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76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冷及水菁冷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水蓄冷空 调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不能很好地匹配和协 调,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如低谷电力过剩造成电能白白浪费掉,而高 峰期电力又不足,采用蓄冷空调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能 源得到合理使用。蓄冷空调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制冷机组开机制
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再将冷 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 发生在夜间用电低谷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 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移峰填谷"。
目前的蓄冷空调,主要是利用冷水储存在蓄冷槽内的显热进行蓄 冷,即夜间制出低温水供白天空调用,该温度适合于大多数常规空调 制冷机组直接制取冷水。普通的冰蓄冷空调在蓄冷管内流动的是盐水 或乙二醇溶液等低温载冷剂,需要用泵来进行循环,另外还存在由于 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管路长而引起的制冷剂压力降低及回油难等缺 点,因而实用性有待增强。
3*田私剂rb訪 7/ u r ;i t=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增强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蓄冷空 调节能系统,包括室内机组以及与室内机组连接的压縮机、冷凝器、 空调用膨胀阀、空调用蒸发器和循环泵,还包括蓄冷用膨胀阀、蓄冷 用套管蒸发器、蓄冷槽以及浸没在蓄冷槽内的换热盘管,蓄冷用套管 蒸发器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与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压縮机的进 口分别与空调用蒸发器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压縮机的出 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电磁阀和膨胀阀与空 调用蒸发器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的进口连接,空调用蒸发器和蓄冷槽 分别通过电磁阀与循环泵的进口连接,空调用蒸发器和蓄冷槽的进口 分别通过电磁阀与室内机组连接,循环泵的出口与室内机组连接。 所述的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或水冷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目前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省略了 低温载冷剂循环系统,克服了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管路长而引起的制 冷剂压力降低及回油难等缺点,因而实用性大大增强。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


图1所示, 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包括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室内机组由风机和换热盘管组成,室外机组包括压縮机l、冷
凝器2、空调用膨胀阀3、蓄冷用膨胀阀4、空调用蒸发器5、蓄冷用 套管蒸发器6、蓄冷槽8以及浸没在蓄冷槽8内的换热盘管7,蓄冷 槽8内装有蓄冷介质,换热盘管7的内部充有换热介质,蓄冷用套管 蒸发器6内部小管的底部出口与换热盘管7进口连接,换热盘管7的 出口与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内部小管的顶部进口连接,压縮机l的 进口分别与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出口连接,压縮 机1的出口与冷凝器2的进口连接,冷凝器2为风冷冷凝器或水冷冷 凝器,冷凝器2的出口分别通过电磁阀10、电磁阀11和膨胀阀3、 膨胀阀4与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进口连接,空 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槽8分别通过电磁阀13、电磁阀15与循环泵9 的进口连接,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槽8的进口分别通过电磁阀12、 电磁阀14与室内机组连接,循环泵9的出口与室内机组连接。
当执行常规的空调制冷循环时,电磁阀11、 14和15关闭,电磁 阀10、 12和13开启,制冷剂由压縮机l压縮后排出,流至冷凝器2 放出热量,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空调用膨胀阀3进行节流降压,降 压后的制冷剂在空调用蒸发器5内蒸发吸热而产生制冷效应,蒸发气 化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縮机l;同时,在室内机组和空调用蒸发器5 之间循环的载冷剂因空调用蒸发器5内的制冷剂吸热而降温,降温 后的载冷剂由循环泵9送入室内机组的换热盘管中,并与室内的空 气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当在执行蓄冷循环时(夜间 用电负荷低谷期),电磁阀10、 12、 13、 14、 15关闭,电磁阀ll开启,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缩后排出,流至冷凝器2放出热量,冷凝 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蓄冷用膨胀阀4进行节流降压,降压后的制冷剂在 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内蒸发吸热而产生制冷效应,蒸发气化后的制冷 剂被吸入压縮机1,同时,换热盘管7在蓄冷槽8内吸热制成4 7 'C的冷水,换热盘管7内的介质因吸热而气化,沿连接管进入蓄冷用 套管蒸发器6内部的小管顶部,被小管外部环形间隙内的制冷剂吸热 而冷凝成液体,小管内的换热介质液体在重力和气、液密度差的作用 下通过连接管进入蓄冷槽8内的换热盘管7内,换热介质液体在换 热盘管7内蒸发吸热而气化,换热盘管7外的水因放热而变成4 7 'C的冷水,将冷量储存在蓄冷槽8内。