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及其回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9309阅读:3295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及其回风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及其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本实用新型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并且有利于提高风管机运行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风管机及其回风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管机及其回风箱。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带回风箱的风管机包括后回风和下回风两种回风方式。其中,后回风是通过将回风箱的下回风口封闭实现,即通过螺钉将钣金件固定在回风箱的下回风口 ;而下回风是通过将回风箱的后回风口封闭实现,即将所述钣金件从回风箱的下回风口拆卸下来,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回风箱的后回风口。
[0003]上述这种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相互切换的操作方式比较麻烦,并且在拆装螺钉及钣金件的过程可能还会导致机组位置移动以及结构变形等问题出现,继而会造成机组运行不良甚至损坏。
[0004]因此,如何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可靠转换,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旨在实现方便、快捷的转换回风方式。
[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
[0007]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遮风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轴套。
[0008]优选地,所述遮风板的一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片和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上,所述卡簧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内侧壁弹性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部分叠加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簧具有分别呈U形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所述卡簧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遮风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
[0012]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或后回风口上设有过滤网。
[0013]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所述箱体的后回风口处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后侧面延伸设置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上分别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的第二固定件。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管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遮风板与箱体铰接在一起,并使得遮风板以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当将该遮风板翻转至箱体的下回风口时,通过下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固定,以将后风口封闭而实现后回风;当将该遮风板翻转至箱体的后回风口时,通过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固定,以将后风口封闭而实现下回风,由于在切换下回风和后回风的过程中,遮风板的一侧始终与箱体连接,不需要再固定,且另一侧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因此,该风管机的回风箱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下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后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右视图;
[0023]图7是图5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
[00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参照图1至图7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下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后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不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5的一应用状态不意图。
[0027]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10,设于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的下回风口 a和后侧面102的后回风口 b,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b封闭适配的遮风板20,所述遮风板20与所述箱体10铰接,所述遮风板20以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和后侧面102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20的第一固定件30。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可为方便操作的插销或者卡扣,第一固定件30的数量可根据固定遮风板20的效果设置。其中所述遮风板20与所述箱体10铰接,所述遮风板20以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可通过以下两种结构实现:
[0028]第一种: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连接轴40,所述遮风板2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0转动适配的轴套21。该结构中第一连接轴40固定在箱体10上为第一连接轴40的一端固定在箱体10的左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10的右侧面上。其中,遮风板20通过轴套21与第一连接轴40转动连接。安装好后,该遮风板20以第一连接轴40为轴线既可向下侧面101翻转,又可向后侧面102翻转。当将遮风板20向下侧面101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下回风口 a被遮风板20封闭,即实现后回风方式;当遮风板20向后侧面102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后回风口 b被遮风板20封闭,即实现下回风方式。
[0029]第二种:所述遮风板20的一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0的左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0的右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该结构中第二连接轴与箱体10转动连接,遮风板20与第二连接轴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可在箱体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与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安装好后,该遮风板20以第二连接轴为轴线既可向下侧面101翻转,又可向后侧面102翻转。当遮风板20向下侧面101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遮风板20将下回风口a封闭,即实现后回风方式;当遮风板20向后侧面102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遮风板20将后回风口 b封闭,即实现下回风方式。
[0030]以上两种结构均实现了遮风板20与箱体10铰接在一起,以及遮风板20以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的目的。并且,这两种结构均通过第一固定件30固定,因此,应用了以上两种结构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
