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5901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暖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取暖热风炉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加热领域,具体涉及家庭或小规模生产场所用于采暖。
技术背景[0002]在没有公共供暖设施的农村、小镇及城市中的棚户区,寒冷季节都采用或辅以用煤炉或柴草作燃料的燃烧炉取暖。用燃烧炉取暖的传统方式是仅利用炉体及较长布置在室内的烟道(俗称炉筒)辐射的热量,热利用效率低,采暖空间升温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生产需求水准的提升。多数使用燃烧炉取暖的人家或小规模的动、植物养殖温室和短期使用的厂房已经逐步使用经过与燃烧炉进行过热交换的水或空气来升温取暖空间。其中的用循环取暖空间的空气与燃烧炉进行热交换的取暖热风炉因其结构简单、用材少、造价低,取暖空间升温快,炉体位置可随意移动等优点,被使用的比例较大。现有的取暖热风炉的结构多为加高炉体,在炉体内火焰的上方上、下错位相对设置水平截面为半圆或大半圆的扁柱形循环空气换热室。炉外空气从低位空气换热室凉空气进口鼓入,经上、下位换热室之间的连通管进入高位空气换热室,再从高位换热室的热空气出口流出。此种取暖热风炉的炉内热交换面积小,热交换时间短,有较多的热量被烟气带出炉外,排出的热风的风温低,室内升温慢。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暖热风炉,用于家庭、小型养殖空间、临时小厂房等场所的升温取暖,克服现有的此类用途的热风炉存在的风温低,室内升温慢的不足。[0004]本发明的热风炉包括立式炉壳、炉壳内下部安装的炉箅、炉箅下方的灰室和炉箅上方的燃料燃烧室,炉上端的炉体排烟口,炉壳内的散热体及散热体与炉壳之间的循环空气通道;所作的改进是炉壳内的散热体有由侧壁和上底围成的燃烧室和连通燃烧室和排烟口的数根竖立换热烟管,燃烧室侧壁与炉壳留有间距、侧壁下端与炉壳之间设环形隔风板。[0005]为降低烟气在换热烟管中上冲的速度,加长烟气在炉体内滞留时间,增大散热体的表面积,在炉壳内换热烟管的上端设由侧壁、上底、下底围成的烟气缓冲箱,烟气缓冲箱侧壁与炉壳留有间距,下底连通换热烟管,上底设伸出炉壳的排烟管。[0006]为使从炉壳一侧鼓入的风从炉壳内下端能较均与的分布在燃烧室及换热烟管周围,在进风口上方的燃烧室侧壁与炉壳之间有环形均风板,均风板上分布有透风孔,逐渐远离进风口的透风孔依次加大。[0007]本发明的空气加热过程是燃烧室内的火焰烧灼燃烧室侧壁及底,热烟通过换热烟管时加热管壁,凉空气从炉壳下部的进口进入炉壳、经燃烧室与炉壳间的空间、换热烟管与炉壳及相互间的空间、烟气缓冲箱与炉壳之间的空间流动,流动中吸取散热体的热量,至炉壳上端的出口处成为热风,喷入待加热空间。从换热烟管上端排出的烟气,经缓冲箱缓冲,从缓冲箱上端的排烟口排入与烟 连接的管道。3[0008]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烟气与循环空气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充分,热风流量大、 温度高,取暖空间升温快供热空间增大,提高了燃料的热值利用率。


[000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0010]图2为本发明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参阅图1、图2,在包括立式炉壳1、炉壳内下部安装的炉箅2、炉箅下方的灰室3, 炉上端的排烟口 4的热风炉。在炉壳中设与炉壳留有间距、有侧壁和上底的钢板结构燃烧室5,燃烧室5侧壁的下端与炉壳之间焊接环形隔风板6,燃烧室上底焊接三根竖立换热烟管7 ;在炉壳1内换热烟管7的上端设由侧壁、下底、上底围成的烟气缓冲箱8,烟气缓冲箱 8的侧壁与炉壳1之间留有间距,烟气缓冲箱8下底与换热烟管7连接,上底连接排烟口 4。 在炉壳上靠近燃烧室下端设进风口 9,在进风口 9的上方的燃烧室侧壁与炉壳之间有环形均风板10,均风板上分布有透风孔11,透风孔从进风口开始逐渐变大。炉壳顶端设出风口 12,形成由进风口 9 口经燃烧室5与炉壳1、排烟管7与炉壳1、烟气缓冲箱8与炉壳之1间的空间最后至出风口 12的循环空气流通吸热通道。
权利要求1.取暖热风炉,包括立式炉壳、炉壳内下部的炉箅、炉箅下方的灰室和炉箅上方的燃烧室,炉壳上端的排烟口、炉壳内的散热体、炉壳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是炉壳内的散热体有由侧壁和上底围成的燃烧室和连通燃烧室和排烟口的数根竖立换热烟管,燃烧室侧壁与炉壳留有间距、侧壁下端与炉壳之间设环形隔风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热风炉,其特征是在炉壳内换热烟管的上端设由侧壁、 上底、下底围成的烟气缓冲箱;烟气缓冲箱侧壁与炉壳留有间距,下底连通换热烟管,上底设伸出炉壳的排烟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热风炉,其特征是在进风口上方的燃烧室侧壁与炉壳之间有环形均风板,均风板上分布有透风孔,逐渐远离进风口的透风孔依次加大。
专利摘要取暖热风炉,用于家庭、小型养殖空间、临时小厂房等场所的升温取暖,克服现有的此类用途的热风炉存在的风温低,室内升温慢的不足。包括立式炉壳、炉篦、灰室和燃烧室排烟口,炉壳内的散热体及循环空气通道;所作的改进是散热体由炉壳内有侧壁和上底的燃烧室、连通燃烧室的数根竖立换热烟管、换热烟管上端的烟气缓冲箱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烟气与循环空气热交换面积大、热交换充分,热风流量大、温度高,取暖空间升温快供热空间增大,提高了燃料的热值利用率。
文档编号F24B5/02GK202253773SQ2011203341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邓超 申请人:邓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