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及其派生出的长筒旋转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980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及其派生出的长筒旋转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各种煤资源的,一种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及其派生出的一种新炉具。特别是峰窝煤炉及其它用煤的炉具。
背景技术
一 .单火头断续不均衡燃烧法 传统的燃烧方法都是单个火头,在每次添火加新煤时,新煤就会把火焰压灭,并冒烟十几分钟后再现火焰燃烧。这种着了一又灭一又着的,断续的,并且炉温又不均衡的燃烧特征,我称之为单火头断续不均衡燃烧法,简称为传统燃烧法。
传统燃烧法都是在烧煤;是一块煤加一块煤地断续燃烧.其实燃烧的都是煤通过加热后,所产生的煤气(一切可燃性气体的总称)在燃烧。只是人们传统地认为,是煤在燃烧。所以我们常说在烧煤。其实煤是不会直接燃烧的,煤是通过加热后所产生的煤气,而煤气还需要a.高温b.氧气。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后煤气才能燃烧。实际上煤是煤气燃烧的介质。这就是名附其实地叫存在决定意识。
虽然发电厂的高压锅炉的煤是连续均衡地燃烧,但是,还是只有一个火头,还是在烧煤,所以,依然是传统燃烧法。只是把传统燃烧法提高一大步,并没有质的变化。这是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并没有改变造成的。
由于人们认为传统燃烧法是烧煤,并没有想到是在烧煤气。所以,不管煤所产生的煤气,有多么大地浪费,也并没有在意,更不觉查到有什么可惜了。因此,即使发电厂也是在烧煤,只是把煤碎成煤粉棵粒,送进高压锅炉内连续均衡地,燃烧煤粉棵粒产生蒸气来发电的。我虽然没有见过,高压锅炉的燃烧状况。但是,通过推理猜想那熊熊燃烧的烈火,其火头一定是红火焰。而红火焰是煤气燃烧不彻底的,一种最为常见地现象。为什么是红火焰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20. 94%)其次就是空气中78%的氮气(不助燃气体)在起负作用,即起灭火又降温的作用。只有白炽火才能把煤气烧尽。而传统燃烧法是根本做不到地,也是人们从来也没有想过的问题。由此可知,高压锅炉内的煤粉棵粒在瞬间,就通过锅炉燃烧室进入烟道是绝对燃烧不彻底地,由于缺氧,煤粉棵粒中一定含有煤气。而且,在排入大气层中的粉灰里及白烟中也含有煤气。 因为从我实验的情况来看,在煤中的水气被烘干后,煤气在燃烧到淡兰色火焰的程度时,就再也看不到有冒白烟的情景了。用手去摸烟筒口时,只感觉到有一股热气在流动。发电厂的用煤情况尚切如此。那么,在工矿企业及普通百姓家里的用煤情况,就要比发电厂的用煤情况严重多了。
二 .现有的各种煤炉用具。
(1).高压发电锅炉,虽然,使用了单火头、连续地、均衡地燃烧法把煤的利用率提高很多,达到92-95 %左右,但是,依然是不理想。有以下几条不足处 ①强制给风,这种高压发电锅炉不强制给风是绝对不行的。由于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20. 94%,其余的78%是不助燃的氮气。因此,强制给风使大量的不助燃气体高速跟进,并包裹煤粉棵粒,是造成缺氧,并使炉温速低的原因之一,燃烧的煤粉棵粒在到达再热器之前,就已经缺氧,煤粉棵粒的继燃可以认为是惯性燃烧,象烧红的铁块被扔出很远,却还红着一样。因此,可以断定强制给风是煤粉棵粒燃烧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②煤粉连续地并且是高速流动的,不这样也不行。这是传统燃烧法派生出的锅炉结构造成的。是煤粉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无法克服的矛盾。高速流动是煤粉燃烧不彻底的原因之二。
③火头是在大空间、很长的燃烧室里燃烧,大量的不助燃气体使火头的火焰燃烧强度降低。在发电锅炉的燃烧室里有大量的、高速流动着的、不助燃气体是越积越多,成倍地增长。就是这些不助燃气体,使燃煤的热损失率极大,是发电锅炉的大克星。也是煤粉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无法克服的矛盾。
④煤粉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流动,造成煤的气化现象是越来越少,即煤气燃烧得不彻底。
⑤再热器,省煤器、预热器、这种倒排烟的锅炉结构,没有它们不行,有了它们又使炉温变化极大,不利于煤粉的气化。还需引风机从而增加电力损失。
⑥强制给风、煤粉高速流动、倒排烟是使尾烟温度过高。排烟温度120-160°C,排烟热损失率占的比例最大,约为总能量的损失的40-50%。
⑦粉煤灰、煤烟、严重地污染环境和影响气候的变化。
由于上述七条原因,使煤粉锅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这样的高压发电锅炉煤的热效率,也只做到约30-45%左右。锅炉的热效率也是极其低下的,依然是很不理想。
(2).现有的各种煤炉用具 1.炉口在煤炉上部,并靠近烟筒口部位,使所有的旧炉具,都只能通过炉口上的明火取暖、烧水、做饭,火越旺,则通过烟筒排出的热能越多.大量的热能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尤其是烟煤不单是排出大量热能,而且还排出大量的煤气即黑烟与白烟.这都是资源.并且还严重地污染了环境。旧炉具不能充分利用热能,使30%以上的热能量被排出炉内,热损耗极其严重。
2.以4块峰窝煤炉为例,在这种炉子里4块煤的用氧量是非常不均衡的,强火争到的氧气最多,所以火烧得最旺,温度最高,从而形成空气的强对流现象.中火次之,弱火是最缺氧气的煤,加上空气的强对流.又造成炉膛底部温度很低,最后只好在黑心(即煤没有烧彻底)的情况下灭火.这种炉子造成的这种情况,是反复循环的,是不变的.因此,峰窝煤烧得不彻底. 3.旧炉具炉膛短、成煤少,因此,在排碴时不是弱火煤,就是微火煤,总之是有大量余热的情况下被排出的,热能就这样被浪费了。
4.旧炉具在排碴时,一般都是整吃整吐的,就是把4块峰窝煤从炉子里取(吐)出来放在地上.然后去掉乏煤,再把前3块煤放进炉内,再加1块新煤.这种排碴方法造成的恶果有①把烧得通红的煤放在室内,即浪费了大量热能,又造成室内的空气污染.虽然只是短短两三分钟,却把人呛得不轻.只好开门放掉煤气.从而又使炉子的温度下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浪费.②而炉膛内的温度急速下降.又使放进炉内的旺火煤,减弱一部分火势和热能。又是一次浪费热能. 5.旧炉具炉膛短,并且粗大,为的是使煤燃烧的旺些。它主要靠是炉盘和烟筒取暖,,其次才是炉体。因此,取暖效果差。
6.旧炉具使用的都是圆烟筒,圆烟筒在排烟效果上最好,同时排出的热能也最多。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热能上是最低的。
7..旧炉具只有一个火头,火势小,火力弱。旧炉具在封火状态下,炉温是很低的。
8.旧炉具,炉膛短、成煤少,因此,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恒温火势,也不能造成室内有较长时间的舒适温度。
9.旧炉具是固定的是不能旋转地,因此就不能反向烧煤。从而使它在烧煤的利用率上就低。
10烟煤取暖炉也是一个火头,是添一次煤,旺一次火,不能形成较长时间的恒温火势。并且煤的利用率很低,煤气是大量地排出炉膛浪费掉了。煤烟污染环境最为严重。
11.旧炉具炉膛短、成煤少,一不注意添火加煤,就会灭火,因此,生火的概率就大, 生火的次数就多。每次生火所冒出的煤烟是平时的二十几倍,这不单是严重地浪费煤资源, 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生火同时也是件费时,而又麻烦的事情。
