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793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向臭氧发生器压送空气的泵等零件难以劣化。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外壳,其具有导入空气的吸气口和放出空气的放出口;风洞,其连接吸气口和放出口;第一臭氧发生器,其产生导入风洞的臭氧;过滤器组,其内置于风洞且具有将臭氧分解成氧气的臭氧分解过滤器、和位于该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下游侧且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排出的粉尘的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将从吸气口导入风洞的空气与由第一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混合,并按臭氧分解过滤器、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顺序通过,从放出口放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将所产生的臭氧放出到外壳的外部的第二臭氧发生器,该第二臭氧发生器使用通过了过滤器组的空气而产生臭氧。
【专利说明】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空气净化装置公知有各种各样形态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的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熏蒸机),其使空气通过过滤器来净化空气,或者放出由熏蒸用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臭氧熏蒸空气。该熏蒸用臭氧发生器通过熏蒸用空气泵从面向空气净化装置的外部的吸气口吸入空气并经由管供给空气。
[0003]而且,空气净化装置的周围的空气随着时间经过,臭氧浓度上升。向熏蒸用臭氧发生器被供给的空气含有臭氧。但是,臭氧容易使熏蒸用空气泵、管等零件劣化。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264077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向臭氧发生器压送空气的泵等零件难以劣化的空气净化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 的课题如上所述,以下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即,在技术方案I中,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外壳,其具有导入空气的吸气口和放出空气的放出口 ;风洞,其连接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放出口 ;第一臭氧发生器,其产生导入所述风洞的臭氧;和过滤器组,其内置于所述风洞并且具有臭氧分解过滤器和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该臭氧分解过滤器将臭氧分解成氧气;该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处在该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下游侧且除去从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排出的粉尘,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将从所述吸气口导入所述风洞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混合,并按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所述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顺序通过,从所述放出口放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将所产生的臭氧放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的第二臭氧发生器,该第二臭氧发生器使用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组的空气而产生臭氧。
[0010]在技术方案2中,是在技术方案I记载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过滤器组具有第二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该第二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处在向所述风洞内导入的臭氧的下游,且设置在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上游。
[0011]在技术方案3中,是在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空气净化装置中,在所述过滤器组中具有通过光线进行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在该光触媒过滤器的上游侧具有将照射光线的照射部设置于所述风洞的支架,该支架具有插入部,将该插入部插入所述风洞附近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口,并且该支架固定在所述风洞的外部。
[0012]实用新型的效果[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能够发挥以下效果。
[0014]在技术方案I中,对通过过滤器组被净化且不含臭氧的空气,使用第二臭氧发生器,由此,向第二臭氧发生器压送空气的泵等零件难以劣化。
[0015]在技术方案2中,在技术方案I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第二 HEPA过滤器(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设置在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上游,能够通过来自第一臭氧发生器或第二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对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上的细菌进行杀菌。
