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5961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排油烟机,特别是指一种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按现今绝大多数的家庭均采用排油烟机,其最大效用是在于将煮菜时所产生的油烟藉由排风管送出至室外,惟排出的油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并会有臭味,且在经一段时间累积后,该油烟会在室外壁面或摊贩车外表面上形成一层油垢,此油垢显然并非单纯清水或洗洁剂所能冲洗干净,所以会影响到室外或摊贩车的外观,此乃现今排油机结构不足之处。
于是便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439959『排油烟罩的结构改良』因应而生,该结构是在排油烟罩本体的内侧设有一油烟过滤道与外界相通,且底侧设有一水槽,于该油烟过滤道底部的水槽内自然形成一水幕,以将外界油烟及空气一起吸入于该油烟过滤道内的水幕中,而消耗掉油烟,利用水幕清洗油脂,再予以收集处理。惟纵观该结构主要将排油烟罩本体整个重新设计,对消费者而言须重新换新购置,无法针对旧有机型改装,所以整个成本相当的高,完全不符经济的要求,所以市面的并不多见。
本设计人乃基于排油烟机的排油结构尚有改进的空间,积极努力研究,经多次试验与改良,终于发展出确具实用功效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的装置于旧有机型排油烟机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包括一长形桶体,其是于桶体分别设有贯通内外的入气管及排气管,该桶体底部则储放有非油溶性液体,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得套接入气管;一循环洒水系统是于入气管和排气管形成水气;数过滤单元,其填充装置于桶体内,用以中介入气管、排气管之间,使之形成油烟的滤清结构,且使所过滤的油渍得滴落于液体。
所述在桶体约底缘的位置横向设有贯通内外的入气管、及于顶端设有贯通内外的排气管,所储放入液体不得超过入气管。
所述入气管及排气管贯设于桶体顶端,其排气管底端恰位过滤单元上方,并使该入气管底端延伸至过滤单元下方。
所述桶体在底部位置装置有入水阀,而桶体在入水阀上方位置设有溢流阀,以便在入水阀外接水管而输入液体至桶体中时,其可和溢流阀形成一自动循环换水的结构。
所述过滤单元主要于弧状立体弯曲的基板设有若干透气孔,然后并在基板两面各向外设有工形排列的扰流板,该扰流板并相间设有加强结构性的肋条,并在肋条和基板间设有鳍板。
所述桶体内架设有撑架,使该数过滤单元能排列的放置于撑架上,用以中介入气管、排气管间,使之形成油烟的滤清结构气管的滤清结构。
所述循环洒水系统是在桶体外装置有抽水泵,该抽水泵是以进水管连通桶体液体、再以出水管压出该液体,而桶体在约上半部位置则横向设有若干喷水管,各喷水管一端是共管连通至出水管、另端则封闭,而喷水管于间隔的组设有喷头,使抽水泵于动作时能将桶体底部的液体加压输送至喷头雾化洒出,以水洗上升的油烟。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的装置于旧有机型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出口,使之在无须更换既有排油烟机下即可改善排出的油烟品质,如此便能在同时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下的改善排油机输出油烟品质,足以大大刺激市场需求,使空气品质有所改善,且能确保室外或摊贩车的外观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桶体在未装置过滤单元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桶体 11入气管12排气管13液体14入水阀15溢流阀21抽水泵22进水管23出水管24喷水管25支杆 26喷头30过滤单元 31基板32扰流板33肋条34鳍板 40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主要内容在于包括有一长形桶体10,其是于桶体10约底缘的位置横向设有一贯通内外的入气管11、及于顶端垂设一贯通内外的排气管12,该桶体12底部则储放有非油溶性液体13,所储放的液体13不得超过入气管11,令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得横向套接入气管11,使排油烟机的油烟能横向进入桶体10内,再向上由排气管12排出,用以延长排放油烟的路径,使之达到迟滞有效过滤需求;另外,该桶体10在底部位置装置有入水阀14,而桶体10在入水阀14外接水管而输入液体至桶体10中时,其可和溢流阀15形成一自动循环换水的结构,以便使浮在液体13上的油层能经由溢流阀15排出,俾达到容易清洁桶体10的优点;一循环洒水系统,是在桶体10外装置有抽水泵21,该抽水泵21以进水管22连通桶体10液体、再以出水管23压出该液体,而桶体10在约上半部位置则横向并设有若干喷水管24,各喷水管24一端是共管连通至出水管23、另端则封闭且为桶体10内固设的支杆25架撑,而喷水管24于底面间隔的组设有若干喷头26,或者如图5所示般的同时在喷水管24于底面及顶面间隔的组设有若干喷头26,使抽水泵21于动作时,能将桶体10底部的液体13加压输送至喷头26雾化洒出成水气,使之水洗上升的油烟,俾初步结合油烟中的杂质及油脂而落入桶体10底部液体13中,以构成一净化油烟的循环洒水系统;数过滤单元30,如图3、4所示,其在喷水管24上方架设有撑架40,使该数过滤单元30能排列的放置于撑架40上,形成排气管12的再次滤清结构。该数过滤单元30主要于弧状立体弯曲的基板31设有若干透气孔,然后在基板31两面各向外垂设有工形排列的扰流板32,而该扰流板32并相间设有加强结构性的圆柱状肋条33,并在肋条3 3和基板31间设有鳍板34,使其基板31、扰流板32及鳍板34形成较大的表面积,令油烟在上升时能因为撞击而有效的将其余的油烟或杂质再次截留下来,并能引导滴落至桶体10液体13,而获致一份较干净的空气输出,使之确实符合环保需要。
