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07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特别是一种可有效将油烟分解排除的排油烟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排油烟机仅能将油烟排出风管外,无法分解油烟粒子,因此油烟被排除出风管外时,依然弥漫于空气中,一样会使油烟的溴味弥漫于空间中,尤有甚者油渍会大量粘结于风扇、风管中,造成马达容易受损,清洁不易。
另外,本发明人的中国台湾新型公告号第482028号公开的“静电集尘器的放电装置”利用了复数的板体串接于互为平行的复数杆体、上,使每相邻的板体互为等距空间平行排列,每间距空间形成气尘的离子化区,在离子化区中,纵向悬吊一放电线,放电线于离子化区被放电时,可均匀的将通过离子化区中的灰尘、烟雾予以离化分解为带同电位的电荷微粒子,使气尘的带正电荷离子的数量大幅增加。
本发明人另一中国台湾公告号第497473号“静电集尘板的骨架改良结构”实质上为集尘器,其架设于离子化放电装置的后方,其藉长、短片的表面均分布有同电位的电荷(如带负电荷)与前述离子化区中已被电极化的气尘的电荷电位不同(如带正电荷),因此被极化的气尘被吸附于长、短片的表面上,达致集尘化烟的效果。
但是集尘装置与离化装置均各自独立,如上述中国台湾公告第482028号的图6所示,二个装置体积大,当欲容纳于有限空间的设备中,是有困难的,因此如何开创出一种可分解油烟粒子,使油渍、烟雾粒子被分解及收集的排油烟设备,是本实用新型钻研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利用吸风风扇的下方架设一离子化集尘器,使通过离子化集尘器中的油烟粒子被电极分解为相同电荷的细粒子,该油烟细粒子被吸附于集尘片,使烟雾被分解消失,油渍经由集尘片的表面汇流到集油槽中供收集,被分解处理后的净空气经由吸风风扇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包括顶部,设有出风口的上壳体,出风口处架设有吸风风扇;底板面,设有进气口的下壳体,进气口处架设有离子化集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具有大量减少被吸风风扇排出风管外的空气油烟溴味的技术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离子化集尘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离子化集尘器的局部放大断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实施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上壳体10;出风口12;横梁121;碍子17;风扇20;下壳体30;进气口32;内板面33;侧板面34;集油槽35;导油孔36;集油杯37;离子化集尘器50;金属杆51、53;套筒511、531;大集尘片52;凸片521;上缺口522;下缺口523;衔接孔524;下侧端525;小片体54;衔接孔541;上导电杆55;下导电杆56;电极线57;离子化区58;左绝缘板59;右绝缘板59’;脚架60;瓦斯炉80;火焰82;锅子85;油烟86;正电荷油烟87;净空气88;油渍89;风管90;马达M;上间隙T1;下间隙T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包括一顶部,设有出风口12的上壳体10,出风口12处架设有吸风风扇20;一底板面,设有进气口32的下壳体30,进气口32处架设有离子化集尘器50,从进气口32进入的油烟86通过离子化集尘器50的离子化空间中,被高压电极分解及离子化,使分解后的油烟87粒子均带有相同极性电荷的离子,而被大集尘片52吸附并收集,净空气88从出风口12排出。
其中,离子化集尘器50通过绝缘的脚架60固设于下壳体30的内板面33上。
其中,离子化集尘器50包括复数的大集尘片52,每相邻大集尘片52、(52)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54;接有负电源的复数金属杆51及接有正电源的复数金属杆53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52及小片体54,选取其中局部数目的大集尘片52前方设有凸片521,凸片521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522及下缺口523,在上、下缺口522、523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55及下导电杆56;复数的电极线57垂直的连接于上、下导电杆55、56上,每一条电极线57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52的前方的二凸片521、521的空间中,以使此空间形成离子化区58。
其中,左、右二侧的大集尘片52、(52)的外侧架设有左、右绝缘板59、59’一组接有负电源的金属杆51穿接有复数的套筒511,复数金属杆51分别穿接入大集尘片52的复数衔接孔524中,每相邻的套筒511、511分别夹掣于每一大集尘片52的二侧表面,金属杆51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59、59’上;
一组接有正电源的金属杆53穿梭有复数的套筒531,复数金属杆53分别穿接入小片体54的衔接孔541中,每相邻的套筒531、531分别夹掣于每一小片体54的二侧表面上,金属杆53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59、59’上。
其中,大集尘片52的表面带有均匀的负电荷,小片体54的表面带有均匀正电荷;离子化区58形成均匀的电场,以将通过离子化区58的油烟86离子化为带正电荷油烟87,正电荷油烟87被吸附于大集尘片52的表面(如图5所示)。
其中,内板面33呈斜坡面,内板面33与侧板面34的交界处形成有集油槽35,集油槽35中设有导油孔36,集油杯37设置于导油孔36下方,用以收集油渍89(如图2、图7所示)。
