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845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尤其是主要由水箱 主体、排气溢流管、加热介质加注罐,连通管组合而成。
背景技术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是近几年刚进入居民家庭的新产品。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多为承压式。导热介质与热水是被热交换器隔离的,形成了导热介质循环系统和热水系 统。热水系统为承压式在使用中显示了诸多优点1.由于有压力,在洗浴中感到惬意; 2.有压力存在,用热水时出水速度快;3.可以和自来水进水直接连接,热水是顶水式出 水,在出水的同时自动补充了冷水。但是,现在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导热介质循环 系统亦是承压的,这就带来了诸多弊端;1.由于存在压力,因此对系统的结构、材料要 求高。为此在集热管中设计了用铜管做成带翅片的U型管。不但结构复杂,更降低了集 热器的吸热效率。在冬天尤其明显;2.由于系统为封闭承压系统,导热介质受热后体积 膨胀,系统要增设承压膨胀箱,否则在运行中会产生漏液。承压膨胀罐在使用中,必须 经常检查,否则膨胀罐不正常工作,会造成压力过高,产生漏液。3.由于是封闭承压系 统,检修、补充介质液体有一定技术难度,要由专门维修工进行,用户无法自行解决。 这就增加了用户使用中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分体式 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它用于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的结构为常压式,而用于热水 部份的结构为承压式。因此称为“双压双循环”。用户可以直观的观察导热介质的多 少,同时在导热介质缺少时可以很方便的补充导热介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在加热夹套的顶部加装一根与大 气连通的细管,导热介质循环回路与大气连通,使回路成为常压回路。为解决用户能方便地观察和加注导热介质的问题,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 热水器水箱一侧安装一个加注罐。在加注罐上部有可卸下的盖。在盖的顶端设计一个 呼吸帽,呼吸帽四周有四个小孔,使加注罐与大气相通。拧开盖以后,可以加注导热介 质。在加注罐壁上有两道红色标示线,上部标示线为加注介质的上限,下部标示线为导 热介质的下限。加注介质时不可高于上标示线,在运行中介质不要低于下标示线。加注 罐下部有一出液口,用管子与加热介质的循环管相连,加注介质时,导热介质由此管进 入集热器、夹套及循环管道。在加注罐上部内侧面,有一小孔与加热夹套上部的排气管 相连。此管还有另一作用,如加热循环系统所加导热介质过多,并且受热后体积膨胀, 导热介质就会通过排气的管道、小孔溢流进入加注罐。这支管子还有两个作用,一是在 加注导热介质时,用于排出加热回路的空气。二是在介质过多时,即成为溢流通道,因 此称其为排气溢流管。
3[0006]用于盛装热水的部份系承压容器,额定压力0.6MPa,使用热水时,依靠自来 水的压力将热水顶出。由于上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水箱采用了与导热介质回路相连的排气溢流 管、加注罐、加注管可以使导热介质循环系统为常压状态。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热水 器中导热介质的多少,并可以十分方便地加注导热介质到规定量。热水器的使用更加可 靠,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上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的剖面图。分 体式双压双循环水箱由水箱(卧式)内胆7,包围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 (卧式)内胆7外面四周的加热夹套6,包围在内胆7和加热夹套6四周的保温层8以及 包在保温层8外面的外壳16组成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的主体。 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卧式)水箱下部有导热介质进液管10与加热夹套6 焊接,导热介质出液管13与加热套6焊接,组成加热介质循环回路的进出加热夹套6的 进出口。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下部还有自来水进水管12与分 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内胆7焊接,在进水管12穿过夹套6的外壳 时必须与夹套6的外壳可靠焊接,不允许渗漏导热介质。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 水器水箱(卧式)下部有热水出口管11与水箱内胆7焊接,同样在穿过夹套6时要焊接 并且不允许渗漏导热介质。自来水进水管13和热水出水管11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 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内胆7内的高度要有较大差距。自来水进水管13的管口只要伸入 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内胆7内Imm即可。热水出水管11的高 度应达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内胆7直径的4/5。在分体式双压 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内胆7的一端装有电辅助加热管9,作为阴天、夜间的 辅助加热热源。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卧式)外一端固定有采用透明 半透明材料做成的加注罐1,加注罐1顶端有呼吸帽15,在呼吸帽四周均布四个小孔,用 于空气流通,使加热循环系统与大气相通,保持系统的常压状态。