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9170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相变蓄热材料及 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蓄热技术是提高热能利用率,解决用热和供热不同步时的重要技术,能满足多种 能源需要的领域的重要环节,蓄热技术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余热回收、空调蓄热、电力 调峰,而且可以用于不连续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转向持续能源方面。运用该技术可降低 能耗,节约运行费用,实现能量的高效合理利用。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以固-液相变为例,在 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吸收并储存大量 的潜热;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 态到固态的逆相变。在这两种相变过程中,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称为相变潜热。物理状态 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 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现有的蓄热相变材料可分为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分类相变 材料主要包括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相变三类。其中,有机类相变主要包括石 蜡、醋酸和其他有机物;有机相变材料性质稳定,几乎没有过冷和相分离问题,但其缺点也 十分明显,即相变潜热低,物质密度较小,由此造成有机相变蓄热材料单位体积蓄热量小; 无机类相变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无机相变蓄热材料具有 较高的单位体积热量和良好的导热性,但是现有的无机相变材料具有以下缺缺点容易产 生过冷和相分离。如果能通过添加添加剂来解决过冷和相分离的问题,则无机相变蓄热材 料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蓄热相关产业也因此能得到发展。要使蓄热相变材料具体应用在产品上,应具备以下条件(1)单位体积要小,而且 蓄能量要多;(2)导热系数要高,为了提高蓄热溶量,蓄热物质比重要大;(3)如果蓄热过程 压力大的话,制造费用就相应会高,因此相变蓄热过程中压力要低;(4)为了提高热交换速 度,导热系数要大;(5)相变过程中,要避免过冷过热现象出现;(6)如大范围面积使用相变 蓄能的话,液体和固体之间出现相变化过程,因此阻碍热交换;(7)相变蓄能材料如果膨胀 系数大,则需要坚固的外壳,因此会造成制造费用提高,因此材料膨胀系数要减少;(8)不 能使用易燃物和有毒性的原料;(9)高温时如果化学反应速度快,会出现对物体腐蚀现象, 因此本相变材料的化学性能要稳定以及相变过程中变化的温度和使用时的温度要一致。在目前开发的相变材料中满足上述全部要求的材料很少,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 满足上述全部要求的无机相变蓄热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相变材料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稳定、价格低
3廉、来源广泛、制作方便、相变热大、无毒、不易燃的无机相变蓄热材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相变蓄热材料,该材料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 化钠、氧化锌和水组成;其中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40% _45%,氧化铝的质量百分比为 9% _11%,氧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0. 06-0. 3%,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比为0. 2-0. 5%,氧化镁 的质量百分比为0. 05% _0.4%,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3% _4%,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 3% _5%,氧化锌的质量百分比为6% -11%,水的质量百分比为22.8% -38. 69%。一种制造相变蓄热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 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锌研磨后加水均勻混合,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中,氧化硅 的质量百分比为40% _45%,氧化铝的质量百分比为9% _11%,氧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 0. 06-0. 3%,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比为0. 2-0. 5%,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比为0. 05% -0. 4%,氧 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3% _4%,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3% _5%,氧化锌的质量百分比为 6% -11%,水的质量百分比为22. 8% -38. 69%。采用上述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蓄能锅炉、相变热水器、冷藏车、冷冻库。经测试,上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98. 38 0C -120. 18 °C ;相变热为:1063J/ g-1481J/g。