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90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式空调机,尤其是涉及具有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以调节从排出口排出 的空气的上下风向的立式空调机。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是以通过制热机、制冷机、净化器等对室内空气制冷制热或者净化为 目的而设置的,从而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尤其是近年来,不仅具有制冷制热功 能,而且能够同时实现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如上所述的空调机分为设置在室内地面上的立式空调机、设置在室内墙上或窗户 上的壁挂式空调机、悬挂在天棚上设置的吊顶式空调机等。
立式空调机,在其下部形成有吸入口,且在上部形成有排出口,因此从下部吸入室 内空气并向上部排出,从而从排出口排出的冷气如淋浴似的落下,给用户以舒适感。
最近,立式空调机的发展趋势,是排出口不形成在其前面而形成在侧面,从侧面排 出热交换后的空气。
立式空调机,在其排出口内侧设置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且设置旋转多个上下 风向调节叶片的风向调节马达的情况下,能够调节从侧面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且形成立 体气流。
但是,如上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存在以下不便之处。即,在其排出口上设置多个上下 风向调节叶片时,需要将其中的每个连接在排出口内侧,并且当风向调节马达位于冷气排 出通道上的情况下,露水结在风向调节马达上而有可能发生工作错误。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所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 空调机,即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和风向调节马达一同设置于设置构件上而被单元化的立 式空调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中风向调节马达与热交换后的空气 被遮断,从而能够防止风向调节马达因热交换后的空气所受的损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其能够防止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的 晃动,并能够形成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最佳气流。
为解决所述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包括底座;壳体,其设置于上 述底座上侧;吸入面板,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下部前方,且形成有吸入口 ;排出面板,其设 置于上述壳体的上部前方,且在左侧形成有左侧排出口,在右侧形成有右侧排出口 ;送风 机,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下部;热交换器,其被设置成位于上述排出面板和壳体之间;左侧 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设置在上述排出面板的左侧,以调节从上述左侧排出口排出的空气 的上下风向;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设置于上述排出面板的右侧,以调节从上述右侧排 出口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上述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包括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排出面板的内面,并形成有可旋转地连接 上述上下风向调节叶片的叶片设置孔,而且多个叶片设置孔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地形成, 上述设置构件上还形成有旋转轴贯通孔;风向调节马达,其具有贯穿上述旋转轴贯通孔的 旋转轴且设置于上述设置构件。
上述上下风向调节叶片,具有可旋转地连接于上述叶片设置孔的水平连接轴,并 在上述水平连接轴的相反面上突出地形成有加强肋。
上述设置构件包括第一板体部,其形成有上述叶片设置孔和旋转轴贯通孔,并引 导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第二板体部,其由第一板体部折弯而成,并在其与上述第一板 体部之间具有可容纳风向调节马达的马达收容空间。
上述设置构件中,上述第二板体部紧贴于上述排出面板的背面,并且上述第一板 体部被折弯成与上述第二板体部成锐角。
上述第一板体部形成有设置上述风向调节马达的马达设置部,上述第二板体部在 与上述风向调节马达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
上述设置构件还包括第三板体部,其遮挡上述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之间的 上端;第四板体部,其遮挡上述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之间的下端。
上述排出面板,在其前板部上向后方突出地形成有凸起,而且在上述凸起的左、右 两侧分别形成有设置构件连结部;上述设置构件,其形成有通过连结构件与上述设置构件 连结部连结的连结凸台。
上述设置构件具有可容纳上述风向调节马达的马达收容空间,上述设置构件连结 于凸起,以使上述凸起遮盖上述马达收容空间。
上述排出口和设置构件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
上述设置构件连结部和连结凸台沿上下方向相隔开地形成有多个。
上述立式空调机还包括横穿上述排出口且设置在上述排出面板上的支撑杆,上述 设置构件上形成有上述支撑杆被插入而收容的支撑杆插入槽。
