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0720阅读:1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井式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周期性生产窑炉,具体是用于电子陶瓷、稀土材料、热敏元件和稀有金属的预烧、烧结和熔炼工艺。
背景技术
井式炉系列设备主要适用于电子陶瓷、稀土材料、热敏元件和稀有金属的预烧、烧结和熔炼工艺。目前,传统的井式炉在炉膛结构上不设计内炉管,再加上炉膛主要由重质材料砌筑而成,由于重质材料比重大、热容差、容易掉渣,导致整个炉膛高温下保温效果不好、 能耗大,同时,设备较重、外形尺寸较大、不美观,另外,掉渣使炉膛洁净度较差,严重影响了物料烧结的品质和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一种井式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传统井式炉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外形美观、温度均勻、升降温速率调整范围大、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的井式炉设备。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式炉,主要由机械框架、炉膛、U型硅钼棒和控制柜组成,机械框架为立式结构,外层有一个网状的防护罩,顶部设置有翻转式炉盖,炉盖上有翻转限位装置,底部安装有滚轮;炉膛内置炉管,炉管底部设计有放置物料的承烧板,炉管和承烧板同为刚玉莫来石材质,炉膛耐材采用轻质陶瓷纤维材料咬口拼装而成,耐火层、保温层、隔热层分别选用莫来石纤维、高铝纤维和硅酸铝纤维;选用U型硅钼棒加热,硅钼棒圆周布置在炉膛与炉管之间,用夹具悬挂在炉膛顶部,热电偶穿过炉膛伸至炉管外壁;控制柜单独设计,操作面板位于控制柜上部,所有控制均位于操作面板上,操作面板上对应有温控仪表、电源开关和操作按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克服了使用中炉膛的坍塌和开裂现象,保证了腔体的平整性、密封性,提高炉膛内的温度均勻性,保证物料的烧结品质,设备整体外观美观大方,操作简单,维护、维修十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井式炉主视图。1为机械框架,2为炉膛,3为防护罩,4为滚轮,5为炉盖,6为翻转限位装置,7为炉管,8为承烧板,9为耐火层,10为保温层,11为隔热层,12为硅钼棒,13为热电偶。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井式炉的控制柜主视图。14为控制柜,15为操作面板,16为温控仪表,17为电源开关,18为操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井式炉,主要由机械框架1、炉膛2、U型硅钼棒12和控制柜14组成,机械框架1为立式结构,机械框架1外层有一个网状的防护罩3,机械框架1顶部设置有翻转式炉盖5,炉盖5上有翻转限位装置6,物料从机械框架1顶部装卸,机械框架1底部安装有滚轮4,井式炉可以移动;炉膛2内置炉管7,炉管7底部设计有放置物料的承烧板8,炉管7和承烧板8同为刚玉莫来石材质,炉膛2耐材采用轻质陶瓷纤维材料咬口拼装而成,耐火层9、保温层10、隔热层11分别选用莫来石纤维、高铝纤维和硅酸铝纤维;选用U型硅钼棒12加热,硅钼棒12圆周布置在炉膛2与炉管7之间,用夹具悬挂在炉膛2顶部,热电偶 13穿过炉膛2伸至炉管7外壁。 如图2,控制柜14单独设计,操作面板15位于控制柜14上部,所有控制均位于操作面板15上,操作面板15上对应有温控仪表16、电源开关17和操作按钮18。
权利要求1.一种井式炉,主要由机械框架(1)、炉膛(2)、U型硅钼棒(12)和控制柜(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框架(1)为立式结构,机械框架(1)外层有一个网状的防护罩(3), 机械框架(1)顶部设置有翻转式炉盖(5),炉盖(5)上有翻转限位装置(6),机械框架(1) 底部安装有滚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炉,其特征在于炉膛(2)内置炉管(7),炉管(7) 底部设计有放置物料的承烧板(8),炉管(7)和承烧板(8)同为刚玉莫来石材质,炉膛(2) 耐材采用轻质陶瓷纤维材料咬口拼装而成,耐火层(9)、保温层(10)、隔热层(11)分别选用莫来石纤维、高铝纤维和硅酸铝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炉,其特征在于选用U型硅钼棒(12)加热,硅钼棒(12)圆周布置在炉膛(2)与炉管(7)之间,用夹具悬挂在炉膛(2)顶部,热电偶(13)穿过炉膛(2)伸至炉管(7)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式炉,其特征在于控制柜(14)单独设计,操作面板 (15)位于控制柜(14)上部,所有控制均位于同一操作面板(15)上,操作面板(15)上对应有温控仪表(16)、电源开关(17)和操作按钮(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式炉,涉及用于电子陶瓷、稀土材料、热敏元件和稀有金属的预烧、烧结和熔炼工艺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温度均匀、升降温速率调整范围大等优点的井式炉。其技术要点是机械框架为立式结构,外层有一个网状的防护罩,顶部设置有翻转式炉盖,底部安装有滚轮,炉膛内置炉管、放置物料的承烧板,炉膛耐材采用轻质陶瓷纤维材料咬口拼装而成,选用U型硅钼棒加热,硅钼棒圆周布置在炉膛与炉管之间,用夹具悬挂在炉膛顶部,热电偶穿过炉膛伸至炉管外壁,控制柜单独设计,操作面板位于控制柜上部,操作面板上对应有温控仪表、电源开关和操作按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维护、维修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F27B1/14GK202109745SQ20112017339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吕文强, 杜可栋, 谭宏胜, 赵凤 申请人:合肥高歌热处理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