[0016]在技术方案3中,在技术方案I及2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照射部通过支架被支承在风洞的外部,所以不必用手支承照射部,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位于照射部的下游侧的过滤器组的更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
[0018]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2中的(a)是表示“空气净化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过程的图,图2中的(b)是表示“熏蒸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过程的图。
[0019]图3是表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拆下了过滤器组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状态的前方立体图。
[0020]图4是表示离子发生器的图,图4中的(a)是表示离子发生器的立体图,图4中的(b)是离子发生器的电路图。
[0021]图5是表示第一臭氧发生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0022]图6是表示拆下了背板及风洞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状态的后侧视图。
[0023]图7是表示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更换的中途状态的前侧视图。
[0024]图8是表示第二臭氧发生器及其周边设备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
[0025]图9是表示第二臭氧发生器和高压电源的连接的平面图。
[0026]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0中的(a)是表示“空气净化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的图,图10中的(b)是表示“熏蒸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的图。
[0027]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的流动的示意图,图11中的(a)是表示“空气净化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过程的图,图11中的(b)是表示“熏蒸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过程的图。
[0028]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拆下了过滤器组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状态的前方立体图。
[0029]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更换的中途状态的前侧视图。
[0030]图14是表示变更照射部的位置的状态的前方立体图,图14中的(a)是变更照射部的朝向的中途的图,图14中的(b)是将支架插入支承部的狭缝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使用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机的一实施方式即空气净化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0032]图1是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空气净化装置100由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箱状的外壳80形成了外形。在该外壳80的下表面上,在四个位置设置有使空气净化装置100自由移动的脚轮85。在外壳的侧面上形成有用于供给电力的插入口 86,在其附近形成有用于进行电源的通断的开关87。在外壳80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前门81,该前门81的左右的开口作为用于向风洞I导入空气的吸气口 la。在外壳8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上部盖罩82,该上部盖罩82的开口作为用于放出被净化的空气的放出口 lb。
[0033]此外,在风洞I的内部,接近吸气口 Ia的一方为“上游”,接近放出口 Ib的一方为“下游”。
[0034]空气净化装置100能够选择净化所设置处周围的空气的“空气净化模式”和向所设置的空间放出臭氧而对空间杀菌的“熏蒸模式”地构成。
[0035]在这两个模式下,来自外壳80的吸气口 Ia的空气通过外壳80内的空气通路即风洞I作为被净化的空气从外壳80的放出口 Ib被放出。
[0036]首先,关于成为该空气通路的风洞I内的结构,使用图1的表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观的前方立体图、图2中的(a)的表示“空气净化模式”下的空气的净化的图、及图3的表示拆下了过滤器组2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状态的前方立体图进行说明。
[0037]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的净化空气的部分主要具有风洞1、过滤器组2、第一臭氧发生器3、照射部4、风扇5、第二臭氧发生器6、离子发生器7。
[0038]风洞I是设置在外壳80的内部的空气的通过路径,通常由箱、风道11等构成。风洞I连接外壳80的吸气口 Ia及放出口 Ib地设置。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口 Ia导入,通过风洞I的内部从放出口 Ib放出。
[0039]过滤器组2进行对通过风洞I的空气的集尘、脱臭及除菌。过滤器组2按防尘过滤器21、光触媒过滤器23、臭氧分解过滤器24、脱臭过滤器25、第一 HEPA过滤器26的顺序配置在风洞I内。
[0040]防尘过滤器21堵塞处于前门81左右的吸气口 la、Ia地设置,除去被导入风洞I内的空气中的大的粉尘。
[0041]光触媒过滤器23使用光触媒(例如,二氧化钛)对被导入的空气进行脱臭,通过照射光线(例如,可见光)激活脱臭力。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用于分解在上游产生的臭氧。脱臭过滤器25用于进行脱臭,除了脱臭以外,也可以附加除去氮氧化物的功能。第一 HEPA过滤器26被配置在臭氧分解过滤器24的下游侧,用于处于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更具体来说,第一 HEPA过滤器26用于从空气除去臭氧分解过滤器24在臭氧分解时产生的粉尘。这些光触媒过滤器23、臭氧分解过滤器24、脱臭过滤器25及第一 HEPA过滤器26构成了按该顺序通过覆盖与风洞I接触的部分而成为一体的过滤器盒27。
