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耐火陶瓷砖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755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由耐火陶瓷砖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耐火陶瓷砖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其中两个外部的端侧的支承砖在其内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并且布置在所述两个支承砖之间的拱心砖在其两个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对应的台阶部。通过该结构可更好地补偿热膨胀。
【专利说明】由耐火陶瓷砖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耐火陶瓷砖(Stein)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窑炉结构中,例如对于石灰立窑炉(Kalkschachtofen),建造具有不同跨度的拱顶(Gew51be)和载重拱顶(Tragbogen),以建立窑炉空间,其中在拱顶或载重拱顶之上建盖例如耐火的砖。
[0003]在文献DE 101 21 699 C5中描述了一种用于石灰立窑炉的载重拱顶结构。该载重拱顶由两个端侧的支承砖(Lagerstein)和多个布置在其之间的砖组成,支承砖支撑在对应的支架上,砖分别具有楔形以形成拱顶结构并且通过在其外面上的对应的台阶部相互支撑。
[0004]文献DE 3933 744 C2示出了另一用于这种承载结构的实施形式。
[0005]尤其地,最后提及的实施形式已证实为有利的并且例如使用在GGR(直流-逆流-再生)类型的石灰立窑炉中。图I例如以部分剖切的方式显示了该窑炉的示意图,其带有多个这种载重拱顶T,其中每个载重拱顶端侧地支撑在对应的支柱P上。
[0006]在窑炉的加热和停火时,不可避免地发生承载结构的砖的热膨胀。在提及类型的拱顶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尤其地在水平方向上不能或者仅仅可能很差地补偿这种膨胀。在最坏的情况中,单个的砖径向向外(向上)被挤压,砖复合结构弱化并且甚至砖可能断裂或者落下,从而拱顶结构倒塌。
[0007]即使最后提及的情况仅仅是例外情况,但是仍存在这样的期望,S卩如下优化该承载结构,即使得可更好地补偿在砖材料中的膨胀、尤其地在水平方向上的膨胀。

【发明内容】

[0008]为了解决该目的,本发明放弃已知的拱顶结构并且在其最通常的实施形式中提出由耐火陶瓷砖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其在已装配的状态中从其两个自由的外端部开始向内观察具有以下构造:
-两个外部的端侧的支承砖,其
-在其内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
-布置在两个支承砖之间的拱心砖(Schlussstein,有时称为拱心石),其-在两个外侧上(也就是说在支承砖的方向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其中,
-拱心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支承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支承砖和拱心砖此外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其共同地形成整体的(integral)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至少部分地位于对应的支架上时,该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0009]对砖和承载结构的几何结构的描述基本上观察安装状态,如在图1中的现有技术示出的那样。相应地,“外部”意味着在朝向支架(支柱、支承件)的方向上,“内部”意味着面对承载结构的中心(在两个支架之间在纵向上观察),“前方的正侧(#111186148) ”理解为朝向窑炉空间,“后方的正侧”相应地相对而立,即为面对炉身,“上方”和“上侧”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的上方,并且在根据图1的应用中在向着位于上方的燃烧区域8的方向上,并且“下方”或“下侧”相似地指的是向着窑炉的排出区间八的方向。当承载结构使用在其它设备中时,也相似地适用上述定向。
[0010]根据本发明的承载结构的第一重要特征在于,每个砖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尽可能水平”意味着,这些台阶部在理想情况中在装配位置中水平地伸延,但是也可相对于水平线稍微倾斜地伸延,其中,相应的倾斜角度无论如何应? 10。、? 5°或小于2。。尤其地,在承载结构的所提及的实施形式中,这些台阶部从相应的砖的前正侧起连续地伸延到后正侧。
