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969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的制作方法
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尤指应用于气体之加热器。背景技术
有关空气加热器经由风扇驱动者, 一般皆为平板状的外型,由发热单 元及散热单元连结而成,其连结方式可利用机构元件夹压或是以胶合方式 结合,其组合元件请参阅图1所示,该加热器IO主要是由发热元件1两侧 结合电极板ll,透过电极板ll导通电力流经发热元件l,而发热元件l所发生之热量则间接电极板11而往散热鳍板12发散,散热鳍板12则对流通 过的空气作热交换,藉以达成空气加热目的。习用胶合组立之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其是在一工作台16的上方设有 一罩体14,罩体14内部设有一热烘装置15,形成烘制环境空间140,在该 工作台16相对烘制环境空间140上表排列有构成之元件如发热元件1、电 极板ll、散热鳍板12,并以需求组件数量及对应关系而排设成序列状,其 胶合操作为在各接合界面涂上胶体,事后由两侧夹具13以夹压力p夹压, 夹压过程当中热烘装置15即放射热辐射波R,以对胶体作烘干,其烘干的 方式为由外表循序导入各元件的心部,其有如下缺失1. 烘制过程为由外围导入元件心部,其传递时间冗长而且固化状态不2. 其组成各元件松散排列,夹压力P若产生力线偏移,则其组成精度 偏失;3. 由于元件松散和夹压力过大时,元件会因此而变形;4. 胶合完成后,若发现其中发热元件有瑕疵,但已胶固则无法换装,
需整体抛弃而造成资材浪费;5. 在胶化结合过程中必须应用热烘装置发散热辐射波,形成组装过程 之能源耗费;6. 由于夹具及烘制空间为一大型空间,且夹具必须具刚性, 一般皆以 金属材质为之,则其具有相当热焓量,其热焓量会吸收热辐射波, 使热烘装置增加能源负担;7. 由于夹具具有热焓效应吸收热辐射波,因此在操作时易于烫手;8. 由于罩体虽可设有阻热作用,但不可能完全阻热,而会向外传递出 热辐射损耗,以及烘制空间在罩体打开的时候里面的热量会随着空 气布朗运动而发散在生产线的作业环境,尤其在夏天形成热污染;9. 由于散热鳍板及电极板为金属材质,其对于热会有冷帐热縮效应, 因此结合过程当中是受热而膨胀,当冷却时它会縮小,加上其受热 时间冗长,因此变形量大,使冷却后的收縮位移相对增加,过程中 胶体分子易于扯裂,而失去其结触面的接合牢实度。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它包含有-步骤一预先制作至少一片状发热单元,及至少两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单 元各别结合有电极板;步骤二在各单元相对接合面的表面进行上胶;步骤三将热交换单元依电性安排夹置发热单元,平置于开放空间的台面上,组靠成一发热单体之雏型; 步骤四在发热单体二侧外部经由夹具压定; 步骤五过程中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并取出电性参数; 步骤六利用通电测试的热温作用于接合胶体; 步骤七固化完成取出成品。
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它包含有至少一组片状发热单元,是将至 少一片状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发热元件为热源;至少一对热交换单元,一 侧事先形成电极板,电极板一端外露出端子;二热交换单元所设电极板对 正发热单元电极导通面,以胶合方式结合成一发热单体。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它包含有至少一发热单元,二侧结合具有 电极板之热交换单元所构成,据以形成一基础之发热单体,其中热交换单 元为由电极板间隔一导热绝缘板结合散热鳍板所构成,并隔离电性,电极 板一端弯折连接有端子,在该弯折部搭接有一结合在散热鳍板相对端面之 绝缘夹座,并使端子为之定位。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空气之加热器结合方法及其构造,主要为 将各组成加热器之主体单元,预先分制完成,该单元有热交换单元及发热 单元,经组合后可得较高的结合力,组合生产快速,及在胶合过程当中, 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利用通电测试所发生热量引用为胶固反应之催化能量, 可免除习用烘制之能源浪费,并快速胶合生产。