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地板块及其电加热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869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地板块及其电加热地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加热地板块,板块内部包括与地板表面平行的导电发热芯层。导电发热芯层具有至少两个单独导电发热的工作区域单元;板块下基板及背层部分具有盲孔,盲孔使内部芯层单独工作单元电极裸露,通过外接导电装置将板块间的单独导电发热单元横向串联一定数量形成分压工作组,一个或多个分压工作组并联接入家用电源形成本发明电加热地板系统。按照本发明方案,提供了一种低电压弱电流工作的电加热地板系统,最大限度解决了电热地板采暖的安全性、稳定性。
【专利说明】一种电加热地板块及其电加热地板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加热地板块及电加热地板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板块内部芯层的区域结构构成及系统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供暖系统中,一种电加热功能与地板装饰相结合的电加热地板已逐渐被消费者所认可并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现在市场上所使用的电加热地板都是通过直接接入家用220伏电源直接工作的,由于地板块本身规格的特定性,使得每一个电加热地板系统环境内具有几百甚至上千块电加热地板块,各板块间具有导电连接端口,实际上每一块地板块构成一个独立工作的用电器,当形成系统并工作后,一个房间内的地面上具有几百上千块内部具有220伏电压的板块和几千个220伏导电接口,相当于在地面上布设了无数根220伏导线,可想而知,其安全性受地板密封性及元器件施工操作时的连接密封性、抗老化性、人为破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巨大,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3]此外,在市场上有一种以变压器变压的电热地板技术,强制将电压变低后,使得电加热地板系统两端总电压减小数倍,而要达到所谓安全用电取暖效果时,但在现有技术中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要达到取暖效果时,系统本身的功率是不变的,系统两端总体电压减小,那么就增大了电流,由于取暖所需功率较大,使得电流成倍,加大了地板系统内及家用电网的电流承载,同样具有安全隐患,另外强大的电流度严重影响供电电路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市场上,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及隐患,提出了一种电加热地板块及其电加热地板系统,特别提供了一种实施后具有低电压弱电流工作环境的电加热地板取暖系统,最大程度实现了电加热地板实施系统的安全。
[0005]本发明的主要思想在于,在不使用变压器强制变压的情况下,通过设计一种板块内部具有多个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的电热地板块,然后将相邻列电热地板块间内部独立工作单元串联分压的方式实现工作时板块内部电压及连接口电压接近或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由于日常生活中地板多为长方形,为了更大限度的提供实施系统的安全性,本发明的重要特征是提出了一种板块内部发热芯层具有至少两个独立导电发热区域单元,各导电工作单元由起始边(I)向短边(2)方向依次排列,板块内部各单独导电工作单元形状、结构及电阻值基本相同,这样不但简便了工人施工繁琐性,而且增大了单位面积的电阻,实现了弱电流工作。本发明的优化实施例是将单位数量相邻几列的板块间内部的单独导电发热单元沿平行起始边(I)方向横向串联连接串联工作组,优选6-10个独立工作单元串联为一分压工作组,使得工作电压接近或小于36伏,电流接近或小于300毫安。
[0006]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板块优选长方形,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部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相同结构(特别是相同电阻)的单独导电发热工作单元结构芯层的电加热地板块,每个单独工作单元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电极条分别靠近地板块两长边,这样设置导线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头尾不具有完整工作单元时根据要求可以随意沿着平行于起始边(I)的方向裁切尺寸裁切,只要单独工作单元内具有两条任意长度电极即可继续导电加热,确保了房间内最大限度实现电热地板的工作面积。