上述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还包括驱动连杆,其连接 于上述旋转轴;从动连杆,其连接于驱动连杆且连接于上述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以使上 述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一起旋转。
如上述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在一个设置构件上一起设置有多个上下 风向设置叶片和风向调节马达,因此能够实现零部件数目的最少化,并且将多个上下风向 调节叶片、风向调节马达和设置构件组装成一个单元后装配于排出面板上,因此具有装配 工序简单的优点。
并且,由于风向调节马达收容在形成于遮蔽板上的马达收容空间内,因此具有能 够防止风向调节马达因热交换后的空气而受损伤的优点。
并且,设置构件兼有引导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导向件的功能,因此不必设置专门 的导向构件,具有能够实现零部件数目的最少化的优点。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由水平轴支撑在设置构件上的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不会产 生下坠或晃动,而稳定地弓丨导排出空气的风向。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通过形成于设置构件上的开口部,使得用于连结连结 构件的工具易于进出,并且将连接于风向调节马达的电线向外部引出,因此便于装配风向调节马达。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设置构件的上端和下端都被封堵,能够防止热交换后的空 气流入到设置构件内部。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排出面板上形成的凸起遮挡设置构件上形成的马达收容 空间,因此不需要为遮挡马达收容空间而设置专门的遮挡板,也不需要为对准设置构件的 设置方向而设置专门的固定件。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由于设置构件的多处被连接,能够稳定地设置设置构件, 并防止设置构件因振动等发生移动。
并且,具有以下优点,即不会因形成在设置构件上的支撑杆插入槽在使支撑杆和 设置构件发生干涉,且设置构件与支撑杆相吻合,并相互坚固地被支撑。
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所附的附图而变 得更加易于理解。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X-X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Y-Y剖视图。
图5是图2及图4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2及图4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图2及图4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风向调节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8是图5所示的设置构件的设置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立式 空调机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X-X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Y-Y剖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机包括空调部2,其吸入的室内空气并 调节后排出;上下风向调节单元3,其设置在空调部2,以调节从空调部2排出的空气的上下 风向。
空调部2,在其左侧下部形成有左侧吸入口 4,且在其右侧下部形成有右侧吸入口 6,在左侧上部形成有左侧排出口 8,且在其右侧上部形成有右侧排出口 10。
空调部3包括左侧门12,其一起开闭左侧吸入口 4和左侧排出口 8 ;右侧门14, 其一起开闭右侧吸入口 6和右侧排出口 10。
空调部2包括底座20、壳体22、吸入面板30、40、排出面板50。
底座20形成空调部2的底面部外观,并支撑壳体22等。
壳体22形成空调部2的后方部外观,并被设置成位于底座20的后方部上侧,由后 板部23、左板部M和右板部25构成。
吸入面板30、40设置于壳体22的下部前方,其形成有吸入口 4、6,以使室内空气被吸入到空调部2内部,其下端被设置成放置于底座22的前方部上侧。
吸入面板30、40包括形成有左侧吸入口 4的左侧吸入面板30,形成有右侧吸入 口 6的右侧吸入面板40。
左侧吸入面板30被设置成位于壳体22的左板部M下部前方,且配置于排出面板 50的左侧板部53和底座20之间。
右侧吸入面板40被设置成位于壳体22的右板部25下部前方,且配置于排出面板 50的右侧板部M和底座20之间。
排出面板50,在其左侧形成有左侧排出口 8,且在其右侧形成有右侧排出口 10。
排出面板50配置于壳体22的上部前方,且具有前板部52、左侧板部53和右侧板 部54。
排出面板50中,前板部52、左侧板部53和右侧板部M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分 别形成为独立的不同构件后通过螺栓等连结构件或挂钩等卡扣部而结合。
排出面板50,在其左侧板部53上开口形成有左侧排出口 8,且在其右侧板部M上 开口形成有右侧排出口 10。
空调部2还包括送风机60,其设置于壳体22的下部,并将前方的空气吸入后向 上侧输送;净化单元70,其设置于送风机60的前方,并净化由送风机60吸入的空气;热交 换器80,其设置于排出面板50和壳体22之间,并使制冷剂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前面板90, 其形成空调机的前面侧外观。
前面板90被设置成能够遮蔽排出面板50的前板部52上端和底座20之间,并且 能够以左右侧之中一侧为中心向旁边旋转地被安装,也可以固定地安装。
