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6246阅读:4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砖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烧砖的砖窑,特别是具体涉及一种可与自动制砖机相配 套工作,实现从原料泥进入到成品砖下线全过程一体完成高效制砖目的的砖窑,属于建材 生产装备技术。
背景技术
已有的所述砖窑,均是布置在平地上占地面积较多的平砖窑。随着砖坯制造技术, 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发展成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制砖生产率,例如由本申 请人在前申请的专利号ZL012727504,名称为“光控气动制砖机”,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社 会效益。但所述已有专利技术,仍然不能实现从原料泥进入到成品砖下线全程一体完成制 砖的目的,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所述自动制砖机生产效率的充分发挥。为此,改进已有平砖 窑技术,研发一种能与自动制砖机相适配的砖窑,便成为业内人士的期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呈直立式结构,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生产 效率较高,尤其是能与所述自动制砖机相适配的砖窑,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砖窑,包括烧结炉,送砖线总成和若干个加热装置,其创新点如下a、所述烧结炉,呈螺旋状筒式结构且直立布置,砖坯进口设在所述烧结炉的上端 且与螺旋状烧结炉相切布置,成品砖出口设在所述烧结炉的下端且与螺旋状烧结炉相切布 置;b、所述送砖线总成,由砖坯烧结线段、砖坯输入线段和成品砖输出线段三者转通 连接组成;所述砖坯烧结线段设在烧结炉内,且其上端通过烧结炉所设的砖坯进口,与砖坯 输入线段一端连接,而其下端通过烧结炉所设的成品砖出口,与成品砖输出线段一端连接, 所述砖坯输入线段的另一端,与成品砖输出线段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构成闭环式送砖线总 成;C、所述若干个加热装置,设在所述烧结炉内,且分开布置在位于靠近成品砖出口 的部位。为了达到与所述自动制砖机相配套工作,大幅度地发挥自动制砖机的生产效率, 实现从原料泥进入到成品砖下线一体化完成制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主张,当所述砖窑 与自动制砖机相配套工作时,还包括砖坯推移装置,所述砖坯推移装置,包括移位气/液动 组件,推移气/液动组件和砖坯汇集板;所述砖坯汇集板与所述砖坯输入线段平行布置,且 与所述制砖机砖块输出段相配置,移位气/液动组件的活塞杆与砖坯汇集板正相交连接, 且推移气/液动组件的活塞杆与推板连接;启动移位气/液动组件,将由所述制砖机下线的 砖坯,位移到推移气/液动组件的前方,启动推移气/液动组件,将砖坯推移到砖坯输入线 段上。[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点还在于在成品砖输出线段与砖坯输入线段相转通连接的回路线段部位,还设有成品砖下 线工作平台。所述加热装置,是电加热器,或者是天然气/人工煤气加热器。所述烧结炉的螺旋状结构的窑体至少有2圈,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角< 10°,所述烧结炉筒式窑体的内径彡15公尺。但不局限于此。至少当本实用新型与上 述专利技术相配套工作时,由于上述专利技术的生产效率和产能都比较高,因而所述筒式 窑体的螺旋状结构可以是3圈,而其窑体的内径可以设定为30公尺。这里还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其螺旋状窑体内,还设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 (例如热电偶测温器);在所述窑体的顶上部位和螺旋状筒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排气 口。通过温度传感器掌控砖窑内螺旋状隧道多点(部位)的温度,并通过加热装置的调节和 所述排气口的启闭,调节螺旋状隧道内的温度,达到最佳温度状态,来保证成品砖的质量。所述送砖线总成,包括传动组件,输送链或小车和轨道等构件。它的运行线速 度,应当考虑所述自动制砖机的生产节律和产能,以及砖坯通过砖窑螺旋状隧道实现完全 烧结的时间(或长度)等工艺因素。就一般而言,所述送砖线总成的运行线速度,控制在 1. 0-2. Om/min 范围内。考虑到制砖现场的实际情况和作业条件,本实用新型建议所述砖坯输入线段,与 烧结炉所述的砖坯进口处砖坯烧结线段的连接,不但应当做到平滑过渡连接,而且砖坯输 入线段的倾角可以大于烧结炉体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角。例如采用所述倾角为15°,只要保 证搁置在砖坯输入线段上的砖坯,不会克服与输送链或小车平面所产生的摩擦力,而自动 向下滑落即便可以了。由于送砖线总成,是由砖坯烧结线段,砖坯输入线段和成品砖输出线段转通连接 组成,因此在所述3个线段的转通连接部位,必须做到平滑过度连接,以降低能耗和另部件 的损坏。而所述砖坯输入线段,砖坯烧结线段和成品砖输出线段,可以是一体传动,也可以 单独分开传动,但三者的线速度相等。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结构合理,占地面积较小,能够与 自动制砖机相配套,实现从原料泥进入到成品砖下线一体化流水线制砖生产等特点,是显 而易见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如图1所示烧结炉1的俯视状态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请读附图1、2、3.一种砖窑,包括烧结炉1,送砖线总成2和若干个加热装置3,而其所述烧结炉1,呈螺旋状筒式结构且直立布置,砖坯进口 1-1设在所述烧结炉1的
