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即热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610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即热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厚膜加热装置以及采用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即热式加热设备,由于采用温控器或者薄弱点进行干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即热式加热设备。该厚膜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待加热部件上的厚膜加热丝回路,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断路,所述断路通过导电块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热动作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装置采用导电块与热动作部件配合的方式实现厚膜加热装置的正常工作和干烧保护,热动作部件与厚膜加热丝直接接触,热动作反应灵敏,很好的避免了厚膜加热丝进行干烧,以本实用新型厚膜加热装置为加热源的即热式加热设备,整体结构也更加合理,安装也较为便利,制造成本也相应地得到了降低。
【专利说明】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即热式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厚膜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设置该厚膜加热装置的即热式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都是采用温控开关来保护的,现有温控开关对厚膜加热的表面温度反应时间慢,一般在20S以上,导致厚膜表面温度过高,甚至烧坏,温控器才感应到温度后保护,导致温控器反应时间长,不过灵敏,且成本高。温控开关的反应时间控制在IOS内,才能基本能满足厚膜加热温控保护的要求,但这样温控器的成本是普通温控器成本的300%以上,成本过高。并且采用温控器实现干烧保护,都需要固定支架将温控器固定至厚膜加热表面,安装结构也较为复杂。
[0003]现还有一种方案就是采用厚膜加热丝上设计薄弱点,使得薄弱点处的电阻比加热丝的其他地方的阻值都要大,从而通过烧断薄弱点来干烧保护。此现有方案对厚膜无法恢复,维修时需要直接更换厚膜,给直接增加了维修成本。
[0004]对于采用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即热式加热的设备,由于上述原因,同样存在干烧保护难以实现,采用温控器进行干烧保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厚膜加热装置以及采用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即热式加热设备,由于采用温控器或者薄弱点进行干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设置该厚膜加热装置的即热式加热设备。
[0006]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待加热部件上的厚膜加热丝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断路,厚膜加热丝回路在断路处的两端设有两导通接触点,所述两导通接触点之间设有导电块,导电块的重力趋向使得导电块脱离导通接触点,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热动作部件,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热动作部件固定导电块使得导电块直接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或者与导电块配合共同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所述热动作部件受热动作后释放所述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导通接触点处对导电块的承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35度。
[000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动作部件为焊锡,所述焊锡设置在两导通接触点,将导电块两端焊接在两导通接触点上,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焊锡熔化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000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固定支架将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压持在两导通接触点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接触点上,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与另一个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0010]或者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金属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金属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在两导通接触点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接触点上,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固定在金属固定支架上,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与另一个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通过金属固定支架传热,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0011]所述导电块通过焊锡焊接在与其接触的导通接触点上,以避免双金属片对导电块压持不稳定,同时形成复合的热动作部件。
[00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固定支架将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压持在厚膜加热丝回路非导通接触点处,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两端分别与两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0013]或者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金属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金属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在厚膜加热丝回路非导通接触点处,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两端分别与两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通过金属固定支架传热,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001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在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前述的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厚膜加热装置的厚膜加热丝紧贴并沿着所述外壳内的水流通道进行布置。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不低于进水口的水平高度。
