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588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和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热水器,特别是家用热水器,出于安全的考虑,要求热水器主机不能设 置在盥洗室内,因而主机和喷头之间大多有比较长的水管相连,同时,热水器本身加热水也 需要一段时间。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从打开热水器到喷头出热水之间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或 者说,打开热水器以后喷头有一长段时间是出冷水,一方面造成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使 用者亦容易受凉感冒。现有技术中,有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补充加热的技术,其解决的是太阳能热水器 内的储水温度不足的问题,并不能解决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因为距离造成打开热水器以 后喷头有一长段时间是出冷水,以及气压或水压变化导致忽冷忽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及带有该加 热装置的热水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能解决现有的燃气热水 器因为气压变化导致忽冷忽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括用于和热水器出水管连接的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控制单元和加热单元,加 热单元和控制单元相连接,还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水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热水器的热 水出水管末端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位置的水温。所述水温检测单元包括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水温检测单元和管路后加热装置 出水口水温检测单元。所述水温检测单元包括流量检测模块或水压检测模块。所述加热单元为储水式加热单元,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之后的水路分为两路, 一路通过水混合阀接最终出水口,一路接加热单元,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温 检测单元,加热单元的出水管通过电控阀门接水混合阀,控制单元与电控阀门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主机,其特征在于,在热水器主机热水 出水管末端设置有管路后加热装置,所述管路后加热装置包括水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热水器主机热水出水管末端、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 的水温;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加热单元按预定程序工作,所述预定程序为当管路后加热装 置进水口处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对水流进行加热;当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的水温 低于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加热单元;控制单元分别和水温检测单元、加热单元连接。[0014]所述加热单元为储水式加热单元,包括储水仓和电热器,储水仓通过副水路与进水口连接,通过补充高温水流的方式对主水路的水流进行加热。本文所述的主水路是指热水器的热水出水管到最终出口的水路,副水路是指储水 式加热装置补充和释放储水的水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迅速输出设定温度的热水,极大的缩短了热水器 从开启到喷头出热水之间的时间间隔,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缩短了等候热水的时间,有利 于使用者的健康。特别是,对于燃气热水器而言,经常出现的时冷时热的问题亦可得到解 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各图中,细线表示电路,粗黑线表示水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是,在热水器主机出水口之后进行补充性质的加热。当热水器 主机开始出水时即进行补充性的加热,当热水器主机提供的热水达到预定温度时,可以停 止补充性的加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措施可以采用电加热,也可以采用混入热水的方式加 热。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对热水器主机到喷头之间的存水进行加热,故本文所称 的“末端”即是指热水器热水出水管的后端位置,管路后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即设置在此处; “最终出水口,,是指在管路后加热装置以后的最终主水路出水口。“末端”和“最终出水口,, 不必严格理解为一定要非常贴近喷头或者喷头本身,很显然,即使理解为从喷头位置向前 一段距离,例如10 20cm,亦是不影响使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中的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 路后加热装置包括控制单元4和加热单元2,控制单元4和加热单元2相连接。加热单元2 为电热器,控制单元4即是加热单元2的开关。还有和控制单元4连接的水温检测单元1。 所述水温检测单元1设置于管路后加热装置的进水口,由于管路后加热装置设置于热水器 主机的出水口之后,故管路后加热装置的进水口亦位于热水器主机的出水口之后。所述水 温检测单元1检测热水器主机提供的水流的温度,若温度过低,控制单元4启动加热单元2 ; 当热水器主机提供的水流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后,管路后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2停止加热, 水管直接输出热水器主机提供的热水。加热单元推荐使用电加热,由于电热技术已属成熟技术,故本文不再赘述其具体 结构。水温检测单元可使用双金属片。在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时,若管路后加热装 置的进水口处水温过低,则打开电热器的开关,对水流进行加热;若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 处水温足够高,则关闭电热器的供电开关。本实施方式还可解决燃气热水器由于气压变化导致忽冷忽热的问题。
