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及空气循环方法

文档序号:459905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及空气循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出气流的风扇。此外,本发明涉及使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器和空气循环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送出离子等微粒并使它们扩散到室内的微粒扩散
>J-U装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以往的循环器。该循环器设置在室内的地面上,在下部开设有吸入口、在上表面开设有吹出口。利用配置在循环器内部的风扇的驱动,沿地面从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从吹出口向前上方送出空气。由此,可以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以往的微粒扩散装置。该微粒扩散装置配置在冰箱的顶面等上,在前表面开设有吹出口的箱体内,设置有风扇。风扇由沿轴向吸气并向圆周方向排气的西洛克风扇构成,并且转动轴铅垂配置。由送风路径连接风扇和吹出口之间。送风路径在风扇下游侧沿左右方向逐渐变宽,并沿上下方向逐渐变窄。在送风路径内配置有微粒产生装置,该微粒产生装置产生作为微粒的离子。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在送风路径内流通,从吹出口向前方送出含有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的气流。送风路径在风扇的下游侧沿左右方向变宽,从吹出口送出的气流沿左右方向变宽,并且使微粒扩散到室内。由此,可以向室内提供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对室内的浮游菌进行杀菌。此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循环器,该循环器包括具有横流型叶轮的风扇,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该循环器由空气调节机构成,在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吸入口,在前表面下部开设有吹出口。在配置于箱体内的风扇和吸入口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风扇由横流风扇构成,该横流风扇由外壳覆盖叶轮。使叶轮突出的吸气侧开口部开设在外壳的一端,并且外壳向叶轮的排气侧延伸且与吹出口连接。由此,利用外壳形成叶轮排气侧的空气流动通道。此外,在空气流动通道内的吹出口附近设置有可动的百叶板,该百叶板使风向沿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可变。如果驱动风扇,则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被吸入到箱体内并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与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外壳的吸气侧开口部被导向风扇的排气侧。并且,从吹出口向室内送出空气,来调节室内的空气并使室内空气循环。此外,利用可动的百叶板从吹出口向规定的方向送出空气。由此,可以向室内的多个方向送出空气,并使空气循环至室内的各个角落。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8-270992号(第2页-第5页、图4)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报特许第3797993号(第4页-第18页、图I、图2)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70530号(第5页-第8页、图I)然而,按照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以往的循环器,从吹出口送出的空气不能充分地向室内的左右方向扩散。因此,难以使空气循环至室内的各个角落。如果设置使风扇沿左右方向摆动的摆动机构,则可以使空气循环至室内的各个角落,但是由于结构复杂,所以导致循环器的成本增加。此外,从循环器向前上方吹出的空气直接接触处于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的使用者,导致增加了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此外,按照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的以往的微粒扩散装置,在送风路径内流通的气流沿左右方向变宽并从吹出口向前方送出。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空气和微粒朝向室内左右方向的广阔范围送出。然而,由于从吹出口送出的气流的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所以气流的到达距离变短。此外,由于流动通道从风扇的下游沿上下方向变窄,所以不能充分回收气流的动能,送风路径内的静压变低。由此,气流不能到达距微粒扩散装置较远的室内的壁面,导致不能充分地进行空气的循环和微粒的扩散。另一方面,如果为了增加气流的到达距离而使风扇的转速变大,则噪音和耗电也变大。 此外,从微粒扩散装置向前方吹出的空气直接接触处于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的使用者,导致增加了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此外,由于风扇的转动轴铅垂配置且向圆周切线方向排气,所以在送风路径内流通的气流的流量因风扇的离心力而左右方向不均匀。此外,由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离子以外的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微粒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按照专利文献3公开的循环器,为了向室内多个方向送出空气而设置有可动的百叶板,但是由于结构复杂而增加了成本。此外,因吹出口附近的百叶板而使气流在吹出口附近急剧转向。因此,压力损失变大,并且送风效率变差且噪音变大。此外,也可以省去百叶板而使风扇排气侧的空气流动通道分路,从而向多个方向送出空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也同样导致气流在风扇的排气侧急剧转向,所以送风效率变差且噪音变大。此外,向室内送出微粒并使微粒扩散的微粒扩散装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该微粒扩散装置在循环器的空气流动通道内设置微粒产生装置,该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离子、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微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实现省电且使室内空气充分循环的循环器和空气循环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省电且使微粒充分地扩散到室内的微粒扩散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风扇及采用该风扇的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能够以低成本提高送风效率且降低噪音并向多个方向送出气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方面的风扇的特征在于包括横流型的叶轮;以及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覆盖所述叶轮并形成空气流动通道,并且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并列设置,流过第一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流过第二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按照这种结构,通过沿轴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来覆盖横流型的叶轮,从而形成由横流风扇构成的风扇。利用叶轮的转动,风扇吸气侧的空气通过叶轮,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流通。向规定方向吹出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并且向与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不同的方向吹出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风扇中,优选的是,第一外壳在一端开设有使所述叶轮突出的第一吸气侧开口部、且第一外壳向所述叶轮的排气侧延伸,并且第二外壳在一端开设有使所述叶轮突出的第二吸气侧开口部、且第二外壳向所述叶轮的排气侧延伸,第一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和第二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在所述叶轮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成不同的角度。按照这种结构,利用叶轮的转动,使风扇吸气侧的空气通过叶轮,并从第一吸气侧开口部流入第一外壳,并且从第二吸气侧开口部流入第二外壳。第一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和第二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在叶轮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成不同的角度,第一、第二外壳分别形成为从第一、第二吸气侧开口部向规定的方向延伸。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 的风扇中,优选的是,从所述叶轮的轴向观察,距第一吸气侧开口部规定范围的第一外壳与距第二吸气侧开口部规定范围的第二外壳绕所述叶轮的转动中心转动后的形状一致。按照这种结构,第一外壳的壁面从第一吸气侧开口部以规定的曲率形成,并且第二外壳的壁面从第二吸气侧开口部在规定范围内以与第一外壳相同的曲率形成。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风扇中,也可以使流过第一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流过第二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相差90°以上。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风扇的特征在于包括同轴配置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一个电动机,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动;第一外壳,其具有第一筒状部,覆盖第一叶轮并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吸气口 ;以及第一吹出通道,从第一筒状部的圆周面向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以及第二外壳,其具有第二筒状部,覆盖第二叶轮并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吸气口 ;以及第二吹出通道,从第二筒状部的圆周面向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二吹出口,第一吹出通道从第一筒状部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从第二筒状部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并且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按照这种结构,一个电动机的转动轴与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连接,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分别被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覆盖。由此,形成由多联的离心风扇构成的风扇。利用电动机的驱动,使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动,通过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沿轴向朝向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内吸气。流入第一外壳的空气从第一筒状部向圆周切线方向排出,并流过第一吹出通道从第一吹出口向规定方向吹出。流入第二外壳的空气从第二筒状部向圆周切线方向朝向与第一吹出通道不同的方向排出,并流过第二吹出通道从第二吹出口向与第一吹出口不同的方向吹出。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风扇中,优选的是,第一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吹出口的开口面积。按照这种结构,从开口面积较小的第一吹出口以高速送出气流,从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以低速送出气流。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风扇中,优选的是,第一吹出口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吹出口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风扇中,优选的是,第一吹出通道具有上游部和下游部,所述上游部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下游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上游部的下游侧、直到第一吹出口为止沿与轴垂直的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并且第二吹出通道使流动通道在第二筒状部和第二吹出口之间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按照这种结构,在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的上游部,流过第一吹出通道的气流被回收动能并转换成静压。