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体水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5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体水暖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气散热器结构的改进,特别是联体水暖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暖气散热器绝大部分是由若干个相互串联在一起的单片的暖气片相互连接组成一组暖气散热器使用,这种传统的暖气散热器不仅结构复杂,组装工序繁杂冗长,而且暖气片之间的连接面多,连接面处易渗漏,而要维修这种发生渗漏的暖气散热器,常常要将该暖气散热器的暖气片全部拆开,对发生渗漏的暖气片连接面进行再处理,然后依次将暖气片再组装成暖气散热器,因此维修非常困难、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体水暖散热器,其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组装,而且因连接面少而不易发生渗漏,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联体水暖散热器,该散热器至少包括两组相互串联在一起的散热联箱,其中一组散热联箱上至少带有进水口,另一组散热联箱上至少带有出水口,相邻散热联箱相对的端平面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与连接管轴线相平行的散热联箱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着与散热联箱的顶面以及底面相贯通的凹槽。
与传统的由若干个暖气片组成的散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为整体铸造而成,且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联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不同长短的各种尺寸,从而尽可能减少相邻散热联箱之间的连接面,以达到简化结构,易于组装的目的,且因连接面少而不易发生渗漏,维修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联体水暖散热器,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至少包括两组相互串联在一起的散热联箱2,其中一组散热联箱2上至少带有进水口1,另一组散热联箱2上至少带有出水口9,该进水口1或出水口9可以分别为两个,而其位置可以位于散热联箱2的外端面上部和下部,以便于构成供暖回路。进水口1或出水口9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与现有暖气散热器进、出水口相通的设置方式。相邻散热联箱2相对的端平面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5连接在一起,与连接管5轴线相平行的散热联箱2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着与散热联箱2的顶面以及底面相贯通的凹槽。如图1、图5、图6所示,该凹槽可以为方形凹槽、U形凹槽,还可以为V形凹槽,凹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的凹槽内由上到下水平间隔设置着散热片3,这样既有利于散热,又能增强本实用新型散热联箱2的强度。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下连接管5之间的散热联箱2端平面之间由上到下水平间隔设置着散热板4,其中的两片散热板4上分别设置着通孔7,使得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可以通过通孔7安装在设置在墙壁上的挂钩上,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壁挂功能。如图1、图4所示,在下连接管5上卡装着活动支腿8以便于本实用新型散热器落地放置。
与传统的由若干个暖气片组成的散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为整体铸造(如用灰铸铁、铸钢等铸造)而成,且该散热联箱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成不同长短的各种尺寸,如图6所示,散热联箱2可以做得较长,而连接管5较短,从而尽可能减少相邻散热联箱2之间的连接面,以达到简化结构,易于组装的目的,且因连接面少而不易发生渗漏,维修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该散热器至少包括两组相互串联在一起的散热联箱(2),其中一组散热联箱(2)上至少带有进水口(1),另一组散热联箱(2)上至少带有出水口(9),相邻散热联箱(2)相对的端平面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5)连接在一起,与连接管(5)轴线相平行的散热联箱(2)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着与散热联箱(5)的顶面以及底面相贯通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为方形凹槽、U形凹槽或V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数量至少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凹槽内由上到下水平间隔设置着散热片(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在上、下连接管(5)之间的散热联箱(2)端平面之间由上到下水平间隔设置着散热板(4),其中的两片散热板(4)上分别设置着通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水暖散热器,其特征是在下连接管(5)上卡装着活动支腿(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体水暖散热器,该散热器至少包括两组相互串联在一起的散热联箱,其中一组散热联箱上至少带有进水口,另一组散热联箱上至少带有出水口,相邻散热联箱相对的端平面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与连接管轴线相平行的散热联箱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着与散热联箱的顶面以及底面相贯通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易于组装,而且因连接面少而不易发生渗漏,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F24D19/00GK2786535SQ20052001680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
发明者王新贵 申请人:王新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