12.旧炉具在添火加煤时,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约有11种之多。首先要排碴而排碴的情况就复杂,先不算。①新煤压灭正在燃烧的火焰,即灭火。②压灭的火焰再变为煤气,首先排掉并污染环境。③燃煤火势减弱,并会继续排出大量煤气的,同时也在烧烤新煤, 使其产生水蒸气和煤气以及其它堕性气体。④炉温下降,再上升。炉温有波动。⑤火势减弱又走强一火势有变动。⑥火焰是灭了,又着了,出现反复。⑦新煤产生水蒸气和煤气以及其它堕性气体。使煤气不能马上燃烧,需要持续十几分钟的时间。⑧新煤产生煤烟排入大气层污染了环境。⑨煤烟在烟筒里又产生煤焦油。而煤焦油在烟筒里又进行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来损坏烟筒。同时也在污染环境。⑩出现两次煤气被大量排入大气层,即浪费了能源又污染环境。而且那些又都是热能也被浪费掉了。(11)总之,这种情况反复次数多,在旺火时需每隔3小时左右,就得反复一次。
总而言之,现有的各种煤炉用具,都普遍地存在着煤的利率极低,煤气是大量地被浪费掉,火势小,煤气燃烧的强度低即火力弱,热能则被烟筒大量地排出。空气被污染的程度也极为严重。
发明的目的 为了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是烧煤。改为新观念,认为是烧煤气,煤是煤气的介质,真正燃烧的是煤气。
以烧煤气为今后的设计原则,才能最大化地节约煤资源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在炽火燃烧室15的作用下,把煤气的燃烧强度提至白炽火。及至白炽火光。
以火焰燃烧至白炽火为今后的设计原则,才能最大化地节约一切可燃性气体资源。才能最大化地减少烟气对空气的污染。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在炽火燃烧室15的启发下,把煤气的燃烧强度提高至白炽火光。我认为是可以做到地。启迪人们把能源转化为光,即把火转变为光。使人类免除烟气的污染。从而彻底地改善了环境。这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长筒旋转炉具为了极限度地节约煤资源,极限度地使用煤气,并将煤气的燃烧强度烧到极限,极限度地利用热能。总之,这四个极限度地用煤方法,可节约煤资源达20%左右。理论上讲煤的利用率可达到99%以上,它所排放的是水蒸气(即煤被烘烤时产生的水蒸气),和不助燃气体。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煤烟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可以产生至少两个火头,而至多就可达十几个或着更多个火头。因此,可以连续燃烧达几十个小时。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其火头在三个以上时, 中火头的火焰则达到白炽化,使煤气的燃烧强度达到最高境界,上火头的火焰,成为淡兰色火焰;当火头在六个以上时,其火势极大,火力极强。则使长筒锅炉成为动力源,用它带动汽车,将非常环保,并且省钱。用它扫雪除冰,将成为很容易的事。用它发电将极大地简化,现有的高压锅炉及动力设备系统。
为工矿企事业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省煤、省事、省心的新炉具。长筒旋转取暖炉能够保持较长时间一十几个小时的18-24°C的恒温火势。这就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放心地睡大觉、而又温暖地度过这漫谩长夜。
一炉多用途,使用正向燃烧是冬季取暖炉。将炉体旋转180°角后,并在炉膛底部加一个煤托,又可在春、夏、秋三季常用,成为4至6块煤炉。用于烧水、做饭、炒菜。


图1是长筒旋转取暖炉主视图。

发明内容
如图1所示长筒旋转炉具是四种新煤炉的简称既长筒旋转炉、长筒旋转取暖炉、长筒旋转锅炉,螺旋排管式锅炉。长筒旋转炉具的技术特征 (一 )长筒旋转炉具是由长方形水葙22、煤托2、排气调节板3、中火盖4、炉盘5、 上缸瓦圈6、炉体8、炉膛缸瓦9、中心上排水管11、旋转支架14、炽火燃烧室15、进气室18、 下火盖19、进气调节板21、排气室23、中心下给水管24、旋转接头26,等部件组成的;长方形水葙22与其包褒着的长方形烟筒为一体,长方形水葙22的烟筒短长方形接头插在炉盘 5的端面排烟口内;炉盘5的上端的大圆炉口内装有上火盖1 ;炉盘5下端用三个定位螺栓 7,固接在炉体8上;在炉体8的炉膛口上端是上缸瓦圈6与炉体8固接,在上缸瓦圈6的环形槽里装有中火盖4 ;在中火盖4的上端面是排气调节板3,在排气调节板3的中心位置上是煤托2 ;煤托2的圆托盘与中火盖4的下端面形成排气室23 ;在炉体8的小内圆筒下端是炉膛缸瓦9,炉膛缸瓦9在炉体8的中内圆筒里并固接,并在下缸瓦圈20的上端面内;在炉膛缸瓦9的炉膛里,装有峰窝煤17,在每块峰窝煤之间有炽火燃烧室15 ;在炉膛缸瓦9的下端是下缸瓦圈20,下火盖(19)定位在下缸瓦圈(20)的环形槽中;在下火盖19的上端面与圆圈炉篦子之间形成进气室18 ;在下火盖19的下端面固接有灰渣筒28,灰渣筒28套装在珍珠岩保温层27的外侧面上,在灰渣筒28的下端面又固接有门形间槽,其内装有进气调节板21 ;在炉体8的两外侧面中间部位上,有中心下给水管24和中心上排水管11,它们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炉体8上;水管的根部位,同时兼任炉体支腿12的作用;炉体支腿12 就装在旋转支架14上的两侧的圆筒中;在两个旋转接头26的四个环形槽中的0形密封圈 13,分别套装在中心下给水管24的接头外径上和中心上排水管11的接头外径上;两个旋转接头26都是通过内六角螺栓25与旋转支架14两侧的圆筒上部的定位接头板,固接;在炉体8的外侧面上包裹着珍珠岩保温层27 ;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其特征在于必须使用各种形体的长筒炉及燃煤自创的燃烧室或添加的燃烧室部件。
(二).在排烟口处圆烟筒高1米左右的范围内,是旧炉具的热能损失最多的地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在不减少圆烟筒的排烟面积的情况下。将圆烟筒改为长方形烟筒,并将其包裹着长方形水葙22内。使煤烟多接近长方形烟筒内壁,把煤烟的热量传给水,再用热水散热或干其它用途。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长方形水葙22的技术特征 长方形水葙22是个长方形筒状,它封密地、包裹着在其中心位置的长方形烟筒为一体,在水葙的一侧,上、下部位都有出水接头;水葙的上端是长方形烟筒的弯头,弯头口呈圆形,水葙的下端是长方形平面,在长方形平面的下端,中心位置有个短长方形接头。
长方形水葙22各部分的作用 出水接头是用来供水和放水的;弯头口是圆形与长圆烟筒相接;短长方形接头就是插入炉盘5排烟口内的;为的是使煤焦油流出炉内。不污染室内环境,而一反常规设计的,水葙成水是为了利用热能。
(三).为了烧水做饭,在长筒旋转炉具上设置了炉盘5: 炉盘5的技术特征 炉盘5的上端为长方形平面,在平面上有个长方形排烟口,排烟口与大圆炉口有一定距离,并与之相切;炉盘下端为圆筒,圆筒下部里有个小台阶,小台阶下部有三个螺栓孔,在圆筒侧面有个凸台,凸台上部是排烟口。
炉盘5各部分的作用 长方形水葙22的短长方形接头插入炉盘5的排烟口内。大圆炉口与上火盖1相接。3个螺栓孔,用来固定炉盘的。在圆筒侧面有个凸台,凸台是排烟通道。
(四).中心上排水管11和中心下给水管24的技术特征及各部分的作用 中心上排水管11及中心下给水管24的技术特征 中心上排水管11和中心下给水管24都是由圆水管和方管组成;圆水管在方管的一端部位,圆水管与方管成90°布置,圆水管与方管是相通并固接的,并且也是封密的;在方管的另一端,并与圆水管相对的另一外侧面的一部位有个长圆孔,方管两端头是封密的。
中心上排水管11及中心下给水管24各部分的作用 这两个圆水管的接头外径是用来给水或是排水用的。同时它们的根部位又都是炉体支腿12,是一身兼两职。长圆孔是给水口也是排水口。给水经旋转接头26通过中心下给水管24 (圆水管)进入方管、再经过长圆孔进入锅炉水套10,来供锅炉用水。锅炉热水通过长圆孔进入方管、再经过中心上排水管11 (圆水管)进入旋转接头,再流进暖气片,用热水来供暖。
(五).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必须使用长筒旋转炉具,才能有用的去处。因此,炉体8是长筒旋转炉具的核心部件。炉体8有四种形体结构。