其中,出风口12上架设一横梁121,用以连结固定吸风风扇20的马达M(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特色是在排油烟设备中,增设一离子化集尘器50,如图6所示,风扇20激活后,以遂行吸风作业,瓦斯炉80上方所点燃火焰82将锅子85中的食物做烹煮,锅子85中所产生的油烟86,该油烟86主要由油、水、食物经高热所产生的气尘油雾气,油烟86因吸风效应向上升,经由进气口32通过离子化集尘器50。
其中离子化集尘器50主要包含如图4所示,上、下导电杆55、56均由短状的金属小螺柱相互螺接而成一长导电杆,其二端藉绝缘碍子17螺接固定于左、右绝缘板59、59’上,上、下导电杆55、56上均设有等距的上间隙T1及下间隙T2,电极线57由不锈钢线或兼容的导电金属线材质构成,每一条电极线57垂直的分布于相邻二凸片521、(521)之间的离子化区58中,当上、下导电杆55、56电流导通时,使电极线57形成高压电极线,且在离子化区58空间形成高压电场。
复数且等距排列的大集尘片52与金属杆51连接且被负电源导电,使大集尘片52的表面上均均匀带有负电荷(如图5所示),矩形的小片体54与金属杆53连接且被正电源导电,使小片体54的表面均匀带有正电荷,金属杆51、53的二端分别利用绝缘碍子17螺接固定于左、右绝缘板59、59’上。
如图5、图6所示,油烟86首先通过离子化区58时,会被电极线57所形成的高压电场施以电极,使油烟86被电场施以离子化做粒子的分解,进而使其均带有正电荷油烟87的细粒子,通过离子化区58,带有正电荷油烟87的细粒子被大集尘片52表面上的负电荷吸附,使正电荷油烟87均被吸附于大集尘片52的表面上,此时小片体54表面带正电荷,因此对于通过此间的正电荷油烟87细粒子形成相斥的推力,将正电荷油烟87推向大集尘片52表面,因此正电荷油烟87被捕捉、被吸附于大集尘片52的表面上,故从出风口12排出的空气为被净化后的净空气88从风管90供排出(如图6所示);如图7所示,被分解的油渍89均被吸附于大集尘片52的表面上,并从大集尘片52的下侧端525滴下于内板面33上,由于内板面33为一倾斜坡面,故油渍89乃汇流到集油槽35中,并通过导油孔36由集油杯37收集油渍8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将油烟86分解,使烟尘粒子被分解及吸附集尘,使烟雾被分解消失,被分解后的油渍89被吸附于大集尘片52的表面上,并由集油杯37收集,故从出风口12排出的净空气88不带烟油成份,使不会产生溴味。
权利要求1.一种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出风口的上壳体,出风口处架设有吸风风扇;底板面,设有进气口的下壳体,进气口处架设有离子化集尘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离子化集尘器通过绝缘的脚架固设于下壳体的内板面上。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离子化集尘器包含复数的大集尘片,每相邻大集尘片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接有负电源的复数金属杆及接有正电源的复数金属杆,其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及小片体,部分大集尘片前方设有凸片,凸片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及下缺口,在上、下缺口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及下导电杆;复数条电极线,垂直连接于上、下导电杆上,每一条电极线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其前方的二凸片的空间中,以使此空间形成离子化区。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左、右二侧的大集尘片的外侧架设有左、右绝缘板;一组接有负电源的金属杆穿接复数的套筒,复数的金属杆分别穿接入大集尘片的复数衔接孔中,每相邻的套筒分别夹掣于每一大集尘片的二侧表面,金属杆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上;一组接有正电源的金属杆穿梭有复数套筒,复数金属杆分别穿接入小片体的衔接孔中,每相邻的套筒分别夹掣于每一小片体的二侧表面上,金属杆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上。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内板面呈斜坡面,内板面与侧板面的交界处形成集油槽,集油槽中设有导油孔,集油杯设置于导油孔下方,用以收集油渍。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其特征在于,出风口上架设一横梁,用以固定连接吸风风扇的马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增进油烟排除的排油烟设备,包括顶部,设有出风口的上壳体,出风口处架设有吸风风扇;底板面,设有进气口的下壳体,进气口处架设有离子化集尘器。本实用新型利用吸风风扇的下方架设一离子化集尘器,使通过离子化集尘器中的油烟粒子被电极分解为相同电荷的细粒子,该油烟细粒子被吸附于集尘片,使烟雾被分解消失,油渍经由集尘片的表面汇流到集油槽中供收集,被分解处理后的净空气经由吸风风扇被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大量减少被吸风风扇排出风管外的空气油烟溴味的技术效果。
文档编号F24C15/20GK2765088SQ20052000063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4日
发明者王舜逸 申请人:王舜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