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6315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城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

背景技术
即热式热水器即开即热,方便快捷、安全节能、小巧美观,它没有储水箱,只设加热器通过电热器快速加热后,流出热水,通常在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从而使出水管在外壳的外部,加热器尺寸大,布局不方便,热水器整体体积也偏大。另一方面,采用这种结构的即热式热水器,在进水开关打开后,由于水压的关系,冷水快速送到顶部,易于在外壳内壁形成气穴,加热管传热不充分,因此热水器出热水效率不高,影响用户的洗浴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即热式热水器出热水效率,同时使加热器的结构紧凑,布局方便的进出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直径大于出水管的直径,而出水管的长度大于进水管的长度,所述出水管套在所述进水管之中,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管外壁之间封闭连接。
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管外壁之间封闭连接是通过螺丝连接的或焊接的。
在所述进水管开口端上方设置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固定在所述出水管上。
所述挡水板的形状是圆形或方形,且挡水板上均匀布满圆孔或方孔。
采用以上技术时,当即热式热水器的进水开关打开后,进水口的冷水会在挡水板的作用下,均匀的从底部流入外壳中,避免了冷水直接冲入造成气穴,从而使加热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进出水管的集成,使加热器的结构更为紧凑,使热水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作的更为小巧。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进出水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上挡水板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水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它是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包括进水管2和出水管1,所述进水管2的直径大于出水管1的直径,而出水管1的长度大于进水管2的长度,它是由两截组成,其延长管11与出水管1丝接,所述出水管1套在所述进水管2之中,进水管2的下端与出水管1外壁之间封闭连接,图中所示的封闭连接是用黄铜一次性浇涛而成的。当然,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1做成两个部件,然后,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管1外壁之间还可以采用螺丝连接或焊接。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上挡水板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它是本实用新型加上挡水板3、电热管4及外壳5后的热水器的加热器,出水管1和进水管2的材料采用黄铜,也可采用不锈钢制作。挡水板材3料采用不锈钢或铜且均匀布满直径约为3mm的孔31。外壳5的底部设有含进水管2和出水管1的集成结构,出水管1的延长管11设置在电热管4中并且与出水管1相连,电热管4设置在外壳5中,当即热式热水器开始工作时,水从进水管2进入加热器,经过电热管4快速加热,从顶部进入出水管1的延长管11,流经出水口流出热水器。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水板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从图可知,在挡水板3上设置有数个孔31。
权利要求1.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直径大于出水管的直径,而出水管的长度大于进水管的长度,所述出水管套在所述进水管之中,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管外壁之间封闭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出水管外壁之间封闭连接是通过螺丝连接的或焊接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开口端上方设置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固定在所述出水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描述的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形状是圆形或方形,且挡水板上均匀布满圆孔或方孔。
专利摘要一种即热式热水器的进、出水结构,包括进水管(2)和出水管(1),所述进水管(2)的直径大于出水管(1)的直径,而出水管(1)的长度大于进水管(2)的长度,它是由两截组成,其延长管(11)与出水管(1)丝接,所述出水管(1)套在所述进水管(2)之中,进水管(2)的下端与出水管(1)外壁之间封闭连接。采用以上技术的热水器,当即热式热水器的进水开关打开后,进水口的冷水会在挡水板的作用下,均匀的从底部流入外壳中,避免了冷水直接冲入造成气穴,从而使加热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进出水管的集成,使加热器的结构更为紧凑,使热水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作的更为小巧。
文档编号F24H1/10GK201083428SQ20072011955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3日
发明者叶兆峰, 杨智慧, 赵克峰, 申勇兵 申请人:杨智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