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电保护装置及防漏电型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755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漏电保护装置及防漏电型电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洗浴设备中的防漏电保 护装置及具有防漏电保护装置的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电热水器时最为关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电热水 器的使用安全性,各生产厂家对防漏电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传统的 电热水器采用的防漏电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漏电开关,当漏 电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即可自动切断电源,确保电加热器使用安全可
靠;另外一种是在电热水器上安装漏电自动检测装置,当漏电电流超 过规定值时,即自动报警,提醒用户关掉电源,以保证用户的生命安 全。然而,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均使用户对漏电保护装置依赖性较强, 万一漏电开关或自动检测报警器损坏或失灵时,漏电就会威胁用户生 命安全。
之后,出现了一种采用水电阻作为漏电隔离装置的隔离体的防漏 电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漏电保护安装和运行》(GB13955-92)规 定,电热水器的漏电电流应低于10mA,所以当加热内胆发生漏电或 使用220V电源直接短接于被加热的水时,自来水的介质电阻R应大 于220V/10mA。因自来水的电阻率P等于1300 Q cm,若取漏电端 与用水终端的绝缘管的长度为L,绝缘管内孔半径为r,贝U:
L=R it r2/P =22X 103 X 3.14 r2+1300^53 r2
所以,当绝缘管的长度绝缘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时,就可以 保证用自来水的水电阻作防漏电隔离。
中国第01262062.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电阻作防漏电隔离 的防触电型电热水器,该防触电型电热水器包括电加热器、加热内胆、 进水管、出水管、外壳及防漏电隔离装置,其特点是所述防漏电隔 离装置为分别接在进水管、出水管上的两根绝缘管,绝缘管的长度大 于绝缘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不足之处-由于绝缘管外置设置,要到用户安装时才能加装上,这样就可能带来 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国第01269173.9号专利在第01262062.9号专利的基础上公开 了一种内藏绝缘管防触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增设一个装饰盖, 使得将绝缘管置于装饰盖与电热水器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然而, 采用这种技术使得电热水器的组装变得复杂,且在生产厂家推出多种 产品时,由于不同的电热水器需要不同的装饰盖与其配合,所以设计 及生产成本较高。
中国第99120926.5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管内置的安全电 热型热水器,其特征在于绝缘管盘旋地设置在电热水器的外壳内。 然而,上述方式需将绝缘管定型成特定结构,制作工序复杂,定型后 不具有通用性,且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漏电 保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水 管,绝缘水管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水管呈螺纹状盘旋设置在绝缘壳体内,
绝缘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绝缘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壳体 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漏电保护装置的
防漏电型电热水器。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包括 外壳、电加热装置、水混合装置及若干连接管,水混合装置具有热进 水口、冷进水口及混合出水口,电加热装置的冷进水口及水混合装置 的冷进水口均通过连接管与电热水器的冷水接入端连接,水混合装置 的混合出水口与电热水器的出水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漏 电保护装置,防漏电保护装置的进水口与电加热装置的热出水口连 接,防漏电保护装置的出水口与水混合装置的热进水口连接,该防漏 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水管及绝缘壳体,绝缘水管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 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绝缘水管呈螺纹状盘旋地设置在绝缘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保护装置的绝缘水管螺纹状盘旋设置, 使得绝缘水管的选用范围更广,即可以为内径较大且较长的绝缘水 管,另外采用绝缘外壳将盘旋的绝缘水管封装,使得防漏电保护装置 结构紧凑,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件广泛地使用在多种电热水器中。本实 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组装方便,使用安全,在具有防漏电 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集成其它更加完善的功能。
附圑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保护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构造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外壳 21 加热单元
22 电源控制单元 23 操作显示单元
24 超温保护单元 25 水流开关
30 水混合装置 40 连接管
50 防漏电保护装置 51 绝缘水管
