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256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暖器,尤其是一种带支撑杆的落地式电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 一种落地式电暖器,包括底座、支撑杆、发热管架、反射板、反射器和顶盖,反射板、反射器分别安装在发热管架的上端部、下端部,支撑杆的上端与反射器固定联接,顶盖与反射板固定联接,支撑
杆的下端与底固定联接。存在问题是依靠自然流动,散热慢,室内升温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它能有效地加快室内空气进入反射板、反射器构成的空间内,进行加热;从而加快了室内升温速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包括底座、支撑杆、发热管架、反光板和反射器,反射器、反光板分别安装在发热管架的上端部、下部部;发热管架由筒体、位于筒体中心的管架构成,发热管安装在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架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中空内腔构成风道;支撑杆上端与反光板的中心孔固定联接;还包括一对流装置,对流装置安装在风道上;所述筒体呈圆筒形、圆锥台筒形或倒圆锥台筒形,桶壁上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通气孔。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离心风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离心风轮与热风孔配合;支撑杆的下端与外壳固定联接,外壳固定在底座上。
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离心风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离心风轮与热风孔配合;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下端与外壳顶部固定联接,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下支撑杆的上端与外壳底部、下支撑杆下端与底座固定联接。
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轴流叶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底座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导风孔与轴流叶轮相对,底座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轴流叶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下端与外壳顶部固定联接,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下支撑杆的上端与外壳底部、下支撑杆下端与底座固定联接,下支撑杆的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底座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导风孔与上支撑杆的风道相对并连通,底座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由于釆用这样的结构,空气进入反射器、反光板和筒体围成的空间内,经发热管加热,在对流装置的作用下,加热的空气经筒体、支撑杆的风道、对流装置排放到地面,这样加快了加热的空气,与室内空气交换的速度,达到了快速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管架的立体爆炸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包括底座l、支撑杆2、顶盖3、反射器4、反光板5和发热管架6,反射器4安装在发热管
架的上端、反光板5安装在发热管架6的下端部;如图3所示,发热管架6由筒体62、位于筒体62中心的管架61构成,发热管7安装在位于筒体62外部的管架61的支撑杆611上,所述支撑杆2的中空内腔构成风道;支撑杆2上端与反光板5的中心孔51固定联接,中心孔51位于筒体62内的反光板5上;顶盖3与灯架61的顶部固定联接。
还包括一对流装置9,对流装置9安装在风道上;
所述筒体62呈圆筒形、圆锥台筒形或倒圆锥台筒形,桶壁上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通气孔621。筒体62的上端与反射器4固定联接、下端与反光板5固定联接。
所述对流装置9由外壳93、电机91和离心风轮92构成,电机91通过一支架94固定在外壳93内,外壳93上有若干个热风孔931,离心风轮92与热风孔931配合;支撑杆2的下端与外壳93固定联接,风道与外壳93的内腔相通,外壳93固定在底座1上。
在使用时,打开电源,发热管开始发热,与此同时,电机工作。室内空气进入反射器、反射板和筒体围成空间,经发热管加热后,由于离心风轮92的作用,加热的空气经筒体62上的通气孔621、 支撑杆2的风道进入外壳93内,从外壳93上的热风孔93H室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这样实现,所述对流装置9由外壳93、电机91和轴流叶轮构成,电机91通过一支架94固定在外壳93内,底座1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导风孔与外壳93内腔相通;导风孔与轴流叶^fe"相对,底座l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所述对流装置9由外壳93、电机91和离心风轮92构成,电机91通过一支架94固定在外壳93内,外壳93上有若干个热风孔,离心风轮92与热风孔931配合;
支撑杆2分为上支撑杆21、下支撑杆22,上支撑杆21下端与外壳93顶部固定^i接,并与外壳93内腔相通;下支撑杆22的上端与外壳93底部固定联接,并与外壳内腔相通;下支撑杆22下端与底座1固定^i接,下支撑杆22的风道与底座1上的导风孔相通。
本实施例还可以这样实现,
所述对流装置9由外壳93、电机91和轴流叶轮构成,
下支撑杆22的上端与外壳的内腔相通,下支撑杆22下端与底座固定
联接;底座1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导风孔与下支撑杆的风道相对,底
座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权利要求1、一种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包括底座、支撑杆、发热管架、反光板和反射器,反射器、反光板分别安装在发热管架的上端部、下端部;发热管架由筒体、位于筒体中心的管架构成,发热管安装在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中空内腔构成风道;支撑杆上端与反光板的中心孔固定联接,中心孔位于筒体内的反光板上,风道与筒体内腔相通;还包括一对流装置,对流装置安装在风道上;所述筒体呈圆筒形、圆锥台筒形或倒圆锥台筒形,桶壁上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通气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离心风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 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离心风轮与热风孔配合;支撑杆的下端与外壳固 定联接,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外壳固定在底座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 M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离心风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 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离心风轮与热风孔配合;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下端与外壳顶部固定联接, 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下支撑杆的上端与外壳底部、下支撑杆下端与底座 固定联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轴流叶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底座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导风孔与轴流叶轮 相对,底座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对流装置由外壳、电机和轴流叶轮构成,电机通过一支架固定在外壳内, 外壳上有若干个热风孔;支撑杆分为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支撑杆下端与外壳顶部固定联接, 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下支撑杆的上端与外壳底部、下支撑杆下端与底座 固定联接,下支撑杆的风道与外壳内腔相通;底座的垂直方向上有导风孔, 导风孔与上支撑杆的风道相对并连通,底座与地面或支撑物之间有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落地式循环空气的电暖器,包括底座、支撑杆、发热管架、反光板和反射器,反射器、反光板分别安装在发热管架的上端部、下部部;发热管架由筒体、位于筒体中心的管架构成,发热管安装在位于筒体外部的管架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中空内腔构成风道;支撑杆上端与反光板的中心孔固定联接;还包括一对流装置,对流装置安装在风道上;所述筒体呈圆筒形、圆锥台筒形或倒圆锥台筒形,桶壁上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通气孔。空气进入反射器、反光板和筒体围成的空间内,经发热管加热,在对流装置的作用下,加热的空气经筒体、支撑杆的风道、对流装置排放到地面,这样加快了加热的空气,与室内空气交换的速度,达到了快速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H9/02GK201340077SQ200820203118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0日
发明者廖岳威 申请人:廖岳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