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290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厂工艺空调应用都是根据工艺温湿度及洁净度要求来计算空调容量,工艺空调的大小(即长宽高尺寸)都会根据不同的空调容量千差万别。这样就造成无论是国内外知名的工艺空调设备厂家,还是专业的设计院,针对纺织厂各种工艺设计的工艺空调尺寸繁多,大小各异。举例来说,一个10万锭产能的纺纱厂,假设规划从清梳到络筒各种工艺,需要工艺空调约14套,那么,目前的现状是,所有的设计方会把这14套工艺空调设计成14种大小各异的尺寸(有可能少数几套相同),而在各种设计中,都会给建设方带来一些问题,有的可能辅房宽度过大,占用生产面积,有的可能高度过高,增加建造成本。而面对14套尺寸繁杂的工艺空调应用图,从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以及最终的使用单位都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且在推进过程中容易滋生错误。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建设方根据市场情况在厂房筹建过程中,调整生产工艺,更换生产设备。这样和工艺配套的工艺空调要么重新设计重新施工,要么沿用原有的设计。如果重新设计,会使整个项目停止不前,耗费人力物力进行重建,如果沿用原有设计,会使最终的工艺性能得不到保障,反过来影响生产。综上所述,目前的纺织厂工艺空调装置,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且处理容量和结构存在唯一对应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因素太多,而整个纺织厂的筹建工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求上无法固定工艺空调装置的容量,但又不得不固定工艺空调装置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它实现了纺织厂工艺空调装置的通用化、简单化和实用化,脱离结构和容量的关联性,使二者相互具有独立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空气处理模块,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 应用于纺织厂生产的各种工艺。或者,所述空调系统由一组空气处理模块和一组滤尘净化模块配合使用,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应用于纺织厂生产的各种工艺。或者,所述空调系统由一组空气处理模块和两组滤尘净化模块配合使用构成一套空调分系统,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应用于纺织厂生产的各种工艺。[0011]或者,所述空调系统由两套空调分系统配合使用,应用于纺织厂生产的各种工艺。本实用新型所述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具有下列特征1、被模块化的工艺空调装置中,除喷淋室高度外的所有尺寸被固化,经应用后均固定不变。2、被固化的模块功能段能随意配置,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可配合使用。3、模块化节能空调装置具有容量上的灵活性,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前提下,处理的风量可根据工艺要求变化。4、模块化节能空调装置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厂的各种工艺流程,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捻线、整经、织布等。5、模块化节能空调装置在结构上应用了下列空调节能方法新回排空气调节方法,二次回风系统调节方法,排风气楼消音方法;6、应用了模块化节能空调装置的纺织厂房可减少辅房用地,降低建筑层高;7、应用了模块化节能空调装置的纺织厂房所有工艺空调具有相同的尺寸结构,应用简化,筹建简单,省时省力并节省造价成本。

图1是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结构简图。图2是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结构详图。图3是单独空气处理模块应用于无沟道回风的清花梳棉工艺车间。图4是空气处理模块配合一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应用于有沟道回风的清花梳棉工艺车间。图5是空气处理模块配合一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应用于并条精梳粗纱工艺车间。图6是空气处理模块配合二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应用于细纱工艺车间。图7是15万锭纺纱厂应用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和应用传统空调的对比数据表。
具体实施方式
模块化工艺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该模块化的工艺空调由左右的滤尘净化模块1、2和中间的空气处理模块3组成,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等物理尺寸被固定化,图中Li、L2和L3为各模块的长度,W 为各模块的宽度,Li、L2、L3和W的尺寸为固定值,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两个滤尘净化模块根据需要,同空气处理模块灵活配置,应用于纺织厂生产的各种工艺。在模块的应用中,已经充分考虑工艺空调的容量因素,给需要安装的空气处理设备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工艺空调的结构和容量相互独立,二者相互制约影响的关联性降至最小。图2是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结构详图。图中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由左右的滤尘净化模块1、2和中间的空气处理模块3组成,该模块化工艺空调的工作原理如下纺织厂生产车间的排风及回风经地吸装置进入两侧的滤尘净化模块,将空气中含尘杂质及生产废料滤除,干净的空气被压入二层的风道夹层。