[00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出水口的一侧,以提高防干烧保护的灵敏性;较佳的是,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出水口一侧1/3处与出水口之间。
[00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壳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还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低于所述热动作部件的动作温度。
[00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水口设有水位电极和/或温度传感器,以判断水流通道中是否有水,或者根据出水口的水温调节厚膜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
[0019]本实用新型中,热动作部件是指,本身设置在厚膜加热丝回路上,在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固定导电块使得导电块直接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或者与导电块配合共同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并在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由于自身受热动作而释放导电块的部件。
[0020]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加热装置采用导电块与热动作部件配合的方式实现厚膜加热装置的正常工作和干烧保护,热动作部件与厚膜加热丝直接接触,热动作反应灵敏,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以在10秒之内实现从厚膜加热丝回路脱落,很好的避免了厚膜加热丝进行干烧;同时,本实用新型厚膜加热装置采用的干烧保护结构精简且极易维护,大大降低了厚膜加热装置在防干烧保护方面的成本;以本实用新型厚膜加热装置为加热源的即热式加热设备,与现有的即热式加热设备相比,整体结构也更加合理,安装也较为便利,制造成本也相应地得到了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未设置导电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处焊锡焊接导电块的仰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A处焊锡焊接导电块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在导通接触点处的承托面与导电块重力作用关系不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厚膜加热丝回路导通接触点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即热式加热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0028]图7为图6的仰视图。
[0029]图8为图6的侧视图。
[00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即热式加热设备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热动作部件二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11为图9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热动作部件与导电块的状态示意图。
[0033]图12为图9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热动作部件与导电块的状态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即热式加热设备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6]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通过对现有厚膜加热装置在干烧保护需求的分析,发现现有厚膜加热装置由于采用温控器或者薄弱点进行干烧保护,存在安装结构较为复杂或者维修难度较大的缺陷,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及设置该厚膜加热装置的即热式加热设备。
[0037]厚膜加热装置是一种设置在待加热部件表面对待加热部件进行加热的装置,待加热部件可以是容器、水管等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以待加热容器I为载体,对本实用新型防干烧厚膜加热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0038]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中,厚膜加热丝2采用水平绕制的方式布置在待加热容器I侧壁的表面,厚膜加热丝2连续布置形成了厚膜加热丝回路,厚膜加热丝回路的两端设有接入端21,通过在接入端21接入电源(未示意),厚膜加热丝2发热产生热量,进而实现对待加热部件的均匀加热。对于厚膜加热丝自身的结构,设置厚膜加热丝必要的绝缘处理,以及如何将厚膜加热丝2设置在待加热容器I (或者其他待加热部件)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是熟知的,此处不进行累述。同时,对于配合厚膜加热装置工作的其他部件,由于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分,本实施方式中进行了相应的省略,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任意的选取,本实用新型对于厚膜加热装置本身进行了必要的公开。
[0039]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主要的改进在于:在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置了断路A,断路A将连续的厚膜加热丝回路进行了物理性断路,可以理解的是厚膜加热装置实现加热的原理是,在厚膜加热丝回路中接入电源,通过在厚膜加热丝回路中形成电流,厚膜加热丝2自身发热进而实现加热。由于断路A的出现,在断路A处厚膜加热丝2如果不能连通的话,厚膜加热丝回路中是无法形成电流的,厚膜加热丝2也就无法实现发热,基于上述原理,如果能够在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通过一个可以导电的部件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在干烧状态下,上述的导电部件如果可以迅速地脱离断路A处(10秒以内),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同时,这种物理断路形式的干烧保护也更加有效和稳定。
