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电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2783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微循环电热供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方面都要比现有集中供暖系统更具优势的微循环供暖装置,在室外温度为零度以下时该系统提供的供暖效果绝不亚于集中供暖系统,但其综合成本却低得多,不仅温度可以自控热能的利用效率高且结构简单,尤其是仅作为季节性室内设施可根据需要随时拆装,在空气污染愈演愈烈的今天这种装置完全有理由成为北方低寒度地区集中供暖设施的换代产品。
【专利说明】微循环电热供暖装置
[0001]本发明涉及以水为导热介质的供暖用具尤指供暖散热器的制作领域。
[0002]在日前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10013513 * I的请求材料“小范围电热供暖系统及相关产品”中, 申请人:陈述了一种以电热水器替代锅炉直接向散热器提供热水的供暖系统,这一系统所说的电热水器是指储水箱式电热水器,此类热水器用于供暖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是如果采用昼夜间歇式供暖则每次停下来再重新供暖前必须有近30分钟预热也就是说之前留存在储水箱里的热水就浪费了,但如不切断电源维持在保温状态也同样要产生电损耗,另外由于其水箱体积大而笨拙,不可能安置在人们日常起居场所只能安装在卫生间或厨房里但散热器却又必须安放在起居场所,于是热能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随着传输距离产生损耗,这对本来就有限的热量而言必然再次导致热能利用上的低效和浪费,为了消除以上不足就必须考虑把储水箱去除而干脆将加热环节与散热器直接连为一体,这也是在前述申请材料中所述的座椅式供暖产品其实际采用的电加热的方式,以这种方式实现供暖是高效的而且随着电加热棒产品不断更新也不存在安全问题,而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同类供暖方式所使用的散热器都属于直接散热式也就是说除单纯的散热功能外并不具备与其他散热器串联或兼具输出热水的功能,因而也就不具备前述“小范围热循环系统”所要求的系统性职能。另一方面,由于前述座椅式及床垫产品采用的也都是自身供热形式,并没真正构成小范围热循环系统本应具有的系统性以及体现在这方面的综合优势。
[0003]本发明就是要针对以上问题加以改进,即通过使散热器成为一种兼具散热与热循环功能的电热水箱进而取替代前述储水箱式电热水器职能,并直接用金属或塑料管材连接组合成与人体下肢相吻合的水循环管络再将这种水循环管络分别与对应的隔热底盘连接整合制成坐式及卧式散热器,电热水箱通过与坐式或卧式散热器串联实现热水的自动循环供暖。以下结合附图给予详述,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热循环电热水箱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水箱是由可移动底座Al和散热水箱A2,数字化电加热帮A3,截止阀A4以及风笛盖A5组成,在散热水箱A2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连接端口,当其中的一个作为热水输出端口时另一个则为数字化电加热棒的插入端口(可根据电源插座的方向决定),在热水输出端口上连接有截止阀A4,在散热水箱A2的中下部两侧也分别各有一个已经配有截止阀A4的连接端口,此外在散热水箱A2顶部设有一个从外部向内加水并兼具报警功能的加水口,加水口上配有风笛盖A5,另一方面这种水箱需要配置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可移动底座Al,这是因为水箱容量越小热效率越高而与此同时其水位越高则其势能越可得到有效利用,尤其当需要热水与卧式散热器实现自动循环的情况下。图2为本发明所述坐式散热器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底盘Cl,及后挡板C2以及用金属或塑料管材连接组合成与人体下肢相吻合的水循环管络C3通过实现定位整合构成,在底盘Cl及后挡板C2上备有与C3走向相对应的凹槽。图3是对图2中所述水循环管络C3的进一步解释,如图所示所述的水循环管络C3又可以分成纵向上半部和水平下半部,这两部分分别通过与两个90度的管接头实现垂直连接构成与人体下肢走向相吻合的水循环管络,在整合后的这一管络上分别备有一个可供热水输出和输入的端口(箭头表示)。图4为所述的坐式散热器使用示意图,如图所示只需将两条分别承担输出和输入功能的耐高温塑料软管B连接在坐式散热器水循环管络C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完后开启连接在散热水箱A2输出和输入端口上的截止阀A4,在势能作用下散热水箱A2中的热水就自动输入所述的水循环管络C3内并随着热交换的同时形成热水的自循环,与此同时通过脚部和腿部自下而上不断向人的下肢提供贴身供暖,这种供暖方式的好处已在前述说明书有所详述,但比照前述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坐式散热器由于摆脱了由电源以及电源的位置等一系列因素所带来的限制,不仅体积缩小了也更易于被那些随时都需要上网的用户群接受,另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座椅总有一侧是靠墙的,而传输管B主要是沿墙根设置并不会争夺室内空间,因此只要在散热水箱A2的输入管路加设一个鱼缸用的微型水泵即可使之与多个坐式散热器实现串联或另外向隔壁房间提供坐椅式热伺服,这样一来则可进一步提高热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图5为卧式散热器结构分解示意图,从图中不难看出它与坐式散热器没什么太大区别,但如果跟现有的电热毯相比则不仅消除了电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而且其保暖效果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在真正的大冷天里否则只需预热后利用水的余热实现保暖即可。
[0004]与现有的集中供暖效果相比所述装置具有多方面优势,尤其在城市空气污染越演越烈的今天甚至完全有理由将这类装置作为北方低寒地区集中供暖设施的换代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以水为热传导介质的供暖系统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兼具散热与提供循环用供暖热水的热循环电热水箱A,这种水箱可根据需要随时与其他同类散热器尤指与坐式散热器B及卧式同类产品C实现串联并形成温度可控的热水自动循环供暖,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的热循环电热水箱A是由底座Al,散热水箱A2以及数字化电加热棒A3,截止阀A4构成,在散热水箱A2的底部两侧分别各有一个连接端口此外在散热水箱A2的中下部位两侧同样也有两个连接着截止阀A4的端口,在散热水箱A2顶部有加水口和风笛盖A5。 (二)所述的坐式散热器C及卧式散热器D是通过用金属或塑料管材组合连接成与人体下肢相吻合的水循环管络C3或D2再通过与备有相应凹槽的隔热底座Cl,C2或Dl整合连接制成。
【文档编号】F24D13/04GK103939974SQ20131002361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宋波 申请人: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