(1).长筒旋转炉的炉体8,其技术特征 炉体8是个长圆筒,在长圆筒外径中间部位,装有对称的、外径相同的,并且是同心的水管头,既炉体支腿12 ;在长圆筒的,上、下端头部位,有上缸瓦圈6、和下缸瓦圈20,在长圆筒的上、下端头部位各有3个螺栓孔; 炉体8各部分的作用 上下缸瓦圈6、20是用来固定炉膛缸瓦9的,水管头是炉体支腿12,是用来支承炉体8的,螺栓孔,用来固定炉盘5的 (2).长筒旋转取暖炉,其技术特征 炉体8是由长外圆筒、上炉口、中炉口、下炉口,中内圆筒、小内圆筒、中心下给水管24、中心上排水管11、炉体支腿12等形体组成;长外圆筒、与上炉口、中炉口、下炉口,及中内圆筒、和小内圆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封密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 ;有两个水管接头,分别是中心下给水管24、中心上排水管11, 它们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长外圆筒的外径两侧面中间部位上;炉体支腿12在加强板的辅助下固接在长外圆筒上;中心下给水管24的下部是根方管,方管和长外圆筒固接,方管下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长外圆筒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长外圆筒上;同样中心上排水管11的上部也是根方管,方管和长外圆筒固接,方管上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长外圆筒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长外圆筒上;两根方管它们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是错位地、对称地; 在长圆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长外圆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两个出水接头是对称地并在同一侧面;在长外圆筒的上下端头部位,都均勻分布有三个定位螺栓孔。
长筒旋转取暖炉的炉体8各部分的作用 取暖炉的炉体8,它的长外圆筒比中内圆筒长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的长度就是小内圆筒的长度,小内圆筒是取暖炉最重要的换热面。由于炉内的高温都存储在取暖炉的上部的峰窝煤及燃烧室中,这些大量的热能都是通过煤与燃烧室传给换热面的。因此,中内圆筒与小内圆筒的长度比例率非常重要,即小内圆筒的长短,是合理用煤及提高热能利用率之关键。锅炉水套10中的水,就是供暖气片用的,取暖用水。在长外圆筒外侧面中间部位装有中心上排水管11和中心给水管24,这两个水管根部位也兼任炉体支腿12。炉体支腿12 装在旋转支架14的两个圆筒中,与之动配合。因此,可以使整个炉体8做360°旋转。用来正烧和反烧峰窝煤的,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煤。在长外圆筒的上端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安全阀是为保证人身安全的。出水接头是备用的。在长外圆筒的上下端头,都均勻分布有三个定位螺栓孔,用来固定炉盘5的。
(3).长筒旋转锅炉的炉体8如图3所示,其技术特征 炉体8是由长圆外筒、长圆上炉口、长圆中炉口、长圆下炉口,长圆中内筒、长圆小内筒、炉体支腿12、支腿加强板,及环形气包、再热器、长圆形炉膛缸瓦9、中心下给水管24、 等形体组成;长圆外筒、与长圆上炉口、长圆中炉口、长圆下炉口,及长圆中内筒、和长圆小内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封密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 ;环形气包在上炉口上端面,并与上炉口固接,环形气包的一个接口与锅炉水套 10的上排气口相通并固接,环形气包的的另一个接口与再热器的接口相通并固接;再热器的另一个接口,既高压气出口,布置在炉体支腿12的中心处与炉体支腿12固接,再热器排管布置在长圆小内筒的下端及长圆中内筒里、炉体支腿12的上部位;两个炉体支腿12,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长圆外筒的两外侧面中心部位上,都有支腿加固板;再热器排管的下端是长圆形炉膛缸瓦9 ;中心下给水管24固接在长圆外筒的外侧面,炉体支腿12的中心位置里(既炉体支腿12的圆管里)与炉体支腿12固接;中心下给水管24的下端是根方管,方管与中心下给水管固接并相通;方管的下端头的长圆孔与长圆外筒的长圆孔固接并相通;在长圆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长圆外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两个出水接头是对称地并在同一侧面上。
长筒旋转锅炉的炉体8各部分的作用 锅炉所产生出的气体通过水套10的上排气口进入环形气包,环形气包的出口又与再热器的进气管相接,并通过再热器的排管排出至高压气出口。长圆小内筒的内壁就是换热面,是钢铁炉膛是为了加快热能的传递和提高热能的利用而精心设计的,为了二次再加热,把再热器排管布置在炉体中上位置,是为了提高蒸气压力。
(4).螺旋排管式锅炉其技术特征 炉体8是由很长的螺旋圆管皿,与上、中、下,三个炉口,很长的螺旋圆管_ 筒,很长的螺旋圆管小内筒,炉体支腿12、及环形气包、再热器、炉膛缸瓦9、等形体组成;螺旋圆管外筒、与上、中、下,三个炉口、及螺旋圆管中内筒、和螺旋圆管小内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密封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封密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 ;环形气包在上炉口上端面,并与上炉口固接,环形气包的一个接口与锅炉水套10的上排气口相通并固接,环形气包的的另一个接口与再热器的接口相通并固接;再热器的另一个接口固接在炉体定位圆心管里、即炉体圆心管的中心位置上,再热器的接口外径上套装有螺旋接头26 ;炉体圆心管在螺旋排管式锅炉下端的大环形槽内的中心处,炉体圆心管与大环形槽固接;大环形槽通过螺栓固接在其下端面的混凝土基座上;再热器排管固接在螺旋圆管小内筒的下端及螺旋圆管中内筒的上部位;再热器排管的下端是炉体缸瓦;给水管24与螺旋圆管外筒固接并相通,在其下端的外侧面;在螺旋圆管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螺旋圆管外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 很长的螺旋圆管外筒是以10°以上的倾斜角、螺旋上升的;在螺旋圆管外筒的下端面固接着,并且,是均勻分布有五个长短不同的支腿,在支腿内装有可旋转的轮子,五个轮子在同一平面的大环形槽内。支腿轮子以炉体圆心管为轴心使整个螺旋排管式锅炉在大环形槽内旋转。
螺旋排管式锅炉各部分的作用 螺旋排管式锅炉,炉体8,其长筒是很长很长的、因此,炉内的热气流,行走的路线真可谓是峰回路转,使热气流在炉内滞留的时间最长。所以热损耗最小,换句话说,就是热能利用率最高。火头多至几十个,其火势大到,可分解煤中的、水中的、空气中的、一切分子。 其氧分子助燃用了,而其它的氢分子、碳分子则成为附加燃料被燃烧用了。这种炉子节煤率最高。螺旋排管式锅炉在大环形槽内旋转行走是为了进燃料时,使燃料旋转到指定位置上; 炉体圆心管是用来定位螺旋排管式锅炉的,也是用来定位旋转接头26的。大环形槽通过螺栓固接在其下端面的混凝土基座上,它是使螺旋排管式锅炉在其规定的路线上旋转。
(六).中火盖4、下火盖19,分类、作用、技术特征、各部分的作用 中火盖4、下火盖19,两种分成两类,一类是圆火盖,另一类是长圆形火盖。
中火盖4的作用(1)在煤托2的作用下顶住峰窝煤不让其上下窜动。⑵通过排气调节板3来控制排气量的大小(3)控制火势大小,进而达到严格控制火头数量。这是提高热能利率的重要措施。