[0040]结合图1再参见图2和图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首先需要在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A处的两端设置两导通接触点22,两导通接触点22与厚膜加热丝2导通,本实施方式中,导通接触点22采用了与厚膜加热丝2连接的导电片的形式。本实施方式采用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将一个导电块3的两端通过焊锡4分别焊接在两导通接触点22上(焊锡4将导电块3焊接在导通接触点22后,在导电块3和导通接触点22之间形成了一个焊锡层,为了便于示意图2和图3中对焊锡层的厚度进行放大示意,图2和图3中焊锡层的厚度与导电块3的高度不代表成比例关系),这样,通过焊锡对导电块3的固定,厚膜加热丝回路将被导通,通电后厚膜加热装置可以进行正常工作。导电块3较好的是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铜等材料制成,由于导电块3的截面较大,导电块3的自身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影响厚膜加热丝回路中的电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导电块3的两端与两导通接触点22需要焊接,焊点位置的电阻是需要进行控制。
[0041]本实施方式中,焊锡4与导通接触点22是直接接触的,焊锡4对厚膜加热丝温度的热传导是极其灵敏的,同时焊锡4的熔点通过合金材料组分的变化是可以进行调节的,那么将焊锡4的熔点调节到厚膜加热装置需要的干烧保护温度,一旦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厚膜加热丝2的温度上升后,焊锡4将快速地感应到厚膜加热丝的温度,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10秒以内)焊锡4就会熔化。焊锡4熔化后,导电块3将失去与导通接触点之间22的附着力,导电块3将在自身重力G的作用下,也将快速脱离导通接触点22,进而从厚膜加热丝回路中脱离,此时,厚膜加热丝回路将在断路A处物理性断路,从而实现了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
[0042]当然要使得导电块3能够在自身重力G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且无需其他部件的协助,导电块3与导通接触点22的位置关系是有要求的,或者更具体的说,是导电块3与导通接触点22的设置位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是因为,导通接触点22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其与整个厚膜加热丝回路一样是基于待加热部件进行设置的,厚膜加热丝设置在待加热部件表面,无论导通接触点22是否也直接设置在待加热部件表面(本实施方式中,导通接触点22是直接设置在待加热容器I侧壁表面的),导通接触点22处肯定存在一个对导电块3进行承托的承托面,本实施方式中承托面即是待加热容器I侧壁表面。那么,当导电块3通过焊锡4 (也可以是后文中的其他方式)固定在导通接触点22上时,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G如果可以完全被承托面的支持力抵消,在焊锡4熔化后,导电块3将无法脱离导通接触点,也就不能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
[0043]简言之,为了满足本实用新型的需求,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要趋向使得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处的承托面,但是由于待加热部件的形状各异,厚膜加热丝在待加热部件上的布置方式各异,导通接触点22所在的承托面的形态(平面状或者非平面状,例如本实施方式中轻微的弧面状)以及导电块3与导通接触点22相对位置也是任意的。因此,从实质上而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也无论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只要使得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要趋向使得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即可。
[0044]当然,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电块3的设置状态是一种较佳的方式,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可以全部用于在焊锡4熔化后驱使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承托面仅仅是导电块3在导通接触点22处的设置位。参见图4,导电块3在所示的状态下,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G不能全部用于驱使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但是导电块3自身重力G沿着承托面分解后存在分力F,如果分力F可以满足:使得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趋向使得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这时需要考虑的将是导通接触点22所在承托面相对水平面的角度,导电块3的重量、厚度等参数。因此,较优的是承托面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小于135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夹角a小于等于90度时,承托面10对导电块3是没有任何支持力的,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G可以完全用于趋势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 (从承托面10处掉落式脱离);随着角a的增大,承托面10对导电块3将开始存在支持力,并且支持力随着角a的增大逐渐增大,导电块3是依靠其导重力G的分力F实现脱离导通接触点22 (从承托面10处滚动式脱离),而分力F随着角a的增大逐渐减小,当角a大于135度时,分力F由于过小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时,可能以无法稳定实现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对于导电块5的重量较好的是不小于5克,以便克服焊锡熔化后导电块3与导通接触点之间液态焊锡的附着力。
[0045]由于导电块3相对导通接触点22的状态存在各种不同的变化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陈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如何进行设置,可以使得导电块3的重力G趋向使得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陈述和公开,不再对各种变化方式进行累述。
[0046]参见图5,对于厚膜加热丝回路断路处的导通接触点,除了前述采用导电片的形式夕卜,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导电柱23的结构,导电柱23 —端与断路处的厚膜加热丝连接,另一端通过焊锡4焊接导电块3,通过导电柱23的引出,导电柱23与导电块3接触的一端成为了导通接触点。这样,导电块3被导电柱23架起,不直接与待加热部件的表面接触,使得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即使设置在待加热部件非平面的表面,也可以便于设置导电块3。通过上述陈述,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厚膜加热丝回路断路处的导通接触点,既可以是厚膜加热丝回路断路处,厚膜加热丝本身直接形成的导通接触点,也可以是通过引出部件形成的导通接触点,各种形式的导通接触点,都应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范围中。