在使流动通道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的下游部,抑制了该气流流速下降。并且,从开口面积较小的第一吹出口以高速送出气流。第二吹出通道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直到第二吹出口为止,流过第二吹出通道的气流被回收动能并转换成静压。并且,从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吹出口的第二吹出口以低速送出气流。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 构的风扇中,优选的是,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具有圆板,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以及叶片,以放射状直立设置在所述圆板的两个表面上,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分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轴向的两个表面上。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循环器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上或接近室内一个侧壁的顶壁上,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所述循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按照这种结构,循环器例如安装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上,例如从右侧开始朝向室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第一吹出口向右方送出的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右方的侧壁(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向前方送出的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安装面相对的侧壁(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向左方送出的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左方的侧壁(第三壁面)下降。沿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和第三壁面下降的气流在室内的地面上流通,并沿安装面上升后返回循环器。由此,气流沿室内的壁面循环,并且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的空气缓慢地循环。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从而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循环器包括由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构成的风扇;以及送风路径,使所述风扇的转动轴水平配置,所述送风路径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分割成第一分割通道、第二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所述第一分割通道、第二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分别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第一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内侧的壁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按照这种结构,从转动轴水平配置的风扇沿圆周方向送出的空气向第一分割通道、第二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分流并流通。流过第一分割通道的空气沿相对于铅垂面倾斜的壁面、例如被导向右方并前进,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流过第二分割通道的空气被导向前方,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流过第三分割通道的空气沿相对于铅垂面倾斜的壁面、例如被导向左方并前进,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循环器还包括第四吹出口,所述第四吹出口向下方送出第四气流,所述第四气流沿一个侧壁流通。按照这种结构,从第四吹出口向下方送出的第四气流沿安装面下降。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循环器还包括第四吹出口,所述第四吹出口向前下方送出第四气流,第四气流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的流量。按照这种结构,从第四吹出口向前下方送出的第四气流直接提供到室内的居住空间。此时,由于第四气流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的流量,所以可以抑制因使用者直接接触第四气流而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觉。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循环器包括箱体,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路径,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以及风扇,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内并向圆周方向送出气流,所述循环器从所述吹出口送出从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路径的室内空气,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所述循环器的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路径具有垂直方向扩大部和轴向扩大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沿所述风扇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所述轴向扩大部使流 动通道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的下游侧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所述转动轴的垂直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按照这种结构,风扇由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构成,例如转动轴水平配置。利用风扇的驱动,使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流入送风路径,并向风扇的圆周方向排出。风扇下游侧的垂直方向扩大部沿上下方向逐渐扩大,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垂直方向扩大部下游侧的轴向扩大部沿左右方向逐渐变宽,并沿上下方向保持固定或缩小。由此,流过轴向扩大部的气流沿左右方向变宽,并抑制了流速下降。并且,气流从吹出口向左右方向的广阔范围送出,从而使室内的空气循环。可以将风扇的转动轴配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也可以配置成铅垂。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所述轴向扩大部的流动通道面积越向下游越扩大。按照这种结构,回收流过轴向扩大部的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循环器具有多个分割通道,多个所述分割通道与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和所述轴向扩大部相连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分割而成。按照这种结构,气流沿分割通道的壁面流通,并沿转动轴的轴向顺畅地变宽。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更优选的是,所述箱体使所述转动轴水平配置,并且所述箱体配置在室内顶壁的附近,所述吹出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从所述吹出口沿顶壁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可以使从吹出口沿室内的顶壁送出的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顶壁流通,从而可以进一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长。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更优选的是,所述箱体使所述转动轴水平配置,并且所述箱体配置在室内顶壁的附近,所述吹出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从所述吹出口向上方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可以使从吹出口向上方送出的气流到达室内的顶壁,并利用附壁效应沿顶壁流通,从而可以进一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长。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循环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横流型的风扇,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气流,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按照这种结构,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室内送出,并且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与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不同的方向送出。向室内送出的空气在室内循环并返回风扇的吸气侧。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由第一外壳朝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由第二外壳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朝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向室内送出,并在室内循环。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朝下方向室内送出,并沿设置有循环器的壁面流通。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循环器在箱体内具有由上述多联的离心风扇构成的风扇,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气流,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按照这种结构,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室内送出,并且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与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不同的方向送出。向室内送出的空气在室内循环并返回风扇的吸气侧。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也可以由第一外壳从第一吹出口向铅垂上方或后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从第二吹出口向前上方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如果将循环器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与地面的角落附近,则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从第一吹出口沿该侧壁吹出。该气流流过顶壁、与循环器相对的侧壁和地面并返回循环器。在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从第二吹出口向 室内的居住空间送出,并流过地面后返回循环器。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也可以由第一外壳从第一吹出口向水平方向或前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从第二吹出口朝前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如果将循环器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与顶壁的角落附近,则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从第一吹出口沿顶壁吹出。该气流流过与循环器相对的侧壁、地面以及配置有循环器的侧壁并返回循环器。在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从第二吹出口向室内的居住空间送出,并且流过地面和配置有循环器的侧壁后返回循环器。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箱体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一吹出口和第二吹出口,使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设置面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从而将所述循环器设置在地面上,或者使所述设置面与室内的侧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循环器设置在侧壁上。按照这种结构,循环器可以对应放置在地面上和挂在墙壁上两种情况,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都可以很好地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循环器中,所述循环器可以包括HEPA过滤器,所述HEPA过滤器过滤流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空气中的尘埃。