下火盖19的作用,通过进气调节板21来控制进气量的大小,用来控制火头燃烧强度的 中火盖4的技术特征 中火盖4是由圆圈盖、排气调节板3、煤托2及螺母组成;在火盖圆圈盖端面的外径上有均勻分布的三个凸台,在圆圈盖上分布有4个等距离的圆孔,4个圆孔紧挨着圆圈盖的内径;在圆圈盖的另一端面中心处有个凸台,在凸台中心是螺纹孔;排气调节板3套在凸台上并在圆圈盖内,动配合,排气调节板3上也4个等距离的圆孔,圆孔与圆圈盖上分布的 4个等距离的圆孔要同心、同圆;在凸台中心的螺纹孔内装有煤托2,螺母拧在煤托2的螺纹上,用来压住排气调节板3的。
中火盖4各部分的作用; 三个凸台是用来固定中火盖4的,4个等距离的圆孔是排气口,排气调节板3上的 4个等距离的圆孔是用来调节排气量大小的,煤托2通过调节长短,用来顶住峰窝煤的。同时还需说明的是中火盖4的三个凸台及圆圈盖的外径是和下火盖19的三个凸台及圆圈盖的外径是一样的。它们能互换使用,以便于在春夏秋三季时,用中火盖4及长煤托2来托煤, 烧水做饭了。
为使煤炉能一炉两用,特设煤托2这个部件。冬季是取暖炉;而在春夏秋三季时, 将炉体8旋转180°后。在煤托2的作用下,使炉体8的上部只能成下4-6块峰窝煤,就可烧水做饭了,从而成为两用炉。
煤托2的技术特征; 煤托(2)是一根细长螺纹棒,在细长螺纹棒下端是球头,球头套装在凸台的盲孔内,球头与盲孔是动配合;在凸台的下端面固接着一个圆托盘,圆托盘呈片状。
煤托2各部分的作用 煤托2的长螺纹,是用来调节煤托的高度。圆托盘是用来托住或着是顶住峰窝煤的,在炉体8旋转时,为不使峰窝煤上下窜动。同时也为了阻止热气流从峰窝煤中部的通气孔中直接排出,是让热气流迂回曲折,绕道从炉膛内壁上升排出,延长一点时间就能多利用热能。
b.下火盖19的技术特征 下火盖19是由圆圈盖,圆圈炉篦子、立柱、凸台、进气调节板21、灰渣筒等部分组成;在圆圈盖端面的外径上有均勻分布的三个凸台,灰渣筒固接在圆圈盖的下端面上,门形闸槽又固接在灰渣筒的下端面上,在门形闸槽内装有动配合的进气调节板21 ;在圆圈盖的上端面有三个立柱,在三个立柱上平面有个圆圈炉篦子,在圆圈盖的上端面与圆圈炉篦子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进气室18。
下火盖19各部分的作用 三个凸台是用来固定下火盖19的,进气调节板21是用来调节进气量大小的,并起封火作用。三个立柱是创造出个进气室18用的,圆圈炉篦子,是用来托住峰窝煤的,灰渣筒是成煤渣的,同时也是用于防尘的。
(七)燃烧室的重要性及其分类、材料、结构、作用、和其技术特征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简称为新燃烧法。
(1)燃烧室的重要性 新燃烧法必须使用长筒旋转炉具。而长筒旋转炉具又必须有燃烧室才能使用新燃烧法,否则用传统的燃烧方法,峰窝煤是烧不起来的。因此,燃烧室就是长筒旋转炉具中,最核心的部件。
燃烧室就是创造出火头的部件,几个燃烧室就形成几个火头.没有燃烧室也就没有新燃烧法.没有新燃烧法,就产生不出长筒旋转炉具.不仅如此,燃烧室还能控制火势的大与小,火力的强与弱.用兰火燃烧室则火势越烧越旺.如用炽火燃烧室则火力强劲,达到煤气燃烧的最高境界.这不但提高了煤资源的利用率,还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污染. (2)燃烧室的分类、作用、材料和其结构 根据火焰燃烧的强度,燃烧室又分为三种·Λ.炽火燃烧室B.兰火燃烧室C.红火燃烧室 炽火燃烧室就是用它将煤气燃烧到白炽火.使煤气燃烧到了其最高境界.它极限度地提高了煤气的利用率,也极限度地把煤气的燃烧强度,发挥到了极至。从而使煤的利率也提高到极限.将煤气烧成白炽火.它的最大好处是使煤的用途非常广泛了。现在一升汽油7. 14元人民币.这相当于10块峰窝煤,20多斤煤的价钱.而20多斤煤所产生的热能, 足以使汽车开出250多公里远.这种失衡的价格.就必将出现新的返古现象.什么新型外燃汽车,外燃火车,新型发电设备系统等交通工具将应运而生. 燃烧室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三大类.a.钢铁材料类.b.耐火材料类C.燃烧材料类· a.钢铁材料燃烧室常用的材料是含碳量极高的铸铁.用这种材料制做的燃烧室,它不但结实.而且在炉内高温下不氧化.从而达到结实耐用的程度.又由于它含碳量极高,使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储存能量的作用.因此,也可以叫它为储能炽火燃烧室. 用普通铁材料做成各种燃烧室.这种材料极为广泛.用钢筋或扁铁弯成圆圈就是个燃烧室.普通铁制做燃烧室容易,并且来得快.价钱便宜.只是很不耐用.在炉火作用下,容易氧化脱皮极易损坏。
b.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也有三种陶瓷耐火材料,耐火水泥,黄土泥. 耐火水泥制做的燃烧室与陶瓷耐火材料烧制的燃烧室及黄土泥烧制的燃烧室比较,相对而言,耐火水泥制做的燃烧室来得快,结实耐用.这种材料制做的燃烧室,都能够储存大量的热能,因此也可以叫它们为储热炽火燃烧室. 耐火水泥制做的炽火燃烧室的内壁比铸铁的厚很多,因此,它不但占据燃烧室的空间比较大.而且也能储存大量的热能来提高燃烧室内的温度.从而提高火焰燃烧的强度.用铸铁制做的炽火燃烧室的内壁比耐火水泥制做的炽火燃烧室的内壁要薄很多,但其高度要增加很多.以防被烧化. c.燃烧材料.改变现有峰窝煤的外形尺寸及其结构,使它们之间能够自创燃烧室.就能极大地提高煤气燃烧时的火势.只是做起来不容易,并且还有一系列其它难解决的问题. 用烟煤块做燃烧室也能达到加大火势的效果.但是,由于空气的强对流现象,使底煤燃烧很不彻底,同时加大空气的污染程度.又由于燃烧室的缩小和粉灰的增加,使上一块峰窝煤的通气效果减弱。
A.炽火燃烧室15的技术特征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炽火燃烧室15有三种结构i.圆形结构ii.长圆形结构iii.圆球形结构 A.炽火燃烧室15的技术特征 炽火燃烧室15的外形似短圆筒,在短圆筒的上、下部位都有垛口,并且是均勻分布有数个,在短圆筒的上、下IOmm部位内,各有一个圆形空槽;在短圆筒内的上与下的圆形空槽之间是网状峰孔,网状峰孔内均勻分布着六方形或圆形通孔,网状峰孔其形状极似密极的蜂窝,其内壁厚度较一致,短圆筒的中心有螺纹孔或着是圆通孔。
炽火燃烧室15的各部分作用 炽火气垫的垛口和圆形空槽是为了分散火焰用的,炽火气垫的内壁厚度一致,是为了在火焰加热内壁后,使内壁的内应力也保持一致,从而延长燃烧室的使用寿命;而密极的蜂孔内壁也是为了储存大量的热能,使峰孔内的温度极高.从而使在峰孔内燃烧着的火焰强度得到极大地提高.从开始时的兰火焰过渡到白炽火。这就极象汽灯中的雾化汽油, 在高温的石棉网罩中燃烧那样,把雾化汽油烧成白炽火灯.从而把黑夜照得通明雪亮.把雾化汽油燃烧到了极限程度.而在圆筒下端的IOmm部位内的这个圆形空槽,是为了使火焰不都集中在峰孔内,而是分散地、均勻分布在圆形空槽内外,去燃烧峰孔的内壁。使其存储大量热能用来提高火焰的燃烧强度。而在圆筒上端的IOmm部位内的这个圆形空槽,也是为了使火焰分散地、均勻分布在圆形空槽内外,去燃烧上一块峰窝煤的底平面。圆筒上、下部位的垛口,都是为了使火焰分散地、去燃烧炽火燃烧室15的外径部位及峰窝煤外径部位。
B.长圆形炽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 长圆形炽火燃烧室是个长圆立体形,在长圆立体形的各边IOmm厚的范围内是均勻分布的网状峰孔,所有峰孔都是通孔;其内壁厚度较一致; 长圆形炽火燃烧室是用在长筒旋转锅炉上的。
C.圆球形炽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 圆球形炽火燃烧室是由两个半圆形球体固接后所形成的圆形球体,在整个圆形球体的表面上是密布的蜂孔;在圆形球体内部是大泡沫形体。
圆球形炽火燃烧室的各部分作用 圆形球体是使圆球形炽火燃烧室在螺旋排管式锅炉的炉膛内,容易做到、滚动置放到指定位置上。密布的蜂孔是为空气进入圆形球体内部。大泡沫形体a.是为挤占圆形球体内部的空间,少进一部分空气,多进一部分煤气。b.也是借助大泡沫形体来储存些热能。c.是使煤气在小空间及高温度中燃烧从而形成白炽火。
