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895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湿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空气加湿机底座固定 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过于干燥的空气对人体的皮肤不利,而且长期处于干燥的室内环境中 会使人身体感到不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湿机 作为一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电器,由于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的加湿机主要由机体、水箱和底座等构成,其中水箱位于机体内,并安装在底 座上,底座内安装有加热部分,这种加湿机主要采用的超声波高频振荡原理,将水雾化为 1 5微米的超微粒子,然后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勻加湿空气 的目的。但是目前的加湿机底座基本都是连接为一体的,其内部安装有加热部分以及电路 感应等元件,其安装拆卸过程都比较复杂,一旦加湿机发生故障,拆卸维修将十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这种底座 固定结构安装拆卸十分简单,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安装和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包括有一上盖(1),所述上盖(1)上端边缘设置有补位框(102),上盖(1)外侧壁设有定 位卡柱(101),底端设置有定位螺柱;一中框(2),所述中框(2)上端边缘设置有与上述补位框(102)对应的支撑台阶 (202),中框(2)内侧壁设有与上述定位卡柱(101)对应的中框卡槽(201);一底盖(3),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与上述定位螺柱对应定位螺孔(301);所述上盖(1)固定卡置于中框(2)内,补位框(102)对应位于支撑台阶(202)上 方,与支撑台阶(202)压合,定位卡柱(101)对应卡嵌在中框卡槽(201)中,上盖(1)底端 的定位螺柱对应卡嵌于底盖(3)上的定位螺孔(301)中,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底盖(3)上还设置有一定位件(303),中框(2)底端设置与该定位件(303)对 应的定位槽。所述上盖⑴补位框(102)内侧还设置有一圈骨位(103)。所述上盖(1)中设置有一开孔(106),该开孔(106)中固定安装有防水圈(5),防 水圈(5)与安装在上盖⑴内的第一 PCB板(6)连接。所述第一 PCB板(6)上设有感应器(601),第一 PCB板(6)通过感应器(601)与防 水圈(5)连接。所述上盖(1)上还设有一水阀头(108)。
3[0017]所述上盖(1)上还设有一限位柱(105),该限位柱(105)上固定有限位头(7),限 位头(7)下端设有浮子(8),所述浮子(8)中设有感应元件(9)。所述上盖(1)中安装有鼓风机(12),该鼓风机(12)固定安装在固定框(13)中。所述底盖(3)上还设置有散热孔(302)。所述底盖(3)底部设置有胶垫⑷。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湿机上盖安装在中框中,利用上盖补位框与中框支撑台阶之 间形成的压合作用,以及上盖底端的定位螺柱与底盖定位螺孔之间由螺钉固定,从而实现 了将中框紧密固定在上盖与底盖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 拆卸方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机底座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机底座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说明上盖1、定位卡柱101、补位框102、圈骨位103、定位孔104、限位柱 105、开孔106、出风口 107、水阀头108、中框2、中框卡槽201、支撑台阶202、底盖3、定位螺 孔301、散热孔302、定位件303、胶垫4、防水圈5、第一 PCB板6、感应器601、限位头7、浮子 8、感应元件9、固定板10、第二 PCB板11、鼓风机12、固定框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 进一步的说明。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该结构包 括有上盖1、中框2以及底盖3。其中上盖1上端边缘设置有补位框102,补位框102内侧设 置有圈骨位103,通过该圈骨位103可将水箱固定安装在上盖1上;上盖1的外侧壁设置有 两条定位卡柱101,底端设置有四个定位螺柱。中框2上端边缘设置有与上述补位框102对应的支撑台阶202,内侧壁设有与上述 定位卡柱101对应的中框卡槽201。其中上盖1位于中框2内,而上盖1上端边缘的补位框 102直径比中框2的内径稍大,上盖1下端部分可以穿过中框2,而上端补位框102部分则 不能穿过,且位框102刚好压在支撑台阶202上,在接触处形成密封结合;中框卡槽201用 于定位,当定位卡柱101对应卡在中框卡槽201中时,则表示中框2与上盖1定位完成。