[0007]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于,在板块内部芯层的单独工作单兀设有盲孔,盲孔位于电极条以下,盲孔由芯层外部向内直至电极条位置使得电极裸露,每个单独工作单元的每条电极条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裸露盲孔,所述盲孔顺方向距所述单独工作单元的垂直电极条的端头距离(C)相等,在同一板块内部芯层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的盲孔设置位置相同。在本发明特征的板块内部芯层的各单独工作区域单元之间具有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使得各单独工作导电单元的电极条及导电发热电路不相接。
[0008]在以本发明板块形成系统时,在垂直于所述起始边的横向方向串联单位数量的单独工作区域形成一个串联分压工作组,每个本发明电加热地板系统具有至少一个串联分压组。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地板块,所述板块由上至下依次由上表面、上基板、导电发热芯层、下基板和背层构成,优化实施例,本发明具有长方形板块特征,四面具有地板块连接装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电发热芯层具有至少两个独立的工作区域单元,所述独立导电工作区域单元具有相同结构,可以由导电碳纤维纸或印刷碳墨条密封到玻璃纤维布中构成,也可以由导电发热电缆线构成。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同一地板块内部所述导电发热芯层小于或等于上下基板面积,当小于上下基板面积时,通过加工芯层形状的凹槽或在不具有芯层区域放置与芯层同厚度的特定材料(薄木皮、纤维薄板等)进行填充。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的单独工作单元设有盲孔,盲孔位于电极条以下,使得电极裸露,每个单独工作单元的每条电极条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裸露盲孔,所述盲孔顺方向距所述单独工作单元的垂直电极条的端头距离(C)相等,在同一芯层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的盲孔设置的位置相同。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发明板块下基板具有与芯层电极盲孔相对应的通孔,使得在上下基板将芯层压制形成一体本发明特征的板块时,背层及下基板具有板块盲孔使芯层内部单独工作单元电极裸露。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具有的各单独工作单元之间具有空白区域,此特点决定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的各单独工作单元也可以不设置在一体芯片上,所以本发明的重要特点在于,内部芯层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的电极条和导电发热电路不相互连接。
[0015]本发明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地板系统。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发明重要特征在于本发明板块的内部具有至少两个单独导电工作的单元,单元间不具有电路连接,从而增加了工作的单位区间的电阻,也实现了安装的灵活性。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板块系统中具有平行于起始边的横向串联工作组,通过串联单位数量的板块内部单独导电工作单元形成串联分压工作组,横向串联分压组优选5-12个独立导电发热单元为一组,特别是6-8组。本发明地板系统由至少一个串联分压工作组构成,通常是由数个串联分压工作组工程一个单位工作系统。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列相近地板块内部单独工作单元的电极条通过外接导电装置连接。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一列的起始板为完整板块特征时,板块的短边(I)为起始边,由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为长方形板块,本发明板块实施形成系统时,要采取相邻两列的板块间的短边拼接缝错开,使得其美观且加大系统板块间结合应力,则需要列的起始板有锯开的半板,那么半板的起始边应在板块内部各单独工作区域单元间的空白区间内。
[0020]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实现的电加热地板系统的工作环境,即板块间连接口及内部工作为低电压和弱电流。使人们踩踏在低电压、弱电流的工作环境更安全,实现了电加热地板取暖的安全最大化。
[0021]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进一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及掌握本发明技术,下面以附图的方式进一步解析。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电加热地板的一种优化实施例板块的上表面外观俯视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板块的的下表面外观仰视图。