[0011]通过在承载结构中位于内部(中心)的拱心砖安放在位于外部的支承砖的台阶部上,在使用带有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砖的情况下得到自承载的承载结构。
[0012]该承载结构适合用于(在端侧的支架之间)直至3000皿的跨度,其中,对于超过500皿的跨度和尤其地超过1000皿的跨度,这样的承载结构具有的优点,即在其中在拱心砖和每个支承砖之间安置有至少一个中间砖,其中该中间砖在其内侧和外侧上又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
[0013]如下构造带有两个这种中间砖的承载结构:
-在拱心砖和每个支承砖之间分别安置一个中间砖,其 -在其内侧和其外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其中,
-拱心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中间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每个中间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支承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支承砖、中间砖和拱心砖此外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其 -共同地形成整体的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至少部分地安放在对应的支架上时,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0014]在多于两个中间砖时如下描述承载结构,即
-在中间砖和每个支承砖之间分别安置至少另一中间砖,其 -在其内侧和其外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其中,
-中间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另一中间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每个另一中间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另一更加位于外部的中间砖或支承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支承砖、中间砖和拱心砖此外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其-共同地形成整体的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至少部分地安放在对应的支架上时,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0015]在该带有至少两个中间砖的实施形式中,也保持获得承载结构的以上所述的基本原理,因为在此在承载结构中位于更内部的砖在所提及的台阶部的区域中也安放在外侧地邻近的砖的对应的台阶部上,从而当力从上作用到承载结构上时,其向下或向外被传递到支承砖中。
[0016]砖的水平的接触面实现这样的可能性,即通过沿着水平的台阶部发生邻近砖的平行移动,补偿在水平方向上的砖膨胀。就此而言重要的是,邻近的砖的内侧和外侧的基本上垂直地或倾斜地伸延的面区段彼此成一定的距离,即在其之间形成接缝(也称为间隙),以补偿单个砖的水平移动。
[0017]在此,不仅在邻近的砖的内面和外面之间而且在邻近砖之间的台阶部的区域中可布置有密封材料,例如陶瓷的纤维密封件、弹性的粘合剂或可变形的灰浆。
[0018]相对于所阐述的现有技术,该新型结构具有的优点是,避免了由多个承载结构形成的承载环的径向扩大。
[0019]可如此实现在承载结构之内的砖的布置方案,即所有砖形成共同的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上侧。这是重要的,因为在承载结构上常常搁置砌砖。在承载结构的水平地伸延的上侧中,这可尤其简单地实现并且在没有填充物质或砖的特殊样式的情况下实现。
[0020]相似地,在承载结构之内的砖也可形成共同的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下侧。
[0021]在此也适用的是,概念“尽可能水平地”不应以严格的几何含义来理解,而是也允许等效的变型方案或实施形式。因此例如砖的相应的面区段也可构造成有沟纹的或具有其它形状或稍微拱起的。
[0022]单个砖的几何形状可如此选择,即每个砖的至少一个台阶部分别与另一砖的相应的至少一个台阶部位于一个平面中。所有台阶部也可在承载结构之内相互对准,即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上。