D.兰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兰火气垫的技术特征兰火燃烧室是个扁圆圈,其高度在35mm右右 兰火燃烧室的作用. 它象个很短的烟筒,起到拔火作用.并能将火焰集中.火焰是在两块煤之间的圆圈内燃烧.一个火头开始时是红火焰,燃烧一段时候后,渐渐变为兰火焰.当产生第二个火头后,其火焰己是淡兰色的了.火力又提高了些.这种兰火燃烧室将圆圈内的峰窝煤尤其是中心部位,将煤烧得非常干净彻底.而峰窝煤外圆部位,由于有空气流动.因此,峰窝煤烧的不彻底.这是因为老式缸瓦内径尺寸过大造成的.今后只要将缸瓦的内径缩小到适到的尺寸,就能解决此问题. 红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E.红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 红火燃烧室是个丫字形型状.其高度在35mm右右. 红火燃烧室各部分的作用. 它把火头的火焰分布在两块煤间的炉膛内燃烧.火焰分布的面积,比兰火燃烧室的火焰分布的面积大很多,大量不助燃气体使炉温降低;因此,红火燃烧室只有在第二个火头产生以后才渐渐变为兰火焰的.所以,其火焰强度就低些.但是它却克服了兰火燃烧室将峰窝煤外圆部位烧不净的缺点. (八)·炉膛缸瓦9的技术特征 炉膛缸瓦9有四种结构。
A.是单个长筒B.是多个长筒C.长圆形长筒D.螺旋式长筒 炉膛缸瓦9的内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内径要小很多,那是因为它很长,所以其内径就必须小很多,以减弱空气强对流所造成的黑心煤现象.并且,要加厚缸瓦的厚度,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其锥度也要缩小,用来减小炉闱的,从而达到减轻总体重量的目的.传统缸瓦的通气槽很宽,加强筋很窄。而炉膛缸瓦9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以提高缸瓦的使用寿命。
炉膛缸瓦9的技术特征 A.长筒缸瓦的长度要比传统的缸瓦,长3倍以上;炉膛缸瓦9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内径要小很多,其外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外径要大些,其锥度也要缩小些; B. 3个长筒是并排的,长筒与长筒之间是不相通的,都有隔墙;炉膛缸瓦9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内径要小很多,其外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外径要大些,其锥度也要缩小些; C.炉膛缸瓦9是个长圆形的长筒炉膛缸瓦;其内径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外径都是长圆形的,其长度很长,有一定锥度; D.炉膛缸瓦9是个螺旋排管式长筒缸瓦,其内径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没有锥度,是很长很长的螺旋上升式的长筒缸瓦。
(九).旋转支架14的技术特征及各部分的作用 旋转支架14的技术特征 旋转支架14是由两个三角支架及长方形底座与两个圆筒组成;在每个三角支架的端头都有个圆筒,圆筒与三角支架成T字形,相固接,两个三角支架底部与长方形底座, 相固接,两个三角支架遥相对应,而两个三角支架上的两个圆筒要对称并同心;有个立着的厚板固接在圆筒的外侧面,端头处,厚板上有个螺栓孔。
旋转支架14的各部分的作用 旋转支架14是用来支承炉体8的,并使炉体8悬空,以便于炉体8旋转。旋转支架14上的两个圆筒分别套在炉体支腿12的外径上,圆筒与炉体支腿12是动配合。立着厚板是通过内六角螺栓25用来固接旋转接头26的。
(十).旋转接头26的技术特征与各部分的作用 旋转接头26的技术特征 旋转接头26的外形似弯头,在弯头的水平方向是大直径的长圆筒,在长圆筒的内径里有数个,并列的、等距离的环形空槽,和环形空槽挡,有个立着的厚板固接在长圆筒的外侧面,端头处,厚板上有个螺栓孔;弯头的垂直方向是个细长水管,在水管接头处有管螺纹。
旋转接头26的各部分的作用 环形空槽是为了装0形密封圈13的。厚板是个连结件也是用来定位旋转接头26 的不使其转动。厚板上的螺栓孔是为内六角螺栓25,连结两个厚板用的。管螺纹是用来连结水管的。
发明的特点 1.新炉具可做到极限度地节约煤资源,极限度地使用煤气,并将煤气的燃烧强度烧到极至,极限度地利用热能。
2.新炉具的炉体旋转180度后,A.开始反向燃烧峰窝煤。重新燃烧最下面的煤, 不单是烧弱火煤,将其烧干净,达到省煤的目的。B.增加了一种新的封火方式。反向燃烧时还能将强火变旺火,旺火变中火,中火变弱火甚至熄灭。C.新炉具可中心给水和中心排水。
3.新炉具的火头离炉口及烟筒口有1米远,火头把产生的热能绝大部分,传给了峰窝煤和炽火燃烧室15,其热损失很小。
4.新炉具有两个到几十多个火头,火势就大得很、炽火燃烧室15可使煤气燃烧到极至,减少了煤烟对环境的污染,还提高了煤的利用率。
5.长方形烟筒离煤烟很近吸取的热能高于圆形烟筒。其热能又被水箱中的水吸取。最大化地利用热能。
6.新炉具产生五个火头后,在这段温度已达1200°C左右的高温区内。就将煤中的及空气中的,一切含有氢和氧的分子气体分解出来了,氧分子助燃,氢和碳分子则变为燃料被利用了。
7.新炉具封火时的总火势与旧炉具的旺火时相近。因此省煤。
8.新炉具是煤块中的煤气不烧净,乏煤块温度不降至常温决不排出。这就最大限度地使用煤气,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
9.新炉具是煤紧挨着换热面的,并用自身热能烘烤加热锅炉中的水或水蒸气。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
10.新炉具的炉膛,1.是大容量,成的煤多,但却是小空间,因为峰窝煤紧挨着换热面。另一个“小空间”即煤气是在炽火气垫的上下及蜂孔的小空间中燃烧。而炽火气垫本身又是个储能或着是储热介质,煤气在储能介质中燃烧,其温度可控制在900°C左右。煤气在储热介质中燃烧,其温度可达1200°C以上。煤气在这样的高温中燃烧必然是白炽火。这是煤气燃烧到的最高程度。是极限度地使用了煤气。2.可控制火头数量,达到节约用煤的目的。
11.新炉具采用自然给风,向上排烟,而不是强制给风。因此,热空气流动性差,又由于是多火头,使空气的预热可800°C以上。从而使热能利用率提高,也能使换热面的炉温, 控制在300-850°C度的大范围以内。自然给风还可省去给风机和引风机的电力损失,节约了大量电能。
12.新炉具添加的煤多,所以燃烧时间可长达27个小时以上.并且具有长达12小时左右的恒温火势和恒温度.因此,具有省煤、省时、省事、省心的好处。这就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放心地睡大觉而又温暖地度过这漫谩长夜。
13.新炉具是烧煤气。峰窝煤是一层一层燃烧的,多余的煤气顺着炉膛内壁往上燃烧煤的外径.循环反复,7-8块煤有4-6小时就能燃烧到最上面。4块峰窝煤被气化后,所形成的兰火苗就高达50公分.火力非常强劲,这是人们很难见到的现象.这是一般传统峰窝煤炉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 14.新炉具成的煤多烧的时间长,不易熄火.生火的次数就少很多。减少了生火时的麻烦事,并且排渣也方便.从炉底下直接一块一块地排出煤渣.干净利落.又减少了煤烟对环境的污染。少冒烟使烟筒的使用寿命提高。
15.新炉具生火时非常方便的. 16.非常环保,生完火以后,就再也看不到黑烟了,白烟冒得也很少.基本上是长时间看不到冒烟.这对环境非常有利 17.新炉具在添加新煤时,火势不降,温度不变.没有压灭火焰的现象。底煤的火苗依旧很旺地燃烧.不会因为添加新煤时,而会污染环境, 18.炉顶温度极高,可以产生大量蒸气,使新炉具用途非常广泛,如化雪、切冰、外燃车,发电等 19...新炉具是通过炉体排出大量热能,可用炉体烧水做饭取暖的.烟筒排出的热能极少.