[0026]图3显示为本发明电加热地板块锯开截面图。
[0027]图4、5、6展示了以本发明板块内部具有两个独立工作单元为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8]图7、8所示为本发明板块下半部主体的立体视图。
[0029]图9所示为本发明板块内部单独一个独立导电工作单元的结构图。
[0030]图10、11、12所示详细解析了本发明板块内部具有两独立工作单元芯层的构成。
[0031]图13所示为本发明板块的下表面外观俯视图。
[0032]图14、15、16展示了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具有不同数量单独工作单元的芯层结构。
[0033]图17展示了本发明板块的有一种实施例。
[0034]图18为本发明板块一种优化实施例的剖面图。
[0035]图19展示了本图18中板块下基板具有盲孔内与电极条连接的导电元件视图。
[0036]图20为配合图19盲孔内导电元件使用的外连接线的插头特征。
[0037]图21、22、23、24详细图解了本发明板块盲孔内电极导电元件的结构。
[0038]图25为两端具有图20所示插头的本发明板块一种配合板块间内部单独工作单元电极连接的外接导线特征。
[0039]图26为两块具有本发明特征板块间单独工作单元电极元件通过外接导线相连的示意图。
[0040]图27所示为图18所示优化实施例的一种外接主电源线。
[0041]图28所示为具有本发明特征的板块形成系统时的一种实施过程的解译图。
[0042]图29展示了图28实施成一个完整横向组合的本发明电热地板系统的局部图示。
[0043]图30为本发明按照板块内部设有两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设置为内部芯层后的电热地板块形成系统的一部分,主导线的一种实施例。
[0044]图31为本发明按照板块内部设有两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设置为内部芯层后的电热地板块形成系统的一部分,主导线的另一种一种实施例。
[0045]图32、33所示为本发明图29实施例工作电路结构图。
[0046]图34、35所示为本发明系统板块电极间连接元件的优化实施例。
[0047]图36为本发明按图15设置为内部芯层后的电热地板块形成系统的一部分。
[0048]图37、38所示为本发明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为了更明白的使本发明技术要点被掌握,视图中主要以本发明板块内部具有两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为例进行视图解析。
[005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板块(A)外观图示,在本实例中,板块(A)具有上表面(η)、下表面(m)及四个边(1、3、2、4)。为了方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短边(I)为本发明所述法定起始边,以短边⑵向⑴方向的为一列的法向正方向。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优化实施例板块为长方形,其长边长度为(E),短边长度为(S)。
[0051]图2所示为图1所示板块(A)的下表面仰视图,当本发明板块内部具有两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时,由下表面可视四个电极盲孔,靠近起始边⑴的孔(101、102)分别为第一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的两侧电极裸露孔,而孔(103、104)则分别为第二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的两侧电极裸露孔。
[0052]图3所示将板块(A)延平行短边方向截开后的横截面视图,板块(A)由上向下依次由上表面(η)、上基板(11)、导电发热芯层(F)、下基板(12)及背层(m)构成。在特定条件下,上表面(η)可以属于上基板(11)的一部分,同理背层(m)也可以属于下基板(12)的一部分。在制造本发明特征的地板时,将下基板(12)的上表面涂覆树脂粘合剂,然后将导电发热芯层置于其上成为图6所示图形,再将下表面涂覆有树脂粘合剂的上基板(11)覆盖,经过一定压力压合所需时间后,粘合成为一体即形成所述电加热地板块(A)。当然,本发明板块制作时可以以上述制作方式制成具有几块本发明特征板块一体的大板,压制完成后再锯成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单独板块(A)。
[0053]根据图4至6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芯层为芯片状结构的优化实施例板块的结构分解图,导电发热芯层总面积小于等于上下基板面积。当导电发热芯层小于上下基板面积时,可以在下基板加工成与发热芯层形状相同的凹槽,将芯层放置其中;或者将芯层放置在下基板(2)的上表面上后,然后在下基板(12)的上表面上不具有导电发热芯层(F)的位置处设置与芯层同样厚度的材料进行填充后在覆盖上基板(11)。
[0054]图4、5、6为本发明板块内芯层为芯片状的实施例,当芯片状芯层具有两个独立导电工作区域单元时,依据本发明特征,在保证板块内各单独工作单元电路不想连接的情况下,同一板块内部的各单独导电工作单元可以制作在同一芯片上。当然为了制作需要同一板块内部的各单独导电工作单元也可以分开制作芯片。