本发明在热交换模块通电电极一端,设有定装绝缘夹套,以隔离散热 鳍板电性,及供插拔时之机械力可得缓冲,并藉其形体的介入,有助耐盐 等物理性作用。本发明在各单元组合之后,于加热器整体外表披覆有绝缘保护层膜, 以得耐物理性或化学性之能力,或利于与其它环境构件作电性阻隔,该使 用环境如应用在车体,可对车体内部其它邻近元件作电性阻隔。本发明之胶合过程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利用该发热源为在发热单元, 其通电测试之热直接传达在胶合界面,而且为面状的传达,因此其胶合状 态在每一胶合单位面积为均等。本发明之各元件胶合方式结合,其中介入有通电测试,在通电测试过 程中,胶体未固化前,若有电性不良之元件,则在未固化前可来得及卸开 取出良好零件,避免资材及工时浪费。
本发明之交换单元介入有导热绝缘板,以隔离散热鳍板之电性,该绝 缘板为以氧化铝等矿物材质为之,具有高机械强度。本发明之加热器可依据组合各单元量的变化,选取不同数量而可快速 应对不同功率生产,以敏捷因应市场需求,和避免生产线之元件安全库存 考虑。本发明在制程中该夹压的治具,可利用不需耐高温之材质,以降低治 具成本,或具热阻性材料为之,避免热损。本发明之实施可大幅縮减生产线组合作业空间,在组合生产过程当中 可完全免除热烘制能源使用,而且不烫手,及操作空间为开放式,利于挥 手。

图1为传统加热器构成元件关系立体图。图2为习用组合加热器之组装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各单元独立相对之关系图。图4为本发明组合之外观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发热单元之进一步实施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热交换单元事先完成之外观图。图7为本发明进一步实施有绝缘夹套之形成关系立体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夹套完成热交换单元关系图。元件符号说明10--加热器 12、 32…散热鳍板 140—烘制环境空间 2…发热单元 220…嵌纳槽 310—弯折部1、 21…发热元件11…电极板 14—罩体16…工作台 22…框体 31--电极板100—发热单体 13…耐热夹具 15--热烘装置 210--电性导通面 3…热交换单元 311—弯折面
33…形框330-—端面331-—边侧4…端子6…绝缘夹套P--夹压力41—-折板 61 -嵌扣槽R…热辐射波5_一导热绝缘板 62…勾板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发明之实施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主要是将组成加热器10之单 元预先制作完成有发热单元2及对数之热交换单元3,热交换单元3各别组 合有电极板31及一端延伸有端子4,热交换单元3由鳍板32作空气热交换, 其外围可由形框33伪装,发热单元2为任何扁平状之发热元件21,该发热 元件21可釆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发热片为之,并可采多数串行组合成板状 发热单元2。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之加热器10是由独立事先完成之发热单元 2及热交换单元3经胶合组成,其中在热交换单元3与发热单元2的结合对 面事先上胶,两外侧则由夹具(图上未示)所产生的夹压力P压着定装, 由于热交换单元3及发热单元2为事先预制完成,其各零件之间己得到先 前的定位组合机械力,因此可接受较高的夹压力P所压着,让热交换单元3 与发热单元2的接触面可对抗较高夹压力,并压进填布之胶体(图上未示) 可得较密实的压着填布。压着过程中同步从端子4导入电力进行通电测试,以检测其电热工作 是否正常,并可同时取出测试参数,若发现其中发热单元2有所瑕疵,由 于胶体并未固化,则可快速卸开热交换单元3取出发热单元2进行换装, 或是夹压力P进行中,热交换单元3其失去机械对抗力而塌陷时,则可换 装热交换单元,上述实时交换为在胶体未固化的情况,因此有利于资源的 充分采撷利用。通电测试过程当中,发热单元2即发生热波,则直接作用在各单元接 合面的胶体进行热催化,使其快速胶固,因此本发明同步实施的通电测试
