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95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换气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扇,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换气扇。
背景技术
换气扇是一种常见的通风设备,通常安装在墙壁上或者天花板
上。中国专利CN2615548Y中揭露的一种多功能抽湿机,如图1所示, 该多功能抽湿机10的主要结构是在同一个风路中,从吸风口到出风 口依次设有蒸发器4、冷凝器2、电发热管7、风机5、室内出风口6 和室外出风口 8;室内出风口 6和室外出风口 8之间设有电动风门9; 风路旁设有压縮机1和毛细管3,其中压縮机1和冷凝器2连接,冷 凝器2通过毛细管3和蒸发器4连接。
像这样已有的多功能抽湿机,由于只设有一个装有扇叶(图中未 示)、蒸发器4和冷凝器2的风路,由扇叶吸入的风只能经过上述蒸 发器4和冷凝器2,只具有抽湿、干衣、换气和取暖的功能,存在不 能制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加强其他功能,提供一种新型多 功能换气扇,该多功能换气扇是把不同的部件设置在不同的风路中, 从而实现制冷的功能,并加强其他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换气扇,包括机体、 设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罩、以及装在机体中的热交换器、风机、压 縮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中分成由多个隔板隔开形成第一区域、第 二区域、第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中设有第一热交换器和换气送风机, 该换气送风机的排气口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二区域中设有第二热交换 器和循环送风机;其中第三区域中设有压縮机;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和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风路;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第一区域、第 二区域以及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风路,在第二风路中设有 用以隔离第一区域的第一阀门,以形成面罩的吸风口、第二区域以及 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的第三风路。
本发明可以实现换气、除湿、制热、制冷等功能
换气第一风路贯通时,空气从面罩的吸风口进入后,进入机体
的第一区域,再被与室外连通的换气送风机排出室外,从而得到换气
的功能;
除湿第二风路贯通时,此时第一阀门为打开状态,当第一热交 换器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为冷凝器时,空气从面罩吸风口进入后, 空气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再经过第二热交换器的冷凝器, 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液态后被抽掉再从面罩的出风口吹出,此时的 空气是被除湿后的空气,从而得到除湿的功能。
制热第三风路贯通时,此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区域被隔离, 当第一热交换器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为冷凝器时,空气从面罩吸 风口进入后,不经过第一区域而直接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凝器, 如果此时的冷凝器起到加热的作用,则空气加热后从面罩出风口吹 出,从而得到制热的功能。
制冷第三风路贯通时,此时第一阀门关闭,第一区域被隔离, 当第一热交换器为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为蒸发器时,空气从面罩吸 风口进入后,不经过第一热交换器而直接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的蒸发 器,如果此时的冷凝器起到制冷的作用,则空气制冷后从面罩出风口 吹出,从而得到制冷的功能。
所述的带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罩安装在机体的下面或侧面。
所述的换气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用以关 闭换气送风机与室外的连通。
当关闭换气送风机,只让第二区域中的循环送风机运转时,由位 于第二区域的循环送风机的吸引作用,从面罩吸风口进入的风全部经 过第一区域后直接进入第二区域,再从面罩上的出风口吹出。此时除 湿效果高。当关闭换气送风机的出风口,把由换气送风机的风引导到第二区 域,同时开启换气送风机和循环送风机,此时由面罩吸风口进入的风 迅速地经过第一区域后直接进入第二区域,再从面罩上的出风口吹 出。该构造由于使用两个风机,所以在经过两个热交换时均可以得到 更大的风量,使得热交换效果更好,所以除湿效果更高。
所述的换气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用以关 闭换气送风机与室外的连通,同时换气送风机的风被引导到面罩的出 风口形成第四风路。从面罩吸风口进入的空气流入到第二区域的热交 换器后,空气中的湿气被除掉,再通过面罩出风口吹向室内;从面罩 吸风口进入的空气流入到第一区域的热交换器后,空气被加热,再通 过面罩出风口吹向室内;上述两种空气在室内混合,有助于提高除湿 效果。
所述的第一阀门由可开闭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组成,其中第一 板块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关闭时阻断经过第一热 交换器的空气进入第二区域,打开时允许经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 入第二区域;其中第二板块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面罩之间,关闭时阻 断从面罩吸风口进入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区域,打开时允许从面罩的 吸风口进入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区域。
所述的第一阀门为一块上下滑动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 隔板的第三板块;当第三板块向上滑动时,面罩的吸气口与第二热交 换器以及面罩的出风口形成连通的第三风路;当第三板块向下滑动 时,面罩的吸气口与第一交换器、第二交换器以及面罩的出风口形成 连通的第二风路。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被倾斜地设在第一区域内。 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被垂直地设在第一区域的对角线上。 所述的面罩上设有和第二区域直接相通的吸风口。 所述的换气送风机的蜗牛壳为横向设置或垂直设置。 所述的换气送风机的扇叶为多翼扇叶。 所述的循环送风机为贯流扇叶或多翼扇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换气、除湿、制热、制冷等多功能。


