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412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导风板、挡风板、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左右对称设置,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后端均固定有固定座,导风板左端与左固定杆前端固连,导风板右端与右固定杆前端固连,挡风板左端设有一端与其固连的左连接片,左连接片另一端与左连接杆转动连接,左连接片中部与左固定杆连接;挡风板右端设有一端与其固连的右连接片,右连接片另一端与右连接杆转动连接,右连接片中部与右连接杆连接;挡风板的数量为多块,靠近导风板的挡风板旋转后能够与挡风板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且操作简便,可有效增大空调风向的调节角度,避免空调风对人体直吹。
【专利说明】—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尤其是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几乎已经成了每个家庭的必须品,而办公等公共场所空调则更为常见。空调的冷热风通过空调的出风口吹出,空调的出风口一般都具有一个风向调节挡板,能够根据每个用户对风向的需求进行调节。但是空调自身的风向调节挡板所调节的风向范围极为有限,尤其是壁挂式空调,难免会对着人的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直吹,时间久了,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可能会直接造成感冒和各种疾病,同时也会造成成年人的抵抗力下降、头痛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制造安装方便、操作简便,可有效增大空调风向的调节角度,避免空调风对人体直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固定杆、右固定杆、导风板、挡风板、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的后端均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导风板的左端与左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的右端与右固定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设置在导风板与固定座之间,所述挡风板的左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的左连接片,所述左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左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接片的中部通过第二螺丝与左固定杆相连接;所述挡风板的右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三螺丝固定连接的右连接片,所述右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右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的中部通过第四螺丝与右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挡风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挡风板前后设置且均与导风板相平行,靠近导风板的挡风板旋转后能够与挡风板紧密贴合。
[0005]上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中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调节把手。
[0006]上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挡风板均匀设置。
[0007]上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片与左连接杆通过第一固定销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与右连接杆通过第二固定销转动连接。
[0008]上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固定杆后端的固定座与左固定杆一体成型,位于右固定杆的后端的固定座与右固定杆一体成型。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方便、操作简便。
[0011]2、本实用新型挡风板为多块,安装在左固定杆与右固定杆之间,与左固定杆、右固定杆和导风板形成似百叶窗结构,可以随意调节转动,改变空调的风向,有效增大空调风向的调节角度,避免空调风对人体直吹,必要时可以将挡风板完全关闭或完全打开,使空调风向上或向下循环。
[0012]3、本实用新型对壁挂式空调风向的调节不受空调安装位置的限制,且调节方便。
[0013]4、本实用新型制作方便,制造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
[001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连接片、右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
1-1 —左固定杆;1-2—右固定杆;2—挡风板;
3-1—左连接片;3-2—右连接片;4-1 一左连接杆;
4-2—右连接杆;5—导风板;6 —固定座;
7—第一螺丝;8—第二螺丝;9 一第三螺丝;
10—第四螺丝;11 一调节把手;12-1 —第一固定销;
12-2 —第二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固定杆1-1、右固定杆1-2、导风板5、挡风板2、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所述左固定杆1-1和右固定杆1-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固定杆1-1和右固定杆1-2的后端均固定有固定座6,所述导风板5的左端与左固定杆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5的右端与右固定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2设置在导风板5与固定座6之间,所述挡风板2的左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一螺丝7固定连接的左连接片3-1,所述左连接片3-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杆4-1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接片3-1的中部通过第二螺丝8与左固定杆1-1相连接;所述挡风板2的右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三螺丝9固定连接的右连接片3-2,所述右连接片3-2的另一端与右连接杆4-2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3-2的中部通过第四螺丝10与右连接杆4-2相连接;所述挡风板2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挡风板2前后设置且均与导风板5相平行,靠近导风板5的挡风板2旋转后能够与挡风板2紧密贴合。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的中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调节把手11,便于摆动左连接杆4-1、右连接杆4-2,以调节挡风板2的角度。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挡风板2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挡风板2均匀设置。[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连接片3-1与左连接杆4-1通过第一固定销12_1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3-2与右连接杆4-2通过第二固定销12-2转动连接。
[0025]本实施例中,位于左固定杆1-1后端的固定座6与左固定杆1-1 一体成型,位于右固定杆1-2的后端的固定座6与右固定杆1-2 —体成型。
[00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经穿过固定座6的螺钉或胀栓(根据墙面材料不同来选取)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壁挂式空调的出风口下方,并使挡风板2对着壁挂式空调的出风口,对壁挂式空调的出风方向进行调节。具体调节时,松动第二螺丝8和第四螺丝10,随意转动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使得挡风板2旋转至合适位置时,拧紧第二螺丝8和第四螺丝10即可,达到改变风向的目的。当靠近导风板5的挡风板2旋转一定角度后与挡风板2紧密贴合时,空调出风便由挡风板2导引水平向上吹出,不会直吹人体。若想让风垂直向下吹出进行循环,转动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使得靠近导风板5的挡风板2与导风板5相垂直即可。本实用新型中,因挡风板2的左端通过第一螺丝7与左连接片3-1固定连接,挡风板2的右端通过第三螺丝9与右连接片3-2固定连接,因此不仅能保证挡风板2与左连接片3-1和右连接片3-2的连接可靠性,且当某一块挡风板2出现问题后,更换简单方便。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固定杆(1-1)、右固定杆(1-2)、导风板(5)、挡风板(2)、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所述左固定杆(1-1)和右固定杆(1-2)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左固定杆(1-1)和右固定杆(1-2)的后端均固定有固定座(6),所述导风板(5)的左端与左固定杆(1-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5)的右端与右固定杆(1-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2)设置在导风板(5)与固定座(6)之间,所述挡风板(2 )的左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一螺丝(7 )固定连接的左连接片(3-1),所述左连接片(3-1)的另一端与左连接杆(4-1)转动连接,所述左连接片(3-1)的中部通过第二螺丝(8)与左固定杆(1-1)相连接;所述挡风板(2)的右端设置有一端与其通过第三螺丝(9)固定连接的右连接片(3-2),所述右连接片(3-2)的另一端与右连接杆(4-2)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3-2)的中部通过第四螺丝(10)与右连接杆(4-2)相连接;所述挡风板(2)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挡风板(2)前后设置且均与导风板(5)相平行,靠近导风板(5)的挡风板(2)旋转后能够与挡风板(2)紧密贴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杆(4-1)和右连接杆(4-2)的中部均设置有与其一体成型的调节把手(11)。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挡风板(2)均匀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片(3-1)与左连接杆(4-1)通过第一固定销(12-1)转动连接,所述右连接片(3-2)与右连接杆(4-2 )通过第二固定销(12-2 )转动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壁挂式空调风向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固定杆(1-1)后端的固定座(6)与左固定杆(1-1) 一体成型,位于右固定杆(1-2)的后端的固定座(6)与右固定杆(1-2) —体成型。
【文档编号】F24F13/15GK203550157SQ20132069744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李建华, 赵松, 王英儒, 王宽, 朱福学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