上下风向调节单元3包括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5,其设置于排出面板50的左 侧,以调节从左侧排出口 8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6,其设置于排 出面板50的右侧,以调节从右侧排出口 10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
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5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6是左右对称的结构,且分 别包括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 ;可旋转地设置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的设置构件 110。
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设置于设置构件110上以使其位于排出口 8、10内侧, 并沿着上下方向相互隔开地被设置。
设置构件110与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及后述的风向调节马达124(图示于 图5及图6) —起组装成一个单元,并设置于排出面板50。
设置构件110设置于排出面板50的前板部52,尤其在排出面板50的前板部52的 内面。
排出面板50上设置有设置构件110,当设置设置构件110时,其与设置构件110 — 起形成后述的马达收容空间(未图示),并且形成遮挡马达收容空间的凸起57,而凸起57 在前板部52上向着后方,尤其是向着热交换器80凸出地形成。
凸起57整体上形成为其前面开放的四角箱体形状,并在其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 设置设置构件Iio的设置构件连结部58、59。
凸起57,在其左侧面上形成有左侧设置构件连结部58,以设置左侧上下风向调节 单元55的设置构件110 ;在其右侧面上形成有右侧设置构件连结部59,以设置右侧上下风7向调节单元56的设置构件110。
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5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6,分别包括一起旋转多个 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的风向调节驱动机构120(图示于图5及图7),在下面的叙述中将对 风向调节驱动机构120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排出面板50上设置有位于排出口 8、10内侧的支撑杆96。
支撑杆96起到保护排出面板50的排出口 8、10内侧,并增强排出面板50尤其是 排出口 8、10的周边部强度的作用,其前端连接于排出面板50的前板部52的背面,并且横 穿排出口 8、10的后方,侧端连接于排出面板50的左、右板部53、54的侧面。
支撑杆96是多个相互隔开地设置在排出口 8、10的内侧的。
图5是图2及图4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2及图4所 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侧视图,图7是图2及图4所示的上下风向调节单元的风向调节 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图8是图5所示的设置构件的设置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左、右风向调节单元55、56还包括风向调节驱动机构120,其与多个风向调节叶片 100 一起被设置于设置构件110上,并旋转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
风向调节驱动机构120包括具有旋转轴122的风向调节马达124 ;连接于旋转轴 122的驱动连杆126 ;连接于驱动连杆1 且连接于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并使多个上 下风向调节叶片100 —起旋转的从动连杆128。
风向调节马达IM被设置成位于设置构件110的内部,并且其旋转轴122向设置 构件110的外部突出。
风向调节马达IM被设置于设置构件110,并且其旋转轴122贯穿形成于设置构件 110的旋转轴贯通孔113。
驱动连杆126在设置构件110的外部以旋转轴122为中心旋转。
驱动连杆1 被配置成其前方部连接于旋转轴122,且其后方部连接于从动连杆 128。
从动连杆128在设置构件110的外部以驱动连杆126为中心移动。
从动连杆1 被配置成其上部连接于驱动连杆126,并且在设置构件100的大约后 方位置上沿上下方向较长。
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整体上形成为板体形状,并且其突出形成有可旋转地连接 在设置构件110上的水平旋转轴102,在水平连接轴102的后方位置上突出形成有可旋转地 连接于从动连杆128的连杆连接轴104。
如图5及图6所示,水平连接轴102包括支承轴102a,其在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 上以圆桶形或圆柱形突出;凸出片102b,其借助从支承轴10 向半径方向突出并贯穿叶片 设置孔112后而被叶片设置孔112周边卡住的作用,来防止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的任意脱落。
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在水平连接轴102和连杆连接轴104的相反侧突出形成有 加强肋106。
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因水平连接轴102连接于设置构件110且连杆连接轴104 连接于从动连杆1 的状态,所以水平连接轴102和连杆连接轴104的相反侧一端部被排 出空气的流动等因素易于晃动,因此形成有加强肋106,以便使晃动最小化。
加强肋106形成得比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更厚且更长。
设置构件110形成有相互隔开的多个叶片设置孔112,其用于可旋转地连接上下 风向调节叶片100。