[0055]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不大于上下基板面积,通常在制作本发明板块时,为保证上下基板的粘结性,芯层小于上下基板面积。如图4所示,两独立导电工作单元处于同一芯片上,芯片中间具有不导电的空白区间(20),芯层长度(El)小于上下基板长度(E),在芯层小的时候,通常在下基板上制作与芯层同形状的凹槽,在制作过程中将下基板的上表面涂覆树脂粘合剂,然后将芯层至于凹槽内,使芯层上表面与下基板四周上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将下表面涂覆有树脂粘合剂的上基板覆盖。
[0056]图5中,展示了内部芯层的两个单独工作单元不处在同一芯片上,在将两个单独工作单元芯片状芯层置于下基板上时,两个独立的芯片中间应具有间隙,如图6所示中间同样具有空白区域(20)。
[0057]本发明的一个特点在于,在第一个单独工作单元上有短边对(F-1)对应板块起始边(I),如图4示,本发明板块内每个单独工作单元都分别具有两个电极条(10)分别靠近板块的两条长边,在单独工作单元内每条电极条的下表面靠近短边(F-1)且距短边相同距离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盲孔,盲孔直至电极条位置使电极裸露。板块内个单独工作单元电极盲孔设置位置相同,优选如图9所示靠近短边位置。如图4、5所示,下基板对应芯层电极裸露孔的位置具有通孔(50),当将芯层置于下基板上后,如图8所示,在下基板的下表面可以通过通孔看见裸露的电极。
[0058]图9、1、11、12对本发明板块芯层进行了详细图示,在图9中展示了芯层内一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的结构视图,在同一单独工作单元,具有两条分别位于两侧相互平行的电极条(10),在两电极条之间具有导电发热的电路(17),电路(17)可以为印刷的导电碳墨电路,也可以为导电碳纸或电缆线等任一材料。在电极条靠近短边(F-1)位置设有电极裸露孔。
[0059]图10展示了板块内具有两个单独工作单元构成的芯层时,这种芯片状芯层实施例的上表面视图,单独工作区域(FnF2)中间具有空白部分(20)使两独立工作单元电路、电极不相连接。图11、12所示为图10芯片的下表面,在本发明板块的内芯层为芯片状时,在导电芯层的下表面上设有盲孔,在同一系统内,板块内部各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所设电极孔距所在独立工作单元电路顶端位置的距离(C)相等;同理盲孔处于各电极条下方向相同位置使电极通过盲孔向下裸露,形成系统后,在同一串联工作组单元,板块内部芯层具有的盲孔设置在各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的同一法向方向相同位置,即盲孔到所属工作区域同方向法向端头的距离(C)相等。在制造本发明特种板块时,下基板上对应芯层盲孔位置设有通孔(50)使芯层电极通过通孔裸露,便于使用外接导电装置连接。
[0060]在附图中,为了更细致的说明本发明特征,以电极通孔设置在靠近其实短边(I)附近作为解释实施例。在附图4、5中,在加工好通孔(50)的下基板(12)上,铺设导电芯层(F),使导电芯层的电极裸露盲孔对应在下基板通孔(50)位置,如图所示,单独导电发热工作单元中间具有空白区域(20),图8显示图4、5的下基板下表面仰视图,在图中,通过通孔可以看见有电极裸露点,便于使用外接导电装置形成电路。当下基板上覆盖上基板后压制成为本发明特征的电加热地板后,形成本发明的一种优化实施例的电加热地板板块。本发明实施例中,板块为细长矩形,在以本实施例的板块形成系统时,如图30,在系统中,以短边(I)为第一块电加热地板起始边,将另一块具有本发明特征的板块的边(I)与第一块电热地板的相对短边(2)相连接,依次形成一列,在本系统中相邻两列的起始板延垂直短边(2)的方向具有不同长度,在任一列的起始板块不具有本发明完整板块特征时,其起始边(31)应在内部芯层各单独工作单元的空白区域(20)内,如图13所示,在区域(20)内裁切形成不具有(Fl)的短板起始边(31),边(31)距靠近的通孔(50)距离(K)与完整电加热板块起始边(I)距靠近的通孔(50)距离(Kl)基本相同,使形成系统后,在平行起始边(I)的横向法向的电加热地板内部单独工作单元及所属电极通孔处于一直线上,便于形成横向串联分压工作组。
[0061]在图14至16中诠释了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至少具有两个单独工作区域单元,不论其具有两个或更多区域单元,在本发明板块以锯开板块为列的起始板时,其起始边(31)都处于空白区间(20)内。另一本发明特征,电极条应垂直短边并平行分列靠近两长边设置,其优点,当尾部结束板不具有完整单独工作区域单元,仍能正常导电工作。
[0062]本发明板块形成系统,其重要特征是,通过串联单位数量横向处于一直线上的板块间单独导电工作单元分担电压,优选5-12组,特别是6-8组,使输入电压进入系统每个连接点及板块内部工作电压接近或低于36伏电压,并且工作各单独区域串联减少板块内电流的负载,使本电加热地板系统具有低电压弱电流的安全特性。本系统是由多个串联分压组直接接入主导线并联形成,一个单独工作区域出现连接等问题不影响其他分压工作组工作。
[0063]在图17中展示了本发明板块结构视图,通过中间的省略画号形式表示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部分可以按照图14至图16设置单位数量的单独导电工作单元,所以本发明板块内部至少具有两个单独导电工作单元,并不局限上面图解中重点阐述的两个单独工作单
