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氧节能灶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079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供氧节能灶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炉灶灶芯,特别是一种家用燃煤、燃柴的二次供氧节能灶芯。
技术背景目前广大农村,特别是髙山和半山区的农民都是用山林柴做燃料,其灶一般设计成一个 添柴口, 一个灶芯, 一个烟囱口,这种设计的大部分热量被烟囱抽走,热效率很低,每年浪 费的热能折合成标准煤就有1亿吨以上,柴的用量大,引起乱砍山林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态 平衡。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二次进风的节能灶,主要利用在炉上加装一个回风圏,加速柴、 煤的二次燃烧,但这种结构不利于对现有家庭用灶的改造利用,要废弃旧灶,而且二次供氧 不均匀,部分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且增加了安装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对现有家庭用灶进行改 造,二次供氧效果好,能使柴、煤充分燃烧,热效率大大提高,使用安全的二次供氧的节能 灶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灶芯座(l)、围火墙(2)和炉桥(3) 组装而成。如图2所示,灶芯座(l)的结构为筒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6)上,且在筒体(5)的一端 开设有外灶口(4);在筒体(5)内侧的底座(6)上开有灶孔(7),为了防止人们在放柴、煤进灶 膛的时候被炉桥(3)挡到手而受伤,将底座(6)上的灶孔(7)设计成向下台阶状,台阶的厚度大 于或等于炉桥(3)的厚度,以便炉桥(3)能完全放在灶孔(7)内;在筒体(5)与灶孔(7)之间的底 座(6)上开设有二次供氧孔(8)。如图3所示围火墙(2)为一端带内灶口(9)的筒体(13),该筒体(13)的上端有一围盘 (10),并在筒体(13)上开有回风孔(11)。灶芯座(l)、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方式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 内灶口(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4)一致,筒体(13)上端的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的筒 体(5)上,使筒体(13)与筒体(5)形成回风空间,炉桥(3)置于灶芯座(1)向下呈台阶状的灶孔 (7)内。安装使用时将二次供氧孔(8)对准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再将围火墙(2)和炉桥(3) 放置在灶芯座(l)内即可。氧气从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通过二次供氧孔(8)进入筒体(13) 与筒体(5)形成的回风空间后,穿过回风孔(ll)进行二次供氧。为使灶芯牢固,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二次供氧孔(8), 二次供氧孔(8)之间留有间隔(12), 为了限制筒体(13)的放置位置,保证通风效果良好,可以将间隔(12)设为凸起状。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灶芯采用灶芯座(l)、围火墙(2)和炉桥(3)三个部件组合 装配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由于实现了二次供氧功能,使柴、煤能够充分燃烧,热效率大大提高,将底座(6)上的灶孔(7)设计成向下台阶状,炉桥可以完全放在台阶内,有效避 免碰伤手的情况发生,使用方便、安全。本实用新型除生产成如图所示的圆弧形状,还可以生产成其他形状,如将筒体(5)、 筒体(13)做成长方体状,将二次供氧孔(8)、炉桥(3)做成长方形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 其工作原理都一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灶芯座(l)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围火墙(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炉桥(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由灶芯座(l)、围火墙(2)和炉桥(3)组装而成。如图2所示,灶芯座(l)的结构为筒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6)上,且在筒体(5)的一端 开设有外灶口(4);在筒体(5)圆周内侧的底座(6)上开有向下呈台阶状的灶孔(7),在筒体(5) 与灶孔(7)之间的底座(6)上开设有三个环形二次供氧孔(8) , 二次供氧孔(8)之间的间隔(12) 为凸块状。如图3所示围火墙(2)为一端带内灶口(9)的筒体(13),该筒体的上端有一环形围盘 (10),并在筒体(13)上开有两排回风孔(11)。灶芯座(l)、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方式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 内灶口 (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 (4) 一致,筒体(13)上端的环形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 的筒体(5)上,炉桥(3)置于灶芯座的灶孔(7)内。安装使用时将二次供氧孔(8)对准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再将围火墙(2)和炉桥(3)放置 在灶芯座(l)内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供氧节能灶芯,其特征是由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而成灶芯座(1)的结构为筒体(5)连接在底座(6)上,且在筒体(5)的一端开设有外灶口(4);在筒体(5)内侧的底座(6)上开有灶孔(7),在筒体(5)与灶孔(7)之间的底座(6)上开设有二次供氧孔(8);围火墙(2)为一端带内灶口(9)的筒体(13),该筒体(13)的上端有一围盘(10),并在筒体(13)上开有回风孔(11);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方式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内灶口(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4)一致,筒体(13)上端的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的筒体(5)上,炉桥(3)置于灶芯座(1)的灶孔(7)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氧节能灶芯,其特征是二次供氧孔(8)之间的间隔(12) 为凸块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供氧节能灶芯,其特征是底座(6)上的灶孔(7)为向 下台阶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氧节能灶芯,目前广大农村都是用山林柴做燃料,但目前使用的烧柴的灶,其中的大部分热量被烟囱抽走,热效率很低,柴的用量大,引起乱砍山林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家庭用灶进行改造,提供一种二次供氧效果好,热效率大的二次供氧节能灶芯,其技术方案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内灶口(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4)一致,筒体(13)上端的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的筒体(5)上形成回风空间,将底座(6)上的灶孔(7)设计成向下台阶状,炉桥(3)完全置于灶孔(7)内,有效避免碰伤手的情况发生,使用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F24B1/00GK201032185SQ20072010458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杨胜祥 申请人:杨胜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