[0047]参见图6至图8,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设置上述厚膜加热装置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其包括外壳5,外壳5内设有水流通道(未示意),外壳5上设有水流通道的进水口 51和出水口 52,水流通道可以是内置并紧贴外壳5内壁的水管,也可以是通过内置隔板等结构形成的水流通道,外壳5同时构成水流通道的一部分。外壳5的表面布置了厚膜加热丝2,为了便于布置厚膜加热丝,外壳5在布置厚膜加热丝2的表面采用了平面状的结构,外壳5的该侧表面整体呈竖直方式放置,厚膜加热丝2除了图示中最左侧的部分外,在外壳5表面整体采用水平往复的方式进行布置,厚膜加热丝回路的两端设置接入端21,厚膜加热丝回路为两条并联方式进行设置,两条厚膜加热丝回路共用两接入端21。
[0048]厚膜加热丝2在外壳5表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布置是没有特别限制的,但是无论怎么布置,一定是紧贴并沿着外壳5内的水流通道进行布置,即厚膜加热丝2在壳体5表面的布置走向与壳体5水流通道的布局走向是对应的。这是因为,即热式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即水在水流通道中流动,通过在水流通道上布置的加热源以实现快速加热的目的,那么,对于采用厚膜加热装置作为加热源时,厚膜加热丝2沿着水流通道的布局走向进行布置,一方面是满足即热加热需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有厚膜加热丝2设置在非水流通道的位置,在厚膜加热装置工作时,设置在非水流通道位置的厚膜加热丝2由于无法将自身产生的热量快速向外传导,实际上是处于干烧状态,这对于厚膜加热装置是不允许的。
[0049]本实施方式即热式加热设备为了实现干烧保护,其厚膜加装置的厚膜加热丝回路上同样设置了断路,断路处的两端设置两导通接触点22,两导通接触点22与厚膜加热丝2导通(本实施方式中与并联的两条厚膜加热丝均导通),导通接触点22采用了与厚膜加热丝2连接的导电片的形式,导电块3的两端通过焊锡分别焊接在两导通接触点22上,由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对该厚膜加热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进行累述。
[0050]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外壳5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呈平面状,为了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导电块3可以有效地脱离两导通接触点22,该平面状的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好的是小于135度。参见图4,由于本实施方式中外壳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是平面状的,导通接触点22处承托面10与整个外壳5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是处于同一平面的。那么,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图4中所示的角a,当角a小于等于90度时,导电块3自身的重力G可以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时,完全用于驱使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 ;随着角a的增大,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时导通接触点处的表面对导电块3将开始存在支持力,并且支持力随着角a的增大逐渐增大,导电块3是依靠其导重力G的分力F实现脱离导通接触点22,而分力F随着角a的增大逐渐减小,当角a大于135度时,分力F由于过小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时,可能以无法稳定实现导电块3脱离导通接触点22。
[0051]另外,为了避免壳体5内水流通道因局部缺水导致厚膜加热装置进入不正常的干烧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出水口 52的水平高度最好不要低于进水口 51的水平高度,较佳的方式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进水口 51和出水口 52设置在外壳5的两端,出水口 52高于进水口 51的设置方式。
[0052]根据厚膜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当壳体5内的水流通道中完全充满水时,整个厚膜加热回路由于是均匀向水流通道中的水进行放热,原则上是没有温度梯度的,厚膜加热丝回路各处的温度都是相同的,如果水流通道中的水能够一直保持匀速从进水口 51流入、匀速从出水口 52流出,厚膜加热装置基本上是没有干烧风险的。但是,实际工作状态下,当水流通道中的水被加热后,水流通道中的水在水蒸汽的作用下可能会以喷射的方式从出水口 52喷出的,尤其是当即热式加热设备直接输出开水的情况下,这样,水流通道靠近水出口 52—侧的局部位置会因此出现无水的情况。那么,该位置对应的厚膜加热丝由于水流通道的短时无水,温度会较厚膜加热丝回路其他位置更高,成为厚膜加热丝回路上温度最高的位置,厚膜加热丝回路上的断路处设置在厚膜加热丝回路上温度最高的位置,对于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显然是更为有利的,即在本实用新型即热式加热设备中,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壳体5出水口52的一侧是比较好的。
[0053]需要指出的是,厚膜加热丝回路上的断路处设置在靠近壳体5出水口 52的一侧时,最佳位置也并非是出水口 52的位置上(认为出水口 52处会经常处于短时无水状态)。这是因为,限于出水口 52在外壳5的位置(一般都位于外壳5的边角,本实施方式中甚至是凸出与壳体5外部)以及实际布置厚膜加热丝回路的生产需求,出水口 52的位置厚膜加热丝与出水口 52很难精确的对应;即便出水口 52的位置厚膜加热丝与出水口 52精确对应,由于水流通道中的水在流往出水口 52过程中存在热量散失,以及出水口 52位置其他部件的吸热,出水口 52处的位置温度也并非是最高的,厚膜加热丝回路上温度最高的位置或者说区域实际上是位于靠近出水口 52的某一位置或区域的。基于上述理由,出于简化断路处位置选取和便于工业制造的需要,较佳的方式是,将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设置在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出水口一侧1/3处与出水口 52之间,这样,既简化了设计断路处的繁琐,又完全满足干烧保护的需求。
[0054]为了防止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时,导电块3出现异常脱落,外壳5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温控器,温控器的动作温度低于焊锡的熔点,那么就可以避免厚膜加热装置非干烧状态下,导电块3出现异常脱落。这里,温控器的动作可以是机械式的物理动作,直接使得电源停止对厚膜加热装置进行供电,也可以是通过温度采集来实现对电源的控制。例如,本实施方式示意了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采用了热敏电阻6作为温控器来采集当前的温度,并通过接入端61连接处理器(未示意),处理器根据采集到的温度来控制厚膜加热装置的通断。当热敏电阻6采集的温度达预设的保护温度(小于焊锡熔点)时,处理器可以调低厚膜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或者直接将厚膜加热装置的电源断开,以避免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当只有热敏电阻6损坏或者厚膜加热丝温度梯度提升的过快,使得热敏电阻6响应时间及处理的响应时间之和过长,使得无法及时调节厚膜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时,才会使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起作用,焊锡3达到熔点熔化后,导电块4脱落。这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在干烧保护前,多了一层防止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的保护,使得对厚膜加热装置的保护更加稳妥,也避免了厚膜加热装置干烧保护后返厂维修的不便。