J Li ο
[0064]图18是本发明板块有起始边⑴至边⑵沿平行长边方向的列向内部剖面图。本发明板块由上表面(η)、上基板(11)、导电发热芯层(F)、下基板(12)和下表面(m)依次构成,在板块的下基板具有盲孔(50)。具有本发明特征板块不但具有上述特征,(1、3、2、4)四边具有地板拼接连接装置,具有本发明特征板块间通过上述连接结构相互拼接。
[0065]图19为图18剖面图中下基板盲孔内部装置的放大视图,在板块芯层下部的电极裸露点具有电极插座元件(13);电极元件的详细结构图如图21、22、23所示,所述电极元件为全金属结构,具有底座(13-1)、圆柱管结构(13-2)、及定位装置(13-3)。在插座(13)结构中,元件(13-2)与底座(13-1)通过焊接或铆接形式形成一体,底座上具有垂直底座面的三个圆弧定位结构(13-3),三个定位结构处于同一直径为R的圆上。在制作本发明板块时,将电极插座焊接在芯层裸露的电极孔上,使裸露电极条与插座结构连接,如图19所示。将芯层设置在下基板(12)上时,插座元件的定位装置(13-3)正好定位设置直径为(R)的下基板通孔内。最后将图24所示的外直径同为(R)的圆柱状圈状密封结构(15)设置于板块通孔靠下表面一侧。
[0066]配合图19的电极插座结构(13)设计了如图20所示的插头结构(16),结构(16)由金属插柱结构(14)和外绝缘装置(16-1)构成,具有插头特征的结构(16)的一段有一装置(16-2)将导线(90)与(16)注塑为一体结构。本发明的一个优化实施例的重要特征在于设计有一外接分导线(90),其特征在于外接分线是一根两端分别具有插头结构(16)的分段导线。分线装置(90)主要作用如图26所示是连接相邻列板块将电极插座,形成串联电路,将插头装置(16)与插座结构(13)连接后,芯件(14-2)插入芯管(13-2),插头(16)前端的绝缘弹性裙边与插座上密封圈结构(15)的内侧壁密封结构起到保护芯件导电连接的绝缘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特点在于,芯件与芯管结构使用了现有选插拔技术,旋插入后连接牢固,导电性能优良且不易脱落,旋拔后芯件与芯管轻松脱落,施工极其方便。
[0067]图27展示了上述优化实施例所使用的专用电源线,电源线上具有三通结构,三通结构具有分连接线(Y),(Y)的一段通过焊接注塑在专用主导线上,另一端具有插座装置
(16),主导线上三通之间的距离Z与图30中所示同一列相近两单独工作单元同一侧电极盲孔之间的距离(X)基本一致。在实施本发明板块形成系统时,先设置主导线(D),然后第一列的起始板通常为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完整板块特征,然后将同一列的后面板块边(I)与前一块板块的边(2)通过地板拼接结构连接依次形成一列,同时将主导线分线插头结构(16)与第一列外侧边(3)附近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电极插座插合,在实施第二列时,同时将第一列的长边(4) 一侧附近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电极插座分别与第二列相邻长边(3) —侧附近的各单独工作单元电极插座通过分连接线(90)连接,依据上述板块连接及导电连接方式逐渐形成如图29所示的电热地板系统。
[0068]具体连接方式在图30中也图示解析的十分清晰,本发明优化实施例在使用具有如图27所示垂直起始边设置的主连接导线(D),主连接线直接连入加入电源,在形成系统时,通常以火线为起始主线。主导电上设有三通装置,所述三通装置按一定距离(Z)设置在主导线上,该距离大于平行靠近同一侧长边设置的相邻两电极孔的距离(X)。在三通装置上设有分连接线(Y)。在形成系统后,主导线三通分线接入电热板块一端的电极孔内的电极,然后将该板块的另一电极孔内电极与平行短边(I)相邻列的电极孔内电极相连接,依次连接所要求单位数量板块后,最后剩余板块的电极再接入零线。在系统中,为了安全,主导线分布应按(火-零零-火火-零……)分布,所以系统中间相邻主导线可以分两根设置,也可以将其并做一根主导线。本发明所述串联单位数量单独工作单元,通常为5至12组,优选6至10组,当然本发明板块生产时,分组有严格要求,根据不同分组要求在制作内部芯层时,制作不同的单独工作单元内的电阻。本发明领域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
[0069]在图31中,为了便于运输将本发明主单线以断线形式存在,其主导线相邻三通间长度(Z)具有大于等于电极孔距离(X)。
[0070]图32、33所示,在本发明电加热地板系统中,将系统内平行于起始边(I)的横向单独导电加热单元串联成单位数量形成串联分压工作组,横向不同工作组之间的单独工作区域如图30所示不相互连接,而纵向工作组由于单独工作单元间空白区间(20)的存在也不相互连接。这种实施系统的方式即实现了低电压弱电流的安全使用和工作环境,也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问题影响整个系统安全和正常工作的弊端。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的一种优化实施例在于,电加热地板板块靠近起始边(I)的附近具有第一对电极孔,后面各单独工作单元的电极孔设定在第一个电极孔顺方向相同位置,其特点是,如图8所示,垂直于起始边的总想列的尾部可以在尾部单独工作区域内截取任意长度并保证其正常工作,所述同一串联分压工作组内所述各串联单独工作单元具有基本相同的电阻值(即延电极条基本相同长度剩余工作区域)。