按照这种结构,将利用HEPA过滤器除去尘埃后的空气向室内送出。虽然因HEPA过滤器使压力损失变大,但是利用由静压较高的离心风扇形成的风扇,可以防止送风效率下降。此外,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微粒扩散装置具有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或接近室内一个侧壁的顶壁上,并向室内送出微粒,所述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微粒扩散装置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按照这种结构,微粒扩散装置例如安装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上,并将含有微粒的空气向室内送出。从第一吹出口向右方送出的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右方的侧壁(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向前方送出的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安装面相对的侧壁(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向左方送出的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左方的侧壁(第三壁面)下降。沿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和第三壁面下降的气流在室内的地面上流通,并沿安装面上升后返回微粒扩散装置。由此,含有微粒的气流沿室内的壁面循环,微粒缓慢地扩散到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内。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从而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微粒扩散装置包括箱体,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路径,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风扇,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内并向圆周方向送出气流;以及微粒产生装置,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并产生微粒,所述微粒扩散装置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路径的室内空气中含有微粒,并且将所述空气从所述吹出口送出,所述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路径具有垂直方向扩大部和轴向扩大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使 流动通道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沿所述风扇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所述轴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的下游侧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所述转动轴的垂直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按照这种结构,风扇由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构成,例如转动轴水平配置。利用风扇的驱动,使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流入送风路径并沿风扇的圆周方向排出。风扇下游侧的垂直方向扩大部沿上下方向逐渐扩大,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垂直方向扩大部下游侧的轴向扩大部沿左右方向逐渐扩大,并且沿上下方向保持固定或缩小。由此,流过轴向扩大部的气流沿左右方向变宽,并且抑制了流速下降。并且,含有由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的气流从吹出口向左右方向广阔的范围送出,从而使微粒扩散到室内。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配置风扇的转动轴,也可以沿铅垂方向配置。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横流型的风扇和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含有微粒的气流,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按照这种结构,由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包含在流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气流中。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室内送出,并且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与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不同的方向送出。由此,使微粒扩散到室内。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中,优选的是,由第一外壳朝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按照这种结构,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朝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向室内送出,从而使微粒扩散到室内。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朝下方向室内送出,并沿设置有微粒扩散装置的壁面流通,从而向下方提供微粒。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具有上述多联离心风扇的循环器内具备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含有微粒的气流,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按照这种结构,使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包含在流过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气流中。将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室内送出,并且将第二外壳内流通的气流向与第一外壳内流通的气流不同的方向送出。由此,使微粒扩散到室内。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中,由所述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可以包括离子、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中的任意一种。此外,本发明的空气循环方法利用设置在室内一个侧壁和顶壁之间屋角附近的循环器,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所述空气循环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按照本发明,具有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由此,第一、第二、第三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从而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因此,可以实现省电,并且由于不会直接向居住空间提供气流,所以可以降低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可以使室内的空气充分循环。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垂直方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沿风扇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并且轴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的下游侧沿风扇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垂直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所以可以防止因风扇的离心力造成的流量不均匀。并且,在垂直方向扩大部处充分地将气流的动能转 换成静压,并在提高静压之后,在轴向扩大部抑制气流速度下降,从而使气流沿轴向变宽。由此,可以实现省电,并且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因此,可以使室内的空气充分循环。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微粒扩散装置,可以实现省电,并且可以使微粒充分地扩散到室内。并且,由于不会直接向居住空间提供气流,所以可以降低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横流型风扇沿叶轮的轴向并列设置有覆盖叶轮的第一、第二外壳,并且使流过它们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向多个方向送出气流。此外,由于气流不会急剧转向,所以可以防止压力损失减少,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并降低噪音。此外,按照本发明,利用一个电动机驱动同轴配置的第一、第二叶轮。并且,第一吹出通道从覆盖第一叶轮的第一筒状部的圆周面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从覆盖第二叶轮的第二筒状部的圆周面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向多个方向送出气流。此外,由于气流不会急剧转向,所以可以防止压力损失增加,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并降低噪音。


图I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断面的侧断面图。图5是图3的B-B断面的俯视断面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室内气流状态的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10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 微粒扩散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的D-D断面的侧断面图。图14是图12的E-E断面的侧断面图。图15是图12的C-C断面的俯视断面图。图16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室内气流状态的图。图1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风扇的正面断面图。图20是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21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图22是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图23是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微粒扩散装置2 箱体4a、43 第一吹出口4b、53 第二吹出口4c第三吹出口4d第四吹出口5 吸入口5a 第一吸入口5b 第二吸入口6过滤器7微粒产生装置8 >30 >40 风扇10送风路径IOa第一分割通道IOb第二分割通道IOc第三分割通道11垂直方向扩大部12轴向扩大部13下方通道14 隔板20第二送风路径31第一外壳32第二外壳33 叶轮41第一叶轮41a、51a 圆板
41b、51b 叶片42第一外壳42a第一筒状部42b 第一吸气口42c第一吹出通道42d上游部 42e下游部51第二叶轮52第二外壳52a第二筒状部52b 第二吸气口52c第二吹出通道60HEPA 过滤器Al第一气流A2第二气流A3第三气流A4第四气流F 地面Pl第一壁面P2第二壁面P3第三壁面S 侧壁T 顶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图2和图3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主视图。微粒扩散装置I被箱体2覆盖,并配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S和顶壁T (参照图4)之间的屋角附近。可以将箱体2安装在侧壁S上,也可以将箱体2安装在侧壁S附近的顶壁T上。在箱体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吸入口 5。在吸入口 5上配置有过滤器6。在箱体2的前表面上部,朝向室内从右侧开始沿水平方向依次并列配置有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设置在箱体2的上端,沿顶壁T (参照图4)送出空气。详细如后所述,第一吹出口 4a从箱体2向右方送出空气,第二吹出口 4b从箱体2向正面送出空气,第三吹出口 4c从箱体2向左方送出空气。图4、图5表示图3的A-A断面的侧断面图和B-B断面的俯视断面图。在箱体2内设置有送风路径10,该送风路径10连接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第三吹出口 4c和吸入口 5。在送风路径10内配置有风扇8。风扇8由横流风扇(贯流风扇)构成,利用风扇电动机8a驱动转动叶片(未图示)转动,并沿水平方向配置转动轴。利用风扇电动机8a的驱动,风扇8从转动叶片(未图示)的圆周方向吸气并向圆周方向排气。也可以由转动轴沿水平方向配置的离心风扇来形成风扇8。在送风路径10内、且在风扇8的下游侧,依次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割的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10c。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分别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4c。