[00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触媒过滤器23中,使用通过可见光激活的光触媒。另外,在照射部4中采用了射出可见光的荧光灯。通过这样地构成,具有即使光线直接进入眼睛也是安全的优点。此外,作为光触媒过滤器还可以采用使用了能够通过紫外线(例如,波长380nm以下的紫外线)激活的光触媒的光触媒过滤器。
[0043]第一臭氧发生器3在“空气净化模式”下工作,并被设置在风洞I的外部即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下部的空间。第一臭氧发生器3是由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用于对附着在臭氧分解过滤器24的上游的过滤器上的细菌进行杀菌。第一臭氧发生器3经由连接管31,与设置在风洞I的内部的支承部32、32连接。
[0044]支承部32形成为向风洞I的内部突出的筒状。支承部32、32的下端借助支承板41被支承在风洞I中。在支承板41上,在与支承部32、32相同的位置形成有孔。将放出管33、33的下端与从支承板41突出的支承部32、32连接,从放出管33、33的侧面的小孔33a……放出由第一臭氧发生器3生成的臭氧。这里,由于放出管33的上端被堵塞,所以臭氧从下端的开口进入,并从侧面的小孔33a……放出。
[0045]照射部4用于放射使光触媒过滤器23激活的光线,并将荧光灯作为光源。照射部4被设置在过滤器盒27的光触媒过滤器23的上游侧。照射部4、4的两端部被支架42支承。关于其详细结构在后面说明。
[0046]风扇5是将空气导入风洞I的空气导入机构,由电动马达及安装在该马达上的叶片构成,并被配置在风洞I的中央部。另外,在风扇5的上游侧不接触过滤器盒27地设置有风扇盖罩51。
[0047]第二臭氧发生器6在“熏蒸模式”下工作,并被设置在风洞I的内侧面。第二臭氧发生器6连接有用于将生成的臭氧向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的放出管61。
[0048]离子发生器7在“空气净化模式”下工作,用于向被过滤器组2净化的空气添加负离子。离子发生器7通过向被净化的空气放电而在空气中产生离子。如图4所示,离子发生器7主要由接地极71、高压极72、二极管73构成。接地极71是固定于放出口 Ib的附近的风洞I的板状的部件,将一端部固定于风洞I。接地极71的另一端部与一端部成直角地向风洞I的内侧弯折。在接地极7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左右方向的开孔71a。高压极72是针状的部件,将其一 端固定在支承板74上,将其另一端即前端不接触地被插入接地极71的开孔71a。支承板74的一端部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部75、75被安装在接地极71的一端部。也就是说,接地极71和支承板74沿前后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一体构成。二极管73被固定在与支承板74的高压极72所配置的面相反的面上。二极管73的一端经由配线76与交流电源78电连接,另一端与高压极72的一端部电连接。
[0049]通常,使用直流电源向离子发生器的高压极施加负的高电压,产生负离子。但是,通过如上述离子发生器7那样地构成,通过二极管73对来自交流电源78的交流电进行整流而成为直流电,能够向高压极72施加高电压。因此,在高压极72和接地极71之间施加高电压,在高压极72和接地极71之间产生持续的流光放电。通过该放电,从周围的空气产生负尚子。
[0050]以下,关于“空气净化模式”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工作以及第一臭氧发生器3的周边的结构及工作,使用图2中的(a)、图5及图6进行说明。
[0051]该“空气净化模式”是指通过臭氧对导入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气进行杀菌,进行粉尘的除去及脱臭等来进行净化,再添加负离子并向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放出,由此,对配置有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空间的空气进行净化。
[0052]具体来说,通过处于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工作,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空气被导入风洞I内。此时,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然后,与从放出管33放出的臭氧混合的空气通过用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此时,附着在光触媒过滤器23上的细菌通过臭氧被杀菌。然后,包含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而被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即,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除去未被防尘过滤器21除去的比较小的粉尘和分解臭氧时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产生的粉尘。
[0053]像这样通过了过滤器组2的空气通过风扇5。然后,处于放出口 Ib附近的离子发生器7向被净化了的空气放电,产生负离子,被净化了的空气与该负离子一起从放出口 Ib被放出,从而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周边的空气被净化。
[0054]这里,使用图5及图7说明在第一臭氧发生器3中用于生成臭氧的空气的供给路径。第一臭氧发生器3使用所配置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下部的空气来生成臭氧。空气从第一空气泵35的吸气口 35a被取入,并从排出口经由连接管35b被压送到缓冲箱36。此时,通过缓冲箱36的作用,能够减小由第一空气泵35产生的噪音。缓冲箱36的空气经由连接管36a被供给到第一臭氧发生器3,从该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由第一臭氧发生器3生成的臭氧经由连接管31从与支承部32、32连接的放出管33、33的小孔33a……被放出到风洞I内。