若净化后的空气热值有利于室外空气状态,则一部分该空气会被引入一次回风窗,被处理后经过喷淋风窗直接送回车间使用,同时另部分该空气会被引入二次旁通风窗,调整送风状态。若净化后的空气热值不利于室外空气状态,则该空气会通过排风窗外排到室外,而同时室外的有利状态空气会通过新风窗被引入到空调室内,经过处理后送至车间。在该空调系统中,两个滤尘净化模块中的净化装置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设备的扩充。实施例1单独空气处理模块的应用如图3所示,在纺织厂清花梳棉等工艺车间,空调的送风量通常小于生产除尘的风量,此类车间没有地沟回风,所以空调系统仅用一个空气处理模块3即可。当厂房规模较小时,清花和梳棉可以并用一套模块,当厂房规模超过10万锭后, 清花梳棉车间合计工艺送风会超过单个模块的处理极限,这样就需两套模块分别与清花梳棉工艺配套。同理,随着产量的递增,模块数也会增加。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更改生产设备几乎对模块化空调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 仅更改装机功率的配置即可。实施例2空气处理模块配合一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的应用如图4所示,有些纺织厂清花梳棉等工艺车间,空调的送风量大于生产除尘的风量,此类车间需设置地沟回风,但是回风量不大,所以工艺空调需用空气处理模块3配合一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1。同样,当厂房规模较小时,清花和梳棉可以并用一套模块组合,当厂房规模超过10 万锭后,清花梳棉车间合计工艺送风会超过单个模块组合的处理极限,这样就需两套模块组合分别与清花梳棉工艺配套。同理,随着产量的递增,模块数增加。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更改生产设备几乎对模块化工艺空调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仅更改装机功率的配置即可。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又一应用,在并条、精梳、粗纱等工艺车间地沟回风量并不大,因而可以使用空气处理模块3配合一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1使用。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相应增加模块组数即可。实施例3空气处理模块配合两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的应用如图6所示,在纺织厂细纱等工艺车间,车间送风量巨大,而这些送风全部需要通过地沟形式回风,所以空调系统由空气处理模块3配合两组回风滤尘净化模块1、2组成。细纱车间生产设备往往根据产量配置成一列一列的,具有整齐的排列,所以可以每列细纱车配置一套该模块组合。而细纱设备通常具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地沟回风,一种是工艺排风,一种是车间排风,两种回风温度和洁净程度不同,需分别净化处理,所以配置两套回风滤尘净化模块可分别与之对应。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更改生产设备几乎对模块化工艺空调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仅更改装机功率的配置即可。实施例4两套第三实施方式的模块组合应用于一列工艺生产某些生产工艺车间,设备庞大,送风量更是巨大(如细纱长车工艺)。在配置该工艺的空调时,一套模块组合往往无法满足,这就需要配置两套模块组合。两套组合共4个滤尘净化模块,可分别与生产设备的各种工艺排风对应使用,如断头吸风,车头工艺排风,车尾工艺排风等。图7是15万锭纺纱厂应用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和应用传统空调的对比数据表。通过二者对比,我们发现,应用模块化的空调系统在纺织厂工艺应用中优势明显,无论是在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还是结构复杂性等方面。这项发明在纺织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巨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空气处理模块,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安装于纺织厂生产车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由一组空气处理模块和一组滤尘净化模块配合使用,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 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安装于纺织厂生产车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由一组空气处理模块和两组滤尘净化模块配合使用构成一套空调分系统,每组模块的长、宽、高物理尺寸被固定化,不会随着处理负荷的大小而改变,安装于纺织厂生产车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厂模块化节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由两套空调分系统配合使用,安装于纺织厂生产车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纺织厂工艺空调装置及应用方法,实现了纺织厂工艺空调的模块化。该模块形式下的工艺空调,气流组织高效,送回风路便捷,在保有洁净空气品质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工艺空调的能耗和占地面积,使纺织厂工艺空调设计大大简化,筹建过程非常简单,并极大的节省了建造周期和费用。
文档编号F24F13/24GK202109603SQ20112022158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糜健, 郑涛 申请人:糜健, 郑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