[0023]在沿着砖的内侧和/或外侧存在多个台阶部的情况下,这些台阶部例如布置成阶梯式。在该实施形式并且在带有中间砖的承载结构中在以下情况下得到最优的力传递,即在承载结构的砖组合物之内位于更外部的台阶部垂直地向下错位地伸延。在承载结构的侧视图中得到这样的图像,即在其中内部的台阶部比外部的台阶部更高地伸延。该实施形式也在随后的附图描述中示出并详细解释。
[0024]在该承载结构之内,拱心砖可在正侧视图(前部视图)中近似具有T形并且其下区段可朝向载重拱顶的下侧锥形地变细,尽管如此带有恒定的横截面的实施形式也是可行的。
[0025]就此而言拱心砖相对于中间砖具有特点,因为其具有仅仅两个分别带有至少一个台阶部的外面。
[0026]虽然拱心砖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也可与文献DE 3933 744的对象相似地垂直地被分割;然而该分割在本发明的思想中不具有重要的技术功能,并且仅仅可提高构件的数量并且延长了装配。
[0027]相对于中间砖,两个端侧的支承砖具有的特点是,仅仅其内侧与相应的承载结构的另外的砖接触,而每个支承砖的外侧或者是自由的或者支撑在支座处。就此而言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设置成,支承砖在正侧视图中近似地构造成带有L形或镜像的L形。在此,每个支承砖的外面可基本上垂直地伸延,内面可在台阶部之外以相对于垂线> O的角度伸延。
[0028]如从在图1中的原理图中得到的那样,在所示出的石灰立窑炉中的布置方案中,多个承载结构(在此:载重拱顶)彼此联接,其总体上构成承载环的形式。
[0029]为了该应用目的,单个承载结构可如此设计,即至少一个砖具有这样的几何形状,即在其中该砖的内侧和外侧彼此不平行地伸延,从而该砖在俯视图中例如具有梯形形状。在此,较窄的正侧位于前方或后方。
[0030]该承载结构也可如此实施,即至少一个砖具有这样的几何形状,即在其中该砖的内侧和外侧尽可能彼此平行地伸延,从而该砖在俯视图中至少近似地具有矩形形状。
[0031]在承载结构之内,可实现带有不同形状(分别在俯视图中)的砖的任意组合,例如:具有向前变小的梯形的砖;具有向后变小的梯形的砖;具有矩形的砖。以这种方式,可向前或向后避免单个砖的松动。总是如此进行布置,即保持获得承载结构的整体的自承载的结构。
[0032]有利的是,接缝(在俯视图中)在邻近的砖之间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宽度,但是现稍微锥形的接缝几何结构也是可行的。
[0033]最终,承载结构也可如此实施,即砖具有至少一个弯曲的正侧,也就是说砖如此构造和布置,即承载结构的至少一个正侧弯曲地伸延。在极端情况中,在此由多个承载结构形成承载环,其中该环的内部的柱面平行于该环的柱形的外面伸延。同样,在前侧和/或在后侧带有平的砖面的几何结构也是可行的,其得到整个承载结构的前侧和/或后侧的多边形的走向。
[0034]下面解释承载结构或形成承载结构的砖的其它可能的实施形式以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其可以单个或组合的方式实现。
[0035]-砖不是沿着其基本上垂直地伸延的内面或外面支撑在邻近砖上,而是主要仅仅支撑在所提及的水平的台阶部上。
[0036]-由此为每个构件给出水平的可移动性/膨胀可能性。
[0037]-承载结构优选地实施成相对于在端部砖(支承砖)之间中间的平面镜像对称。那么,在单件式的拱心砖中,得到例如3,5,7,9或11个砖用于支承结构。
[0038]-位于承载结构上的砌砖的垂直负载主要仅仅通过在砖之间的水平的支承面被传递到(abtragen)端部砖上并且从该处被传递到支架上。砖的强度确定最大允许的压力负载,在给定负载时该压力负载又从单个水平的支承面(台阶部)的数量和大小中得到。
[0039]-台阶部的宽度取决于砖的大小、在支架之间的距离和待承受的力的大小,以便以自由承载(也称为自承载)的形式保持承载结构稳定。台阶部的宽度例如为15至200_、尤其地20至100mm,同样下极限也在30,40, 50mm。
[0040]-用于在承载结构之内的单个砖的其它典型尺寸是:高度,200至1000mm;宽度,200至1400mm ;长度200至700mm,其中,长度描述的是在安装位置中在前正面和后正面之间的长度。
[0041]-砖的外面和内面可精确垂直地伸延或者相对于垂线成角度地伸延,其中该角度无论如何应<45°,例如下极限为3°、5°、8°、10°并且上极限例如为15°、20°、25°或 30。。
[0042]-如已经阐述的那样,砖也可构造成带有多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那么显然对应的邻近的砖必须也在其对应的外面或内面上具有对应数量的台阶部,以便再次形成在承载结构之内的形状配合。[0043]-垂直地或倾斜地伸延的外面/内面仅仅必须承受被传递的负载的弯曲力矩。该弯曲力矩的大小通过位于承载结构上的负载大小和砖的几何结构给出。
[0044]-在邻近的砖的内面/外面之间的接缝厚度没有重要意义。5mm、IOmm或15mm的最小尺寸是适宜的。如以上阐述的那样,接缝但是也可具有不同的宽度。
[0045]-该接缝可利用这样的材料填充,即该材料具有比单个砖的材料更小的强度。这样的材料是适宜的,即其在例如通过所提及的砖的膨胀引起的压力作用下连续地即相对于力作用成比例地变形和/或具有弹性的变形性能。为此合适的例如是以垫、板、毛毡或织物的形式的耐高温的纤维材料,但是也可为即使在较高温度下也带有这样的变形性能的粘合剂或灰浆。