[0055]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止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的保护,还可以在出水口 52处设置水位电极,来检测出水口 52处是否处于有水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当厚膜加热装置刚开始工作时,如果出水口 52处处于无水状态,那么壳体5内水流通道必然也存在局部无水,无水的水流通道对应的厚膜加热丝会直接进入干烧状态,因此,检测到出水口 52处处于有水状态,才开始让厚膜加热装置进行工作是比较合理的。
[0056]出水口 52还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出水口 52处的水温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出水温度,当然温度传感器可以与水位电极同时设置。设置温度传感器的目的在于,当厚膜加热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水口 15流出后的水温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温度,当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出水温度时,可以调高厚膜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当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出水温度时,则可以调低厚膜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或者断开厚膜加热装置的电源,避免输出的热水温度过低,或者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水温电极与温度传感器一体的检测电机7,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设置。
[0057]参见图9至图12,本实施方式的即热式加热设备与前述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厚膜加热装置的厚膜加热丝回路在断路处与导电块配合的热动作部件不同。前述的实施方式中,是采用焊锡作为热动作部件,焊锡将导电块的两端焊接在两导通接触点上,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实际上焊锡与导电块配合共同导通了厚膜加热丝回路,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焊锡熔化实现对导电块的释放,导电块进而脱离导通接触点,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
[0058]本实施方式中,热动作部件则包括固定支架8和双金属片9,固定支架8成块状,其通过固定螺钉81和设置在导通接触点22a旁的螺钉柱82的固定,将双金属片9的一端压持在导通接触点22a上,为了配合本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支架8,双金属片9整体呈“Z”字形。如图11所示,双金属片9由于一端被压持在导通接触点22a上,其另一端压持在导电块3上,并通过双金属片9自身的弹性使得导电块3与导通接触点22b接触,通过导电块3和双金属片9的配合,两导通接触点被导通,厚膜加热装置可以进行正常工作;如图12所示,一旦厚膜加热装置进入干烧状态,由于双金属片9与导通接触点22是直接接触的,双金属片9对厚膜加热丝温度的热传导也是极其灵敏的,双金属片9受热后其压持导电块3的一端同样可以在10秒内实现变形,双金属片9变形将失去对导电块3的压持作用,进而释放导电块3,导电块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即可脱离导通接触点,进而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本实施方式相对前述实施方式的好处在于,导电块3 —端与导通接触点22b接触,导电块3可以采用沿其长度方向竖直的方式进行放置,这样,导电块3的重心相对导通接触点所在承托面的高度较前述实施方式有所提高,在承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时,在相同的夹角下,导电块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将更倾向于脱离导通接触点。由于导电块3如何设置可以实现依靠自身重力脱离导通接触点与前述采用焊锡的方式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进行累述。
[0059]由于导电块3是通过双金属片9的弹性压持与导通接触点22b接触,双金属片9对导电块3的压持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影响厚膜加热装置的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将导电块3的一端通过焊锡直接焊接在导通接触点22b上,在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导电块3的状态稳定,双金属片9对导电块3的压持主要起到导通两导通接触点的作用,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焊锡熔化同时双金属片9受热变形将导电块3释放,实现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这样的实施方式也表明,本实用新型的热动作部件除了采用单一热动作部件外,也可以采用复合热动作部件的方式。
[0060]需要指出的是,固定支架8和双金属片9的结构是可以任意的,本实施方式中块状固定支架8以及呈“Z”字形的双金属片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各种固定支架8和双金属片9的配合结构,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中。
[006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动作部件还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形,将固定支架8采用金属固定支架,那么,双金属片9就无需压持在导通接触点22a上,导电块3将与双金属片9、金属固定支架一起导通两导通接触点,使得厚膜加热装置可以进行正常工作。由于金属固定支架体积较小,双金属片9通过金属固定支架受热后进行热传导,不会影响双金属片9的变形的灵敏性,而双金属9无需压持在导通接触点22a后,使得金属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9的配合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双金属片9通过金属固定支架进行传热,双金属片9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3,导电块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当然,本变形方式同样可以将导电块3的一端通过焊锡直接焊接在导通接触点22b上。