[0055]被供给到第一臭氧发生器3的空气是从第一空气泵35吸入的。这是因为,在第一臭氧发生器3工作时,在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周围没有臭氧,从而无论从哪里吸引,第一空气泵35都不会吸入臭氧。
[0056]以下,关于“熏蒸模式”所使用的第二臭氧发生器6及该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电气系统的结构,使用图6至图9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拆下了背板及风洞I的一部分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状态的后侧视图,是表示风扇5的下游侧的风洞I的状态的图。
[0057]第二臭氧发生器6如上所述地设置在风洞I内的风扇5的下游侧。被该第二臭氧发生器6取入的空气是通过`风洞I的过滤器组2而被净化了的不含臭氧的空气。然后,该被净化了的空气经由吸入管62、第二泵63、连接管64被供给到第二臭氧发生器6,在第二臭氧发生器6中生成臭氧并通过放出管61被放出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
[0058]吸入管62由柔软的管构成,将其吸入口设置在风洞I的中途部。吸入管62贯穿风洞1,且是风洞I的一部分,并沿着覆盖风扇5的风道11的外侧面朝向下方延伸。而且,吸入管62的出口与处于外壳80的下部的第二泵63的吸入口连接。
[0059]第二泵63的排出口与连接管64的入口即一端连接。连接管64由柔软的管构成,与吸入管62同样地沿覆盖风扇5的风道11的外侧面朝向上方延伸。而且,连接管64的出口即另一端与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取入口连接。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排出口与放出管61的入口连接。放出管61被固定在风洞I的内侧面,其放出口设置成为风洞I的放出口 Ib也就是上部盖罩82的上表面的外侧。
[0060]第二臭氧发生器6设置在风洞I的放出口 Ib附近的后侧面。第二臭氧发生器6设置在风洞I的放出口 Ib附近。具体来说,将开孔12设置于风洞I的一部分,堵塞该开孔12地固定聚丙烯等的绝缘性的板9。第二臭氧发生器6配置在该板9的一侧面即后侧面的右侧,也就是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左右中央。使第二臭氧发生器6工作的高压电源91配置在另一侧面即前侧面的左侧。也就是第二臭氧发生器6配置在风洞I的外侧。
[0061]连接高压电源91和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配线由第一高压线92、第二高压线93、第一接地线94、第二接地线95构成。在板9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隔开间隔的2个孔。在其上方的孔中插入有螺钉96,在其下方的孔中插入有螺钉97。一端被固定在高压电源91的第一高压线92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6被固定在板9的前侧面。一端被固定在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第二高压线9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6被固定在板9的后侧面。也就是说,第一高压线92和第二高压线93通过螺钉96被电连接。而且,一端被固定在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第一接地线94通过螺钉97被固定在板9的后侧面。一端被固定在高压电源91的第二接地线95的另一端通过螺钉97被固定在板9的前侧面。也就是说,第一接地线94和第二接地线95通过螺钉97被电连接。
[0062]通过像这样地构成,通过高压电源91的高压电力,使电流向第一高压线92、螺钉96、第二高压线93、第二臭氧发生器6、第二接地线95、螺钉97、第一接地线94流动,第二臭氧发生器6工作而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臭氧。
[0063]通常,在将高压线与第二臭氧发生器6连接的情况下,使用绝缘子确保电气绝缘。但是,如上所述地在绝缘性的板9上开设孔,通过导电性的螺钉96、97螺合固定(& I;止At石)各线92、93、94、95,由此能够确保空间距离、沿面距离。
[0064]以下,关于“熏蒸模式”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工作,使用图2中(b)、图7及图8进行说明。
[0065]通过风扇5的工作,被导入风洞I内并通过过滤器组2净化,且不含臭氧的空气从处于风扇5附近的吸入管62的吸入口被吸入第二泵63,再经由连接管64被压送到第二臭氧发生器6。第二臭氧发生器6从通过第二泵63被压送的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臭氧,并经由放出管61被放出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空气净化装置100持续地进行该工作,由此使外部空间的臭氧浓度上升到设定浓度。另外,由于第二臭氧发生器6发热,所以在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后方的风洞I内设置有冷却风扇65。冷却风扇65将通过过滤器组2而净化且不含臭氧的空气作为冷却风。
[0066]与该工作同时,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处于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工作被导入风洞I的内部。但是,风扇5以微速工作,由该工作所产生的对含有臭氧的空气的导入被调整成与“空气净化模式”相比极小的流量。此时,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而且,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由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然后,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由此被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S卩,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通过了防尘过滤器21的比较小的粉尘及臭氧分解过滤器24分解臭氧时产生的粉尘。
[0067]空气净化装置100具有:外壳80,其具有导入空气的吸气口 la、Ia和放出空气的放出口 Ib ;风洞I,其连接所述吸气口 la、Ia和所述放出口 Ib ;第一臭氧发生器3,其产生导入所述风洞I的臭氧;过滤器组2,其内置于所述风洞I且具有将臭氧分解成氧气的臭氧分解过滤器24、和位于该臭氧分解过滤器24的下游侧且除去从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排出的小的粉尘的第一 HEPA过滤器26 ;