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长筒旋转炉具的长方形水葙22与其包褒着的长方形烟筒为一体,长方形水葙22的烟筒短长方形接头插在炉盘5的端面排烟口内;炉盘5的上端面的大圆炉口内装有上火盖1,为了减少烟气外泄,上火盖1的底平面比炉盘5的下端面要低出一点;炉盘5用三个定位螺栓7固接在炉体8上;在炉体8的炉膛口上端是上缸瓦圈6,在上缸瓦圈6 的内径里有个环形槽,环形槽上端面,分布均等的三个凸台豁口,中火盖4的三个凸台就通过这三个凸台豁口,进入上缸瓦圈6的环形槽内,向右旋转一定角度后,定位在环形槽中, 使中火盖4不能上下窜动;在中火盖4的上端面是排气调节板3,排气调节板3是用来调节排气口大小的,在排气调节板3的中心位置上是煤托2,煤托2通过螺纹调节,用圆托盘来顶住峰窝煤的,在炉体8旋转180°时,不使峰窝煤在炉膛内上下窜动;在煤托2的圆托盘与中火盖4的下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排气室23,排气室23是为给排气有个缓冲的空间;在中火盖4挨着峰窝煤时若没有这个缓冲的空间就会使炉火窒熄;在上缸瓦圈6的下部是炉膛缸瓦9,在炉膛缸瓦9内,装有九块峰窝煤17,在每块峰窝煤之间是炽火燃烧室15,共有七个; 在炉膛缸瓦9的下端是下缸瓦圈20,在下缸瓦圈20的内径里有个环形槽,环形槽下端面, 分布均等的三个凸台豁口,下火盖19的三个凸台就通过这三个凸台豁口,进入下缸瓦圈20 的环形槽内,向右旋转一定角度后,定位在环形槽中,使下火盖19不能上下窜动;在下火盖 19的上端面有储气用的进气室18,进气室18是预热空气用的;在下火盖19的下端面固接有灰渣筒28,灰渣筒28套装在珍珠岩保温层27的外侧面上,在灰渣筒28的下端面又固接有门形间槽,其内装有进气调节板21,门形间槽与进气调节板21是动配合,进气调节板21 是用来调节进气量的;在炉体8的外径两侧中间部位,有两个水管接头,分别是中心下给水管24、中心上排水管11,它们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炉体8上,中心下给水管24的下部是根方管,方管和炉体8固接,方管下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炉体8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炉体8上;同样中心上排水管11的上部也是根方管,方管和炉体8固接,方管上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炉体8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炉体8上;这两个水管同时也兼任炉体支腿12 ; 为使炉体8旋转360°,就必须采用中心给水和中心排水措施,为了减少一侧的占地面积, 采用在炉体8的外径两侧面,布置中心给水和中心排水;中心给水和中心排水也可同在炉体8的外径一侧面上,这是为了减化水管的安装;这两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两个炉体支腿12就装在旋转支架14上的两个圆筒中,炉体支腿12与圆筒是动配合;在套好两个炉体支腿12后,再将分开的旋转支架固接或焊接为一整体;旋转支架14使炉体8悬空,并可使炉体8做360°旋转;在中心上排水管11的接头外径上和中心下给水管24的接头外径上,都装有旋转接头26 ;在两个旋转接头26的四个环形槽中,都装有0形密封圈13,0形密封圈13分别套装在中心下给水管24的接头外径上和中心上排水管11的接头外径上,是封密的、滑配合;两个旋转接头26都是通过内六角螺栓25与旋转支架14两侧的圆筒上部的定位接头板,固接;旋转接头26实际上并不旋转,是固定不动地,旋转的是炉体8 ;旋转接头26它是通过0形密封圈的作用,能使炉体8,在360°的范围内,任意位置上,都能保证中心下给水管24和中心上排水管11,这两个水管接头处不漏水也不跑气的;在炉体8的外侧面上包裹着珍珠岩保温层27,它是用来为锅炉水套10保温的。
(一).长筒旋转取暖炉生火是非常方便的.它是从炉底下点火的生火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炉体8由垂直放置,改为水平放置,即平放.然后就往炉体内,加峰窝煤两块, 在两块峰窝煤之间加1个兰火气垫.然后在煤后把烟煤和劈柴码好,在劈柴后加油棉丝或其它易燃物都行,再把油棉丝点燃.再用乏煤托底;首先打开进气调节板21。再把下火盖 19的三个凸台从下缸瓦圈20的三个凸台豁口处,进入下缸瓦圈20的环形槽内,向右旋转一定角度后,定位在环形槽中,使下火盖19不能上下窜动。然后把炉体旋转为垂直放置,接上烟筒,盖上上火盖1即可。约30多分钟就可把火生好。40分钟后,就可以在每块峰窝煤上,加炽火燃烧室15,这样一组一组地,往炉膛内码放到接近炉口,用煤托2顶住峰窝煤,再把中火盖4的三个凸台从上缸瓦圈6的三个凸台豁口处,进入上缸瓦圈6的环形槽内,向右旋转一定角度后,定位在环形槽中,使中火盖4不能上下窜动。再打开排气调节板3。
(二).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燃烧过程 取暖炉在生火点燃第1块峰窝煤后,形成第一个火头16。第一个火头在兰火燃烧室内燃烧,并烘烤第2块峰窝煤。当第2块峰窝煤被烧红一部分后,就产生出煤气,并燃烧成为兰火焰,煤气在峰窝煤的通气孔中缓慢地燃烧,在燃烧自身的同时也在烘烤着炽火燃烧室15,直至把炽火燃烧室15也被烧红,就形成了第二个火头。这个火头又使第3块峰窝煤被烧红一部分后,就产生出煤气,并燃烧成为淡兰火焰,在峰窝煤的通气孔中缓慢地燃烧,在燃烧自身的同时,也在烘烤着炽火燃烧室15,直至把炽火燃烧室15也被烧红,就形成了第三个火头。这个火头又使第4块峰窝煤被烧红一部分后,就产生出煤气,并燃烧成淡兰火焰,在峰窝煤的通气孔中缓慢地燃烧,在燃烧自身的同时,也在烘烤着炽火燃烧室15,直至把炽火燃烧室15也烧红,就形成了第四个火头。这时火力强劲起来。由淡兰色火焰逐渐变为白炽火。到这时第二个火头和第三个火头的火焰是看不见颜色的。火焰将储热炽火燃烧室15烧成金黄色的了。炽火燃烧室15内的温度约1200°C左右。煤气是在通红通红的两块燃煤中间和约有1200°C左右,极高温度的炽火燃烧室15的峰孔中燃烧。这有如气灯中的雾化汽油,在石棉糸网中,被烧成白炽火,把黑夜照得像白天似的。因此,可以断定煤气燃烧,己达白炽火程度。第四个火头开始时依然是淡兰色火焰,当整块煤被烧红后,其火焰才逐渐变成为白炽火。这时是四个火头,又对第6块煤加热。由于,不助燃气体在1200°C的高温中,从火焰中被分离出来,变为热气流上升至中火盖4,其热量又慢慢烘烤第7、8、9三块煤中的水份及炽火燃烧室15。并使第6块煤燃烧起来,形成第五个火头。新炉具产生五个火头后,空气在通过温度已达1200°C左右的4个火头和炽火燃烧室15这段高温区时。就将煤中的及空气中的,一切含有氢和氧的分子气体分解出来了,氧分子助燃,氢和碳分子则变为燃料被利用了。不这样理解就很难想象,在五个火头后的氧气是从何处而来的。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20. 94%,这些氧气在通过1200°C高温的4个火头和炽火燃烧室15时,空气中的氧气到此时,应该被耗尽用完?在形成第四个火头后,其火势己迅猛形成,火力非常强劲。当形成第五个火头后。整个长筒炉膛内都在熊熊燃烧着煤气,火力非常强劲,兰火苗高达500mm以上很状观。因此,用峰窝煤炉取代烟煤取暖炉,将是长筒旋转取暖炉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总之就是这样,依次循环反复,形成众多火头。这种正向燃烧,火头是越烧越多, 火势越来越大,其火焰燃烧强度也是越来越强。而空气强对流现象,就是被这一个又一个火头拦截而减弱,所以,它不会形成空气强对流现象。因此,中间的火头总是强火势,而上部的火头是旺火势。只有强火势变弱后旺火势才能成为强火势。新燃烧法的这一燃烧特点。使空气流动减速,从而使热气流,在炉内滞留时间,长很多。提高了热能利用率。由于热气都上升至中火盖4,并蓄热于峰窝煤及炽火燃烧室15中。峰窝煤又紧挨着炉膛上部的换热面, 而换热面又是铁制换热面,因此,热能很快就传给锅炉水套10中的水。又由于热气集中在换热面处,其温度高300-850°C,使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并产生大量的蒸气。其实在产生四个火头后,换热面的温度就高达300°C以上就已经产生大量的蒸气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煤气和其所产生的热能。就需要控制火势走强,就得把下火盖19的进气调节板21和中火盖4的排气调节板3关小些,控制好进气量和排气量,使火头形成一定的量,约三个以下为好。从而形成恒温火势,并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环境。这样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也能放心地睡大觉,并能温暖地度过这漫漫长夜。这时新炉具就是处在封火状态下,也因其火头多,其火势却依然很旺。因此,既省煤、又省事、更省时。