图1 A、图1B为公知技术示意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示意图3A、图3B、图3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意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意图6A、图6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A、图2B、图2C、图2D、图2E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 例示意图。多功能换气扇1000,包括机体10、设有吸风口 21和出风 口 22的面罩20、以及装在机体10中的热交换器、风机、压縮机50, 在机体10中分成由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隔开形 成第一区域100、第二区域200、第三区域300。第一区域100中设 有第一热交换器110和换气送风机120,该换气送风机120的排气口 121与室外连通;第二区域200中设有第二热交换器210和循环送风 机220;第三区域300中设有压縮机50。
本实施例在第一隔板11上设有第一板块410,在第一隔板11和 面罩20之间设有第二板块420,第一板块410和第二板块420组成 第一阀门,本发明通过对该两个板块410和420的开、闭来控制机体 内风路的切换。
图2B为图2A的A-A方向剖面示意图。如图2B所示,第一隔板 11上的第一板块410,位于第一热交换器110和第二热交换器210之
间,图示为打开状态,此时第一热交换器iio的空气可以进入第二区
域200。第二板块420位于第一隔板11延长线上,图示为关闭状态, 此时可阻断从面罩20吸风口 21进入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区域200, 必须先进入第一区域IOO。
图2C是图2B所示的第一板块410关闭和第二板块420打开的状 态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板块410关闭时,可阻断经过第一热交换器110的空气进入第二区域200;第二板块420打开时,可使从面罩 20吸风口 21进入的空气进入第一区域100的同时,也进入第二区域 200。
再请参看图2B,此时第一板块410打开,第二板块420关闭, 当第一热交换器110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210为冷凝器时,如果 此时开启循环送风机220,则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空气 先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10的蒸发器,再经过第二热交换器210的冷 凝器,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液态后被抽掉再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 吹出,构成了贯通的第二风路。此时的空气是被除湿后的空气,即实 现了除湿功能。
如果此时同时开启换气送风机120,则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第一区域100,然后被与室外连通的换气送风机(图中未示) 的排气口 (图中未示)排出室外,构成了贯通的第一风路,即可同时 实现了换气功能。
再请参看图2C,此时第一板块410关闭,第二板块420打开,开 启循环送风机220,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再进入到第二 热交换器210的冷凝器,然后从面罩出风口 22吹出,构成了贯通的 第三风路。此时根据第一热交换器110和第二热交换器210设置的不 同,可以实现加热功能或者制冷功能。
如果此时第一热交换器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为冷凝器,则空 气被加热,从面罩出风口 22吹出风即为热风,即实现加热功能。
如果此时第一热交换器为冷凝器,第二热交换器为蒸发器,则空 气被冷却,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吹出就是冷风,即实现了制冷功能。
图2D是图2B所示的第一板块410关闭和第二板块420关闭的状 态示意图,此为单独的换气功能。此时开启换气送风机(图中未示), 则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21进入后,进入第一区域IOO,然后被与 室外连通的换气送风机(图中未示)排出室外,构成了贯通的第一风 路,即实现了换气的功能。
再如图2A所示,换气送风机120的蜗牛壳为横向设置,目的在
于可以确保产品薄形化的基础上,扇叶直径可设计成最大化,增加风量。也可以采用垂直设置,垂直设置时,进风的空间更大,在同样扇 叶和蜗牛壳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更大的风量。
本实施例中,换气送风机120的扇叶为多翼扇叶,多翼扇叶的静 压大,可以产生比螺旋扇叶稳定的风量。循环送风机可以为贯流扇叶 或多翼扇叶贯流扇叶风量大,风速分布均匀,而多翼扇叶的压力大, 产生风量也大。
本实施例中面罩20安装在机体10的下面,当然也可以安装在侧
面,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安装适应性。
再如图2A所示,第一热交换器110被倾斜地设在第一区域100 内,倾斜设置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产品的空间,加大从面罩20 的吸风口 21进入的风和第一热交换器110的接触面积,热交换效果 好;使产品薄形化。还可以将第一热交换器110被垂直地设在第一区 域100的对角线上,如图2E所示。垂直设置的优点在于在离换气送 风机120较近的地方,进风口比较狭小,在离换气送风机120较远的 地方,进风口比较大,所以垂直的设置可以使从面罩20的吸风口21 进入的风更均匀地通过第一热交换器110,以减少风量的损失。
如图3A、图3B、图3C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与第 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和第二区域200直接相通的吸 风口 250。
如图3A、图3B所示,由于设有吸风口 250,因此进入第二区域 200的风量增大,所以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吹出风的效果更好。
如图3C所示,由于设有吸风口 250,如果此时开启循环送风机 220,则空气将从吸风口 250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210的冷凝器,这 样可以在换气送风机(图中未示)进行换气的同时,实现除湿、加热 或者制冷功能。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 于,本实施例中还在换气送风机120的出风口 121处设有第二阀门 440。该第二阀门440可以关闭换气送风机120与室外连通的排气口 121。当关闭排气口 121,第一热交换器110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 器(图中未示)为冷凝器时,打开第一板块410,关闭第二板块420,
9开启循环送风机220,此时由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的风迅速地经 过第一区域100后全部进入第二区域200,再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 吹出。由于关闭的第二阀门440阻断了室外空气的倒灌,因此两个热 交换器处理的全部都是由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的空气,所以除湿 效果比图2A所示更高。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意图。与第三实施例不同在 于,设有将换气送风机120的风引导到面罩20出风口 (图中未示) 的第四风路700。当关闭排气口 121,第一热交换器110为蒸发器, 第二热交换器(图中未示)为冷凝器时,同时开启换气送风机120和 循环送风机220。在换气送风机120的吸力作用下,从面罩20的吸 风口 21进入的空气流入到第一区域100的第一热交换器110后,空 气中的湿气被除掉,再通过面罩20的出风口吹向室内;在循环送风 机220的吸力作用下,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的空气流入到第二 区域200的第二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后,此时第二热交换器(图中 未示)起到加热作用,空气被加热,再通过面罩20的出风口 (图中 未示)吹向室内;上述两种空气在室内混合,有助于提高除湿效果。
