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217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屋面通风器,尤其涉及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大型的厂房、车间或是仓库,往往都需要安装大型的屋顶自然通风系统,利用温差和自然风的作用将屋内的过热空气、污浊空气、有害气体等排出室外,相比以往用电能排出室内空气,节约电能,更为环保;现有的屋面自然通风器为了同时解决通风及防雨的问题,全部采用在屋面开口的正上方使用防雨板将雨水遮盖,但同时此部分不通气,气流只能从两侧绕过防雨板,在防雨板的两侧形成风道,即在屋面开口的两侧形成风道,风道被中间的防雨板隔开,故以往的屋顶条形自然通风器均属于间隔风道式通风器,其风道被屋面开口正上方的防雨板隔开;这种通风器要想达到与屋面开口一致的有效通风量,必须使通风器向屋面开口两侧膨出,以获得足够的通风道宽度,这样必定增加通风器的自身重量,并且增加建筑本身的结构重量,从而大大增加了建筑投资成本。而为了降低成本,就减少通风器的膨出量,这样,通风量就会大大降低。由于有膨出的问题,通风器占有的空间较大,当并排放置时,有效通风面积仅占屋面开口面积的40%以内。间隔风道式通风器,还可能存在狂风爆雨打在外护板上,飞溅雨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为一种全新的结构,其有效通风面积大于屋面开口面积的80%,完全避免了雨雾进入室内的可能性,使通风量可控,采光量可控,高度低,重量轻,节约材料。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 包括骨架,骨架上设有至少两组防雨板,相邻组防雨板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最下方一组防雨板的下端边沿下方设置有排水槽,以最上方一组防雨板上端边所组成平面上的某一点为端点向平面下做任意角度的射线,射线射在某一张防雨板或外护板上。作为优选,骨架的四周外侧包覆有外护板。作为优选,每组防雨板内的单个防雨板之间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每张防雨板下边沿的垂直投影均落在该张防雨板下方的某一张防雨板或排水槽内。作为优选,最下方一组防雨板的上边沿的垂直投影落在下方相邻的排水槽内。进一步优选,所述排水槽位于最下方防雨板的下端边沿正下方。更进一步优选,骨架上设有可转动的阀板及与之对应的控制阀。作为优选,防雨板插接于骨架上,且在插接处设有紧固用扣件。作为优选,所述骨架由多块骨架片可拆卸连接构成。作为优选,所述骨架的纵向方向上设有三组防雨板,其中,第一组的防雨板向左倾斜,第二组的防雨板向右倾斜,第三组的防雨板向左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防雨板为采光板。进一步优选,所述阀板为采光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①方形骨架构成的方形通风器,其中,在骨架下端可转动的阀板能够起到开关通风器的作用,而且由电动控制机构进行控制,非常方便;②在骨架间连接的倾斜的防雨板,使得雪或雨能够顺着防雨板顺流到下端的排水槽中排出,由于防雨板错落交叉位置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及雨雾从空隙中落入室内;③ 并列式的通风道不用将通风器做得很大,即能达到有效通风面积大于屋面开口面积的80%, 大大增加了矩阵式通风器的通风量,所以自重较轻,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原屋面的结构耗钢量,能大大节约建筑投资成本;④防雨板采用采光材料,阀板可采用完全采光或是采光与不采光的组合,使得阀板具有调节通风量、采光及遮阳的功能;⑤防雨板为插入式安装在骨架上,经专用扣件固定,安装方便,速度快,质量易控制;⑥骨架由多块骨架片可拆卸连接构成,安装运输都很方便。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骨架及连接在骨架上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骨架片结构示意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和二外部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中1、骨架;2、通孔;3、防雨板;4、排水槽;5、水槽孔;6、阀板;7、控制阀;9、外护板;21、扣件;11、骨架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包括骨架1和排水槽4,骨架1的四周外侧包覆有外护板9,骨架1上设有至少两组防雨板3,相邻组防雨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最下方一组防雨板3的下端边沿下方设置有排水槽4,以最上方一组防雨板3上端边所组成平面上的某一点为端点向平面下做任意角度的射线,射线射在某一张防雨板3或外护板9上。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该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包括两块呈长方形的骨架1,骨架1间设有向左或向右倾斜的防雨板3,在骨架1的纵向上至少设有两组防雨板3,其中,上下相邻的防雨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且位于上方的防雨板3的下端延长线落在相邻下方的防雨板3上,且每张防雨板3下边沿的垂直投影均落在该张防雨板3下方的某一张防雨板3或排水槽4内, 最下方一组防雨板3的上边沿的垂直投影落在下方相邻的排水槽4内,上面所述的垂直投影是指以某一点为端点,向其正下方作射线,射线首次穿过某物体上的点,每组防雨板3由数块在骨架1的横向上等高且平行的防雨板3构成,作为优选,所述骨架1的纵向方向上设有三组防雨板3,其中,第一组的防雨板3向左倾斜,第二组的防雨板3向右倾斜,第三组的防雨板3向左倾斜;作为优选,所述骨架1上开有与防雨板3对应的长条形的通孔2,防雨板 3通过通孔2插接在骨架1间,所述骨架1外侧通孔2旁设有用于紧固防雨板3的扣件21, 扣件21为插销式的插片,骨架1上开有与扣件21对应的条形孔,骨架1的下端设有排水槽 4,所述排水槽4位于最下方的防雨板3的下端边沿正下方,骨架1上开有用于安装排水槽4 的水槽孔5,排水槽4通过水槽孔5安装在骨架1上,并且水槽孔5用于排出排水槽4中的水,在最下方的防雨板3下方的骨架1间设有可转动的阀板6,在骨架1外侧设有与阀板6 对应的控制阀7,控制阀7由设于骨架1上的电动控制机构进行控制,在骨架1的两侧及外侧包覆有外护板9。