[0031]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回风箱通过将该遮风板20与箱体10铰接在一起,并使得遮风板20以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当将该遮风板20翻转至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时,通过下侧面101上的第一固定件30固定,以将下风口封闭而实现后回风;当将该遮风板20翻转至箱体10的后回风口 b时,通过后侧面102上的第一固定件30固定,以将后回风口 b封闭而实现下回风,由于在切换下回风和后回风的过程中,遮风板20的一侧始终与箱体10连接,不需要再固定,且另一侧通过第一固定件30固定,因此,该风管机的回风箱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
[0032]具体的,参照图1、图5、图6及图7,为了实现简易、可靠的固定住遮风板20,所述箱体10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30的卡槽31,所述第一固定件30包括固定片301和卡簧302,所述卡簧302具有分别呈U形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所述卡簧302的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片301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卡槽31的数量对应第一固定件30的数量设置,且各卡槽31设置在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边缘,本实施例中的卡槽31优选设置在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与第一连接轴40相对的一侧边缘以及箱体10的后回风口 b与第一连接轴40相对的一侧边缘,从而方便卡槽31与对应的第一固定件30配合以固定住遮风板20。当第一固定件30安装在卡槽31内时,卡簧302的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分别与卡槽31的两对应的内侧壁弹性抵接,从而使卡簧302固定。并且,当卡簧302固定在卡槽31内后,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的U形开口分别正对卡槽31的两侧。由于卡簧302的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302b部分别与卡槽31的两侧壁弹性抵接,使得按压并移动卡簧302时,可带动固定片301在卡槽31内沿槽底至槽口的方向来回移动。
[0033]当确认好回风方式并将遮风板20翻转好后,挤压卡簧302,使卡簧302的两固定端部与卡槽31的两内侧壁脱离,然后将固定片301从卡槽31内拉出一部分,直至固定片301压住遮风板20,此时松开卡簧302,使卡簧302的两端部重新与卡槽31的两内侧壁抵接,以支撑住固定片301,进而通过固定片301将遮风板20固定。
[0034]进一步地,参照图5至图7,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片301包括第一固定片301a和第二固定片301b,所述第一固定片301a与所述第二固定片301b部分叠加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簧302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片301b上。该卡簧302的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均从第二固定片301b至第一固定片301a的一端伸出,当该卡簧302在受力弹性形变时,第一固定端部302a和第二固定端部302b可以收容于第一固定片301a与第二固定片301b相对的一侧,从而可方便按压卡簧302使其与卡槽31的内壁脱离。
[0035]进一步地,参照图2及图7,为了防止在翻转遮风板20而切换风向时,第二固定片301b从卡槽31伸出的部分过高而阻挡遮风板20与下回风口 a或后回风口 b的闭合,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遮风板20上设有缺口 50,所述缺口 50与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上的第一固定件30闭合适配,所述缺口 50与所述箱体10的后侧面102上的第一固定件30闭合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安装在卡槽31内时,一部分处于卡槽31内部,一部分处于卡槽31外(方便拉出第一固定件30),当遮风板20与下回风口 a或者后回风口 b闭合时,该缺口 50可方便第一固定件30穿过,从而不会因第一固定件30阻挡而导致遮风板20不能闭合。
[0036]进一步地,为了对下回风和后回风进行灰尘过滤,以提高空气质量,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或后回风口 b上设有过滤网(图未示)。实现下回风时,将过滤网平铺在下回风口 a处进行固定;实现后回风时,将过滤网平铺在后回风口 a处进行固定。
[0037]进一步地,为了防止遮风板20被第一固定件30固定后向箱体10内移动,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处设有第一翻边401,所述第一翻边40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0相对的一侧垂直;所述箱体10的后回风口 b处设有第二翻边402,所述第一翻边402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0相对的一侧垂直。本实施例中,可将上述卡槽31设置在箱体10的回风口处的侧壁上,第一固定件30安装在卡槽31内。当遮风板20盖合后,该遮风板20与第一翻边401或者第二翻边402贴合,此时,从箱体10侧壁上的卡槽31内拉出第一固定件30,并使之压住遮风板20,即实现遮风板20固定。同时,由于第一翻边401或第二翻边402的限位阻挡,使得遮风板20不会向箱体10内移动。另外,该第一翻边401和第二翻边402还可方便固定过滤网。
[0038]进一步地,参照图2,为了方便在回风口安装过滤网,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轴40上设有沿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延伸设置的第三翻边403,所述第一连接轴40上设有沿所述箱体10的后侧面102延伸设置的第四翻边404,所述第三翻边403和第四翻边404上均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的第二固定件60。本实施例中,实现下回风时,将过滤网平铺在下回风口 a处的第一翻边401和第三翻边403上,然后通过第一翻边401上的第一固定件30和第三翻边上的第二固定件60配合将过滤网的两侧分别固定。实现后回风时,将过滤网平铺在后回风口 b处的第二翻边402和第四翻边404上,然后通过第二翻边401上的第一固定件30和第四翻边上的第二固定件60配合将过滤网的两侧分别固定。其中第二固定件60可为插销或者其他适于将过滤网固定在箱体10上的结构,本优选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件60的结构与第一固定件30—致,同时,第二固定件60的结构可参照第一固定件30,此处不再赘述。应当注意的是,该第二固定件60为第一固定件30时,需要在第三翻边403和第四翻边404上设置与卡槽31同样的卡持槽,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件60。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连接轴40上设置第一翻边401和第三翻边403还有利于加强第一连接轴40的强度。
[003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管机,该风管机包括上述风管机的回风箱,所述风管机的回风箱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风管机中使用了上述风管机的回风箱,因此,本实用新型风管机进行回风方式转换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有效地的提高了风管机运行的可靠性。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遮风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轴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风板的一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片和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上,所述卡簧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内侧壁弹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部分叠加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簧具有分别呈U形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所述卡簧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风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或后回风口上设有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所述箱体的后回风口处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后侧面延伸设置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上分别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的第二固定件。
10.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
【文档编号】F24F1/00GK203518152SQ201320605296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王谦, 黄志方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