如图6A和图6B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示意图。与第一实 施例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用一个板块来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两个板 块。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一块上下滑动于第一区域100和第二区域200 之间的隔板11的第三板块430。
如图6A所示,第三板块430位于向上滑动后的状态,第一区域 100从第二风路中被隔离,面罩20的吸气口 21与第二热交换器210 形成连通的风路。当第二热交换器210为冷凝器时,开启循环送风机 220,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21进入,此时空气不经过第一热交换 器110而直接进入到第二热交换器210的冷凝器。如果此时第一热交 换器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为冷凝器,则空气被加热,然后从面罩 出风口22吹出,即实现加热功能。如果此时第一热交换器为冷凝器, 第二热交换器为蒸发器,则空气被冷却,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吹出 就是冷风,即实现了制冷功能。
如图6B所示,第三板块430位于向下滑动后的状态,面罩20的吸气口 21与第一交换器110、第二交换器210形成连通的风路。
当第一热交换器110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210为冷凝器时,如果 此时开启循环送风机220,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进入,空气先 进入到第一热交换器110的蒸发器,再经过第二热交换器210的冷凝 器,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成液态后被抽掉再从面罩20的出风口 22吹 出,构成了贯通的第二风路。此时的空气是被除湿后的空气,即实现 了除湿功能。如果此时关闭循环送风机并开启换气送风机(图中未 示),则空气从面罩20的吸风口 21和出风口 22进入,由换气送风机 (图中未示)的排气口121排出室外,即实现了换气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换气扇,包括机体、设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罩、以及装在机体中的热交换器、风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中分成由多个隔板隔开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中设有第一热交换器和换气送风机,该换气送风机的排气口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二区域中设有第二热交换器和循环送风机;其中第三区域中设有压缩机;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和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风路;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风路,在第二风路中设有用以隔离第一区域的第一阀门,以形成面罩的吸风口、第二区域以及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的第三风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带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罩安装在机体的下面或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换气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用以关闭换气送风 机与室外的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换气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用以关闭换气送风 机与室外的连通,同时换气送风机的风被引导到面罩的出风口形成第 四风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阀门由可开闭的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组成,其中第一板块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关闭时阻 断经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进入第二区域,打开时允许经过第一热交 换器的空气进入第二区域;其中第二板块位于第一热交换器和面罩之间,关闭时阻断从面罩 吸风口进入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区域,打开时允许面罩吸风口进入的空气直接进入第二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阀门为一块上下滑动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隔板的第三板块;当第三板块向上滑动时,吸气口与第二热交换器以及面罩的出风 口形成连通的第三风路;当第三板块向下滑动时,吸气口与第一交换器、第二交换器以及 面罩的出风口形成连通的第二风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热交换器被倾斜地设在第一区域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第一热交换器被垂直地设在第一区域的对角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面罩上设有和第二区域直接相通的吸风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换气送风机的蜗牛壳为横向设置或垂直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换气送风机的扇叶为多翼扇叶。
1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功能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循环送风机为贯流扇叶或多翼扇叶。
全文摘要
一种多功能换气扇,包括机体、设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罩、以及装在机体中的热交换器、风机、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中分成由多个隔板隔开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中设有第一热交换器和换气送风机,该换气送风机的排气口与室外连通;其中第二区域中设有第二热交换器和循环送风机;其中第三区域中设有压缩机;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和第一区域连通形成第一风路;所述的面罩的吸风口、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风路,在第二风路中设有用以隔离第一区域的第一阀门,以形成面罩的吸风口、第二区域以及面罩的出风口依次连通的第三风路。本发明可以实现换气、除湿、制热、制冷等多功能。
文档编号F24F1/00GK101625143SQ20081013563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7日
发明者亮 田, 凯 谭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