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环形间隙 内的制冷剂因吸收小管内的换热介质热量而气化成气体被压縮机1 吸入压縮。当执行制冷和蓄冷循环时,电磁阀14、 15关闭,电磁阀 10、 11、 12和13开启,制冷剂由压縮机1压縮后排出,流至冷凝 器2放出热量,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分成两路, 一路经空调用膨胀 阀3进行节流降压,降压后的制冷剂在空调用蒸发器5内蒸发吸热 而产生制冷效应,蒸发气化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縮机l,同时,在室 内机组和空调用蒸发器5之间循环的载冷剂(水)因蒸发器5内的 制冷剂吸热而降温,降温后的载冷剂(4 7t:的冷水)由循环泵9送 入室内机组的换热盘管中,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的空 气温度降低。另一路经蓄冷用膨胀阀4进行节流降压,降压后的制冷 剂在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内蒸发吸热而产生制冷效应,蒸发气化后的 制冷剂被吸入压縮机1;同时,换热盘管7在蓄冷槽8内吸热成4 7-C的冷水,换热盘管7内的介质因吸热而气化,沿连接管进入蓄冷用 套管蒸发器6内部的小管顶部,被小管外部环形间隙内的制冷剂吸热 而冷凝成液体,小管内的换热介质液体在重力和气、液密度差的作用 下通过连接管进入蓄冷槽8内的换热盘管7内,换热介质液体在换热 盘管7内蒸发吸热而气化,换热盘管7外的水因放热而凝固成冰,将 冷量储存在蓄冷槽8内。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环形间隙内的制冷剂因 吸收小管内的换热介质热量而气化成气体被压縮机1吸入压縮。当执 行由蓄冷槽8单独供冷时(白天用电负荷高峰期),电磁阀IO、 11、 12和13关闭,电磁阀14和15开启。在室内机组和蓄冷槽8之间循 环的载冷剂(水)因蓄冷槽8内的冰融化吸热而降温,降温后的载冷 剂由循环泵9送入室内机组的换热盘管中,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 换,使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当执行由空调制冷机组和蓄冷槽8联合 供冷时,电磁阀ll关闭,电磁阀IO、 12、 13、 14和15开启。制冷 剂由压縮机1压縮后排出,流至冷凝器2放出热量,冷凝后的制冷剂 液体经膨胀阀3进行节流降压,降压后的制冷剂在空调用蒸发器5内 蒸发吸热而产生制冷效应,蒸发气化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縮机l;同 时,在室内机组和空调用蒸发器5之间循环的载冷剂(水)因蒸发器 5内的制冷剂吸热而降温,降温后的载冷剂由循环泵9送入室内机组 的换热盘管中,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 另夕卜,在室内机组和蓄冷槽8之间循环的载冷剂(水)也因蓄冷槽8 内的水吸热而降温(4 7i:的冷水),降温后的载冷剂由循环泵9送 入室内机组的换热盘管中,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室内的空气温度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蓄冷时可省去低温载冷剂循环系 统,克服了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管路长而引起的制冷剂压力降低及回 油难等缺点,在一定的高度差作用下,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和蓄冷槽
8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不同位置,系统可以灵活布置,同时由蓄 冷用套管蒸发器6和换热盘管7组成的自循环系统为一体式,循环系 统内的介质压力低于大气压,一循环系统管道接头少,因而系统更安全、 可靠,实用性大大增强。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与本实用新型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当在本发明 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包括室内机组以及与室内机组连接的压缩机(1)、冷凝器(2)、空调用膨胀阀(3)、空调用蒸发器(5)和循环泵(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冷用膨胀阀(4)、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蓄冷槽(8)以及浸没在蓄冷槽(8)内的换热盘管(7),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与换热盘管(7)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压缩机(1)的进口分别与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出口连接,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凝器(2)的进口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分别通过电磁阀(10、11)和膨胀阀(3、4)与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6)的进口连接,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槽(8)分别通过电磁阀(13、15)与循环泵(9)的进口连接,空调用蒸发器(5)和蓄冷槽(8)的进口分别通过电磁阀(12、14)与室内机组连接,循环泵(9)的出口与室内机组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冷凝器(2)为风冷冷凝器或水冷冷凝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蓄冷空调节能系统,包括室内机组以及与室内机组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空调用膨胀阀、空调用蒸发器和循环泵,还包括蓄冷用膨胀阀、蓄冷用套管蒸发器、蓄冷槽以及浸没在蓄冷槽内的换热盘管,蓄冷用套管蒸发器的出口和进口分别与换热盘管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分别与空调用蒸发器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分别通过电磁阀和膨胀阀与空调用蒸发器和蓄冷用套管蒸发器的进口连接;相较目前的冰蓄冷空调系统,省略了低温载冷剂循环系统,克服了制冷剂直接蒸发系统管路长而引起的制冷剂压力降低及回油难等缺点,因而实用性大大增强。
文档编号F24F5/00GK201289172SQ20082013976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7日
发明者元 张 申请人:东莞市友美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