此外,第一分割通道IOa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侧的侧壁IOe和外侧的侧壁IOf由相对于铅垂面倾斜的曲面形成。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且在风扇8的下游侧,分别形成有垂直方向扩大部11和轴向扩大部12。垂直方向扩大部11使流动通道沿风扇8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轴向扩大部 12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的下游侧使流动通道沿风扇8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并沿垂直方向逐渐缩小。另外,轴向扩大部12的流动通道面积越朝向下游越扩大。此外,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与垂直方向扩大部11和轴向扩大部12连续形成。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微粒产生装置7的电极7a、7b露出配置。电极7a和电极7b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分别配置成被隔壁IOd隔开。向电极7a、7b施加呈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的电压。向电极7a施加正电压,利用电离产生的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由H+ (H2O)Hi构成的电荷形成正簇离子。向电极7b施加负电压,利用电离产生的离子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主要由02_ (H2O)n构成的电荷形成负簇离子。其中,m、n为任意自然数。H+ (H2O)m和02_ (H2O)n凝聚在空气中的浮游菌和异味成分的表面上,并将它们包围。并且,如公式(I) (3)所示,利用碰撞使作为活性基的“ *011”(轻基自由基WPH2O2(过氧化氢)凝聚生成在浮游菌和异味成分等的表面上并将它们破坏。其中,m’、n’为任意自然数。因此,可以通过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并将它们从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送出,来对室内进行杀菌和除臭。H+ (H2O) m+02_ (H2O) n — 0H+l/202+ (m+n)H20... (I)H+ (H2O) m+H+ (H2O) m,+O2- (H2O) n+02_ (H2O) n,— 2 0H+02+ (m+m,+n+n,)H2O ... (2)H+ (H2O) m+H. (H2O) m,+O2- (H2O) n+Of (H2O) n,— H202+02+ (m+m,+n+n’)H2O ... (3)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I中,如果驱动风扇8和微粒产生装置7,则将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 5吸入到箱体2内。吸入到箱体2内的空气被过滤器6过滤尘埃后,在送风路径10内流通并被导向风扇8。风扇8的排气向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分流,并分别被导向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此时,如果风扇8的转动轴铅垂配置,则因离心力而使左右方向上的气流不均匀。因此,通过水平配置风扇8的转动轴,可以使左右方向的气流均匀。并且,由于第一分割通道IOa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侧的侧壁IOe相对于铅垂面倾斜,所以可以容易地使从风扇8沿圆周切线方向直线前进的气流转向。
此外,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沿上下方向变宽,并且流动通道在轴向扩大部12沿左右方向变宽。在比轴向扩大部12靠向上游的垂直方向扩大部11中,向圆周方向排气的风扇8的离心力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使气流朝向与风扇8转动轴垂直的方向前进,不希望左右变宽。并且,通过使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沿上下方向变宽,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了静压。由此,可以提高微粒扩散装置I的送风能力。另外,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可以使流动通道左右方向的宽度固定,也可以使其稍稍缩小。此时,流动通道面积朝向下游逐渐扩大。在轴向扩大部12中,由于在由风扇8产生的离心力变弱的状态下,流动通道沿左右方向扩大,所以不会使压力损失变大,从而可以使气流顺畅地转向并沿左右方向变宽。此夕卜,由于流动通道沿上下方向变窄,所以可以使气流更顺畅地沿左右方向变宽,并且可以抑制气流速度下降。此时,由于轴向扩大部12的 流动通道面积朝向下游逐渐扩大,所以在轴向扩大部12中,也可以回收动能来转换成静压,从而可以提高静压。另外,可以在轴向扩大部12使流动通道上下方向的宽度保持固定,也可以使流动通道面积保持固定。利用微粒产生装置7,使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流通的气流中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此,从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送出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气流。图6表示从微粒扩散装置I送出的室内D的气流的状态。从第一吹出口 4a向右方送出的第一气流Al沿顶壁T流通,并沿右方的侧壁(第一壁面Pl)下降。从第二吹出口4b向前方送出的第二气流A2沿顶壁T流通,并沿与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相对的侧壁(第二壁面P2)下降。从第三吹出口 4c向左方送出的第三气流A3沿顶壁T流通,并沿左方的侧壁(第三壁面P3)下降。沿第一壁面P1、第二壁面P2和第三壁面P3下降的气流在室内的地面F上流通,并沿侧壁S上升后、返回微粒扩散装置I的吸入口 5。由此,可以使气流沿室内的各壁面循环并将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利用沿壁面流通的气流,使离子缓缓地扩散到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1、A2、A3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由此,可以抑制耗电,并且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另外,可以每隔规定期间切换由电极7a、7b产生的离子的极性。S卩,从电极7a产生正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负离子。如果经过规定期间,则从电极7a产生负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正离子。如果再经过规定期间,则从电极7a产生正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负离子,并重复上述动作。由此,使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左右变宽送出的气流的左端和右端交替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因此,可以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以高浓度分布到居室内左右方向的广阔范围。按照本实施方式,具有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从第一吹出口 4a送出第一气流Al,该第一气流Al沿顶壁T流通且沿第一壁面Pl下降,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A2,该第二气流A2沿顶壁T流通且沿与侧壁S相对的第二壁面P2下降,并且从第三吹出口 4c送出第三气流A3,该第三气流A3沿顶壁T流通且沿与第一壁面Pl相对的第三壁面P3下降。由此,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l、A2、A3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抑制了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即,当气流不沿顶壁T流动时,气流的上侧引导周围空气(顶壁T和气流之间的空气),动能被周围空气削弱而损失。当气流沿顶壁T流动时,虽然因壁面的摩擦阻力而使动能损失,但与气流不沿顶壁T流动时损失的动能相比通常非常小。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中,由于不使气流沿顶壁T流动,所以动能被周围空气削弱,气流的到达距离相应地变短。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并且可以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因此,可以实现省电,并且由于不会直接向居住空间提供气流,所以可以降低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并使离子充分地扩散到室内。此外,由于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构 成的风扇8的转动轴水平配置,并且送风路径10在风扇的下游侧具有分割的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10c,并且第一分割通道IOa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侧的侧壁IOe相对于铅垂面倾斜,所以可以使气流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并且可以容易地使沿圆周切线方向直线前进的气流转向。此外,垂直方向扩大部11使流动通道沿风扇8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并且轴向扩大部12使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的下游侧沿风扇8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垂直方向逐渐缩小。由此,可以防止因风扇8的离心力导致流量不均匀,并且可以使气流沿风扇8转动轴的轴向变宽。并且,由于在风扇8下游的垂直方向扩大部11处,流动通道面积不会缩小,所以可以充分回收气流的动能并提高静压。此后,在轴向扩大部12处抑制了气流的速度下降且使气流沿轴向变宽。由此,不使风扇8的转速变快就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因此,可以实现微粒扩散装置I的省电化和低噪音化,并且可以使离子充分地扩散到室内。另外,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处,风扇8的离心力的影响较大,即使流动通道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变宽,气流左右变宽的效果也会下降,而且有可能使风扇8的性能下降。因此,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处可以使流动通道左右方向的宽度保持固定,也可以使其稍稍缩小。此外,在轴向扩大部12处可以使流动通道上下方向的宽度保持固定。此外,由于轴向扩大部12的流动通道面积越朝向下游越扩大,所以在轴向扩大部12中,也可以回收动能来转换成静压,从而进一步提高静压。另外,也可以在轴向扩大部12处使流动通道面积保持固定。此时,虽然轴向扩大部12的动能回收下降,但是利用垂直方向扩大部11回收动能,与以往相比可以提高静压。此外,由于多个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与垂直方向扩大部11和轴向扩大部12相连,并沿风扇8的轴向分割,所以气流沿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的壁面流通,从而可以使气流沿风扇8的轴向顺畅地变宽。此外,风扇8的转动轴水平配置并将箱体2配置在室内顶壁T的附近,并且将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形成在箱体2的上端、并沿顶壁T送出气流。由此,沿顶壁T送出的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顶壁T流通。因此,可以进一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长。接着,图7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I 图6所不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米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水平并列设置的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在箱体2的下部前表面开口。此外,吸入口 5在箱体2的上表面开口。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微粒扩散装置I的箱体2与顶壁T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H,并被安装在室内的一个侧壁S上。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 (参照图4)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规定角度朝上方倾斜。由此,第一气流Al、第二气流A2和第三气流A3到达顶壁T之后,沿顶壁T流通。从第一吹出口 4a向右方送出的第一气流Al沿顶壁T流通,并沿右方的侧壁(第一壁面Pl (参照图6))下降。从第二吹出口 4b向前方 送出的第二气流A2沿顶壁T流通,并沿与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相对的侧壁(第二壁面P2 (参照图6))下降。从第三吹出口 4c向左方送出的第三气流A3沿顶壁T流通,并沿左方的侧壁(第三壁面P3(参照图6))下降。并且,沿第一壁面P1、第二壁面P2和第三壁面P3下降的气流在室内的地面F上流通,并沿侧壁S上升后,从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方返回吸入口 5。按照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l、A2、A3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空气削弱。