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040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烘干粮食、煤等的烘干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的烘干窑。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烘干窑多为隧道窑,被烘干物料从入口进入隧道,隧道内有传输带,传输带带动被烘干物料行走,热风从隧道一端吹入,烘干物料。以烘干型煤为例,此种隧道窑的缺陷在于型煤和热风都是水平移动,热空气走的是窑的顶部,无法从型煤中通过,只有接近顶部的型煤才能受到合适的温度。由于有行走传输机构,需要有动力和很多的机械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在高温中工作,故障率高。另外传输带上的每层型煤走到头要卸到下层,层层下卸产生多次跌碰,造成型煤破损率高。除隧道窑外还有一种立窑,立窑中的型煤在漏斗、滑板和溜槽等附助作用下,穿过热风从下口排出,因为立窑内有很多空的地方,热风走捷径,只是从一堆或一槽型煤的表面通过,行不成穿透力,烘干率低,热损大。另外,以上两种烘干窑都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的问题。
本发明人于2005年2月5日申请的壁式满腔多出口连续烘干窑(200520030025.2)以简单的结构为烘干物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发明人在实践中对在先申请作出了改进,使其烘干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的烘干窑,使得被烘干物料在烘干窑内充分利用热风,提高烘烤效果,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该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包括布料装置、进料口、外墙、风墙,风墙内有热风腔,窑体侧底部有一排出料口;两侧外墙和中部的风墙为透风百叶墙,由一道道倾斜的栅板组成。
该出料口处设有辊筒出料装置在一排出料口外横置一长辊筒,由减速器和调整电机驱动,辊筒外圆周上有拨料爪。
由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该烘干窑的外墙和风墙采用了透风百叶墙,通过两侧栅板直接横过风烘干物料,并只过风不过物,大大增加了热风的通过量,使得烘干排湿效果出色。设置了辊筒出料装置,确保各出料口出料均匀,可无级调速调整出料量,滚动出料,物料不受挤压,无破损。
图面说明


图1是该烘干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出料口部分放大示图。
图3是该烘干窑侧部的出料口及辊筒位置示意视图。
图中1-布料装置;2-外墙;3-风墙;4-物料;5-热风腔;6-栅板;7-出料口;8-辊筒;9-拨料爪;10-传输机;11-减速器;12-调整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在窑体顶部有布料装置(1)和进料口,两侧为外墙(2),中部有风墙(3),外墙与风墙之间为烘干室。物料(4)从进料口进入,填满两侧烘干室。风墙(3)内有竖直的热风腔(5),热风从窑底上升,两侧外墙(2)和中部的风墙(3)为透风百叶墙,即由一道道倾斜的栅板(6)组成,栅板之间有间隙,热风经热风腔(5)从中部风墙的栅板(6)之间穿过,经烘干室烘干物料(4),然后从两侧外墙(2)的栅板排出。
在图2和图3中,窑体下部有一排出料口(7),烘干后的物料自然下落至出料口;出料口处设有辊筒出料装置,即在一排出料口外横置一长辊筒(8),调速电机(12)连接减速器(11)驱动辊筒(8)旋转,辊筒外圆周上有拨料爪(9),随着辊筒的旋转拨料爪(9)将物料翻出出料口,送入传输机或其它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为两侧烘干室,也可以是一个烘干室;对于含水量大的物料可反复进窑,循环烘干,当烘干食品时热风温度可设定为接近自然温度45度左右,保持口感。
权利要求1.一种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包括布料装置(1)、进料口、外墙(2)、风墙(3),风墙(3)内有热风腔(5),窑体侧底部有一排出料口(7);其特征在于两侧外墙(2)和中部的风墙(3)为透风百叶墙,由一道道倾斜的栅板(6)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其特征在于出料口(7)处设有辊筒出料装置在一排出料口(7)外横置一长辊筒(8),由减速器(11)和调整电机(12)驱动,辊筒(8)外圆周上有拨料爪(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壁式满腔百叶墙多出口烘干窑,包括布料装置(1)、进料口、外墙(2)、风墙(3),风墙(3)内有热风腔(5),窑体侧底部有一排出料口(7);两侧外墙(2)和中部的风墙(3)为透风百叶墙,由一道道倾斜的栅板(6)组成。出料口(7)处设有辊筒出料装置在一排出料口(7)外横置一长辊筒(8),由减速器(11)和调整电机(12)驱动,辊筒(8)外圆周上有拨料爪(9)。该烘干窑的外墙和风墙采用了透风百叶墙,通过两侧栅板直接横过风烘干物料,并只过风不过物,大大增加了热风的通过量,使得烘干排湿效果出色。设置了辊筒出料装置,确保各出料口出料均匀,可无级调速调整出料量,物料不受挤压,无破损。
文档编号F26B17/00GK2935033SQ2006200308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0日
发明者赵同太 申请人:赵同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