底盖3上设置有定位件303、散热孔302、以及与上盖1底部定位螺柱对应的四个 定位螺孔301,在底盖3的底部还设置有四个胶垫4,通过胶垫4将底盖3支撑起来。其中定 位件303为月牙形,在中框的底部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定位槽,当中框2与底盖3相结合时, 需要保证定位件303对应卡在中框底部的定位槽中,此时上盖1底端设置的四个定位螺柱 才会刚好对应卡在底盖3上的定位螺孔301中,通过螺钉可将上盖1月底盖3固定成一体,由于上盖1上端的补位框102被中框2上的支撑台阶202顶住,此时的中框2则 相当于被夹在上盖1与底盖3之间。上盖1的底部设置有空腔,该空腔中安装有第一 PCB板6、感应元件9、固定板10、 第二 PCB板11、鼓风机12以及固定框13,在上盖1上端设置有定位孔104、限位柱105、开孔106、出风口 107以及水阀头108。其中水阀头108与水箱连接,定位孔104与水箱底部的 定位柱对应连接在一起,限位柱105上安装有限位头7,限位头7下方设置有浮子8,该浮子 8中穿有感应元件9,感应元件9固定在固定板10上,而固定板10与第二 PCB板11连接。 当上盖1中的水位低于限位头7时,浮子8则会下落,此时感应元件9感应到水位下降,就 会通过固定板发出感应信号到第二 PCB板11,由第二 PCB板11关闭加热部分电源。开孔106中安装有防水圈5,该防水圈5与第一 PCB板6上的感应器601连接。出风口 107下端连接有鼓风机12,通过鼓风机12将产生的雾化水汽排出,鼓风机 12固定安装在固定框13中,而固定框13对于位于底盖3上的散热孔301处,以便于将鼓风 机12产生的热量及时发散出去。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 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 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上盖(1),所述上盖(1)上端边缘设置有补位框(102),上盖(1)外侧壁设有定位卡柱(101),底端设置有定位螺柱;一中框(2),所述中框(2)上端边缘设置有与上述补位框(102)对应的支撑台阶(202),中框(2)内侧壁设有与上述定位卡柱(101)对应的中框卡槽(201);一底盖(3),所述底盖(3)上设置有与上述定位螺柱对应定位螺孔(301);所述上盖(1)固定卡置于中框(2)内,补位框(102)对应位于支撑台阶(202)上方,与支撑台阶(202)压合,定位卡柱(101)对应卡嵌在中框卡槽(201)中,上盖(1)底端的定位螺柱对应卡嵌于底盖(3)上的定位螺孔(301)中,并通过螺钉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3)上还设置有 一定位件(303),中框(2)底端设置与该定位件(303)对应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补位框 (102)内侧还设置有一圈骨位(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中设置有一 开孔(106),该开孔(106)中固定安装有防水圈(5),防水圈(5)与安装在上盖(1)内的第 一 PCB板(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6)上设 有感应器(601),第一 PCB板(6)通过感应器(601)与防水圈(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还设有一 水阀头(1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还设有一 限位柱(105),该限位柱(105)上固定有限位头(7),限位头(7)下端设有浮子(8),所述浮 子(8)中设有感应元件(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中安装有鼓 风机(12),该鼓风机(12)固定安装在固定框(13)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3)上还设置有 散热孔(3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3)底部设置有 胶垫(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机底座固定结构,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端边缘设有补位框,外侧壁设有定位卡柱,底端设有定位螺柱;中框,所述中框上端边缘设置有与上述补位框对应的支撑台阶,中框内侧壁设有与上述定位卡柱对应的中框卡槽;底盖,所述底盖上设置有与上述定位螺柱对应定位螺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湿机上盖安装在中框中,利用上盖补位框与中框支撑台阶之间形成的压合作用,以及上盖底端的定位螺柱与底盖定位螺孔之间由螺钉固定,从而实现了将中框紧密固定在上盖与底盖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F13/32GK201731605SQ20102024508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任洪逵 申请人:任洪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