[0071]在图34、35中,图示了本发明不同板块电极孔间外连接装置的结构视图,在图34中,将一段导线的一端焊接在电热地板电极孔内裸露的电极条上,然后将电极孔进行密封处理,在导线的另一端设有插头插座特征的装置,在本发明板块的一侧长边的电极孔设置插头装置(107),那么另一长边电极孔即为插座装置(108),这样在实施系统时,具有一长边插头装置与具有本板块特征的另一列相邻板块的电极孔即具有插座装置相配合。为了方便包装和运输,在图35中,显示了一种优化的外接导电装置实施例,即在电加热地板板块电极孔内部设有插座装置(13),另外配有一根两端具有配合装置(13)的插头(16)的导线
(90),当插头(16)与插座结合时具有密封锁紧的功能。
[0072]图36为本发明板块内部芯层如图15所示具有三个单独工作区域,具体诠释本发明板块内部至少具有两个独立工作区域单元的特性,其实质性不发生变化,在确保同一横向串联分压组的单独工作单元与与电极孔在接近同一直线上,便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理解和应用即可。
[0073]图37、38显示了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现有电加热地板系统通常采用直接输入家用电源,使众多连接口及地板块内部具有对人体有害的家用电压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有些技术采用使用变压器的形式,但在现实应用中,由于强行降低电压,使电加热地板系统两端总电压变低,而实现取暖效果的功率不变,即增大了承载电流,造成电网的超量负载同样具有火灾等安全隐患,另外变压器如果每户使用,体积大放置不变。采用串联分压的方式形成工作组来达到分担电压的作用,其优点在于,在不设置变压器的情况下,实现电加热地板系统安全最大化,这样既实现了连接口及电加热地板块内部的低电压,同时由于电加热地板系统两端仍为家用电压,不会造成家用电网的超额电流负载;另外本发明电热地板块内部采用至少两个的多单独工作发热单元区域,增大了单位面积电阻,从而减小电极条及板块间外接导电装置的电流负载,实现了低电压弱电流的电加热地板系统,给使用过程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
[0074]本发明电加热地板板块(A)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由上表面(装饰面)(η)、上基板
(11)、导电发热层(F)、下基板(12)、下表面(m)构成,本发明特征在于具有完整板块特征的本发明板块具有至少两个单独工作区域,以短边(I)为法定起始边,在形成电加热地板系统时采用平行起始边(I)的横向方向串联单位数量的单独导电发热工作单元形成一分压工作组,再将若干分压工作组并联接入连有家用电源的主导线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具有低电压弱电流的工作环境,给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带来极大的安全保障。
[0075]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传承了暖身先暖足的中医理念,并利用清洁能源电能取暖,减少了传统供暖系统中废气的排放对大气的影响。另外本发明电加热地板形成系统后,接入家用电源前段具有温控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使本发明具有多道保护措施,另外是取暖变得随心所欲,更方便人们取暖的自由灵活性。
[007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0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实现了智能操控系统,更有效的减少能源损耗。
[007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长方形的电加热地板块(A),所述地板块内部具有导电发热层(F);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层至少具有两个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块内部导电发热芯层具有至少两个独立工作的导电发热单元,所述独立导电发热单元具有两条分别靠近电加热地板块长边边缘并相互平行的电极条(10);将两条平行电极条分列场边两侧设置在一张附有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上,在两电极条的外边缘向内之间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有网格状碳墨线条(17)形成导电发热电路,覆盖另一张附有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压制形成一体构成所述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地板块(A)内部具有发热芯层(F),所述发热芯层由至少两个独立的导电发热工作单元按照平行地板块长边方向由起始边(I)向对应短边(2)依次排列设置在同一芯片状材料上构成,所述独立导电工作单元结构相同,同一具有上述特征的电加热地板内部所存在的各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之间的电极条及碳墨发热电路不相互连接,存在空白区间(20)。