因此,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并且可以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因此,可以实现省电,并且由于不会直接向居住空间提供气流,所以可以降低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并可以使离子充分地扩散到室内。另外,可以使第一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I距离顶壁T规定的间隙H,并将其安装在侧壁S上。并且,与本实施方式相同,使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规定角度向上方倾斜。由此,可以使第一气流Al、第二气流A2和第三气流A3在到达顶壁T之后,沿顶壁T流通。但是,第一气流Al、第二气流A2和第三气流A3在到达顶壁T之前,动能被削弱。因此,为了使距顶壁T的距离变短,优选将间隙H设定在30cm以下,并且优选使上述规定角度在20°以下,以使气流顺畅地沿顶壁T流动。此外,更优选的是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沿顶壁T形成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接着,图8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I 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从风扇8向下方排气的下方通道13。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下方通道13使风扇8壳体的一部分在轴向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并且在箱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四吹出口 4d。从第四吹出口 4d送出的第四气流A4沿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下降。此时,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例如为第二气流A2流量的10%左右。从第四吹出口 4d送出的第四气流A4沿侧壁S下降。此时,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例如为第二气流A2流量的10%左右或10%以下。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1、A2、A3在整个室内流通并返回吸入口 5,所以存在侧壁S附近的离子不足的情况。因此,第四气流A4沿侧壁S下降来补充侧壁附近的离子,并与沿侧壁S上升的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l、A2、A3 —起返回吸入口 5。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第四吹出口 4d,并且从该第四吹出口 4d送出的第四气流A4沿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流动,所以可以补充侧壁S附近的离子。此时,相对于返回吸入口 5的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1、A2、A3,第四气流A4成为阻力。但是,由于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所以可以抑制由第四气流A4产生的阻力。另外,也可以在所述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第四吹出口 4d。接着,图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I 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使第二分割通道IOb在前端进一步分路。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分割通道IOb的前端设 置有前方变宽的楔形的隔板13。由此,在隔板13的上方形成有第二吹出口 4b,并在下方形成有第四吹出口 4d。从第二吹出口 4b送出的第二气流A2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以同样方式流通。从第四吹出口 4d送出的第四气流A4朝向前下方送出,被送向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此时,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例如为第二气流A2流量的10%左右或在10%以下。第四气流A4补充室内居住空间的离子,并且在地面F与第二气流A2合流并返回吸入口 5。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朝向前下方送出第四气流A4的第四吹出口 4d,所以可以补充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的离子。此时,虽然第四气流A4有可能直接与使用者接触,但是由于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所以可以抑制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另外,也可以在所述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第四吹出口 4d。图10、图11和图12是从上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和主视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I 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微粒扩散装置I被箱体2覆盖,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S和顶壁T (参照图4)之间的屋角附近的侧壁S上。此外,在箱体2和顶壁T (参照图13)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H(参照图13)。在箱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吸入口 5a,在上表面的两侧部开设有第二吸入口5b。在第一吸入口 5a和第二吸入口 5b上分别配置有过滤器6。在箱体2的前表面上部朝向室内、沿水平方向从右侧开始依次并列配置有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在箱体2下表面的两侧部开设有第四吹出口 4d。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设置在箱体2的上端,沿顶壁T(参照图13)送出流动的空气。详细如后所述,第一吹出口 4a从箱体2向右方送出空气,第二吹出口 4b从箱体2向前方送出空气,第三吹出口 4c从箱体2向左方送出空气。此外,第四吹出口 4d向下方送出空气。图13、图14表示图12的D-D断面的侧断面图和E-E断面的侧断面图。在箱体2内配置有横流风扇(贯流风扇)构成的风扇30。风扇30由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覆盖横流型的叶轮33。叶轮33被风扇电动机33a (参照图10)驱动而转动,转动轴水平配置。利用风扇电动机33a的驱动,风扇30从叶轮33的圆周方向吸气并向圆周方向排气。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沿叶轮33的轴向并列设置,在第一外壳31的两侧配置第二外壳32。在箱体2内设置有从第一吸入口 5a流入的空气流通的第一送风路径10、以及从第二吸入口 5b流入的空气流通的第二送风路径20。第一送风路径10的叶轮33下游侧的空气流动通道由第一外壳31形成,并且第二送风路径20的叶轮33下游侧的空气流动通道由第二外壳32形成。在第一外壳3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叶轮33的大约半周从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突出配置。在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的附近,叶轮33和第一外壳31之间的间隙形成为最小。第一送风路径10的叶轮33上游侧的流动通道面积大于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第一外壳31的壁面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并且在其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由此,形成第一送风路径10,该第一送风路径10连接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第三吹出口 4c和第一吸入口 5a。在第二外壳3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吸气 侧开口部32a,叶轮33的大约半周从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突出配置。在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的附近,叶轮33和第二外壳32之间的间隙形成为最小。第二送风路径20的叶轮33上游侧的流动通道面积大于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第二外壳32的壁面以规定的曲率弯曲,并且在其前端开设有第四吹出口 4d。由此,形成连接第四吹出口 4d和第二吸入口 5b的第二送风路径20。此外,从轴向观察,第一外壳31的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附近,与从第二外壳32的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使规定范围绕转动中心转动规定的角度0后的形状一致。由此,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的开口面与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的开口面在圆周方向上配置成不同的角度。因此,可以使第一外壳31和第二外壳32以最佳形状形成于横流风扇构成的风扇30,并且形成第一送风路径10和第二送风路径20的排气侧的流动通道。由此,在第一送风路径10和第二送风路径20内流通的气流不会急剧转向,可以降低压力损失并提高送风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噪音。图15表示图12的C-C断面的俯视断面图。在第一送风路径10内、且在风扇30的下游侧,依次设置有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割的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10c。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分别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此外,第一分割通道IOa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侧的侧壁IOe和外侧的侧壁IOf由相对于铅垂面倾斜的曲面形成。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且在风扇30的下游侧,分别形成有垂直方向扩大部11和轴向扩大部12(参照图14)。垂直方向扩大部11使流动通道沿风扇30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轴向扩大部12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的下游侧使流动通道沿风扇30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垂直方向逐渐缩小。此外,轴向扩大部12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规定角度向上方倾斜。另外,轴向扩大部12的流动通道面积越朝向下游越扩大。此外,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与垂直方向扩大部11和轴向扩大部12连续形成。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与上述相同的微粒产生装置7的电极7a、7b露出配置。电极7a和电极7b在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分别配置成被隔壁IOd隔开。此外,如前述图13所示,在第二送风路径20内,同样的微粒产生装置7的电极7a、7b也露出配置。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I中,如果驱动风扇30和微粒产生装置7,则将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吸入口 5a和第二吸入口 5b吸入到箱体2内。吸入到箱体2内的空气被过滤器6过滤尘埃后,在第一送风路径10和第二送风路径20内流通并被导向风扇30。在第二送风路径20的第二外壳20内流通的气流从第四吹出口 4d向后下方吹出。并且,沿安装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流下。在第一送风路径10的第一外壳31内流通的气流,向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分流。并且,各气流被导向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和第三吹出口 4c。此时,如果风扇30的转动轴铅垂配置,则因离心力使左右方向上的气流不均匀。因此,通过使风扇30的转动轴水平配置,可以使左右方向的气流均匀。并且,由于第一分割通道IOa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内侧的侧壁IOe相对于铅垂面倾斜,所以可以容易地使从风扇30沿圆周切线方向直线前进的气流转向。 此外,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沿上下方向变宽,并且流动通道在轴向扩大部12沿左右方向变宽。在比轴向扩大部12靠向上游的垂直方向扩大部11中,向圆周方向排气的风扇30的离心力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使气流朝向与风扇30转动轴垂直的方向前进,不希望左右变宽。通过使流动通道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沿上下方向扩大,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为静压,从而提高了静压。由此,可以提高微粒扩散装置I的送风能力。另外,可以在垂直方向扩大部11处使流动通道左右方向的宽度固定,也可以使其稍稍缩小。此时,流动通道面积朝向下游逐渐扩大。在轴向扩大部12中,由于在风扇30产生的离心力变弱的状态下,流动通道沿左右方向扩大,所以不会使压力损失变大,从而可以使气流顺畅地转向并沿左右方向变宽。