4上端且与螺旋状烧结炉相切布置,成品砖出口设在所述烧结炉1的下端且与螺旋状烧结炉 1相切布置;所述送砖线总成2,由砖坯烧结线段2-1、砖坯输入线段2-2和成品砖输出线段2_3 三者转通连接组成;所述砖坯烧结线段设在烧结炉1内,且其上端通过烧结炉1所设的砖坯 进口 1-1,与砖坯输入线段2-2—端连接,而其下端通过烧结炉1所设的成品砖出口 1-2,与 成品砖输出线段2-3 —端连接,所述砖坯输入线段2-2的另一端,与成品砖输出线段2-3的 另一端连接,从而构成闭环式送砖线总成;所述若干个加热装置3,设在所述烧结炉1内,且分开布置在位于靠近成品砖出口 1-2的部位。在成品砖输出线段2-3与砖坯输入线段2-2相转通连接的回路线段部位,还设有 成品砖下线工作平台5。所述加热装置3,是天然气加热器。所述烧结炉1的螺旋状结构的窑体有3圈,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角为10°,所述 烧结炉ι筒式窑体的内径为30公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适用与手工或机械化制砖, 手工搬运上下线的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如附图1、2、3所示。一种砖窑,当所述砖窑与自动制砖机相配套工作时,还包括砖坯推移装置4,所述 砖坯推移装置4包括移位气动组件4-1,推移气动组件4-2和砖坯汇集板4-3 ;所述砖坯汇 集板4-3与所述砖坯输入线段2-2平行布置,且与所述制砖机砖块输出段相配置,移位气动 组件4-1的活塞杆与砖坯汇集板4-3正相交连接,且推移气动组件4-2的活塞杆与推板4-4 连接;启动移位气动组件,将由所述制砖机下线的砖坯,位移到推移气动组件4-2的前方, 启动推移气动组件4-2,将砖坯推移到砖坯输入线段2-2上。除此之外,其它均如同具体实方式之一。本实 施例所描述的是一种与所述专利技术“光控气动制砖机”相配套的本实用新型。从而实现 从原料泥进入,到成品砖下线一体化流水线作业生产成品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初样试运行的效果是很好的。
权利要求一种砖窑,包括烧结炉(1),送砖线总成(2)和若干个加热装置(3),其特征如下a、所述烧结炉(1),呈螺旋状筒式结构且直立布置;砖坯进口(1-1)设在所述烧结炉(1)的上端且与螺旋状烧结炉(1)相切布置,成品砖出口(1-2)设在所述烧结炉(1)的下端且与螺旋状烧结炉(1)相切布置;b、所述送砖线总成(2),由砖坯烧结线段(2-1)、砖坯输入线段(2-2)和成品砖输出线段(2-3)三者转通连接组成;所述砖坯烧接线段(2-1)设在烧结炉(1)内,且其上端通过烧结炉(1)所设的砖坯进口(1-1),与砖坯输入线段(2-2)一端连接,而其下端通过烧结炉(1)所设的成品砖出口(1-2),与成品砖输出线段(2-3)一端连接;所述砖坯输入线段(2-2)的另一端,与成品砖输出线段(2-3)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构成闭环式送砖线总成(2);c、所述若干个加热装置(3),设在所述烧结炉(1)内,且分开布置在位于靠近成品砖出口(1-2)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窑,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砖窑与自动制砖机相配套工作时, 还包括砖坯推移装置(4),所述砖坯推移装置(4)包括移位气/液动组件(4-1),推移气/ 液动组件(4-2)和砖坯汇集板(4-3);所述砖坯汇集板(4-3)与所述砖坯输入线段(2-2)平 行布置,且与所述制砖机砖块输出段相配置,移位气/液动组件(4-1)的活塞杆与砖坯汇集 板(4-3)正相交连接,推移气/液动组件(4-2)的活塞杆与推板(4-4)连接;启动移位气/ 液动组件(4-1),将由所述制砖机下线的砖坯,位移到推移气/液动组件(4-2)的前方,启动 推移气/液动组件(4-2),将砖坯推移到砖坯输入线段(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窑,其特征在于,在成品砖输出线段(2-3)与砖坯输入线段 (2-2)相转通连接的回路线段部位,还设有成品砖下线工作平台(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是电加热器,或者是天 然气/人工煤气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炉(1)的螺旋状结构的窑体至少 有2圈,所述螺旋状结构的螺旋角彡10°,所述烧结炉(1)筒式窑体的内径> 15公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是一种砖窑,包括烧结炉,送砖线总成和加热装置,以其所述烧结炉呈螺旋状筒式结构且直立布置,送砖线总成由砖坯烧结线段,砖坯输入线段和成品砖输出线段转通连接组成,若干个加热装置分开布置在烧结炉内且位于靠近成品砖出口部位为主要特征,具有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效率较高,能与自动制砖机相适配工作等特点。
文档编号F27B17/00GK201621958SQ20102015951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3日
发明者马盘根 申请人:马盘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