在此,叶片设置孔112使得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在被设置构件110支承的状态 下易于旋转,并防止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的任意脱落。
叶片设置孔112可旋转地支承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的支承轴102a,而且其中贯 穿有凸出片102b,该叶片设置孔112包括支承轴旋转孔11加,其可旋转地支承上下风向调 节叶片100的支承轴10 ;凸出片贯通孔112b,其与支承轴旋转孔11 连通,并贯穿有凸 出片102bo
当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处于大致水平位置时,凸出片102b向支承轴10 的上 部和下部突出地形成,设置构件110中凸出片贯通孔112b形成为连通支承轴旋转孔11 的前方和后方,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10在处于大致垂直状态下,凸出片102b贯穿凸出片贯 通孔112b,在凸出片102b贯穿凸出片贯通孔112b的状态下大致水平地旋转,则上下风向调 节叶片100在水平连接轴102连接于设置构件110的状态下拴挂着,此时,上下风向调节叶 片100的任意脱离得到限制。
设置构件110 —侧上形成有旋转轴贯通孔113。
旋转轴贯通孔113作为风向调节马达124的旋转轴122所贯穿的孔,其形成在与 叶片设置孔112相隔开的位置上。
设置构件110包括第一板体部114,其形成有叶片设置孔112和旋转轴贯通孔 113,并引导从排出口 8、10排出的空气;第二板体部115,其由第一板体部114折弯而成,并 且在其与第一板体部114之间具有可容纳风向调节马达124的马达收容空间S。
设置构件110还包括第三板体部116,其遮挡第一板体部114和第二板体部115 之间的上端;第四板体部117,其遮挡第一板体部114和第二板体部115之间的下端。
设置构件110中,第二板体部115紧贴于排出面板50的背面,并且第一板体部114 被折弯成与第二板体部115成锐角。
第一板体部114起到空气导向器的作用,其将在热交换器80中经热交换后向上输 送的空气引导到左侧排出口 8或者右侧排出口 10,左侧风向调节单元55的第一板体部114 被配置成大致向前方左侧倾斜,右侧风向调节单元56的第一板体部114被配置成大致向前 方右侧倾斜。
第一板体部114在其两面中朝向第二板体部115的面上形成有设置风向调节马达 124的马达设置部118。
第二板体部115在与风向调节马达IM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部119。开口 部119,在第一板体部114上设置风向调节马达124时,使得进行螺栓等连结构件125连结 作业的装拆器与第二板体部115之间回避而不会发生干涉,并且其中贯穿有连接于风向调 节马达124的电线(未图示)等导线。
设置构件110连结于凸起57,且使凸起57遮盖马达收容空间S。
设置构件110上形成有连结凸台132,其通过连结构件130与在凸起57的左、右两 侧上形成的设置构件连结部58、59连结。
根据本实施例的立式空调机,其排出口 8、10和设置构件110沿上下方向较长地形成,而设置构件连结部58、59和连结凸台132形成为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设置多个。
连结凸台132在第一板体部114上向着马达收容空间S突出,以便能够从排出面 板50的凸起57连结设置构件110。
并且,如图5所示,设置构件110上形成有如图1及图2所示的支撑杆96被插入 而收容的支撑杆插入槽134。
当设置构件110设置于排出面板50上时,支撑杆96的一部分插入于支撑杆插入 槽134而相吻合,并且设置构件110和支撑杆96相互支撑以增强强度。
下面,对如上述构成的立式空调机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若使用遥控器等的操作部使空调机运转,则送风机70驱动,若操作遥控器 等的操作部输入上下风向调节模式,则风向调节马达124以被输入的工作模式驱动。
当送风机70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左、右吸入口 4、6被吸入到空调部2的内部,并 且被送风机60输送到上侧,并在热交换器80中进行热交换。
在热交换器80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左右方向分散的同时,一部分朝向左侧 上下风向调节单元阳流动,并被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5调节风向的同时通过左侧排出 口 8排出;其余的一部分朝向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56流动,并被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 56调节风向的同时通过右侧排出口 10排出。
并且,立式空调机中,在热交换器80中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流动到配置于其前方 左、右两侧的设置构件110,流向设置构件110的空气受到排出面板50的凸起57和第一板 体部114的引导,而从左、右排出口 8、10排出,并且不会流入到马达收容空间S内,该空间S 被设置构件110的第一、二、三、四板体部114、115、116、117和排出面板50的凸起57封堵。
并且,风向调节马达124,当处于上下摆动模式时,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以 水平连接轴102为中心上下摇摆地被驱动;当处于向上排出模式时,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 片100以水平连接轴102为中心向下转动而沿前后方向朝上倾斜地被驱动;当处于向下排 出模式时,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以水平连接轴102为中心向上转动而沿前后方向朝 下倾斜地被驱动。