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独立导电发热单元分别设置在不同芯片状材料上,每个独立工作单元构成一片芯片状材料,将各芯片状材料按照平行地板块长边方向由起始边(I)向对应短边(2)依次排列构成所述导电发热层(F),所述各芯片状单独工作单元之间具有空白间隙区域(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芯层(F)由发热电阻线、碳纤维纸、印刷导电发热碳制品任意一种材料构成;同一板块内所述导电芯层总面积小于等于上下基板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3、4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芯层(F)的各独立导电发热工作单元的两条平行电极条同一法向方向相同位置的下表面设有盲孔,每条电极条下端至少设有一个盲孔,所述盲孔由下至上直至电极条表面使盲孔部分的电极条金属面裸露出密封的发热工作单元外;所述电加热地板下基板对应发热芯层盲孔电极裸露位置具有通孔(50),形成具有上述特征的电加热地板后,使板块的下部主体部分具有盲孔(50)并确保发热芯层各独立导电发热单元盲孔内的电极裸露。 按照上述要求,所述电加热地板块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相同的独立导电工作单元,所述每个独立工作的导电发热单元内的两条平行电极条的同一法向方向相同位置各具有至少一个电极条裸露的盲孔,所述盲孔直径5-18mm,特别是8_12mm。电加热地板块背层及下基板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盲孔(50)的直径略大于芯层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其特征在于:单独工作单元电极条通过裸露部分的金属面与设置在板块盲孔内的导电元件相连实现电极外接,所述盲孔内导电元件具有金属导电芯座(13)及绝缘装置(15),金属芯座通过紧压、焊接方式与发热工作单元的裸露电极条接触;不同板块间单独工作单元的电极通过设置在板块盲孔内的导电元件及两端具有与导电元件配合的插头装置(16)的专用导线(9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其特征在于:板块各单独工作单元的靠近同一长边一侧的电极孔设有电极外接装置,所述电极外接装置是一根一端具有插头(107)、插座(108)装置的导线(80),导线的另一端通过地板盲孔焊接在裸露的电极条上;板块各单独工作单元相对应的另一长边一侧的电极孔设有与前一长边电极外接装置对应的插(108)座、插头(107)装置的电极外接装置,然后将所述地板块盲孔进行密封绝缘处理。
9.一种电加热地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实施具有上述特征的电加热地板块形成系统,系统内相邻两列地板的起始板块具有不同长度,当一列板块组合的起始板块不具有完整板块(A)特征时,其顶端起始边(31)属于单独工作区域之间的不导电工作的空白区间(20)内,其起始端头(31)延平行电极条法向方向距相近电极盲点的距离与具有完整电热地板块特征的板块起始边(I)延平行电极条法向方向距相近电极盲点的距离基本一致。 在实施电加热地板形成系统时,电加热地板系统内具有数个基本处于平行于起始边的横向独立导电发热单元组合,将同一直线上的横向组合内单位数量的单独导电发热单元串联接入家用电源形成分压工作组,每个横向组合至少具有一个分压工作组,每个电加热地板系统至少具有一个横向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其特征在于,在实施电热地板块形成系统时,将家用电源火线、零线通过专用主导线(D)直接接入串联分压工作组。所述主导线(D)上以同一电加热地板块内部相邻两独立工作单元同一侧电极条裸露点之间的长度设有三通装置,三通装置上设有另一端具有与地板块电极外接装置配合的导电元件的分连接线(Y)。接入火线和零线的主导线上的每条分连接线(Y)对应连接每一个串联分压工作组。 实施形成系统时,将一条主导线三通上的分导线(Y)分别依次与第一列电热地板内部单独工作单元沿长边方向一侧的电极条相连接,然后将该列单独工作单元相对应另一侧的电极条与相邻列电加热地板块内单独工作单元靠近边的电极条通过导电元件及导线连接;反复按照前实施要求将单位数量列的电热地板内独立工作单元电极条相互连接形成数个横向串联分压工作组,完成所要求单位数量单独工作单元串联后,将最后一块电热地板内部剩余一端电极接入另一条主导线对应的分连接线上;在实施电加热地板形成系统时,家用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分别通过专用主导线接入电加热地板系统,, 在实施电加热地板形成系统时,同一串联工作组内各列的电加热地板电极裸露通孔及内部单独工作区域基本处于平行起始边的同一直线区域上。依据上述权利要求,实施电加热地板块形成系统后,电加热地板系统内具有至少一个串联分压工作组。
【文档编号】F24D13/00GK104235932SQ20131023401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4日
【发明者】周心怡 申请人:周心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