呼吸帽置于端盖4之 上。端盖4盖在加注罐1上口,以免灰尘进入加注罐1内。端盖4用螺纹与加注罐1连 接。在加注罐1罐壁下部有导热介质下限位标示线3,在加注罐1罐壁上部有导热介质上 限位标示线2。导热介质是带色液体,可以很容易看到导热介质的液面高度。在加注罐 1底部有一弯管14与导热介质出液管13相连接,加注到加液罐1内的导热介质通过弯管 14进入导热介质出液管13,进入导热介质循环系统。在加注罐1上部内侧有排气溢流管 5插入,排气溢流管5—端焊接在加热夹套6的顶部,另一端插入加注罐1。图2所示的是上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的剖面图。分 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由水箱内胆7,包围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内胆7外面四周的加热夹套6,包围在内胆7和加热夹套四周的保 温层8以及包在保温层8外面的外壳16组成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 的主体。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中部一侧有导热介质进液管10 与加热夹套6焊接,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下部一侧导热介质出 液管13与加热套6焊接,组成导热介质循环回路的进出加热夹套6的进出口。在分体式 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底部还有自来水进水管12与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 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内胆7焊接。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 底部有热水出口管11与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水箱内胆7焊接。 自来水进水管13和热水出水管11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内胆7 内的高度要有较大差距。自来水进水管13的管口只要伸入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 器水箱(立式)内胆7内3mm即可。热水出水管11的高度应达到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 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内胆7高度的5/6。在分体式双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 式)内胆7的底部装有电辅助加热管9,作为阴天、夜间的辅助加热热源。在分体式双 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立式)外一侧固定有采用透明半透明材料做成的加注罐1, 加注罐1顶端有呼吸帽15,在呼吸帽四周均布四个小孔,用于空气流通,使加热循环系 统与大气相通,保持系统的常压状态。呼吸帽置于端盖4之上。端盖4盖在加注罐1上 口,以免灰尘进入加注罐1内。端盖4用螺纹与加注罐1连接。在加注罐1罐壁下部有 导热介质下限位标示线3,在加注罐1罐壁上部有导热介质上限位标示线2。导热介质是 带色液体,可以很容易看到导热介质的液面高度。在加注罐1底部有一直管14与导热介 质出液管13相连接,加注到加液罐1内的导热介质通过直管14进入导热介质出液管13, 进入导热介质循环系统。在加注罐1上部内侧有排气溢流管5插入,排气溢流管5—端 焊接在加热夹套6的顶部,另一端插入加注罐1。 当然,加注罐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长方形、甚至是椭圆形或其它实用 的形状。这样的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水箱主体由水箱内胆(7)、水箱加热夹套(6)、保 温层(8)、外壳(16)、电加热管(9)、加热介质进口(10)、加热介质出口(13)、自来水 进口(12)、热水出口(11)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介质加注罐(1)通过管道(14) 与加热介质出口(13)连接,加注罐(1)的上部有一孔通过排气溢流管(5)与介质加热夹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其特征是加注罐(1)的顶部有带 四个空的呼吸帽(15),呼吸帽(5)设置在可以拆下的端盖(4)的上面,端盖(4)与加注罐 (1)采用螺纹连接,加注罐(1)的罐壁上部有加热介质上限位表示线(2),加注罐(1)的 罐壁下部有加热介质下限位线(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它在普通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上增加了排气溢流管(5)、加热介质加注罐(1)、连通管(14)。加注罐(1)设在水箱的一侧。加注罐(1)通过排气溢流管(5)与水箱的加热夹套顶部连通,使加热系统成为常压系统。加注罐的底部有连通管(14)与加热介质出液管(13)连通,加入的加热介质通过连通管(14)进入加热循环系统。加注罐(1)的顶部有呼吸帽(15),呼吸帽(15)的四周有四个小孔,使得加注罐与大气相通。呼吸帽(15)设置在加注罐上部的可拆卸的端盖(4)之上。端盖(4)与加注罐的罐体用螺纹连接。在加注罐(1)的罐壁上部有上限位标示线(2),在加注罐(1)的罐壁下部有下限位标示线(3)。使用中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加热介质的数量或缺。打开上端盖(4)加注加热介质,而且可以通过上下限位标示线限定的区间,准确掌握加注的数量。
文档编号F24J2/46GK201803497SQ20102022757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魏春旺 申请人:魏春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