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0173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铝工业的发展,铝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铸造过程中,混合炉通过将铝液导入溜槽,铝液再通过溜槽进入支溜槽后流入铸井。
[0003]传统的铝锭浇铸设备,一般是一炉带一线,即一台混合炉连接一条铸造生产线,对于铸造车间来说,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个铸造车间内有两台以上的混合炉,相应地,每台混合炉均连接一条铸造生产线,而且相互之间是完全独立的。这种情况下,若要实现每条铸造生产线全都投入使用,必须确保每台混合炉均能及时浇入铝液,主要是因为在浇铸过程中,一旦出现停顿就很容易产生大量废铝块,既造成浪费又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如果耽误时间过长,混合炉内的温度会降低,还要对混合炉进行加热,非常麻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很难满足所有混合炉的入铝液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每台混合炉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要停炉并对其内部进行清渣处理,否则影响混合炉的正常使用,一旦停炉,该混合炉对应的铸造生产线则无法投入使用,影响铝锭生产效率。因此,对于含有两台以上混合炉的铝锭铸造设备,一炉一线的浇铸方式并不能对各混合炉起到合理有效的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以解决现有一台混合炉连接一条铸造生产线时,不能对各混合炉起到合理有效的循环利用。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包括三台混合炉、两个铸井、一个溜槽和两个导流槽,导流槽一一对应地与铸井的进料端连通,混合炉的出料端与溜槽的一端连通,导流槽与溜槽的另一端连通,铸井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均设置有阀门。
[0006]所述导流槽底部横截面为弧形,且中部凸起。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任意一台混合炉,都能实现其内流出的铝液流向任意一条铸造生产线,从而确保铝锭的生产效率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向其中任意一个铸井持续的入铝液作业,减少浇铸停顿造成的废铝块产生,同时,对于其他未使用的混合炉,还能合理有效的安排正常维护作业,从而实现对混合炉科学的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溜槽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如图1所示,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包括三台混合炉1、两个铸井2、一个溜槽3和两个导流槽4,导流槽4一一对应地与铸井2的进料端连通,混合炉I的出料端5与溜槽3的一端连通,导流槽4与溜槽3的另一端连通,铸井2的进料端和出料端5上均设置有阀门6;导流槽4底部横截面为弧形,且中部凸起。
[0012]根据生产安排在不同炉和不同铸井之间进行配套生产,当其中一台混合炉需要维修或清炉时,铸井可以正常工作,实现停炉不减产。导流槽底部横截面为弧形,且中部凸起,使铝液更容易流入导流槽内。三炉两井生产,每天可增产约27吨产量。
【主权项】
1.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台混合炉(I)、两个铸井(2)、一个溜槽(3)和两个导流槽(4),导流槽(4)一一对应地与铸井(2)的进料端连通,混合炉(I)的出料端(5)与溜槽(3)的一端连通,导流槽(4)与溜槽(3)的另一端连通,铸井(2)的进料端和出料端(5)上均设置有阀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4)底部横截面为弧形,且中部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炉与铸井的配置结构。包括三台混合炉、两个铸井、一个溜槽和两个导流槽,导流槽一一对应地与铸井的进料端连通,混合炉的出料端与溜槽的一端连通,导流槽与溜槽的另一端连通,铸井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上均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任意一台混合炉,都能实现其内流出的铝液流向任意一条铸造生产线,从而确保铝锭的生产效率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向其中任意一个铸井持续的入铝液作业,减少浇铸停顿造成的废铝块产生,同时,对于其他未使用的混合炉,还能合理有效的安排正常维护作业,从而实现对混合炉科学的循环利用,节约了生产成本。
【IPC分类】B22D35/04, B22D47/00
【公开号】CN205110758
【申请号】CN201520854587
【发明人】郭庆峰, 杨志勇, 张银生
【申请人】林州市林丰铝电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