[0046]-砖也可由不同的耐火的材料制成。例如,以烧结氧化镁(MgO)为基础的材料是合适的。在此,MgO含量按质量计算大于83%,并且剩余部分例如包括A1203、Fe203> SiO2,CaO和/或P205。由此制成的例如烧结的砖可具有2.8g/cm3的表观密度(Rohdichte) (EN993-1), 30N/mm2或更大的低温抗压强度(EN 995-1),在1400°C时3.0N/mm2或更大的热弯曲强度(EN 993-7)和/或例如按体积计算8至20%的敞开的孔隙度(EN 993-1)。【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7]从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以及其它申请材料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示出本发明。在此分别以非常示意的图示,
图2斜向从下部和从前部显示了承载结构的视图,
图3显示了根据图2的承载结构的下侧的视图,
图4显示了由多个承载结构形成的承载环的俯视图,
图5显示了拱心砖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6显示了支承砖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7显示了中间砖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根据图2的承载结构包括两个外部的支承砖(端部砖)10,12、两个在内侧联接在该外部的支承砖处的中间砖14,16以及中央的拱心砖18。在(从前部和后部的)正侧视图中,端部砖具有L形(确切地说,镜像的L形),中间砖具有抽象的S形并且拱心砖具有T形。
[0049]在邻近的砖之间可看出接缝F,其利用陶瓷的、耐高温的纤维材料填充。
[0050]外部的支承砖在内侧具有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0s,12s,而支承砖10的内侧IOi, 12?的向上和向下联接的区段以相对于垂线约10°的角度伸延,确切地说如此伸延,即支承砖10,12从上向下变宽。
[0051]中间砖14,16利用其相应的台阶部14as,16as安放在台阶部10s,12s上,或者更确切地说,中间砖14,16安放在位于台阶部10s,12s上的纤维垫上。
[0052]中间砖14,16在内侧也具有台阶部14is, 14is。台阶部14is, 16is用于容纳在拱心砖18的外面18al,18a2的区域中的相应的台阶部18sl,18s2。
[0053]中间砖14,16的外侧14a, 16a以及内侧14i, 16i以及拱心砖18的外侧18al, 18a2在这些台阶部之外基本上平行于支承砖10,12的内面lOi,12i伸延。
[0054]利用砖10,12,14,16,18的所描述的布置方案,总地得到整体的(连续的、紧凑的)桥形的承载结构,其中,虽然仅仅外部的支承砖10,12并且其仅仅部分地位于对应的支架(支柱P)上,该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0055]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承载结构的上侧O和下侧U尽可能是平的并且分别水平地伸延。这相似地也适用于每个单个的砖10,12,14,16,18的上侧O或下侧U的相应的区段。
[0056]砌砖M构造在上侧O上。
[0057]由于拱心砖18利用其台阶部18sl,18s2支撑在中间砖14,16的台阶部14is,16is上并且中间砖14,16利用其外侧的台阶部14as,16as支撑在支承砖10,12的台阶部10s,12s上,砌砖M的垂直的负载通过这些水平的支撑面被传递到外侧的(端侧的)支架(支柱P)上。
[0058]如图2显示的那样,中间砖14,16的内台阶部14is,16is相对于外台阶部14as, 16as在不同的高度上(即在上方)伸延,由此有利于力导出。
[0059]图3显示出,在从下方的视图中(同样在从上方的视图中),所有砖10,12,14,16,18都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基础面。
[0060]在图4中可看出由多个即11个根据图2的承载结构形成的承载环。(未示出的)支架(支柱)在支承砖10,12之下伸延。
[0061]图5至7显示了承载结构的不同砖的细节。在此,以下仅仅提及尚未结合以上附图描述的特征。
[0062]根据图5的拱心砖具有带有分别约100_的宽度(b)的台阶部18sl,18s2。外面18al, 18a2的已经提及的倾斜角a约为10°。前正面18vs和后正面18hs分别稍微弯曲,而上侧18ο和下侧18u基本上是平的并且在承载结构之内基本上水平地伸延。
[0063]在图6中示出了支承砖并且其如下构造:
支承砖10的前正面(IOvs)和后正面IOhs与根据图5的拱心砖18相似地弯曲。然而,相应于整个载重拱顶的曲率半径,该支承砖10在后部比在前部更宽。内侧IOi在水平地定向的台阶部IOs上方和下方以相对于垂直线约10度的角度倾斜地伸延(与在拱心砖18中的外面18al相似)。
