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59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属于水暖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电热水器问世以来已有半个多世纪,但迄今为止,在综合性能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依然故我,并没有做出较大的或者说根本性的改进。一、目前,电热水器中的电热元件极大部分是电热管,因为电热管表面单位面积的负载过大(18 28°C),而导热介质(水)的导热系数值为0.00142,在水与电热管表面接触后温度会急速上升至升华点(超100°C)形成气化,这时就导致水内的杂质沉积于电热管表面而形成水垢,这种加热过程的连续进行,使得电热管表面的热阻系数不断增大,致使电热管内电热丝的临界工作温度与时间成为变量函数关系,最后电热丝容易因快速氧化而烧断,与此同时,由于高温使电热管内绝缘填充物(氧化镁)和气体快速膨胀而爆裂,这种现象对电热管工作时在节能、安全、和工作寿命等方面都有着很不利的影响。二、由于水的导热在垂直坐标上具有由下而上不可能逆反的物理性能,因此电热水箱在加热过程使箱体内温度分布有着较大的温度梯度现象,水箱内底部水温与上部水温之差达到约35°C左右,基于这个现象,所以电热水箱在某一指令出水温度的条件下实际可出的热水与理论计算的结果有大约为0. 70-0. 75的差量,我们称之为综合修正系数。三、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预热即热一体化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在恒温和增容上有着一定的效果,但都有附加条件,例如进水水温和电热水箱的水温等等,此外也有一些二级加温增容恒温的相关技术出现,但是不管是结构或是对水加热流程来看,都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其制作成本相当昂贵,很难以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 不易结水垢、节能实用环保的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包括有预热水箱和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装设于预热水箱外部且与预热水箱的外壳压合组装紧固连接形成一体。进一步,所述预热水箱包括有箱体和端盖,其中箱体由型材一体挤压成型,其两侧分别与端盖密闭螺栓紧固配合。进一步,所述电热板包括有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于预热水箱中心线左右对称呈倒“八”字型装设于预热水箱的箱体底部、且两者的长度与预热水箱的箱体长度一致。进一步,所述电热板为翅状条形电热板,及所述预热水箱的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压装翅状条形电热板的凹槽位,凹槽位的内壁形成与翅状条形电热板适应配合的翅状凸棱。进一步,所述预热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冷水进口通过一“T”字型三通接头与冷水管连接,热水出口通过一单向阀与三通接头的一旁通接头连接且与一二级即热加热器的进水口连接。进一步,所述二级即热加热器呈矩形结构,包括有水流导管、平板式电加热器和电控系统,其中水流导管以迂回迷宫式排列于平板式电加热器的平面上。进一步,所述二级即热加热器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控系统信号连接。进一步,所述单向阀的通道截面积与三通接头的旁通接头的通道截面积之比为 1 ; 5 6ο进一步,所述预热水箱的箱体截面呈“ 8,,字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电热板设置于预热水箱外部,且采用翅状条形电热板,可以使得结水垢的速率下降至最低,从而保证电热板的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2、预热水箱的热水与冷水混合后再经二级即热加热器进行快速加热,实际上达到增容的效果,从而在保证热水供应量的同时,可以缩小电热水器的体积,进而降低成本支
出ο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包括有预热水箱1和电热板2。上述预热水箱1包括有中部的箱体11和两部的端盖12,其中箱体11截面呈“8” 字型结构,其由型材一体挤压成型,两侧分别与端盖12通过螺栓密闭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预热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冷水进口 13和热水出口 14,冷水进口 13通过一“Τ”字型三通接头与冷水管连接,热水出口 14通过一单向阀15与三通接头的一旁通接头连接且与一二级即热加热器16的进水口连接。较好的,所述二级即热加热器16呈矩形结构,包括有水流导管、平板式电加热器和电控系统,其中水流导管以迂回迷宫式排列于平板式电加热器的平面上,其进水口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17,温度传感器17与电控系统信号连接;及所述单向阀15的通道截面积与三通接头的旁通接头的通道截面积之比为1 5 6。上述电热板2包括有第一电热板21和第二电热板22,第一电热板21和第二电热板22于预热水箱1中心线左右对称呈倒“八”字型装设于预热水箱1的箱体11底部且与预热水箱1的外壳压合组装紧固连接形成一体,两者的长度与预热水箱的箱体11长度一致。进一步,所述电热板2为翅状条形电热板,预热水箱的箱体11底部设置有用于压装翅状条形电热板的凹槽位,凹槽位的内壁形成与翅状条形电热板适应配合的翅状凸棱。使用时,冷水经过三通接头从冷水进口 13进入预热水箱1内部的冷水管18并从冷水管18上的开口灌入预热水箱1,被电热板21、22加热升温后,从预热水箱1内部的热水管19上部开口流入热水管19并从热水出口 14流经单向阀15,热水出来后与三通管的旁通管的冷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再进入二级即热加热器16,被二级即热加热器16 二级加热后,实际出水可以达到自动恒温控制,且具有增容效果。例如,预热水箱出水温度为75°C,冷水进水温度为15°C,要求实际热水的温度为40°C,当二级电加热器功率为5KW时,根据热水与冷水通道截面之比为1 5时,那么一个容积为20L的预热水箱的热水通过混水后再加热的途径即可获得120L热水,若预热水箱热水温度为60°C,也可获得100L的热水。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包括有预热水箱和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装设于预热水箱外部且与预热水箱的外壳压合组装紧固连接形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水箱包括有箱体和端盖,其中箱体由型材一体挤压成型,其两侧分别与端盖密闭螺栓紧固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包括有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于预热水箱中心线左右对称呈倒 “八”字型装设于预热水箱的箱体底部、且两者的长度与预热水箱的箱体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板为翅状条形电热板,及所述预热水箱的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压装翅状条形电热板的凹槽位,凹槽位的内壁形成与翅状条形电热板适应配合的翅状凸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冷水进口通过一“T”字型三通接头与冷水管连接,热水出口通过一单向阀与三通接头的一旁通接头连接且与一二级即热加热器的进水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即热加热器呈矩形结构,包括有水流导管、平板式电加热器和电控系统,其中水流导管以迂回迷宫式排列于平板式电加热器的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即热加热器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电控系统信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的通道截面积与三通接头的旁通接头的通道截面积之比为1 5 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水箱的箱体截面呈“8”字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增容式自动恒温电热水器,包括有预热水箱和电热板,所述电热板装设于预热水箱外部且与预热水箱的外壳压合组装紧固连接形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电热板设置于预热水箱外部,且采用翅状条形电热板,可以使得结水垢的速率下降至最低,从而保证电热板的加热效果和使用寿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2、预热水箱的热水与冷水混合后再经二级即热加热器进行快速加热,实际上达到增容的效果,从而在保证热水供应量的同时,可以缩小电热水器的体积,进而降低成本支出。
文档编号F24H9/00GK202254340SQ20112033417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倪振中 申请人:倪振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