本发明的无机相变蓄热材料主要用于谷电蓄热(锅炉、热水器、热风机)、蓄冷(冷 库、冷藏车、空调),特别是利用相变材料应用于冰柜加热、热水泵系统(回收废热)、吸收太 阳能热量、特殊服装行业、物理医疗器械,建筑保温等等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相变蓄能材料没有任何环境污染、没有腐蚀性,也不存在易燃物质;2)材料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3)材料性能稳定,循环多次相变热、导热率等性能参数变化不大;4)蓄热性能比常规的蓄能材料高出4到7倍不等;5)相变材料腐蚀性较小,可用于铜、不锈钢等常用材质的换热器中,因此实用性 强,利用本产品制造相变蓄能锅炉、相变热水器、相变热风机、再通过蓄冷可以制造冷冻库、 冷藏车等等制冷设备;也可以调节室内温度以及太阳能的热量回收、工业废热回收利用、医 疗器械、烘干设备等等广泛领域;6)本发明相变材料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很小,因而生产实践中不存在安全隐患;7)该种组成材料而成的蓄能材料比其它蓄能材料具备更高效的蓄热量,比其它相 变蓄热材料高于3-4倍,利用上述相变材料的相变蓄能锅炉在温室中与燃气锅炉比较节约 40%-50%费用,而且具备安全性能稳定,没有易燃性、无任何公害、化学性能稳定、没有任 何腐蚀性等特点;8)该种混合体拥有高效的蓄热功能的同时更具有其它同类材料无法具备可比的 优越性能。本产品制造过程搅拌的程度和速度不影响本相变蓄能材料的质量为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的相变蓄热材料吸热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对本发明不构成限制。实施例1 按质量百分比取氧化硅40份,氧化铝9份、氧化铁0. 06份、氧化钙0. 2份、氧化镁 0. 05份、氧化钾3份、氧化钠3份、氧化锌6份,将上述材料至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加质量百 分比为38. 69份的水混合均勻得到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20. 18°C,相变热 为 1481J/g。实施例2 按质量百分比取氧化硅45份,氧化铝11份、氧化铁0. 3份、氧化钙0. 5份、氧化镁 0. 4份、氧化钾4份、氧化钠5份、氧化锌11份,将上述材料至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加质量 百分比为22. 8份的水混合均勻得到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05. 3°C,相变热 为 1237J/g。实施例3 按质量百分比取氧化硅43份,氧化铝10份、氧化铁0. 1份、氧化钙0. 3份、氧化镁 0. 12份、氧化钾3. 5份、氧化钠4. 5份、氧化锌8份,将上述材料至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加 质量百分比为30. 48份的水混合均勻得到相变材料,该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103. 5°C,相 变热为1311J/g。实施例4 按质量百分比取氧化硅42份,氧化铝9. 3份、氧化铁0. 1份、氧化钙0. 4份、氧化 镁0. 1份、氧化钾3. 3份、氧化钠4. 1份、氧化锌10份,将上述材料至于研钵中充分研磨 后,加质量百分比为30. 7份的水混合均勻得到相变材料,参见图1,该混合物的相变温度为 98. 38°C,相变热为 1063J/g。
权利要求
一种相变蓄热材料,该材料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锌和水均匀混合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材料中,氧化硅 的质量百分比为40% _45%,氧化铝的质量百分比为9% _11%,氧化铁的质量百分比为 0. 06-0. 3%,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比为0. 2-0. 5%,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比为0. 05% -0. 4%,氧 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3% _4%,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3% _5%,氧化锌的质量百分比为 6% -11%,水的质量百分比为22. 8% -38. 69%。
3.一种相变蓄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 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锌和水放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后混合均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材 料中,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40% -45%,氧化铝的质量百分比为9% -11%,氧化铁的 质量百分比为0. 06-0. 3 %,氧化钙的质量百分比为0. 2-0.5%,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比为 0. 05% _0.4%,氧化钾的质量百分比为3% _4%,氧化钠的质量百分比为3% -5%,氧化锌 的质量百分比为6% -11%,水的质量百分比为22. 7% -37. 68%。
5.一种相变蓄能锅炉,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
6.一种相变热水器,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
7.一种冷藏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
8.—种冷冻库,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变蓄热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材料由质量百分比为40%-45%的氧化硅、9%-11%的氧化铝、0.06-0.3%的氧化铁、0.2-0.5%的氧化钙、0.05%-0.4%的氧化镁、3%-4%的氧化钾、3%-5%的氧化钠、6%-11%的氧化锌均匀研磨后和22.8%-38.69%的水均匀混合而成。
文档编号F24H7/02GK101974313SQ20101029099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李宙确 申请人:李宙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