[0068]空气净化装置100将从所述吸气口 la、Ia导入风洞I的空气与由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臭氧混合,并按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24、所述第一 HEPA过滤器26的顺序通过,并从所述放出口 Ib放出;
[0069]空气净化装置100具有将所产生的臭氧放出到所述外壳80的外部的第二臭氧发生器6,该第二臭氧发生器6使用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组2的空气而产生臭氧。
[0070]通过这样地构成,使用通过过滤器组2而被净化且不含臭氧的空气,由此,向第二臭氧发生器6压送空气的第二泵63等零件难以老化。
[0071]另外,空气净化装置100中的用于从输入电力生成所需的输出电力的电路即电源电路,附带绝缘变压器8。该绝缘变压器8用于应对噪声,并且通过替换成在使用空气净化装置100时对应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应对不同的电源电压。
[0072]以下,对部分变更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的结构而成的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A、2B进行说明。
[0073]首先,过滤器组2A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中追加了第二 HEPA过滤器22的过滤器组。如图10所示,在光触媒过滤器23和臭氧分解过滤器24之间设置有第二 HEPA过滤器22,一体地构成光触媒过滤器23、第二 HEPA过滤器22、臭氧分解过滤器24、脱臭过滤器25、第一 HEPA过滤器26的与风洞I接触的部分,从而作成过滤器盒271。该第二 HEPA过滤器22配置在防尘过滤器21的下游侧,除去不能通过防尘过滤器21集尘的空气中的小的粉尘或细菌。
[0074]通过这样地构成过滤器组2A,在“空气净化模式”中,通过处于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工作,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空气被导入风洞I内。此时,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然后,与从放出管33放出的臭氧混合的空气通过用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此时,附着在光触媒过滤器23上的细菌由臭氧杀菌。与臭氧混合的空气通过第二 HEPA过滤器22,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小的粉尘、细菌。此时,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22上的细菌通过臭氧被杀菌。然后,包含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由此进行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即,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在分解臭氧时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产生的粉尘。
[0075]通过这样地构成过滤器组2A,在“熏蒸模式”中,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处于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微速的工作被导入风洞I的内部。此时,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而且,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用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与臭氧混合的空气通过第二 HEPA过滤器22,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小的粉尘、细菌。然后,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由此被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SP,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在臭氧分解过滤器24分解臭氧时产生的粉尘。使用被过滤器组2A不含臭氧的被净化了的空气,第二臭氧发生器6生成熏蒸用的臭氧。
[0076]所述过滤器组2A具有第二 HEPA过滤器22,其设置在导入所述风洞I内的臭氧的下游且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24的上游。
[0077]通过这样地构成,在“空气净化模式”下通过第一臭氧发生器3对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22上的细菌进行杀菌,在“熏蒸模式”下通过来自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臭氧对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22上的细菌进行杀菌。
[0078]过滤器组2B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盒27的上游侧追加第二 HEPA过滤器22的过滤器组。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二 HEPA过滤器22单独地设置在防尘过滤器21和过滤器盒27的光触媒过滤器23之间。第二 HEPA过滤器22设置在放出臭氧的放出管33的下游侧且照射部4的上游侧。
