在经过以上设置后,由鼓风机40吹出的强制空气经过软管传输至固定管41a,再由固定管41a传输空气至以一定距离进行设置的煤气灶100的第一空气箱30中。
这时,对于根据鼓风机的恒定压力及风量,而进行设置的数个煤气灶100,为了各自得到从鼓风机40上的适合的空气的量,安装设置了调节空气的流量的手动空气调节阀44。
图6为本发明煤气灶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为了防止混淆,与上述说明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将使用相同符号。
如图所示,煤气灶100的灶体10、混合管20、第一空气箱30、鼓风机40及上盖50的结构相同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只是把第一空气箱30和第二空气箱60设在了灶体10的上方。
第二空气箱60由连接管61连接于第一空气箱30的一侧;在内周面设有多个空气喷射口62;连接管61与第二空气箱60通过法兰63连接。
另外,第二空气箱60是环形结构;由于内周面是下宽上窄的倾斜面,可以促使火力向上;并且在倾斜面上设有多个空气喷射口62。另外,在第二空气箱60的内周面的最顶层,同样也设有多个空气喷射口62;这不仅便于喷出空气,使之在空气喷射口62产生对未尽燃烧燃料进行再次燃烧的新的火焰,从而扩大火焰对加热体的接触面积;而且为了缩短加热距离,适合距上方以45°~60°倾斜度打眼。
另外,为了控制从第二空气箱60喷射口62喷出的空气的流量,可设置第二空气调节口64。
另外,从第二空气箱60的空气喷射口62喷出的空气区域称之为第三燃烧空间区域T,图中以虚线指示。
另外,图中的符号70是指烹饪容器。
对本发明的作用,做出以下详细说明。
煤气输入管22与煤气管线连接,当打开煤气阀时,煤气将进入混合管20内;再通过与设在混合管20端部的空气调节口21进入的一次自然空气进行混合,并通过混合气体喷射口11向第一燃烧空间区域F喷射产生火焰。
这时,通过设在灶体10和第一空气箱30下方的自然空气流入处32,供应二次自然空气的同时,通过在灶体10和上盖50的外圆周形成的间隙13,也供应二次自然空气,促进燃烧。
另外,从鼓风机40吹出的强制空气,经过输入管41向设在第一空气箱30上方的空气喷射口31喷出,促进第一燃烧空间区域F的混合气体的燃烧;使燃烧于第一空间区域F的火焰旋流上升,在经过混合及扩散的作用,对未尽燃烧的混合气体,在二次燃烧空间区域S进行再次的燃烧。
空气喷射口31垂直于最顶层的阶层面,在余下的阶层面33上形成向外倾斜的喷射口,因此,可使火焰向烹饪容器的外侧扩散。
另外,从烹饪容器70等溢出的汤等,由于设在灶体10上方的一次燃烧上盖50,顺着上盖50流落于外表面;或者由于减至最小的上盖50的火焰喷射区域51,无法接近灶头10上的混合气体喷射口11,火焰也就不会被熄灭。
另外,如果第一空气箱30的空气通过连接管61进入到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空气箱60内;那么,通过第一空气箱30喷出的空气,已进行了二次燃烧的混合气体,将再次通过设在第二空气箱60的空气喷射口62喷出空气;这空气将再次通过第二燃烧空间区域T得到未尽燃烧燃料的最终的完全燃烧,得到增强火力效果。
权利要求
1.煤气灶,其特征在于灶体(10)成环形结构,在顺着内上周面的圆周,设有混合气体喷射口(11);混合管(20)的一端贯通连接于灶体(10)的一侧,而另一端则设有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口(21),在空气调节口(21)中间设有煤气输入管(22);在灶体(10)下中间的第一空气箱(30)上,设有供向上喷射鼓风机(40)送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射口(31);通过电机吹送空气的鼓风机与第一空气箱(30)是由输入管(41)相连接的;在灶体(10)的上方压盖着上盖(50),中间形成火焰喷射区域(51),火焰经过火焰喷射区域(51)向上喷出。在灶体(10)的上方,顺着圆周设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凸座(12);在凸座(12)上面放置上盖(50);再通过上盖(50)与凸座(12)之间生成的间隙(13)供应自然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箱(30)与设在灶体(10)上方的第二空气箱(60)是由连接管(61)相连接的;而且,在环形结构的第二空气箱(60)的内周面设有多个空气喷射口(6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箱(30)的上方形成多个阶层面(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设在空气箱(30)阶层面(33)上的多个空气喷射口(31)是向外倾斜的喷射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输入管(41)上设有空气调节口(4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输入管(41)是由软管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煤气灶时的输入管(41)是由固定管(41a)和,在固定管(41)的一侧,且与鼓风机相贯通连接的软管(41b)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管(41a)与煤气灶(100)的连接处,设有调节空气流量的空气调节阀(4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固定管(41a)是四角形的导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混合气体喷射口(11)是向里倾斜的喷射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煤气灶,其特征在于由于上盖(50)的火焰喷射区域(51)的内径(a)小于形成在灶体(10)的混合气体喷射口(11)的形成区域(b),因此,向火焰喷射区域(51)的内侧,由上流落的汤等是无法接近一次火焰煤气喷射(11)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气灶,特别是通过向设在灶体及上盖之间的间隙供应自然空气的方法,来补充燃烧时的空气的不足,进而促进燃烧,减少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生成的煤气灶。本发明的灶体为环形,在内上周面设有混合气体喷射口;混合管的一端连接灶体的一侧,另一端设有空气调节口,空气调节口中间是煤气输入管;在灶体下中间的空气箱上设有向上喷射由鼓风机吹出空气的多个空气喷射口;通过电机吹送空气的鼓风机与第一空气箱是由输入管相连接;在灶体的上方盖着上盖,中间是火焰喷射区域,火焰经过火焰喷射区域向上喷出;在灶体的上方,顺着圆周设有至少三个以上的凸座;在凸座上放置上盖;再通过上盖与凸座之间生成的间隙供应自然空气。
文档编号F24C3/08GK1654884SQ2005100016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0日
发明者申東夢, 余萬植, 李根弘 申请人:三次火炉工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