其一可实时检测零件是否正常,其二可利用检测之热量直接引用为胶体固 化催促,且其热发生为各单元接触面状的均匀发生,于是胶体固化的状态 为在每一单位面积可得均等,其中该治具无需受到热的作用仅实施机械压 力,所以夹具不需耐高温之材料,甚至利用阻热性者,可避免发热单元2 与通电测试过程中的热被吸收而损耗。本发明实施组合操作为在任何具平台的工作生产在线即可实施,无需特殊烘制环境,组合操作不具阻碍空间,热交换单元3与发热单元2组成 后形成一发热单体100,本发明可依据单一发热单体100的单元数量需求, 可选择多数如数个热交换单元3及对数之发热单元2,以并排或任何积迭方 式结合,使加热器10可应发热单元2的量增加而改变其热作功率,因此可 快速应对不同功率需求而快速生产。其通电测试过程当中发热单元2是整体同步发热,因此胶合界面为同 步受到热温作用,因此免除热平衡时间,而可快速胶固相对提升生产速率。热交换单元3为由散热鳍板32为作用主体,在该散热鳍板32外围可 由形框33定装,散热鳍板32与形框33之间的结合,可采任何过锡方式结 合或以胶合方式结合,该胶合方式可采常温固化胶体为之,完成后具有导 热的条件。在通电测试过程中,其发生之热量可催化胶合之胶体固化速率,其中 若该胶体需求大量热量催化,则可延长通电测试的时间,据以产生较多热 量满足该胶体固化之催促需求。请再参阅图5所示,该发热单元2为由片体状之发热元件21为之,在 发热元件21的前后两面设有电性导通面210,以获得电流通过,该发热元 件21为任何材质之电热元件,基本上可利用机械强度较高之实体,如正温 度系数陶瓷电阻片PTC,其外围可受一框体22所框构,该框体22为耐物 理性材料,里部设有嵌纳槽220提供发热元件21嵌入,发热元件21可采 干式组合方式嵌入嵌纳槽220,或在嵌合界面进行有涂胶,使之达成胶固结
合定装,其利用框体22的实施为发热元件21为多数的情况之下,则可由 框体22规范组合成单一片状发热单元2。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热交换单元3相关电极板31与散热鳍板32之 间可间隔有一导热绝缘板5,该导热绝缘板5间隔电极板31,因此使散热 鳍板32使之隔离电性,该散热鳍板32外围由形框33定装,形框33与绝 缘板5和电极板31之间相同可采胶合固化方式结合,以常温或任何方式达 成,基本上为必须预先完成,让绝缘板5有力介入于电极板31与散热鳍板 32或所设的形框33之间,形成一单体状热交换单元3。请再参阅图7所示,热交换单元3是由散热鳍板32及形框33经导热 绝缘板5结合电极板31所构成,该电极板31—侧延伸有端子4,其中绝缘 板5是有效隔离电极板31及散热鳍板32,使之形成电性绝缘,而端子4为 外露状,基本上必须有固定的依附以及依据导接插头的位置隔离安排,而 在电极板31 —端设有弯折部310,该弯折部310是由弯折面311所形成, 本发明进一步在该弯折面311间接有一独立之端子4所连结,该端子4里 部相对弯折部310设有一折板41,该折板41系包纳过弯折面311,并以任 何铆接或冲压方式使之达成机械性的结合,结合后在弯折部310与形框33 相对端面330间隔有绝缘材料,使弯折部310与端面330作电性隔绝。本发明进一步利用一绝缘夹套6作为端面330的电性隔离,以及利用 该夹套6的机械扣固力量可延伸到扣固弯折部310,使端子4能够得到机械 的定装,其中该夹套6为设有两勾板62,扣固在端面330的边侧331,夹 套6 —侧延伸有嵌扣槽61,该嵌扣槽61是扣固弯折部310的相对边缘,其 扣固的状态为使电极板31与绝缘板5和形框33各元件相对面已组合的情 况之下,电极板31朝外一面则导接发热单元2的发热元件21所设电性导 通面210,作为电性导通。上述具有绝缘夹套6的实施,藉由该夹套6的型体间隔可阻隔相对端 子4一端的电性,以及藉由夹套6的厚度,可延长端子4与散热鳍板32之 间的爬电距离,使之消灭,和可藉由该夹套6的型体存在而增加耐盐测试 的能力,即在系统应用之中,可得较佳的耐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对抗。请再参阅图8所示,该夹套6是夹结于形框33的端面330,所设嵌扣 槽61则扣固弯折部310的一侧缘,因此端子4受到嵌扣槽61的扣固,使 其得到单一侧的固定,另一侧则经由弯折部310所延伸的电极板31拉接到 绝缘板5的下方,则形成两点固定,加上夹套6为一长形体,形成另一轴 向的固定,则使端子4可得三维的定装,即利用夹套6的间隔可提供散热 鳍板32或形框33的电性隔离,并提供端子4与插拔电源的动作过程中可 具有机械缓冲的力量,所完成的热交换单元3为具有电极板31、绝缘板5 及夹套6和端子4,其各元件之间结合具有高度机械性结合力,并可釆规格 化生产,而快速生产热交换元件3或发热单元2,完成后可提供如图4的组 装方式而快速生产加热器10。上述各完成之加热器,在相关金属表面外围可涂附有保护层膜,据以 隔绝电性,甚至可达成耐化学性的腐蚀。