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物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9630阅读:37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物料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尤其适用于多种颗粒物料(如碳素材料、粮食等)的干燥和烘干。
背景技术
烘干机的目的是把物料内的多余分水分除去,现阶段通用的技术都是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普遍的技术是在机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在机体内流动过程中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干燥,物料也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设置。不同的烘干设备,在风路和料路的设置上都有不同,但是现阶段的烘干装置,都存在着以下的技术缺陷:1.热风风阻导致的物料干燥不均:热风从机体进口进入后,要穿透整个物料层到出风口,中途风压和温度会不断降低,使得各部位的物料干燥程度差别很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花料”,即烘干后的物料有的已经完全干透,有的还远远没有达标。这时,还不能一味的提高热风温度和风压来使全部物料合格,这样不但浪费能源,还极有可能会引起自燃事故。2.边角物料干燥不足:机体的内壁部分淤积的物料,是最不容易受到热风的部位,往往热风从捷径风路就排出,这样的后果除了容易形成花料外,还会形成堵料。3.物料自重导致的碎料现象:一般来讲,出于规模效益的考虑,烘干机的尺寸都较大,内装的物料也多,那么,最下层的物料会承受整个物料的重量而导致破碎,以兰炭为例,兰炭作为价值较高的碳素材料,特性是易碎,用传统的烘干机,一般有20%的破碎率,这样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物料烘干机以弥补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式物料烘干机,包括机体,其特征是:机体内有贯穿机体的进风管和收风管,进风管下部和收风管下部都有风口。优化的,进风管为横向层状排列,收风管为横向层状排列,进风管层和收风管层间隔排列。优化的,每个进风管的中心和相邻的收风管中心之间的虚拟连线为斜线。 优化的,进风管和收风管上端为人字梁,下端为风板,风板上有风口。优化的,机体内壁和外壁之间为夹层结构;机体内壁上固定有翅板;机体内壁上、翅板下有通风孔。优化的,翅板为下斜板。优化的,在机体内固定有收料板,收料板下有一对转筒,转筒上有翼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将热风均匀的送到物料内部,同时在最近距离实现收风,实质上即在物料内部设置了 了多组数的烘干单元,确保了整体物料受热均匀,杜绝了 “花料”现象。同时,进风管和收风管的设置一方面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有横向移动,使物料受风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承担了部分物料的重量,使下端物料压力大为减小,减低了物料的破碎率。翅板和机体夹层设计避免了物料贴壁出现滞留现象,同时也对实现了不留死角的全方位干燥。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I是方形的,其内插入有进风管2,若干个进风管2在同一平面上水平排列;同时,机体内插入有收风管3,同样的,若干个进风管2也在同一平面上水平排列,进风管层和收风管层间隔排列,且竖直方向上错开排列。进风管2和收风管3下部都有多个风口 4。使用时,物料由上往下落,直至充满整个内部空间,外部的热风在正压或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进风管2进入机体I内,并从风口 4排出,由于进风管2均匀的分布在机体I内,加之多个风口 4的排列,所以多股热风对物料的所有部位全方位均匀的进行干燥。同时,进风管2起到了承重梁的作用,物料的一部分重量通过收风管2转移到机体I上,减轻了底部物料的承重量,减小了底部物料的破碎率。热风再对相邻的物料干燥后,通过最近的收风管3下的风口 4被收集(为了提高收风的效率,进风管2和收风管3为错列排布,即每个进风管2的中心和相邻的收风管3中心之间的虚拟连线为斜线),并从收风管3排出机体外,所以,热风无需穿透更多的物料层,可以使风机的功率更低,也克服了以往风阻导致的问题,实质上,我们将原有的总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解成很多进风管路和出风管路,工作区域也划分为很多的小区域,这样,无疑的使物料干燥程度更加彻底和平衡。本实用新型的物料上料、布料、下料装置等和以往产品类似,这样的装置在以往的文献有很多记载,在此就不在赘述。物料下料方式采用的是蠕动式的下料,物料在下部振动筛的作用下,慢慢的由上向下的蠕动,蠕动过程中,在进风管2和收风管3的分料作用下,物料有横向的移动,相当于物料受到了翻滚的作用,目的是使物料的不同部分都有机会直接挨近进风管2的风口 4,这就改变了以外产品物料直上直下,有的物料一直在处于迎风面,有的物料始终处于背风面的现象。由于进风管2的进风段和末端的风压不一致,为了做到前后方向上热风出风的均匀,我们有两方面的设计:一是进风管2的风口 4不是均匀分布的,是进风段风口 4和风口4之间的间距较大,越到末端,间距就越小;二是进风管2下的区域5,是不会有物料存在的,热风出到这个区域内后,也有一个均压的过程。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有一个存在的问题:边角物料紧挨着机体I内壁6部分,风路基本不经过这里,这部分物料仍然不能有效的被热风干燥,结果就造成“花料”和滞留不能顺利下落的现象。本实施例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内壁6四周上固连有下斜的翅板11,物料就不能在内壁6上滞留。同时:在内壁6四周外设置外壁8,内壁6和外壁8之间为夹层7 ;翅板11下、内壁6上钻有通风孔12,夹层7内通热风,热风就从夹层7、通风孔12进入机体I内,直接针对边角物料进行干燥,完了热风仍然从收风管3排出。另外,进风管2和收风管3变形为人字梁9和风板10的结构,其目的是使1.物料横向移动效果更好;2.加大风板10的厚度可以提高承重强度;3.使风板10下的区域5的面积更大,均匀布风效果更好。实施例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物料有更好的翻滚换位效果,在机体I中部设置有收料板13,收料板13下设置有一对转筒14,转筒14上有翼板15。物料进入一定程度的干燥后,汇总到收料板13上,并下落到转筒14上,转筒14没有动力,依靠物料落料的动力拨动翼板15转动,同时物料也随着翼板15的转动而分批下落
后,继续干燥。上述过程的目的是使物料混合的更均匀,干燥程度更加一致,产品的指标更稳定。在图中,为方便表示内部结构,均取掉一面板,实际上设备是封闭的。
权利要求1.立式物料烘干机,包括机体,其特征是:机体内有贯穿机体的进风管和收风管,进风管下部和收风管下部都有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进风管为横向层状排列,收风管为横向层状排列,进风管层和收风管层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每个进风管的中心和相邻的收风管中心之间的虚拟连线为斜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进风管和收风管上端为人字梁,下端为风板,风板上有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机体内壁和外壁之间为夹层结构;机体内壁上固定有翅板;机体内壁上、翅板下有通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翅板为下斜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物料烘干机,其特征是:在机体内固定有收料板,收料板下有一对转筒,转筒上有翼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物料烘干机,机体内有贯穿机体的进风管和收风管;进风管、收风管为层状排列;进风管和收风管上端为人字梁,下端为风板,风板上有风口;机体壁为夹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将热风均匀的送到物料内部,同时在最近距离实现收风,实质上即在物料内部设置了了多组数的烘干单元,确保了整体物料受热均匀,杜绝了“花料”现象。同时,进风管和收风管的设置一方面使物料在下落过程中有横向移动,使物料受风更加均匀;另一方面承担了部分物料的重量,使下端物料压力大为减小,减低了物料的破碎率。翅板和机体夹层设计避免了物料贴壁出现滞留现象,同时也对实现了不留死角的全方位干燥。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3011102SQ20132000230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钟俊, 陈学金, 聂忠海, 聂中全, 陈桂兰 申请人:宜宾市永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