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氟节能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03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氟节能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节能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以固体材料如煤、稻草、柴、树叶等为燃料的灶具,存在燃料燃烧不充分,使得燃料的热利用率低,灶内温度升温比较慢,当火燃烧很旺又不需要用火时,不能及时封火,对控制燃料的燃烧态势性能较差。而且有些灶具采用顶上加燃料,炉中的烟雾随之进入室内,甚至有敞火燃烧的现象,危害人体健康,有些农村地区由于燃料含氟量高,而灶具长期排烟不畅,对人的身体造成氟中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燃料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火的大小可控制,炉温提升快,节省燃料且排烟效果好的防氟节能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防氟节能灶,包括灶膛1、风腔2、炉桥3,灶膛1与风腔2之间为炉桥3,除灰口11位于风腔2底部,炉桥3呈弧形凸起。
进料口6位于灶膛1的侧面,烟道A7位于进料口6之上,连通进料口6与烟管9,灶膛1通过烟道B8与烟管9连通。
烟道A7、烟道B8与烟管9之间设有余热回收槽10。
风腔3通过进风管4与鼓风机室5连通,鼓风机置于鼓风机室5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炉桥桥体呈弧形凸起,增大了比表面积,使得其受风面积大,风腔外壁上的鼓风口利用鼓风机进行鼓风,使得炉桥上方炉膛内的燃料能充分燃烧;灰渣量少,除灰口较小,除灰时除灰口上的除灰门打开其余时候关闭,能较好保持室内免受灰尘污染;如需熄火时,只需关闭鼓风机,火便很快熄灭,灶膛内未燃尽的燃料,可再次使用;由于其通风性能好,氧气充足,因而生火容易,用时生火,不用时熄掉,从而大大节省了燃料;进料口设在侧面,加煤时有害气体不往室内排放;烟道为双烟道因而排烟效果好,余热回收槽的设置既利用了烟所带的余热,又可使烟中夹带的灰尘沉积,以达到除尘的效果,减少烟管的清理次数;进料口设在侧面,进料口上设有烟道加煤时有害气体通过该烟道不往室内排放。因而具有结构简单,燃料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火的大小可控制,炉温提升快,节省燃料且排烟效果好的特点。并可根据家庭、食堂等不同场所的需要,可做成单眼灶、双眼灶及多眼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中标记1、灶膛;2、风腔;3、炉桥;4、进风管;5、鼓风机室;6、进料口;7、烟道A;8、烟道B;9、烟管;10、余热回收槽;11、除灰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氟节能灶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1参见图1-3,防氟节能单眼灶,包括灶膛1、风腔2、炉桥3,灶膛1与风腔3之间为炉桥3,除灰口11位于风腔2底部,炉桥3呈弧形凸起。
进料口6位于灶膛1的侧面,烟道A7位于进料口6之上,连通进料口6与烟管9,灶膛1通过烟道B8与烟管9连通。
烟道A7、烟道B8与烟管9之间设有余热回收槽10。
风腔2通过进风管4与鼓风机室5连通,鼓风机置于鼓风机室5内。
实施例2参见图4-6,防氟节能双眼灶,两灶分别包括灶膛1、风腔2、炉桥3,灶膛1与风腔2之间为炉桥3,除灰口11位于风腔2底部,炉桥3呈弧形凸起。
进料口6位于灶膛1的侧面,烟道A7位于进料口6之上,连通进料口6与烟管9,灶膛1通过烟道B8与烟管9连通。
烟道A7、烟道B8与烟管9之间设有余热回收槽10。
风腔2通过进风管4与鼓风机室5连通,鼓风机置于鼓风机室5内,两个灶共用一个鼓风机室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防氟节能灶,包括灶膛(1)、风腔(2)、炉桥(3),灶膛(1)与风腔(2)之间为炉桥(3),除灰口(11)位于风腔(2)底部,其特征在于炉桥(3)呈弧形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氟节能灶,其特征在于进料口(6)位于灶膛(1)的侧面,烟道A(7)位于进料口(6)之上,连通进料口(6)与烟管(9),灶膛(1)通过烟道B(8)与烟管(9)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氟节能灶,其特征在于烟道A(7)、烟道B(8)与烟管(9)之间设有余热回收槽(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防氟节能灶,其特征在于风腔(2)通过进风管(4)与鼓风机室(5)连通,鼓风机置于鼓风机室(5)内,除灰口(11)设有除灰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氟节能灶,包括灶膛(1)、风腔(2)、炉桥(3),灶膛(1)与风腔(2)之间为炉桥(3),除灰口(11)位于风腔(2)底部,其特征在于炉桥(3)呈弧形凸起。进料口(6)位于灶膛(1)的侧面,烟道A(7)位于进料口(6)之上,连通进料口(6)与烟管(9),灶膛(1)通过烟道B(8)与烟管(9)连通。烟道A(7)、烟道B(8)与烟管(9)之间设有余热回收槽(10)。风腔(2)通过进风管(4)与鼓风机室(5)连通,鼓风机置于鼓风机室(5)内,除灰口(11)设有除灰门。具有结构简单,燃料燃烧充分,热利用率高,火的大小可控制,炉温提升快,节省燃料且排烟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B1/00GK2934954SQ20062010953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9日
发明者段国凯 申请人:段国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