第二种实施方式,参见图2。在最终出水口处亦设置有水温检测装置3,其作用是, 可以依据管路后加热装置出水口处的水温调节电热器的功率,在热水器主机提供的水流温 度逐渐上升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电热器的功率,使得最终提供的水流水温大体上恒定。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水流量或者水压检测模块,其与加热单元连接,在流量或 者水压过低的时候关闭管路后加热装置,以免发生烫伤或者“干烧”现象。第三种实施方式见图3。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之后的水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 水混合阀6接最终出水口,一路接加热单元2,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设置有管路后加热 装置进水口水温检测单元1,加热单元2的出水管通过电控阀门5接水混合阀6,控制单元 4与电控阀门5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带有前述管路后加热装置的热水器,如图4。图中A为热水器, B为管路后加热装置。管路后加热装置设置于热水器主机出水口的后级。更具体,分为储水式补充加热和直热式补充加热两种实施例,具体如下储水式补充加热实施例参见图3。1)储水式管路后加热装置4预先充满水,加热至相对高于使用温度的设定温度并 进入保温模式;2)电控阀5开启,储热式管路后加热装置立即提供高温热水,经水混合阀6与来至 热水器管路的未被加热的冷水混合,及时输出使用温度的热水。同时,因水流的作用,启动 热水器开始加热管路内的冷水。3)当被热水器加热的热水到达管路后加热装置,且水温达到使用温度时,温控装 置立即控制电控阀5关闭出水通路。直热式补充加热的实施例1)直热式管路后加热装置进入通电状态,设定好出水温度并待机。3)热水阀门开启,被水流启动的直热式管路后加热装置立即提供高温热水,经水 混合阀与来至热水器管路的未被加热的冷水混合,及时输出使用温度的热水。同时,因水流 的作用,启动热水器开始加热管路内的冷水。4)当被热水器加热的热水到达管路后加热装置,且水温达到使用温度时,直热式 管路后加热装置入水温度控制装置立即控制加热电路切断电源。让热水器来水通过混合阀 直接供应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普 通技术人员完全能够依据本说明书无困难的实施,其中具体的电路或者水路结构皆为现有 技术,不再展开说明。
权利要求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和热水器出水管连接的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控制单元(4)和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2)和控制单元(4)相连接,还包括与控制单元(4)连接的水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热水器的热水出水管末端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位置的水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检测单元包括 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水温检测单元(1)和管路后加热装置出水口水温检测单元(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检测单元包括 流量检测模块或水压检测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储水式 加热单元,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之后的水路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水混合阀(6)接最终出 水口,一路接加热单元(2),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设置有水温检测单元(1),加热单元 (2)的出水管通过电控阀门(5)接水混合阀(6),控制单元(4)与电控阀门(6)连接。
5.热水器,包括热水器主机,其特征在于,在热水器主机热水出水管末端设臂有管路后 加热装置,所述管路后加热装置包括水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热水器主机热水出水管末端、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的水温;控制单元(4),用于控制加热单元按预定程序工作,所述预定程序为当管路后加热装 置进水口处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时,对水流进行加热;当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处的水温 低于预设温度时,停止加热;加热单元(2);控制单元⑷分别和水温检测单元、加热单元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储水式加热单元,包括储 水仓和电热器,储水仓通过副水路与进水口连接,通过补充高温水流的方式对主水路的水 流进行加热。
专利摘要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和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热水器管路后加热装置包括用于和热水器出水管连接的管路后加热装置进水口、控制单元(4)和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2)和控制单元(4)相连接,还包括与控制单元(4)连接的水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热水器的热水出水管末端水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迅速输出设定温度的热水,极大的缩短了热水器从开启到喷头出热水之间的时间间隔,充分利用水资源,并且缩短了等候热水的时间,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特别是,对于燃气热水器而言,经常出现的时冷时热的问题亦可得到解决。
文档编号F24H9/20GK201740205SQ20092024387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余泰成 申请人:余泰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