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153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体太阳能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尤其是软体集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太阳能集热器均为硬质材料制作,如玻璃的真空集热管,虽说单管热效率较高,但价格昂贵,安装使用位置限制多,不易移动。金属平板集热器价格稍低,但仍在老百姓能普遍接受的范围之外。

发明内容
为了老百姓能普遍接受,本发明提出一种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装场地少限制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由集热软体1、上集水管2、下放水管3组成。其中集热软体由表向下由保温气室4、循环水室5、吸光深色材料层9、保温材料底垫层6组成。构成保温气室4和循环水室5的是透明度好的无害塑料薄膜。循环水室两头分别与上集水管2和下放水管3相通;保温气室两头则封闭为独立气室。使用时,将所述集热器置于面向太阳的斜面或立面,上集水管端朝上与储水箱相接,阳光透过保温气室4和循环水室5被吸光深色材料层9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对循环水室5中的水加热,因热水轻而冷水重,循环水室中的热水自动与水箱中的冷水进行循环交换热能,最终使水箱的水都被加热。保温气室4因是密封的,没有热气循环,所以可对循环水室5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而在吸光层9之下的保温材料底垫层可采用多种保温材料,如保温棉、发泡泡沫、吹塑片材等,从而对循环水室4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因所述集热器有效光照面积大,又有了保温气室4和保温材料底垫6,从而大大提高了集热器的总体热效率及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集热器的制作费用,并可大幅度扩展太阳能的利用环境条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发明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集热软体、2.上集水管、3下放水管、4.保温气室、5.循环水室、6.保温材料底垫层、7.热合缝、8.内层薄膜、9.吸光深色材料层、10.表层薄膜。
具体实施方案是将表层薄膜10(单层)和内层薄膜8(双层)叠合在一起,表层薄膜10较内层薄膜8为宽,以形成保温气室4,内层薄膜8较表层薄膜10要长,上下分别应留适当长度用以制作上集水管2和下放水管3。然后按适当间距进行热合,形成保温气室4和循环水室5。循环水室5的宽度不宜太大,以30-60毫米为好,为了形成保温气室4,表层薄膜10应宽于内层薄膜8,以两者之比在1.2-1.4为佳。再在内层薄膜8之下涂覆吸光材料9,再衬以保温材料底垫6,将保温气室两头与内层薄膜的外侧层热合在一起。其中保留适量干燥空气。最后将内层薄膜8两头热合起来,并上集水管的适当位置留1到数个出口,以便与水箱相接,在下放水管侧边留一个放水口,以放掉陈水。最后再衬上保温材料底垫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由内层透明薄膜8经热合形成的循环水室4、吸光层9、保温材料底垫6构成的集热软体1与上集水管2和下放水管3相接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在内层透明薄膜8之上有表层透明薄膜10及经热合形成的保温气室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其特征是表层透明薄膜采用单向透光反光薄膜。
全文摘要
所述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由集热软体1、上集水管2、下放水管3组成。其中集热软体由表向下由保温气室4、循环水室5、吸光深色材料层9、保温材料底垫层6组成。所述的软体太阳能集热器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了集热器的制作费用,并可大幅度扩展太阳能的利用环境条件。
文档编号F24J2/04GK101059278SQ20061005423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1日
发明者蒙义雄, 蒙真骁 申请人:蒙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