[0079]通过这样地构成过滤器组2B,在“空气净化模式”中,通过处于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工作,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空气被导入风洞I内。此时,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然后,与从放出管33放出的臭氧混合的空气通过第二 HEPA过滤器22,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小的粉尘、细菌。此时,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22上的细菌由臭氧杀菌。而且,通过用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此时,附着在光触媒过滤器23上的细菌通过臭氧被杀菌。然后,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由此进行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即,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在分解臭氧时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产生的粉尘。
[0080]通过这样地构成过滤器组2B,在“熏蒸模式”中,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外部的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风洞I的中途部的风扇5的微速的工作被导入风洞I的内部。此时,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防尘过滤器21,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大的粉尘。而且,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第二 HEPA过滤器22,由此除去空气中的比较小的粉尘、细菌。通过用照射部4的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由此除去空气中的臭气。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臭氧分解过滤器24,由此,臭氧被分解。除去了臭氧的空气通过脱臭过滤器25,由此被脱臭。该空气通过第一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从臭氧分解过滤器24排出的粉尘。即,该空气通过第一 HEPA过滤器26,由此除去在臭氧分解过滤器24分解臭氧时产生的粉尘。使用通过过滤器组2B且不含臭氧的被净化了的空气,在第二臭氧发生器6中,生成熏蒸用的臭氧。
[0081]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通过来自第一臭氧发生器3或第二臭氧发生器6的臭氧对附着在第二 HEPA过滤器22上的细菌进行杀菌。
[0082]而且,第二 HEPA过滤器22被配置在过滤器盒27的上游,从而仅更换上游的容易污染的第二 HEPA过滤器22也是容易的。
[0083]以下,为了说明过滤器组2、2A、2B的更换方法,首先,对与过滤器组2、2A对应的照射部4的支承构造,使用图3、图7进行说明。
[0084]支架42是将其中央大开口以便空气能够通过的以框架为主的构造,并具有保持部43a、43b、支承部44、44、插入部45、45、配线保持部46、46和放出管支承部34、34。
[0085]保持部43a、43b是用于保持照射部4的部分。位于照射部4的下部附近的保持部43a是从框架中央的大的开口的下端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位于照射部4的上部附近的保持部43b是仅框架的上端部的左右中央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该保持部43b的上部周边从正面观察成为左右中央被切开的状态。而且,在保持部43a、43b上沿上下方向开设有能够插入照射部4的两端部的插入口。该插入口借助缓冲材料43c……保持照射部4、4的两端部。
[0086]支承部44、44是用于将保持照射部4的支架42固定于风洞I的部分。支承部44、44由从支架4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突起形成。该支承部44形成有螺纹孔44a、44a。
[0087]插入部45、45是用于将保持照射部4的支架42固定于风洞I的外部的部分。插入部45、45由向框架的上端部的上方突出的突起形成。[0088]配线保持部46、46是用于保持照射部4的配线47、47的部分。配线保持部46、46通过将框架的左右端部向前方弯折、再将该弯折部分的中途部向框架的中央弯折而形成。
[0089]放出管支承部34、34用于支承放出管33、33的上端部。放出管支承部34、34由板材构成,通过焊接等将一端部(上端部)固定在配线保持部46、46的外侧的面上。放出管支承部34、34的另一端部即下端部是通过使板材弯曲而向框架的外侧延长而成的。在另一端部上形成有能够插入放出管33、33的上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开口。
[0090]照射部4经由配线47、47、48、48与位于风洞I的上方也就是外壳80的上部的未图示的电源连接。而且,与照射部4的下端部连接的配线47、47沿着支架42的配线保持部46的内侧面并以适当的间隔固定,并与支架42的上方的电源连接。另外,与照射部4的上端部连接的配线48、48也同样地与电源连接。
[0091]另一方面,对保持照射部4、4的支架42进行固定的部分分别形成在风洞I的内部及风洞I的外部。
[0092]风洞I内的支架42的固定点是承接部49、49。该承接部49、49从支承板41向上方突出地设置,并且成为与支架42的支承部44、44的44a、44a相同的间隔地形成螺纹孔49a、49a。在将支架42固定于风洞I时,使支架42的支承部44、44的螺纹孔44a、44a与承接部49、49的螺纹孔49a、49a匹配,并由蝶形螺栓40、40固定。
[0093]风洞I的外部的支架42的固定点是面板83的插入口 83a、83a。该面板83固定于处于风洞I的吸气口 Ia上方的前板84,面板83的下端部稍向前板84的下端的风洞I侧突出地设置。在该面板83的突出部分上形成有将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插入口 83a、83a。该插入口 83a、83a的左右的间隔与支架42的插入部45、45的间隔大致相同。
[0094]以下,对与过滤器组2B对应的照射部4的支承构造,使用图12及图13进行说明。
[0095]由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B对应,所以支架421采用从前述的支架42拆除放出管支承部34、34的构造。而且,风洞I内的支架421的固定点即承接部49、49将与支承部32、32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隔设置成能够隔设第二 HEPA过滤器22的间隔。由此,支承板411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得比支承板41长(参照图3)。
[0096]同样地,对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B的更换的方法进行说明。