[0064]台阶部IOs也可实施成稍微具有特定轮廓,例如稍微拱起。相应的弯曲可能导致,台阶部在砖的前正面和后正面之间具有山谷或山峰形状,其中邻近的砖相应地在其几何结构方面相匹配。换句话说:例如台阶部具有一定的半径,但是此外在朝向邻近砖的方向上为尽可能水平的,以不妨碍期望的水平移动。代替弯曲,在邻近的砖的台阶部的区域中也可构造相应的、对应的槽/键几何结构(Nut-/Feder_Geometrien),而又不妨碍在邻近的砖之间基本上水平的移动性。
[0065]根据图7的中间砖的特征同样为平的上侧和下侧14ο,14u和弯曲的前正侧和后正侧14vs, 14hs。每个台阶部14as的宽度又约为100mm。如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中,台阶部14as, 14is在此垂直方向上彼此错位地伸延。
[0066]内面和外面14a, 14i在其倾斜方面相应于根据图5的拱心砖(拱心件)18的外面18al,18a20
[0067]本发明包括一种承载结构,其设计成相对于镜像平面镜像,该镜像平面垂直于承载结构的纵向延伸(在端部砖之间)伸延。
[0068]但是,本发明同样包括“不对称的”实施形式。例如当如下情况时得到这种不对称性
-两个端部砖具有不同的大小、尤其地不同宽度,
-拱心砖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中间砖具有不同的几何结构、特别是不同的宽度,
-承载结构在拱心砖的相对的侧边上具有不同数量的中间砖,
-拱心砖(与是单件式还是多件式无关地)相对于在两个外面之间的中间且基本上与其平行地伸延的镜像平面不对称。
[0069]这种不对称的砖安排也可通过任意的砖组合实现并且尤其对于修理目的来说是有利的。
[0070]由此,载重拱顶的基本结构不变。尤其地,水平的台阶部的重要性和功能保持不变。相似地参考以上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耐火陶瓷砖(10,12,18)制成的桥式承载结构,该桥式承载结构在已装配的状态中从其两个自由的外端部开始向内观察具有以下构造: 1.1.1两个外部的端侧的支承砖(10,12),该支承砖 1.1.2在其内侧(10i,12i)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0s, 12s), 1.2.1布置在所述两个支承砖(10,12)之间的拱心砖(18),该拱心砖1.2.2在两个外侧(18al,18a2)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8sl, 18s2),其中, 1.3所述拱心砖(18)的每个外侧(18al,18a2)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8sl, 18s2)分别安放在对应的支承砖(10,12)的内侧(10i,12i)的对应的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0s, 12s)上,并且 1.4所述支承砖(10,12)和所述拱心砖(18)此外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所述支承砖(10,12)和所述拱心砖(18) 1.4.1共同地形成整体的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1.4.2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10,12)至少部分地安放在对应的支架(P)上时,所述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2.1在所述拱心砖(18)和每个支承砖(10,12)之间分别放置中间砖(14,16),该中间砖 2.2在其内侧(14i,16i)和其外侧(14a,16a)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4is, 14as, 16is, 16as),其中 2.3所述拱心砖(18)的每个外侧(18al,18a2)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8sl, 18s2)分别安放在对应的中间砖(14,16)的内侧(14i,16i)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14is, 16is)上,并且 2.4每个中间砖(14,16)的每个外侧(14a,16a)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4as, 16as)分别安放在对应的支承砖(10,12)的内侧(10i,12i)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10s, 12s)上,并且 2.5所述支承砖(10,12)、所述中间砖(14,16)以及所述拱心砖(18)此外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所述支承砖(10,12)、所述中间砖(14,16)以及所述拱心砖(18) 