依据本发明的实施,则可在一般的生产线台面上轻易组立,而且胶合 过程当中免除其它热烘能源负担,以及免除使用罩体之设备,和在操作过 程当中不会烫伤工人肢体,而且不会有热污染源的发生,且操作空间为敞 开状,不会妨碍组合肢体操作,在胶合固化过程当中同步实施通电测试, 其一可即刻取得有效参数之外,并利用通电测试所发生之热波直接作为胶 化过程的催化,以縮短胶合固化时间,提升高效生产率,其胶化固定状态 为在结合面每一单位面积可得均等,使结合牢实度均匀强化,而以预先组 成之单元独立完成为个体独立状,结合发热单元过程当中,可抗较高夹具 夹压力,使导电导热界面可得更为密实结合,而且各单元以规合化生产可 独立大量事先制作,免除零件库存量的考虑,具有多种生产实施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步骤一预先制作至少一片状发热单元,及至少两热交换单元,热交换单元各别结合有电极板;步骤二在各单元相对接合面的表面进行上胶;步骤三将热交换单元依电性安排夹置发热单元,平置于开放空间的台面上,组靠成一发热单体之雏型;步骤四在发热单体二侧外部经由夹具压定;步骤五过程中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并取出电性参数;步骤六利用通电测试的热温作用于接合胶体;步骤七固化完成取出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其特征为在步骤三依 据形成发热单体需求之单元数,而采两片以上发热单元及对等之热交换单 元数量,以串接方式扩大加热器之功率及面积。
3. —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至少一组片状发热单元,是将至少一片状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发热元 件为热源;至少一对热交换单元, 一侧事先形成电极板,电极板一端外露出端子; 二热交换单元所设电极板对正发热单元电极导通面,以胶合方式结合 成一发热单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发热单体可 为多数组,以串接方式扩大加热器之功率及面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热交换单元 设有电极板及散热鳍板,其间经由一矿质导热绝缘板隔离电性,使鳍板不 具电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热交换单元 应用为带负电极者,则可免除绝缘板设置。
7. —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至少一发热单元,二侧结合具有电极板之热交换单元所构成,据以形 成一基础之发热单体,其中热交换单元为由电极板间隔一导热绝缘板结合 散热鳍板所构成,并隔离电性,电极板一端弯折连接有端子,在该弯折部 搭接有一结合在散热鳍板相对端面之绝缘夹座,并使端子为之定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端子为一独 立体,经冲压结合电极板所设的弯折面。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散热鳍板外 围由一形框定装,形框相对端子一端提供绝缘夹套结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构造,其特征为该发热单 体为可多数组并排串连,藉以扩大发热功率及发热面积。
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7所述之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构造,其 特征为所完成发热器整体外表,相关金属表面披覆有绝缘性之保护层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器之结合方法及其构造。其至少一组片状发热单元,是将至少一片状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发热元件为热源;至少一对热交换单元,一侧事先形成电极板,电极板一端外露出端子;二热交换单元所设电极板对正发热单元电极导通面,以胶合方式结合成一发热单体。将组成加热器之各单元预先模块化,提供后续可利用胶合而快速生产,胶合过程中同步实施通电测试,因此摧化胶固速率以及免除烘干能源负担,过程中可承受较大组合夹压力,以及完成后可得较高定装机械力,使其元件之间得到良好的传导物理性。
文档编号F24H3/00GK101118089SQ2007100292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7日
发明者巫嘉雄 申请人:巫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