[0097]从图1所示的空气净化装置100的状态开始,操作者首先拆下形成有风洞I的吸气口 Ia的前门81,由此,从外壳80拆下防尘过滤器21、21。防尘过滤器21、21能够从前门81的后侧拆下。而且,操作者从支承部32、32拔出位于该前门81的后侧(下游侧)的放出管33、33,并拆下第二 HEPA过滤器22。
[0098]然后,如图13所示,呈现出被支架421保持的照射部4、4。该照射部4、4通过支架421被支承在风洞I上,并且其配线47、47、48、48与位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上部的电源连接,从而只要不分解外壳80的上部,就不能从空气净化装置100分离。
[0099]因此,操作者从支承部44、44及承接部49、49拆下蝶形螺栓40、40。而且,如图14中的(a)所示,以支架421的上部为支点轴,将其下部向前上方抬起,如图14中的(b)所示,再使插入部45、45与插入口 83a、83a的位置对齐。然后,从风洞I的上部向前方突出地使支架421成为大致水平,操作者将向支架421的后方突出的插入部45、45插入面板83的插入口 83a、83a (参照图14 (b)中的箭头)。然后,如图12所示,插入部45的上表面与风洞I的内侧面接触,由此,支架421在能够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固定在外壳80上。
[0100]在保持该照射部4的支架421被固定在外壳80上的状态下,操作者从风洞I拆下过滤器盒27,由此,能够从空气净化装置100拆下全部的过滤器组2。
[0101]而且,将过滤器组2B作为新的过滤器组,与前述顺序相反地进行配置,由此完成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过滤器更换。
[0102]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在所述过滤器组2具有用光线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23,在该光触媒过滤器23的上游侧具有将照射光线的照射部4设置于风洞I的支架421,该支架421具有插入部45,将该插入部45插入所述风洞I附近的设置在所述外壳80上的插入口 83a,该支架421固定于所述风洞I的外部。
[0103]通过这样地构成,照射部4通过支架421被固定于风洞I的外部,由此,不必用手支承照射部4,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位于照射部4的下游侧的过滤器组2的更换。
[0104]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2、2B的更换中,在拆下前门81时,如图7所示,放出管33、33的下端部在风洞I侧被固定在支承部32、32,放出管33、33的上端部被固定在放出管支承部34、34。因此,使放出管33、33向上方移动而从支承部32、32拔出放出管33、33的下端部。而且,在使放出管33的下端部向前方移动的同时使其向下方移动,由此,从放出管支承部34、34拔出放出管33、33。在该放出管33、33从支架42被拆下的状态下,与支架421同样地,通过将支架42的插入部45插入到插入口 83a,如图3所示地插入部45的上表面与风洞I的内侧面接触,由此,支架42能够在保持水平状态的同时固定在外壳80上。
[0105]附图标记的说明
[0106]I 风洞
[0107]Ia 吸气口
[0108]Ib 放出口
[0109]2 过滤器组(第一实施方式)
[0110]2A过滤器组(第二实施方式)
[0111]2B 过滤器组(第三实施方式)
[0112]3 第一臭氧发生器
[0113]4 照射部
[0114]6 第二臭氧发生器
[0115]22 第二 HEPA 过滤器
[0116]23 光触媒过滤器
[0117]24 臭氧分解过滤器
[0118]26 第一 HEPA 过滤器
[0119]27 过滤器盒
[0120]42 支架
[0121]45 插入部
[0122]62 吸入管
[0123]63 第二泵
[0124]64 连接管[0125]80 外壳
[0126]83a 插入口
[0127]100空气净化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外壳,其具有导入空气的吸气口和放出空气的放出口 ;风洞,其连接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放出口 ;第一臭氧发生器,其产生导入所述风洞的臭氧;和过滤器组,其内置于所述风洞并且具有臭氧分解过滤器和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该臭氧分解过滤器将臭氧分解成氧气;该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处在该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下游侧且除去从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排出的粉尘,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将从所述吸气口导入所述风洞的空气与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混合,并按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所述第一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的顺序通过,从所述放出口放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将所产生的臭氧放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的第二臭氧发生器, 该第二臭氧发生器使用通过了所述过滤器组的空气而产生臭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组具有第二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该第二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处在向所述风洞内导入的臭氧的下游,且设置在所述臭氧分解过滤器的上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过滤器组中具有通过光线进行激活的光触媒过滤器, 在该光触媒过滤器的上游侧具有将照射光线的照射部设置于所述风洞的支架, 该支架具有插入部,将该插入部插入所述风洞附近的设置于所述外壳的插入口,并且该支架固定在所述风洞的外部。
【文档编号】F24F1/02GK203478445SQ201320544739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菊池正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Ihi芝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