此夕卜,由于流动通道沿上下方向变窄,所以可以使气流更顺畅地沿左右方向变宽,并且可以抑制气流速度下降。此时,由于轴向扩大部12的流动通道面积朝向下游逐渐扩大,所以在轴向扩大部12中,也可以回收动能来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静压。另外,可以在轴向扩大部12使流动通道上下方向的宽度保持固定,也可以使流动通道面积保持固定。利用微粒产生装置7,使第一送风路径10和第二送风路径20内流通的气流中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由此,从第一吹出口 4a、第二吹出口 4b、第三吹出口 4c和第四吹出口 4d送出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气流。图16表示从微粒扩散装置I送出的室内D的气流的状态。从第一吹出口 4a向右方送出的第一气流Al沿顶壁T流通,并沿右方的侧壁(第一壁面Pl)下降。从第二吹出口4b向前方送出的第二气流A2沿顶壁T流通,并沿与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相对的侧壁(第二壁面P2)下降。从第三吹出口 4c向左方送出的第三气流A3沿顶壁T流通,并沿左方的侧壁(第三壁面P3)下降。从第四吹出口 4d送出的第四气流A4沿配置有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壁S下降。此时,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例如为第二气流A2流量的10%左右。沿第一壁面P1、第二壁面P2和第三壁面P3下降的气流在室内的地面F上流通,并沿侧壁S上升后、返回微粒扩散装置I的第一吸入口 5a。此外,室内的一部分空气从微粒扩散装置I的上方返回第二吸入口 5b。由此,可以使气流沿室内的各壁面循环并将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利用沿壁面流通的气流,使离子缓缓地扩散到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1、A2、A3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S卩,当气流不沿顶壁T流动时,气流的上侧引导周围空气(顶壁T和气流之间的空气),动能被周围空气削弱而损失。当气流沿顶壁T流动时,虽然因壁面的摩擦阻力而使动能损失,但与气流不沿顶壁T流动时损失的动能相比通常非常小。由此,可以抑制耗电并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此外,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1、A2、A3在整个室内流通并返回第一吸入口 5a,所以存在侧壁S附近的离子不足的情况。因此,第四气流A4沿侧壁S下降,可以补充侧壁附近的离子。此时,由于第四气流A4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A2的流量,所以可以抑制由第四气流A4产生的阻力。
此外,由于第一送风路径10的轴向扩大部12相对于水平方向以规定角度向上方倾斜,所以可以使第一气流Al、第二气流A2和第三气流A3在到达顶壁T之后,沿顶壁T流通。但是,第一气流Al、第二气流A2和第三气流A3在到达顶壁T之前,动能被削弱。因此,为了使距顶壁T的距离变短,优选将间隙H设定在30cm以下,并且优选使轴向扩大部12内流通的气流的倾斜角度在20°以下,以使气流顺畅地沿顶壁T流动。另外,可以每隔规定期间切换由电极7a、7b产生的离子的极性。S卩,从电极7a产生正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负离子。如果经过规定期间,则从电极7a产生负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正离子。如果再经过规定期间,则从电极7a产生正离子且从电极7b产生负离子,并重复上述动作。由此,使第一分割通道10a、第二分割通道IOb和第三分割通道IOc左右变宽送出的气流的左端和右端交替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因此,可以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以高浓度分布到居室内左右方向的广阔范围。按照本实施方式,由于风扇30的覆盖叶轮33的第一、第二外壳31、32沿叶轮33的轴向并列设置,并且分别流过其中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向多个方向送出气流。因此,可以容易地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由于气流不会急剧转向,所以可以防止压力损失减少,从而提高送风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噪音。此外,第一外壳31在一端开设有使叶轮33突出的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并向叶轮33的排气侧延伸,第二外壳32在一端开设有使叶轮33突出的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并向叶轮33的排气侧延伸。并且,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的开口面和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的开口面在叶轮33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成不同的角度。由此,可以简单地将第一、第二外壳31、32相对于风扇30形成为压力损失低的最佳形状。此外,可以容易地将流过第一外壳31的气流的吹出方向(前上方)和流过第二外壳32的气流的吹出方向(后下方)形成为相差90°以上。此外,由于从叶轮33的轴向观察,距第一吸气侧开口部31a规定范围的第一外壳31,与距第二吸气侧开口部32a规定范围的第二外壳32绕叶轮33的转动中心转动后的形状一致,所以可以更简单地形成最佳形状的第一、第二外壳31、32。此外,由于利用第一外壳31朝前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并且利用第二外壳32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所以可以容易地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另外,当间隙H较小时,也可以利用第一外壳31向水平方向吹出气流。此外,由于利用第一外壳31朝前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并且利用第二外壳32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所以可以容易地使室内的空气循环至各个角落。另外,当间隙H较小时,也可以利用第一外壳31朝水平方向吹出气流。
第一 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微粒产生装置7,而是采用循环器,该循环器利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气流Al、A2、A3、A4使室内的气流循环。此时,由于第一、第二、第三气流Al、A2、A3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从而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因此,可以实现省电,并且由于不会直接向居住空间提供气流,所以可以降低使用者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可以充分地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接着,图17、图18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和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I 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微粒扩散装置I被箱体2覆盖,该箱体2由树脂成形品形成。箱体2的底面成为与室内的地面F抵接的设置面,从而将微粒扩散装置I放置在地面 F上。此外,微粒扩散装置I可以配置在一个侧壁S与地面F之间的屋角附近。在箱体2前表面和背面的下部开设有吸入口 5,该吸入口 5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箱体2内。在箱体2的与设置面相对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吹出气流的第一吹出口 43和第二吹出口 53。详细如后所述,配置在后部的第一吹出口 43的开口面积小于配置在前部的第二吹出口 53的开口面积。在箱体2内配置有风扇40。图19表示风扇40的正面断面图。风扇40包括电动机9,该电动机9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9a,在转动轴9a上安装有第一、第二叶轮41、51。由此,第一、第二叶轮41、51同轴配置,并被电动机9驱动而转动。第一叶轮41具有圆板41a,与转动轴9a连接;以及多个叶片41b,以放射状直立设置在圆板41a的两个表面上。同样,第二叶轮51具有圆板51a,与转动轴9a连接;以及多个叶片51b,以放射状直立设置在圆板51a的两个表面上。第一叶轮41和第二叶轮51分别配置在形成空气流动通道的第一外壳42和第一外壳52内。在第一、第二外壳42、52和箱体2之间以及第一、第二外壳42、52之间形成有规定量的间隙,该规定量的间隙使从吸入口 5 (参照图17)向箱体2内流入的空气流通。第一外壳42具有第一筒状部42a和第一吹出通道42c。第一筒状部42a为覆盖第一叶轮41的大体圆筒状,并且在轴向的两端面开设有第一吸气口 42b。第一吹出通道42c从第一筒状部42a的圆周面朝上方沿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43(参照图18)。同样,第一外壳52具有第二筒状部52a和第二吹出通道52c。第二筒状部52a为覆盖第二叶轮11的大体圆筒状,在轴向的两端面开设有第二吸气口 52b。第二吹出通道52c从第二筒状部52a的圆周面朝上方沿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二吹出口 53(参照图18)。由此,风扇40构成多联的离心风扇(西洛克风扇或涡轮风扇),并利用第一、第二叶轮41、51的转动,从第一、第二吸气口 42b、52b向轴向吸气并向圆周方向排气。如图18所示,第一筒状部42a和第二筒状部52a配置成从侧面观察大体一致。并且,第一吹出通道42c从第一筒状部42a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52c从第二筒状部52a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由此,从第一、第二吹出口 43、53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不同。即,从第一吹出口 43如箭头BI所示、朝向铅垂上方或相对于铅垂上方朝向稍后方的后上方送出气流,从第二吹出口 53如箭头B2所示向前上方送出气流。此外,第一吹出通道42c使流动通道在第一筒状部42a下游的上游部42d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此外,上游部42d下游侧的下游部42e使流动通道在到达第一吹出口 43之前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缩小。第二吹出通道52c使流动通道在第二筒状部52a和第二吹出口 53之间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由此,第一吹出口 43与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吹出口 53与轴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并且第一吹出口 43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吹出口 53的开口面积。在第一、第二吹出通道42c、52c内,与上述相同的微粒产生装置7的多个电极(未图示)露出配置。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I中,如 果驱动风扇40的电动机9和微粒产生装置7,则将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 5吸入到箱体2内。吸入箱体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第二吸气口42b、52b,流入第一、第二外壳42、52内。流入第一、第二外壳42、52的空气从第一、第二筒状部12a、22a向圆周方向排出,并在第一、第二吹出通道42c、52c内流通。在第一、第二吹出通道42c、52c内流通的空气含有离子,并且从第一、第二吹出口 43、53分别朝箭头B1、B2的方向吹出。此时,由于流动通道在第一吹出通道42c的上游部42d沿与转动轴9a垂直的方向变宽,所以可以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静压。由此,可以提高风扇40的送风能力。此外,由于流动通道在下游部42e沿与转动轴9a垂直的方向变窄,所以可以抑制气流的速度下降。由此,可以从开口面积较小的第一吹出口 43送出高速的气流。因此,从第一吹出口 43朝向铅垂上方或后上方吹出的空气沿微粒扩散装置I附近的侧壁S上升。并且,上述空气流过顶壁、与微粒扩散装置I相对的侧壁和地面F,并返回微粒扩散装置I。此外,利用沿壁面流通的气流,使离子缓缓地扩散到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由此,可以使气流沿室内的各壁面循环,并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由于从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抑制了动能被室内的空气削弱。即,当气流不沿壁面流动时,气流的壁面侧引导周围空气(壁面和气流之间的空气),动能被周围空气削弱而损失。当气流沿壁面流动时,虽然因壁面的摩擦阻力而使动能损失,但与气流不沿壁面流动时损失的动能相比通常非常小。由此,可以抑制耗电并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另外,也可以在第一吹出通道42c的下游部42e处,使流动通道的与转动轴9a垂直的方向的宽度保持固定。此外,第二吹出通道52c使流动通道从第二筒状部52a到第二吹出口 53、沿与转动轴9a垂直的方向变宽。因此,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静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粒扩散装置I的送风能力。并且,从开口面积较大的第二吹出口 53送出低速的气流。利用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前上方吹出的空气,向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补充离子。此外,由于从第二吹出口 53吹出的气流为低速,所以可以防止因风直接接触居住空间的使用者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觉。