由以上的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的装置于机型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出口,使之在无须更换既有排油烟机下即可改善排出的油烟品质,如此便能在同时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下的改善排油机输出油烟品质,足以大大刺激市场需求,使空气品质有所改善,且能确保室外或摊贩车的外观性。
至于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喷水管24上方及下方分层架设有撑架40,使该数过滤单元30能排列的放置于两层撑架40上而构成中介入气管11、排气管12的多层次滤清结构,该实施例大大强化过滤单元30的滤清效果。
而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入气管11及排气管12贯设于桶体10顶端,其排气管12底端恰位于过滤单元30上方,并使该入气管11底端延伸至过滤单元30上方,并使该入气管11底端延伸至过滤单元30下方,令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套接入气管11后,使排油烟机的油烟能强制进入桶体10内,经喷水管24喷头26雾化洒出水气水洗而上升,继之,以过滤单元30将其余的油烟或杂质再次截留下来,并能引导滴落至桶体10液体13,再向上由排气管12排出一较干净的空气输出的装置,其所达成的效用显然和图4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现有排油烟机中实为前所未见,且确具有进步性,应符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故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形桶体,其是于桶体分别设有贯通内外的入气管及排气管,该桶体底部储放有非油溶性液体,排油烟机的排风管得套接入气管;一循环洒水系统是于入气管和排气管形成水气;数过滤单元,其填充装置于桶体内,用以中介入气管、排气管之间,使之形成油烟的滤清结构,且使所过滤的油渍得滴落于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桶体约底缘的位置横向设有贯通内外的入气管、及于顶端设有贯通内外的排气管,所储放放入液体不得超过入气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入气管及排气管贯设于桶体顶端,其排气管底端恰位过滤单元上方,并使该入气管底端延伸至过滤单元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桶体在底部位置装置有入水阀,而桶体在入水阀上方位置设有溢流阀,以便在入水阀外接水管而输入液体至桶体中时,其可和溢流阀形成一自动循环换水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过滤单元主要于弧状立体弯曲的基板设有若干透气孔,然后并在基板两面各向外设有工形排列的扰流板,该扰流板并相间设有加强结构性的肋条,并在肋条和基板间设有鳍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桶体内架设有撑架,使该数过滤单元能排列的放置于撑架上,用以中介入气管、排气管间,使之形成油烟的滤清结构气管的滤清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循环洒水系统是在桶体外装置有抽水泵,该抽水泵是以进水管连通桶体液体、再以出水管压出该液体,而桶体在约上半部位置则横向设有若干喷水管,各喷水管一端是共管连通至出水管、另端则封闭,而喷水管于间隔的组设有喷头,使抽水泵于动作时能将桶体底部的液体加压输送至喷头雾化洒出,以水洗上升的油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排油烟机的油烟过滤装置,其是于长形桶体约底缘的位置横向设有一入气管及于顶端垂设一排气管,然后桶体内填充有多数过滤单元,用以中介排气管和入气管,而桶体底部则储放有非油溶性液体,使排油烟机的油烟得经由入气管而进入桶体内,该油烟在上升过程中经由桶体内预设循环洒水系统的水洗,使之初步截留油烟中的杂质及油脂至桶体底部液体中,且该油烟须向上经过滤单元而达到再次滤清的作用,使之达到符合环保需要。
文档编号F24C15/20GK2932156SQ200620056959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
发明者杨长益 申请人:杨长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