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5878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储水箱。
背景技术
现有热泵热水器的储水箱包括外水箱、内水箱、位于内水箱中的铜盘管等;在外水箱和内水箱之间设置发泡保温层,在内水箱上设有与进出水管道连接的接头。铜盘管与热泵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阀等组成)连接,从而组成一个闭路系统;闭路系统内注有传热介质。当热泵系统开始工作时,压缩机把在蒸发器中已吸热气化的传热介质不断压到位于内水箱中的铜盘管内,直至把气体压缩成液体放出热量。从铜盘管的另一端流出的传热介质通过节流阀后进入蒸发器中,传热介质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后进入压缩机,经压缩机的压缩后再次进入铜盘管内,如此周而复始的对内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但上述现有的储水箱,由于铜盘管直接与内水箱中的水相接触;热水产生的水垢对铜盘管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会缩短铜盘管的使用寿命,导致使用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包括外水箱和内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内水箱的内腔相连通;外水箱、内水箱承压箱和内水箱从外至内的依次套装,在内水箱的外表面设置金属中空板制成的盘管,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相连通;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均依次贯穿内水箱承压箱和外水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改进在外水箱和内水箱承压箱之间设置保温层,在内水箱承压箱和内水箱之间设置压力传递层;介质进管、介质出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依次贯穿压力传递层、内水箱承压箱、保温层和外水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进一步改进盘管的横截面为扁方形,在盘管的内腔中设有2 20条相互平行的管道,每根管道的两端均分别与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相连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进一步改进在内水箱的外表面设置与盘管相吻合的凹槽,盘管被嵌入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在外水箱和内水箱之间设置了内水箱承压箱, 即外水箱、内水箱承压箱和内水箱从外至内的依次套装,从而使内水箱和内水箱承压箱形成了一个有夹层的水箱。在内水箱的表面盘绕盘管,即使得盘管位于内水箱和内水箱承压箱所形成的夹层中。这样设置的盘管既能将热量传递给内水箱中的水,又能使盘管与水相分离,从而确保盘管不会受到水垢的腐蚀;因此能提高整个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使用寿命。 在内水箱承压箱和内水箱之间设置的压力传递层,能把压力传递给内水箱承压箱;从而提高整个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耐压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的局部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外水箱1、保温层2、内水箱承压箱3和压力传递层4被剖切);图2是
图1中A-A剖的旋转后的剖面放大局部示意图;图3是
图1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即盘管6与热泵系统相连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包括中心轴线相重合的外水箱1、 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该外水箱1、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从外至内的依次套装。 在外水箱1和内水箱承压箱3之间设置保温层2,在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之间设置压力传递层4 ;保温层2可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压力传递层4可由树脂制成。在内水箱5的外表面设置盘旋状的凹槽51,与此凹槽51相吻合的盘管6被嵌入凹槽51内,且盘管6紧贴内水箱5的外表面,从而有利于提高传热效率。盘管6由金属中空板制成,此盘管6的横截面为扁方形,在盘管6的内腔中设有2 20条相互平行的管道61 (图2中所示为6条),每根管道61的两端均分别与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密封地相连通。 介质进管7靠近内水箱5的底部,介质出管9靠近内水箱5的顶部。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均依次贯穿压力传递层4、内水箱承压箱3、保温层2和外水箱1而外露。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分别与内水箱5的内腔密封地相连通;进水管8靠近内水箱 5的底部,出水管10靠近内水箱5的顶部。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均依次贯穿压力传递层 4、内水箱承压箱3、保温层2和外水箱1而外露。上述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实际使用时外接热泵系统,如图3所示,具体为压缩机40 的出口与介质进管7相连,介质出管9的出口通过节流阀20后与蒸发器30的入口相连,蒸发器30的出口与压缩机40的入口相连,从而组成一个闭路系统;闭路系统内注有传热介质 (例如为氟利昂)。当热泵系统开始工作时,压缩机40把在蒸发器30中已吸热气化的传热介质通过介质进管7不断压到盘管6的管道61内,直至把气体压缩成液体放出热量,从而起到对对内水箱5中的水进行加热。从管道61的另一端流出的传热介质依次通过介质出管9和节流阀20后进入蒸发器30中,传热介质由液体变成气体吸收热量,然后进入压缩机 40,经压缩机40的压缩后再次通过介质进管7进入盘管6的管道61内,如此周而复始的对内水箱5中的水进行加热。由于在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之间设置压力传递层4,因此当内水箱5中的水压作用在内水箱5的箱壁上时,能通过压力传递层4把压力传递到内水箱承压箱3上,从而确保了内水箱5的承压能力。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包括外水箱(1)和内水箱(5),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分别与内水箱(5)的内腔相连通;其特征是外水箱(1)、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从外至内的依次套装,在内水箱(5)的外表面设置金属中空板制成的盘管(6),所述盘管(6)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相连通;所述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均依次贯穿内水箱承压箱(3 )和外水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其特征是在外水箱(1)和内水箱承压箱(3 )之间设置保温层(2 ),在内水箱承压箱(3 )和内水箱(5 )之间设置压力传递层(4 );所述介质进管(7)、介质出管(9)、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均依次贯穿压力传递层(4)、内水箱承压箱(3 )、保温层(2 )和外水箱(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其特征是所述盘管(6)的横截面为扁方形,在盘管(6)的内腔中设有2 20条相互平行的管道(61),所述每根管道(61)的两端均分别与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其特征是在所述内水箱(5)的外表面设置与盘管(6)相吻合的凹槽(51),所述盘管(6)被嵌入凹槽(5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包括外水箱(1)和内水箱(5),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分别与内水箱(5)的内腔相连通;外水箱(1)、内水箱承压箱(3)和内水箱(5)从外至内的依次套装,在内水箱(5)的外表面设置金属中空板制成的盘管(6),盘管(6)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相连通;介质进管(7)和介质出管(9)均依次贯穿内水箱承压箱(3)和外水箱(1)。该热泵热水器储水箱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H9/00GK201983445SQ2011200162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在祥 申请人:刘在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