[0062]参见图13,本实施方式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其厚膜加热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热动作部件的固定支架8不是将双金属片9的一端压持在其中一个导通接触点22上,而是将双金属片9的一端压持在厚膜加热丝回路的非导通接触点处,这里,较好的是将双金属片9的一端压持在比较靠近厚膜加热丝回路上的断路处的位置,以保证与断路处的厚膜加热丝具有邻近的温度。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双金属片9的一端被压持与断路处平行的厚膜加热丝上,双金属的另一端压持在导电块3的中部,使得导电块3的两端分别与两导通接触点接触22,导电块3直接将两导通接触点22导通,使得厚膜加热装置可以正常工作,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9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3,导电块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22,实现对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由于具体的原理与上述的是实施方式是相似的,本实施方式中不进行过多的阐述。本实施方式的热动作部件可以进行类似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将固定支架8采用金属固定支架,具体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是类似的。
[0063]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图9至图13所示的即热式加热设备厚膜加热装置上所采用的热动作部件,以及热动作部件的变形结构,同样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厚膜加热装置,以用于对待加热容器或者一般的待加设备进行加热,由于厚膜加热装置的干烧保护原理是相同的,前述的各种实施方式对热动作部件的结构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调整,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进行描述了。
[006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待加热部件上的厚膜加热丝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断路,厚膜加热丝回路在断路处的两端设有两导通接触点,所述两导通接触点之间设有导电块,导电块的重力趋向使得导电块脱离导通接触点,厚膜加热丝回路上设有热动作部件,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热动作部件固定导电块使得导电块直接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或者与导电块配合共同导通厚膜加热丝回路,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所述热动作部件受热动作后释放所述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导通接触点处对导电块的承托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13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作部件为焊锡,所述焊锡设置在两导通接触点,将导电块两端焊接在两导通接触点上,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焊锡熔化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固定支架将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压持在两导通接触点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接触点上,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与另一个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或者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金属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金属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在两导通接触点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接触点上,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固定在金属固定支架上,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与另一个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通过金属固定支架传热,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通过焊锡焊接在与其接触的导通接触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 述固定支架将双金属片的第一端压持在厚膜加热丝回路非导通接触点处,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两端分别与两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或者所述热动作部件包括金属固定支架和双金属片,所述金属固定支架的底部设置在厚膜加热丝回路非导通接触点处,厚膜加热装置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的第二端压持在导电块上,使得导电块两端分别与两导通接触点接触,厚膜加热装置干烧状态下,双金属片通过金属固定支架传热,受热变形后释放导电块,导电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导通接触点。
6.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在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表面设有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干烧的厚膜加热装置,厚膜加热装置的厚膜加热丝紧贴并沿着所述外壳内的水流通道进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呈平面状,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不低于进水口的水平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出水口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厚膜加热丝回路的断路处位于厚膜加热丝回路靠近出水口一侧1/3处与出水口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7所述的一种即热式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厚膜加热装置的表面还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动作温度低于所述热动作部件的动作温度;或者所述出水口设有水位 电极和/或温度传感器。
【文档编号】F24H9/18GK203482417SQ20132046923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发明者】王旭宁, 张建财, 黄龙发 申请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