另外,可以每隔规定期间切换由微粒产生装置7的各电极产生的离子的极性。即,从一个电极产生正离子且从另一个电极产生负离子。如果经过规定期间,则从一个电极产生负离子且从另一个电极产生正离子。如果再经过规定期间,则从一个电极产生正离子且从另一个电极产生负离子,并重复上述动作。由此,在气流的左端和右端交替送出正离子和负离子。因此,可以使正离子和负离子以高浓度分布到居室内左右方向的广阔范围。按照本实施方式,利用一个电动机9驱动同轴配置的第一、第二叶轮41、51。并且,第一吹出通道42c从覆盖第一叶轮41的第一筒状部42a的圆周面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52c从覆盖第二叶轮51的第二筒状部21a的圆周面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从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BI)与从第二吹出口 53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B2)不同。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向多个方向送出气流。此外,由于气流不会急剧转向,所以可以防止压力损失增加,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并降低噪音。此外,由于第一吹出口 43的开口面积小 于第二吹出口 53的开口面积,所以可以使第一吹出口 43的风速大于第二吹出口 53的风速。由此,可以使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此外,在将第二吹出口 53吹出的气流向室内的居住空间送出时,可以防止使用者感觉到不舒服。此外,由于第一吹出口 43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吹出口 53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所以可以简单地使第一吹出口 43的风速大于第二吹出口 53的风速。此外,第一吹出通道42c的上游部42d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并且下游部42e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因此,由于在第一叶轮41下游的上游部42c使流动通道面积变窄,所以可以充分回收气流的动能并提高静压,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此后,在下游部42e抑制气流的速度下降,并从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吹出口 53的第一吹出口 43吹出气流。由此,不使风扇40的转速变快,就可以使第一吹出口43吹出的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并且,第二吹出通道52c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并从开口面积较大的第二吹出口 53吹出气流。由此,可以充分回收气流的动能并提高静压,从而可以提高送风效率,并且可以容易地从第二吹出口 53吹出与第一吹出口 43相比低速的气流。此外,由第一外壳42从第一吹出口 43朝向铅垂上方或后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一外壳52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前上方送出气流。因此,如果将微粒扩散装置I设置在室内一个侧壁S和地面F的屋角附近,则从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高速气流流过该侧壁S、顶壁、相对的侧壁和地面F。因此,可以使离子充分地扩散到室内。并且,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室内的居住空间吹出低速的气流,从而可以补充居住空间的离子,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感觉不舒服。此外,由于第一、第二叶轮41、51在圆板41a、21a的两个表面上具有叶片41b、21b,并且第一、第二吸气口 42b、52b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筒状部42a、52a轴向的两个表面上,所以可以容易地得到小型且风量较大的风扇40。接着,图20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17 图20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在箱体 2 内部面向吸入口 5 设置有 HEPA 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60。其他部分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HEPA过滤器60过滤从吸入口 5流入到箱体内2的空气中的尘埃。由此,向室内送出除去尘埃后的净化空气。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即使设置有使流动通道压力损失较大的ffiPA过滤器60,由于风扇40由静压较高的离心风扇构成,所以可以防止送风效率下降。接着,图21、图22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的立体图和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17 图19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微粒扩散装置I被箱体2覆盖,该箱体2由树脂成形品形成。箱体2的背面成为与室内的一个侧壁S抵接的设置面,将微粒扩散装置I挂在侧壁S上。此外,微粒扩散装置I配置在侧壁S和顶壁T之间的屋角附近。在箱体2和顶壁T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H。在箱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吸入口 5,该吸入口 5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箱体2内。在箱体2的与设置面相对的前表面上,开设有吹出气 流的第一吹出口 43和第二吹出口 53。配置在上部的第一吹出口 43的开口面积小于配置在下部的第二吹出口 53的开口面积。在箱体2内配置有与所述图19相同的风扇40。并且,覆盖第一叶轮41的第一外壳42的第一吹出通道42c从第一筒状部42a的圆周面朝向前方沿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43。覆盖第二叶轮51的第二外壳52的第二吹出通道52c从第二筒状部52a的圆周面朝向前方沿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二吹出口 53。第一筒状部42a和第二筒状部52a配置成从侧面观察大体一致。并且,第一吹出通道42c从第一筒状部42a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52c从第二筒状部52a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由此,从第一、第二吹出口 43、53吹出的气流的方向不同。S卩,从第一吹出口 43如箭头B3所示、朝向水平方向或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稍上方的前上方送出气流,并且从第二吹出口 53如箭头B4所示向前下方送出气流。此外,在第一、第二吹出通道42c、52c内配置有与上述相同的微粒产生装置7。在上述结构的微粒扩散装置I中,如果驱动风扇40的电动机9和微粒产生装置7,则将室内的空气从吸入口 5吸入到箱体2内。吸入到箱体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第二吸气口 42b、52b,流入到第一、第二外壳42、52内。流入第一、第二外壳42、52的空气从第一、第二筒状部12a、22a向圆周方向排出,并在第一、第二吹出通道42c、52c内流通。在第一吹出通道42c内流通的空气含有离子,在上游部42d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了静压。并且,在下游部42e抑制了气流速度下降,从开口面积较小的第一吹出口 43向箭头B3的方向吹出高速气流。从第一吹出口 43向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吹出的空气沿顶壁T流通。并且,流过与微粒扩散装置I相对的侧壁和地面F后,返回微粒扩散装置I。此外,利用沿壁面流通的气流,使离子缓缓地扩散到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由此,可以使气流沿室内的各壁面循环,从而使离子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第二吹出通道52c的空气中含有离子,并且回收气流的动能并转换成静压,从而提高了静压。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微粒扩散装置I的送风能力。并且,从开口面积较大的第二吹出口 53向箭头B4的方向吹出低速的气流。利用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前下方吹出空气,向室内中央部的居住空间补充离子。此夕卜,由于从第二吹出口 53吹出的气流为低速,所以可以防止因风接触居住空间的使用者造成的不舒服的感觉。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由第一外壳42从第一吹出口 43向水平方向或前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一外壳52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前下方送出气流。因此,如果将微粒扩散装置I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S和顶壁T之间的屋角附近,则从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高速气流流过顶壁T、相对的侧壁和地面F。因此,可以使离子充分地扩散到室内。并且,从第二吹出口 53向室内的居住空间吹出低速气流,可以补充居住空间的离子,并且可以防止使用者感觉不舒服。接着,图23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I的侧断面图。为了便于说明,与所述图21、图22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在箱体2内部面向吸入口 5设置有HEPA过滤器60。其他部分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HEPA过滤器60过滤从吸入口 5流入到箱体内2的空气中的尘埃。由此,向室内送出除去尘埃后的净化空气。
按照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即使设置有使流动通道压力损失较大的ffiPA过滤器60,由于风扇40由静压较高的离心风扇构成,所以也可以防止送风效率下降。第六 第九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微粒产生装置7,而是采用循环器,该循环器从第一、第二吹出口 43、53吹出空气并使室内的气流循环。由此,可以向多个方向吹出气流,并使室内的空气充分循环。此时,可以防止压力损失增加并提高送风效率,并且可以降低噪
曰 此外,由于从第一吹出口 43吹出的高速气流利用附壁效应沿壁面前进,所以可以抑制被室内空气削弱动能,从而可以使气流的到达距离变大。此外,从第二吹出口 53吹出的气流以低速向居住空间送出,可以防止使用者感觉不舒服。此外,虽然风扇40由两联的离心风扇构成,但也可以由三联以上的离心风扇构成。此外,虽然风扇40的电动机9的转动轴9a为向两个方向延伸的两轴,但是也可以为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单轴。此外,也可以将第六、第七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I的设置面与室内的侧壁S抵接,将微粒扩散装置I挂在墙壁上。由此,可以得到与第八、第九实施方式相同的微粒扩散装置I。因此,可以得到一种微粒扩散装置I,该微粒扩散装置I对应放置在地面上和挂在墙壁上两者中任意一种情况,都可以很好地使室内的空气循环,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也可以使第八、第九实施方式的微粒扩散装置I的设置面与地面抵接,将微粒扩散装置I设置在地面上。由此,可以得到与第六、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微粒扩散装置I。因此,可以得到一种微粒扩散装置I,该微粒扩散装置I对应放置在地面上和挂在墙壁上两者中任意一种情况,都可以很好地使室内的空气循环,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此外,在第一 第九实施方式中,微粒扩散装置I送出由微粒产生装置7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对室内进行杀菌。但也可以是如下微粒扩散装置I :由微粒产生装置7仅产生负离子,在室内得到使人精神放松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是如下微粒扩散装置I :由微粒广生装置7广生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对室内进行除臭、杀虫、杀菌等。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使室内空气循环的循环器。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微粒扩散装置,该微粒扩散装置送出离子、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微粒,并使它们扩散到室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流型的叶轮;以及 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覆盖所述叶轮并形成空气流动通道,并且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并列设置, 流过第一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流过第二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在一端开设有使所述叶轮突出的第一吸气侧开口部、且第一外壳向所述叶轮的排气侧延伸,并且第二外壳在一端开设有使所述叶轮突出的第二吸气侧开口部、且第二外壳向所述叶轮的排气侧延伸,第一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和第二吸气侧开口部的开口面在所述叶轮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成不同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叶轮的轴向观察,距第一吸气侧开口部规定范围的第一外壳与距第二吸气侧开口部规定范围的第二外壳绕所述叶轮的转动中心转动后的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流过第一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流过第二外壳的气流的吹出方向相差90°以上。