2.6共同地形成整体的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2.7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10,12)至少部分地安放在对应的支架(P)上时,所述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 3.1在每个中间砖(14,16)和每个支承砖(10,12)之间分别布置有至少另一中间砖,该至少另一中间砖 3.2在其内侧和其外侧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其中3.3每个中间砖(14,16)的每个外侧(14a,16a)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14as, 16as)分别安放在对应的另一中间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3.4每个另一中间砖的每个外侧的至少一个水平地伸延的台阶部分别安放在对应的位于更外部的另一中间砖或支承砖的内侧的对应的水平伸延的台阶部上,并且 `3.5所述支承砖(10,12)、中间砖(14,16)、所述其它中间砖以及所述拱心砖(18)如此设计和定尺寸,即其 `3.6共同地形成整体的桥式承载结构,并且 `3.7当仅仅外部的支承砖(10,12)至少部分地位于对应的支架(P)上时,所述承载结构是自承载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砖(10,12,14,16,18)形成共同的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上侧(O)。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砖(10,12,14,16,18)形成共同的尽可能水平地伸延的下侧(U)。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砖(10,12,14,16,18)的至少一个台阶部(10s, 12s, 14as, 14is, 16as, 16is, 18sl, 18s2)分别与另一砖(10,12,14,16,18)的相应的至少一个台阶部(10s, 12s, 14as, 14is, 16as, 16is, 18sl, 18s2)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位于更外部的砖(10,12, 14,16, 18)的至少一个台阶部(10s, 12s, 14as, 14is, 16as, 16is)分别垂向上在内部邻近的砖(10,12,14,16,18)的相应的至少一个台阶部(14as, 14is, 16as, 16is, 18sl, 18s2)之下伸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邻近的砖(10,14; 14, 18; 18, 16; 16, 12)的对应的内面和外面在其台阶部之外以相对于垂线(V)大于零的角度伸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心砖(18)在正侧视图中近似具有T形并且其下区段朝向所述承载结构的下侧锥形地变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砖(10,12)在正侧视图中近似具有L形或镜像的L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砖(10,12)具有尽可能垂直地伸延的外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砖(10,12,14,16,18)具有这样的几何结构,即在其中所述砖(10,12,14,16,18)的内侧和外侧彼此发散地伸延,从而所述砖(10,12,14,16,18)在俯视图中至少近似具有梯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砖(10,12,14,16,18)具有这样的几何结构,即在其中所述砖(10,12,14,16,18)的内侧和外侧尽可能彼此平行地伸延,从而所述砖(10,12,14,16,18)在俯视图中至少近似具有矩形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砖(10,12,14,16,18)如此构造和布置,即所述承载结构的至少一个正侧弯曲地伸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邻近的砖的彼此相对的面区段之间至少部分地布置密封件、粘合剂或灰浆。
【文档编号】F27D1/04GK103842757SQ201280048071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M.梅茨格, H.克施鲍姆 申请人:里弗雷克特里知识产权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