52 绝缘壳体 60 衡压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保护装置50包括绝缘水 管51及绝缘壳体52,绝缘水管51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51内孔半径 平方的53倍,绝缘水管51呈螺纹状盘旋设置在绝缘壳体52内,绝 缘壳体52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绝缘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壳 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如图2所示为一种防漏电型电热水器,该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包括 外壳IO、电加热装置、水混合装置30、若干连接管40、防漏电保护 装置50及衡压控制阀60。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单元21、电源控制单元 22及操作显示单元23,加热单元21具有冷进水口和热出水口,加热 单元21的冷进水口端设置水流开关25,电源控制单元22与加热单 元21电气连接,操作显示单元23上设置电源控制单元22的控制及 显示终端。电加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单元24,用于感测加热单元 21的加热温度,如果超出规定值,则自动切断供电。
如图2所示,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21的冷进水口及水混合装 置30的冷进水口均通过连接管与电热水器的冷水接入端连接,该冷 水接入端设置所述衡压控制阈60。防漏电保护装置50的进水口与电 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21的热出水口连接,防漏电保护装置50的出水 口与水混合装置30的热进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水混合装置30为恒温控制器,该恒温控制器具有 恒温温度设定组件、流量控制组件、冷进水口、热进水口、四个混合 出水口及换向调节组件。恒温温度设定组件用于设定用户感觉舒适的 出水温度,流量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出水流量,四个出水口分别与不同 的洗浴终端(顶喷、按摩喷头、手持花洒等)连接,换向调节组件用 于切换出水口的启闭。恒温控制器通过监测出水温度变化,即时地调 节冷、热进水比例,从而对各种因素(如进水压力、温度变化)导致
的出水温度变化及时调控,使得恒温控制器的出水温度保持在用户设 定的恒温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中,防漏电保护装置50设 置在电加热装置的热出水口与水混合装置30的热进水口之间,使得 在电加热装置漏电的情况下,能使漏电电流小于安全电流,以保证使 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温保护单元24用于监测 电加热装置的温度,在超温情形时切断电加热装置的供电电路,从而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又一安全保护。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该衡压控 制阀60,并采用恒温控制器作为水混合装置,使得整个电热水器的 水流量自动控制相对稳定,出水温度相对恒定。
权利要求1.一种防漏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水管,绝缘水管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水管呈螺纹状盘旋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绝缘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壳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2. —种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包括外壳、电加热装置、水混合装置及 若干连接管,水混合装置具有热进水口、冷进水口及混合出水口,电 加热装置的冷进水口及水混合装置的冷进水口均通过连接管与电热 水器的冷水接入端连接,水混合装置的混合出水口与电热水器的出水 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漏电保护装置,防漏电保护装置的 进水口与电加热装置的热出水口连接,防漏电保护装置的出水口与水 混合装置的热进水口连接,该防漏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水管及绝缘壳 体,绝缘水管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绝缘水管 呈螺纹状盘旋地设置在绝缘壳体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该防漏电 型电热水器的冷水接入端设置有衡压控制阀。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 热装置包括加热单元、电源控制单元及操作显示单元,加热单元具有 冷进水口和热出水口,加热单元的冷进水口端设置水流开关,电源控 制单元与加热单元电气连接,操作显示单元上设置电源控制单元的控制及显示终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 热装置还包括超温保护单元。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混 合装置为恒温控制器,具有恒温温度设定组件、流量控制组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混 合装置具有至少两个混合出水口,至少两个出水口分别与不同的洗浴 终端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混 合装置具有换向调节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漏电保护装置包括绝缘水管及绝缘壳体,绝缘水管的长度大于绝缘水管内孔半径平方的53倍,绝缘水管呈螺纹状盘旋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绝缘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绝缘水管的两端分别与绝缘壳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通过将绝缘水管螺纹状盘旋设置,使得绝缘水管的选用范围更广,可以为内径较大且较长的绝缘水管,采用绝缘外壳将盘旋的绝缘水管封装,使得防漏电保护装置结构紧凑,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件广泛地使用在多种电热水器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防漏电保护装置的防漏电型电热水器,组装方便,使用安全,在具有防漏电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集成其它更加完善的功能。
文档编号F24H9/14GK201000208SQ20072004747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1日
发明者谢庆俊 申请人:谢庆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