本实施例的控制阀7为齿轮状,所述电动控制机构主要由电动机和链条及电源开关组成,其中,链条缠绕在齿轮状的控制阀7上,电动机带动链条转动,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所述防雨板3和阀板6均为采光板,使得阀板6具有调节通风量、采光的功能;如果阀板6为非采光板,阀板6还可起到遮阳的作用。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3、图4,该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包括两块呈长方形的骨架1,所述骨架 1由多块骨架片11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构成,所述骨架片11为一块热镀锌钢板的竖直片和一体连接在竖直片左端上边沿的方形片和一体连接在竖直片右下端边沿的梯形片构成; 骨架片11的纵向上开有三条方波形的通孔2,其中,最上方的通孔2向左倾斜,中间的通孔 2向右倾斜,最下方的通孔2向左倾斜;防雨板3的插接端与通孔2相匹配,防雨板3通过通孔2插接在骨架1间,其中位于上方的防雨板3的下端延长线落在相邻下方的防雨板3上, 骨架1间还连接有排水槽4,排水槽4固定连接在位于最下方的防雨板3的下边沿上,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
参见图5,该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与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区别在于骨架1为弯折的形状,其余与实施例一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三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本发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骨架1的块数,不局限于并排两块,两块骨架1构成一个基本的单元,即本产品在沿防雨板3长度方向上可叠加若干个单元,也可在沿骨架1的横向上叠加若干个单元;本产品用于大型现代化工业建筑上,沿骨架1横向上叠加若个单元,制作成若干长,宽度在1米-6米的通风器,其能达到的通风效果及经济效益是非常客观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包括骨架(1),骨架(1)上设有至少两组防雨板(3),其特征在于相邻组防雨板(3)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最下方一组防雨板(3)的下端边沿下方设置有排水槽(4),以最上方一组防雨板(3)上端边所组成平面上的某一点为端点向平面下做任意角度的射线,射线射在某一张防雨板(3)或外护板(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每组防雨板(3)内的单个防雨板(3)之间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每张防雨板(3)下边沿的垂直投影均落在该张防雨板(3)下方的某一张防雨板(3)或排水槽(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最下方一组防雨板(3) 的上边沿的垂直投影落在相邻的防雨板(3)上或落在下方相邻的排水槽(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骨架(1)上设有可转动的阀板(6 )及与之对应的控制阀(7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6)为采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防雨板(3)插接于骨架 (1)上,且在插接处设有紧固用扣件(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由多块骨架片(11)可拆卸连接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的纵向方向上设有三组防雨板(3),其中,第一组的防雨板(3)向左倾斜,第二组的防雨板(3)向右倾斜,第三组的防雨板(3)向左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板(3)为采光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列风道式自然通风器,包括骨架和排水槽,骨架上设有至少两组防雨板,相邻组防雨板的倾斜方向相反,每组防雨板内的单个防雨板之间相互平行,以最上方一组防雨板上端边所组成平面上的某一点为端点向平面下做任意角度的射线,射线射在某一张防雨板或外护板上。本发明的采光量及通风量可控,可消除沾水的雨雾,通风器自重较轻,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原屋面的结构耗钢量。
文档编号F24F7/02GK102269460SQ20111021342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彭大林, 梁鹏 申请人:四川麦克威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