(三).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煤资源,长筒旋转炉具采用了,反向燃烧峰窝煤。反向燃烧的重要性 1.长筒旋转取暖炉反转180°后,峰窝煤就开始反向燃烧。但是其火焰依然是朝上燃烧的。只是将原来所有的,火头朝下,而其火焰则开始向上反向燃烧了。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燃烧方向。原来最上面的第一个火头,现改为最下面的最后一个火头。这个原来第一个火头由旺火就熳慢地熄灭了。而原来最下部的那个火头,则由微火慢慢地变为中火进行燃烧了。一般正向燃烧3个小时,反向燃烧1小时。反向燃烧的时间规律约按正烧的三分之一左右计算,比较理想。反向燃烧的时间过长,超过3个小时后,原来即使是强火势,炉火也会慢熳地熄灭。所以,反向燃烧的时间,绝对不能过长。
2.反向燃烧可把微火煤烧净,不再有黑心煤存在。是极限度地用煤方法,也是极限度地利用煤气的方式之一。
3.反向燃烧1小时,就是多出1个多小时的时间。反向燃烧其火头越烧越少,火势是越烧越弱是向负方向发展。因此,就极大地延长了总燃烧时间。
4.反向燃烧是一种新的封火方式,它象急刹车那样迅速地改变强火势。也是一种控制火势发展的新方法。
5.反向燃烧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因为你只要改变了燃烧方向,那么,旺火头就必然朝下,因此,也就远离了烟筒口。热能损失就小很多。
6.由于是循环反复地进行正向及反向燃烧,使炉火处于一种均衡燃烧状态,并且, 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恒温火势,即中火的封火状态。因此,使室内有较长时间的舒适环境。
(四).采用反向燃烧峰窝煤时,一定要把中火盖4固定住,并用煤托2把峰窝煤顶住。不使峰窝煤在炉膛缸瓦9内上下窜动。在做好上述工作后,方可去掉炉体两侧的限位棍棒。将长筒旋转炉具旋转180°。进行反向燃烧峰窝煤。
(五).为了提高热能利用率,在炉盘5的排烟口,插入长方形水葙22的短长方形接头。这一反常规设计是为使烟油流入炉内,从而不污染环境,也提高了长方形水葙22的使用寿命。由于长方形水葙22中的长方形烟筒是扁方的,因此,煤烟是紧挨着扁方烟筒面的。使煤烟中的热能,会很快地传给长方形水葙22中的水。到这时,从长方形水葙22上端弯头的圆形接口处,冒出的煤烟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凉的。只有火头烧到炉体中上部时才是温乎的。为了充分利用热能,最好将上火头控制在炉体的中下部位。
权利要求
长筒旋转炉具是四种新煤炉的简称既长筒旋转炉、长筒旋转取暖炉、长筒旋转锅炉, 螺旋排管式锅炉;
1.长筒旋转炉具是由长方形水葙(22)、煤托O)、排气调节板(3)、中火盖、炉盘 (5)、上缸瓦圈(6)、炉体(8)、炉膛缸瓦(9)、中心上排水管(11)、旋转支架(14)、炽火燃烧室(15)、进气室(18)、下火盖(19)、进气调节板(21)、排气室(23)、中心下给水管(24)、旋转接头(26),等部件组成的;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水葙(2 与其包褒着的长方形烟筒为一体,长方形水葙0 的烟筒短长方形接头插在炉盘(5)的端面排烟口内;炉盘(5)的上端的大圆炉口内,装有上火盖(1);炉盘(5)下端用三个定位螺栓(7),固接在炉体(8)上;在炉体(8)的炉膛口上端是上缸瓦圈(6)与炉体(8)固接,在上缸瓦圈(6)的环形槽里装有中火盖;在中火盖的上端面是排气调节板(3),在排气调节板(3)的中心位置上是煤托O),煤托O)的托盘与中火盖的下端面形成排气室03);在炉体(8)的小内圆筒下端是炉膛缸瓦(9),炉膛缸瓦(9)在炉体(8)的中内圆筒里并固接,并在下缸瓦圈OO) 的上端面内;在炉膛缸瓦(9)的炉膛里,装有峰窝煤(17),在每块峰窝煤之间有炽火燃烧室 (15);在炉膛缸瓦(9)的下端是下缸瓦圈OO);下火盖(19)定位在下缸瓦圈OO)的环形槽中;在下火盖(19)的上端面与圆圈炉篦子之间形成进气室(18);在下火盖19的下端面固接有灰渣筒(观),灰渣筒08)套装在珍珠岩保温层(XT)的外侧面上,在灰渣筒08)的下端面又固接有门形闸槽,其内装有进气调节板;在炉体(8)的两外侧面中间部位上, 有中心下给水管04)和中心上排水管(11),它们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炉体(8)上;水管的根部位,同时兼任炉体支腿(12)的作用;炉体支腿(12)就装在旋转支架(14)上的两侧的圆筒中;两个旋转接头06)的环形槽中的O形密封圈(13),分别套装在中心下给水管 (24)的接头外径上和中心上排水管(11)的接头外径上;两个旋转接头06)都是通过内六角螺栓25与旋转支架14两侧的圆筒上部的定位接头板,固接;在炉体8的外侧面上包裹着珍珠岩保温层27 ;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其特征在于必须使用各种形体的长筒炉及燃煤自创的燃烧室或添加的燃烧室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长方形水葙0 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水葙0 是个长方形筒状,它密封地、包裹着在其中心位置的长方形烟筒为一体,在水葙的一侧,上、下部位都有水接头;水葙的上端是长方形烟筒的弯头,弯头口呈圆形,水葙的下端是长方形平面,在长方形平面的下端,中心位置有个短长方形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炉盘(5)其特征在于炉盘(5)的上端为长方形平面,在平面上有个长方形排烟口,排烟口与大圆炉口有一定距离,并与之相切;炉盘下端为圆筒,圆筒下部里有个小台阶,小台阶下部有三个螺栓孔, 在圆筒侧面有个凸台,凸台上部是排烟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中心上排水管(11)及中心下给水管04)其特征在于中心上排水管(11)和中心下给水管04)都是由圆水管和方管组成;圆水管在方管的一端部位,圆水管与方管成90°布置,圆水管与方管是相通并固接的,并且也是密封的;在方管的另一端,并与圆水管相对的另一外侧面的一端部位有个长圆孔,方管的两端头是封密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A.长筒旋转炉的炉体(8)其特征在于炉体(8)是个长圆筒,在长圆筒外径中间部位,装有对称的、外径相同的,并且是同心的水管头,既炉体支腿(12);在长圆筒的,上、下端头部位,有上缸瓦圈(6)、和下缸瓦圈 (20),在长圆筒上、下端头部位各有3个螺栓孔;B.长筒旋转取暖炉,炉体(8)其特征在于炉体(8)是由长外圆筒、上炉口、中炉口、下炉口,中内圆筒、小内圆筒、中心下给水管 (M)、中心上排水管(11)、炉体支腿(12)等形体组成;长外圆筒、与上炉口、中炉口、下炉口,及中内圆筒、和小内圆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密封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有两个水管接头,分别是中心下给水管(M)、中心上排水管(11),它们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长外圆筒的外径两侧面中间部位上;炉体支腿 (12)在加强板的辅助下固接在长外圆筒上;中心下给水管04)的下部是根方管,方管和长外圆筒固接,方管下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长外圆筒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长外圆筒上; 同样中心上排水管(11)的上部也是根方管,方管和长外圆筒固接,方管上端头侧面有个长圆孔与长外圆筒的长圆孔相通并固接在长外圆筒上;两根方管它们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是错位地、对称地;在长圆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长外圆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两个出水接头是对称地并在同一侧面;在长外圆筒的上下端头部位,都均勻分布有三个定位螺栓孔;C.