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暖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暖器,所述的电暖器包含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发热槽,所述的本体的侧面设有一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可活动地设有一组发热头,所述的本体上相应于每个发热头彼此独立地设有一温度调节按钮,所述的发热头上设有一第一出热孔和一第二出热孔,所述的发热头上还设有一温度感应探头,所述的发热头以所述的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由于本发明的电暖器设置了多个相互独立、传热方向可调的发热头,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人数多少灵活调节发热头的使用数量和传热方向,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高效节能。
【专利说明】一种电暖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电暖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暖器,一种把电能转化成热能供人们取暖使用的设备。电暖气可广泛用于住宅、 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在寒冷的冬日为人们驱走严寒,带来温暖与惬意。
[0003] 目前市场上的电暖器多种多样,主要以立式面板发热为主。这样的电暖器发热只 能往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传递,当人数众多的时候,不能兼顾多个方向上的热传递;当 只有一人时,热量也不能集中到一点,造成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设有多个相互独立 发热头且发热头方向可调的电暖器。
[000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电暖器,所述的电暖器包含一本体,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发热槽,所述的本体的侧 面设有一组支架,所述的支架上可活动地设有一组发热头,所述的本体上相应于每个发热 头彼此独立地设有一温度调节按钮。
[0006]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发热头上设有一第一出热孔和一第二出热孔, 所述的发热头上还设有一温度感应探头。
[0007]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发热头以所述的本体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分布。
[0008] 由于本发明的电暖器设置了多个相互独立、传热方向可调的发热头,可以根据实 际使用的人数多少灵活调节发热头的使用数量和传热方向,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高效节能。
[0009]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电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视角。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设有多个相互独立发热头且发热头方向可调的电暖器。
[0015] 如图1、图2所不,一种电暖器1包含一本体21,所述的本体21上设有一发热槽3, 所述的本体21的侧面设有一组支架22,所述的支架22上可活动地设有一组发热头23,所 述的本体21上相应于每个发热头彼此独立地设有一温度调节按钮4。
[0016] 如图1所示,所述的发热头23上设有一第一出热孔52和一第二出热孔53,所述的 发热头23上还设有一温度感应探头51。
[0017]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发热头23以所述的本体21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 布。
[0018] 该发明的电暖器设置了多个相互独立、传热方向可调的发热头,可以根据实际使 用的人数多少灵活调节发热头的使用数量和传热方向,使用起来简单方便、高效节能。
[0019]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 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暖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暖器(1)包含一本体(21),所述的本体(21) 上设有一发热槽(3),所述的本体(21)的侧面设有一组支架(22),所述的支架(22)上可活 动地设有一组发热头(23),所述的本体(21)上相应于每个发热头彼此独立地设有一温度 调节按钮(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头(23)上设有一第一出热 孔(52)和一第二出热孔(53),所述的发热头(23)上还设有一温度感应探头(5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头(23)以所述的本体(21) 的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文档编号】F24D13/00GK104089321SQ201410361397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朱德金 申请人:朱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