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299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器具,特别是一种以蜂窝陶瓷体为发热材料并使 用风扇传送热量和实现发热体散热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冬季人们常用的一种取暖器具,现在使用的暖风机发热方式有三
种电阻丝发热、PTC陶瓷发热和蜂窝陶瓷发热体发热。对于PTC陶瓷发热 片,是在其上下两端面涂有导电层作为电极实现PTC陶瓷片发热;而蜂窝陶 瓷发热体一般是在陶瓷的基体表面镀导电膜,主要利用该导电膜发热,镀膜时 采用整体镀膜的方法。
现有的蜂窝陶瓷发热体暖风机,使用传统的交流电机装配上风页构成风扇 系统,因为交流电机内部结构复杂,导致交流电机机身直径相对直流电机来说 较大,当风扇系统离发热体较近时,风扇系统会因交流电机机身直径比较大的 限制而在其轴向的中间部位会存在空气流动的较大盲点,导致气流不能吹向处 于该盲点的发热体的部分面积,不利于该部分面积的发热体散热。为保证散热 而不烧坏发热体,必须尽量减小空气流动的盲点,为此可增设紊流设备,但这 样做必然导致产品结构复杂,且影响气流速度;另一方法是将蜂窝陶瓷发热体 21分多个沿风扇系统的风页41圆周分布从而避开空气流动的盲点,导致产品 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如


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暖风机。
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其内的蜂窝陶瓷发热体和风扇系统,其中风扇系统位于蜂窝陶瓷发热体的后面,包括电机和风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机为直流电机,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为一体成形的。
本实用新型之风扇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后,因为直流电机内部结构相对简 单,其电机直径可做到较交流电机小,所以该风扇系统轴向中间部位的气流盲 点面积小,甚至没有盲点。从而不必再为避开盲点区域而不得不将蜂窝陶瓷发 热体分多个沿风扇系统的风页圆周分布,可将蜂窝陶瓷发热体直接一体成形, 简化产品的结构。
上述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的中心与风扇系统的轴心相对应,所述蜂窝陶瓷
发热体的直径与风页大小相对应或略小于风页,使整个发热体处于风页气流范
围内,进一步保证良好散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在对其陶瓷基体表面
镀膜时划出一中心区域,除该中心区域外的其余陶瓷基体表面都镀有导电膜,
使蜂窝陶瓷发热体中心区域不发热,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保证发热
体正常工作。
所述中心区域的直径大小与电机大小相对应或略大于电机,进一步提高发 热体工作的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蜂窝陶瓷发热体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蜂窝陶瓷发热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 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l、置于壳体l内的蜂窝陶瓷发热体 2和风扇系统,其中风扇系统包括直流电机3和风页4。所述风扇系统位于蜂窝陶瓷发热体2的后面,其轴心与蜂窝陶瓷发热体2的中心相对应。如图3 所示,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2的直径大小与风页4大小相对应,使蜂窝陶瓷发 热体2置于风页4的气流范围内,保证良好散热。另外,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 2在对其陶瓷基体表面镀膜时划出一中心区域5,该中心区域5不镀导电膜7, 其直径大小与直流电机3大小相对应;除所述中心区域5外的其余陶瓷基体表 面都镀有导电膜7。当给蜂窝陶瓷发热体2施加电压时,镀有导电膜7的区域 发热,而其中心区域5则不会导通发热。
权利要求1、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其内的蜂窝陶瓷发热体和风扇系统,其中风扇系统位于蜂窝陶瓷发热体的后面,包括电机和风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为一体成形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发热 体的中心与风扇系统的轴心相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 发热体的直径与风页大小相对应或略小于风页。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陶瓷 发热体在对其陶瓷基体表面镀膜时划出一中心区域,除该中心区域外的其余陶 瓷基体表面都镀有导电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直 径大小与电机大小相对应或略大于电机。
专利摘要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以及置于其内的蜂窝陶瓷发热体和风扇系统,其中风扇系统位于蜂窝陶瓷发热体的后面,包括电机和风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所述蜂窝陶瓷发热体为一体成形的。本实用新型之风扇系统采用直流电机后,因为直流电机内部结构相对简单,其电机直径可做到较交流电机小,所以该风扇系统轴向中间部位的气流盲点面积小,甚至没有盲点。从而不必再为避开盲点区域而不得不将蜂窝陶瓷发热体分多个沿风扇系统的风页圆周分布,可将蜂窝陶瓷发热体直接一体成形,简化产品的结构。
文档编号F24H3/04GK201083439SQ20072005676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李文生 申请人:李文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