长筒旋转锅炉的炉体(8)其特征在于炉体(8)是由长圆外筒、长圆上炉口、长圆中炉口、长圆下炉口,长圆中内筒、长圆小内筒、炉体支腿(12)、支腿加强板,及环形气包、再热器、长圆形炉膛缸瓦(9)、中心下给水管 (M)、等形体组成;长圆外筒、与长圆上炉口、长圆中炉口、长圆下炉口,及长圆中内筒、和长圆小内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封密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环形气包在上炉口上端面,并与上炉口固接,环形气包的一个接口与锅炉水套(10)的上排气口相通并固接,环形气包的的另一个接口与再热器的接口相通并固接; 再热器的另一个接口,既高压气出口,布置在炉体支腿(12)的中心处与炉体支腿(12)固接,再热器排管布置在长圆小内筒的下端及长圆中内筒里、炉体支腿(1 的上部位;两个炉体支腿(1 ,是对称地、同心地、固接在长圆外筒的两外侧面中心部位上,都有支腿加固板;再热器排管的下端是长圆形炉膛缸瓦(9);中心下给水管04)固接在长圆外筒的外侧面,炉体支腿(12)的中心位置里(既炉体支腿(12)的圆管里)与炉体支腿(12)固接冲心下给水管04)的下端是根方管,方管与中心下给水管固接并相通;方管的下端头的长圆孔与长圆外筒的长圆孔相接并相通;在长圆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长圆外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两个出水接头是对称地并在同一侧面上。D.螺旋排管式锅炉的炉体(8)其特征在于炉体(8)是由很长的螺旋圆管外筒,与上、中、下,三个炉口,很长的螺旋圆管中内筒, 很长的螺旋圆管小内筒,炉体支腿(12)、及环形气包、再热器、炉膛缸瓦、等形体组成;螺旋圆管外筒、与上、中、下,三个炉口、及螺旋圆管中内筒、和螺旋圆管小内筒固接后形成一个内外双层的密封的整体结构;在这内外双层的封密的整体结构的中间是锅炉水套(10);环形气包在上炉口上端面,并与上炉口固接,环形气包的一个接口与锅炉水套(10)的上排气口相通并固接,环形气包的的另一个接口与再热器的接口相通并固接;再热器的另一个接口固接在炉体定位圆管、即炉体圆心管的中心位置里,再热器的接口外径上套装有旋转接头06);炉体圆心管在螺旋排管式锅炉下端的大环形槽的中心处,炉体圆心管与大环形槽固接;大环形槽通过螺栓固接在其下端面的混凝土基座上;再热器排管固接在螺旋圆管小内筒的下端及螺旋圆管中内筒里;再热器排管的下端是炉体缸瓦;给水管04)与螺旋圆管外筒固接并相通,在其下端的外侧面;在螺旋圆管外筒的上端还装有安全阀和出水接头,在螺旋圆管外筒下端头装有出水接头;很长的螺旋圆管外筒是以10°以上的倾斜角、螺旋上升的;在螺旋圆管外筒的下端面固接着,并且,是均勻分布有五个长短不同的支腿,在支腿内装有可旋转的轮子,五个轮子在同一平面的大环形槽内。支腿轮子以炉体圆心管为轴心使整个螺旋排管式锅炉在大环形槽内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A.中火盖(4)其特征在于中火盖(4)是由圆圈盖、排气调节板(3)、煤托( 及螺母组成;在火盖圆圈盖端面的外径上有均勻分布的三个凸台,在圆圈盖上分布有4个等距离的圆孔,4个圆孔紧挨着圆圈盖的内径;在圆圈盖的另一端面中心处有个凸台,在凸台中心是螺纹孔;排气调节板(3)套在凸台上,并在圆圈盖内,动配合,排气调节板(3)上也4个等距离的圆孔,圆孔与圆圈盖上分布的4个等距离的圆孔要同心、同圆;在凸台中心的螺纹孔内装有煤托O),螺母拧在煤托O)的螺纹上,用来压住排气调节板(3)的。B.煤托(2)其特征在于煤托( 是一根细长螺纹棒,在细长螺纹棒下端是球头,球头套装在凸台的盲孔内,球头与盲孔是动配合;在凸台的下端面固接着一个圆托盘,圆托盘呈片状。C.下火盖(19)其特征在于下火盖是由圆圈盖,圆圈炉篦子、立柱、凸台、进气调节板(21)、灰渣筒08)等部分组成;在圆圈盖端面的外径上有均勻分布的三个凸台,灰渣筒08)固接在圆圈盖的下端面上,门形闸槽又固接在灰渣筒的下端面上,在门形闸槽内装有动配合的进气调节板; 在圆圈盖的上端面有三个立柱,在三个立柱上平面有个圆圈炉篦子,在圆圈盖的上端面与圆圈炉篦子之间形成的空间,就是进气室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A.炽火燃烧室(15)其特征在于炽火燃烧室(1 的外形似短圆筒,在短圆筒的上、下部位都有垛口,并且是均勻分布有数个,在短圆筒的上、下IOmm部位内,各有一个圆形空槽;在短圆筒内的上与下的圆形空槽之间是网状峰孔,网状峰孔内均勻分布着六方形或圆形通孔,网状峰孔其形状极似密极的蜂窝,其内壁厚度较一致,短圆筒的中心是螺纹孔或着是圆通孔。B.长圆形炽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长圆形炽火燃烧室是个长圆立体形,在长圆立体形的各边IOmm厚的范围内是均勻分布的网状峰孔,所有峰孔都是通孔;其内壁厚度较一致;C.圆球形炽火燃烧室的技术特征圆球形炽火燃烧室是由两个半圆形球体固接后所形成的圆形球体,在整个圆形球体的表面上是密布的蜂孔;在圆形球体内部是大泡沫形体。D.兰火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兰火燃烧室是个扁圆圈,其高度在35mm右右E.红火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红火燃烧室是个丫字形型状.其高度在35mm右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炉膛缸瓦(9)其特征在于A.长筒炉膛缸瓦的长度要比传统的缸瓦,长3倍以上;炉膛缸瓦(9)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内径要小很多,其外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外径要大些,其锥度也要缩小些;B.3个长筒是并排的,长筒与长筒之间是不相通的,都有隔墙;炉膛缸瓦(9)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内径要小很多,其外径要比传统的缸瓦外径要大些,其锥度也要缩小些;C.炉膛缸瓦(9)是个长圆形的长筒炉膛缸瓦;其内径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其内外径都是长圆形的,其长度很长,有一定锥度;D.炉膛缸瓦(9)是个螺旋排管式长筒缸瓦,其内径的通气槽很窄,加强筋很宽,没有锥度,是很长的螺旋上升式的长筒缸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旋转支架(14)其特征在于旋转支架(14)是由两个三角支架及长方形底座与两个圆筒组成;在每个三角支架的端头都有个圆筒,圆筒与三角支架成T字形,相固接,两个三角支架底部与长方形底座,相固接,两个三角支架遥相对应,而两个三角支架上的两个圆筒要对称并同心;有个立着的厚板固接在圆筒的外侧面,端头处,厚板上有个螺栓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长筒旋转炉具旋转接头06)其特征在于旋转接头06)的外形似弯头;在弯头的水平方向是大直径的长圆筒,在长圆筒的内径里有数个,并列的、等距离的环形空槽,和环形空槽挡,有个立着的厚板固接在长圆筒的外侧面,端头处,厚板上有个螺栓孔;弯头的垂直方向是个细长水管,在水管接头处有管螺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多火头连续均衡燃烧法及其派生出的长筒旋转炉具。属于煤的燃烧方法及煤炉用具类。长筒旋转炉具在炽火燃烧室的作用下,可产生十几个火头,火势大,火力极强。该长筒旋转炉具与现有煤炉比较,可做到极限度地节约煤资源,极限度地使用煤气,并将煤气的燃烧强度,烧到极至,极限度地利用热能。极大地改善了环境污染。新炉具的炉体可旋转180度后,能反向烧煤气。长筒旋转炉具由炉盘、中火盖、煤托、炉体、炽火燃烧室、下火盖、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顺序地布置在炉体上。长筒旋转炉具用于取暖、做饭、扫雪、切冰;用长筒旋转锅炉带动外燃车及发电机,将极大地简化发电动力设备系统。
文档编号F24B9/00GK102183044SQ20111005524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9日
发明者张启凤 申请人:张启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