5.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轴配置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 一个电动机,驱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动; 第一外壳,其具有第一筒状部,覆盖第一叶轮并沿轴向开设有第一吸气口 ;以及第一吹出通道,从第一筒状部的圆周面向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 ;以及 第二外壳,其具有第二筒状部,覆盖第二叶轮并沿轴向开设有第二吸气口 ;以及第二吹出通道,从第二筒状部的圆周面向圆周切线方向延伸,并且在前端开设有第二吹出口, 第一吹出通道从第一筒状部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吹出通道从第二筒状部延伸的方向在圆周方向上不同,并且从第一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与从第二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吹出方向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第一吹出口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二吹出口的开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第一吹出口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二吹出口与轴垂直方向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第一吹出通道具有上游部和下游部,所述上游部使流动通道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下游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上游部的下游侧、直到第一吹出口为止沿与轴垂直的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并且第二吹出通道使流动通道在第二筒状部和第二吹出口之间沿与轴垂直的方向逐渐扩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 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具有圆板,与所述电动机连接;以及叶片,以放射状直立设置在所述圆板的两个表面上, 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分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轴向的两个表面上。
10.一种循环器,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上或接近室内一个侧壁的顶壁上,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所述循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器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 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 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 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器包括由离心风扇或贯流风扇构成的风扇;以及送风路径,使所述风扇的转动轴水平配置, 所述送风路径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分割成第一分割通道、第二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所述第一分割通道、第二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分别在前端开设有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 第一分割通道和第三分割通道内侧的壁面相对于铅垂面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吹出口,所述第四吹出口向下方送出第四气流,所述第四气流沿一个侧壁流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吹出口,所述第四吹出口向前下方送出第四气流,第四气流的流量小于第二气流的流量。
14.一种循环器,其包括 箱体,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 送风路径,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以及 风扇,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内并向圆周方向送出气流, 所述循环器从所述吹出口送出从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路径的室内空气,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 所述循环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路径具有垂直方向扩大部和轴向扩大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沿所述风扇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所述轴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的下游侧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所述转动轴的垂直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扩大部的流动通道面积越向下游越扩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具有多个分割通道,多个所述分割通道与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和所述轴向扩大部相连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分割rfu 。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使所述转动轴水平配置,并且所述箱体配置在室内顶壁的附近,所述吹出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上端,从所述吹出口沿顶壁送出气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使所述转动轴水平配置,并且所述箱体配置在室内顶壁的附近,所述吹出口形成在所述箱体的下部,从所述吹出口向上方送出气流。
19.一种循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气流,使室内的空气循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外壳朝水平方向或前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由第二外壳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
21.一种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在箱体内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气流,使室内的空气循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外壳从第一吹出口向铅垂上方或后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从第二吹出口向前上方送出气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外壳从第一吹出口向水平方向或前上方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从第二吹出口朝前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一个表面上设置第一吹出口和第二吹出口,使与所述一个表面相对的设置面与室内的地面抵接从而将所述循环器设置在地面上,或者使所述设置面与室内的侧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循环器设置在侧壁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循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器包括HEPA过滤器,所述HEPA过滤器过滤流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空气中的尘埃。
26.一种微粒扩散装置,具有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或接近室内一个侧壁的顶壁上,并向室内送出微粒, 所述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微粒扩散装置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 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 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 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
27.一种微粒扩散装置,其包括 箱体,开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 送风路径,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吹出口,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风扇,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内并向圆周方向送出气流;以及 微粒产生装置,配置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并产生微粒, 所述微粒扩散装置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所述送风路径的室内空气中含有微粒,并且将所述空气从所述吹出口送出, 所述微粒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路径具有垂直方向扩大部和轴向扩大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风扇的下游侧沿所述风扇转动轴的垂直方向逐渐扩大,所述轴向扩大部使流动通道在所述垂直方向扩大部的下游侧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逐渐扩大、且沿所述转动轴的垂直方向保持固定或逐渐缩小。
28.一种微粒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扇和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含有微粒的气流,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微粒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外壳朝水平方向或上方向室内送出气流,并且由第二外壳朝下方向室内送出气流。
30.一种微粒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循环器内具有产生微粒的微粒产生装置,并且向室内朝多个方向送出含有微粒的气流,并使微粒扩散到室内。
31.根据权利要求27 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粒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微粒产生装置产生的微粒包括离子、芳香剂、除臭剂、杀虫剂、杀菌剂中的任意一种。
32.—种空气循环方法,利用设置在室内一个侧壁和顶壁之间屋角附近的循环器,使室内的空气循环, 所述空气循环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器包括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第二吹出口和第三吹出口从接近第一壁面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一壁面与一个侧壁沿水平方向相邻, 从第一吹出口送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一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第一壁面下降, 从第二吹出口送出第二气流,所述第二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一个侧壁相对的第二壁面下降, 从第三吹出口送出第三气流,所述第三气流沿顶壁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相对的第三壁面下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风扇、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及空气循环方法。该循环器(1)设置在室内的一个侧壁(S)上或接近室内一个侧壁(S)的顶壁(T)上,并使室内的空气循环,该循环器包括第一吹出口(4a)、第二吹出口(4b)和第三吹出口(4c),它们从接近第一壁面(P1)侧依次沿水平方向并列设置,该第一壁面(P1)与侧壁(S)沿水平方向相邻,从第一吹出口(4a)送出沿顶壁(T)流通并沿第一壁面(P1)下降的第一气流(A1),从第二吹出口(4b)送出沿顶壁(T)流通并沿与侧壁(S)相对的第二壁面(P2)下降的第二气流(A2),从第三吹出口(4c)送出沿顶壁(T)流通并沿与第一壁面(P1)相对的第三壁面(P3)下降的第三气流(A3)。
文档编号F24F7/00GK102753897SQ20108006339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大塚雅生, 竹田康坚, 高桥雅也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