并且,左、右风向调节单元55、56,在进行装配作业或者维护时,其一体化成一个单 元来进行装配,相比将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100每一个分别直接装配在排出面板50上, 并且将风向调节马达1 直接装配在排出面板50上的情况,其装配工序具有简便、容易的 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空调机,包括 底座;壳体,其设置于上述底座上侧;吸入面板,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下部前方,且形成有吸入口 ;排出面板,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部前方,在左侧形成有左侧排出口,且在右侧形成有 右侧排出口;送风机,其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下部;热交换器,其被设置成位于上述排出面板和壳体之间;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设置在上述排出面板的左侧,以调节从上述左侧排出口排 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设置于上述排出面板的右侧,以调节从上述右侧排出口排 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其中,上述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包括 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设置构件,其设置于上述排出面板的内面,并形成有可旋转地连接上述上下风向调节 叶片的叶片设置孔,而且多个叶片设置孔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地形成,上述设置构件上还 形成有旋转轴贯通孔;风向调节马达,其具有贯穿上述旋转轴贯通孔的旋转轴且设置于上述设置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风向调节叶片具有可旋 转地连接于上述叶片设置孔的水平连接轴,并在上述水平连接轴的相反面上突出形成有加 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构件包括第一板体部, 其形成有上述叶片设置孔和旋转轴贯通孔,并引导向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第二板体部,其由第一板体部折弯而成,并在其与第一板体部之间具有可容纳上述风 向调节马达的马达收容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构件中,上述第二板体部 紧贴于上述排出面板的背面,且上述第一板体部被折弯成与上述第二板体部成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板体部形成有设置上述 风向调节马达的马达设置部,上述第二板体部在与上述风向调节马达相对置的位置上形成 有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构件还包括第三板体 部,其遮挡上述第一板体部和第二板体部之间的上端;第四板体部,其遮挡上述第一板体部 和第二板体部之间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面板,在其前板部上向后方突出地形成有凸起,而且在上述凸起的左、右两侧 分别形成有设置构件连结部;上述设置构件形成有通过连结构件与上述设置构件连结部连结的连结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设置构件具有可容纳上述风向调节马达的马达收容空间,上述设置构件连结于上述凸起,以使上述凸起遮盖上述马达收容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口和设置构件沿上下方 向较长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设置构件连结部和连结凸台 沿上下方向相隔开地形成有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排出面板上且 横穿上述排出口的支撑杆,上述设置构件形成有上述支撑杆被插入并被收容的支撑杆插入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左侧上下风向调 节单元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还包括驱动连杆,其连接于上述旋转轴;从动连杆,其连接于驱动连杆且连接于上述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以使上述多个上 下风向调节叶片一起旋转。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立式空调机,包括底座;壳体,其设置于底座上侧;吸入面板,其设置于壳体的下部前方,且形成有吸入口;排出面板,其设置于壳体的上部前方,且在左侧形成有左侧排出口,在右侧形成有右侧排出口;送风机,其设置于壳体的下部;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排出面板和壳体之间;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调节从左侧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其调节从右侧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左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和右侧上下风向调节单元包括多个上下风向调节叶片;设置构件,其设置于排出面板的内面,并形成有可旋转地连接上述上下风向调节叶片的叶片设置孔,而且多个叶片设置孔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地形成,该设置构件上还形成有旋转轴贯通孔;风向调节马达,其具有贯穿旋转轴贯通孔的旋转轴且设置于设置构件。从而本发明具有零部件数目少,装配工序简单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F13/15GK102032657SQ20101011257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8日
发明者文圣国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