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065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套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水槽和吸水滤芯结构,使水通过吸水滤芯输送到风道内,从而进行加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无“白粉”污染、装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发的原理,更加绿色健康。
【专利说明】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空气湿度作为一种描述空气物理状态的参数,与人体的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讲,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 -70%之间的时候,人体直观感觉较为舒适。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采暖期和春季风沙时期,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很低,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对室内进行加湿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加湿技术可分为三大类:电加热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湿膜型加湿技术。但由于电加热技术耗电量大、安全性差;超声波技术对人体不够健康;而湿膜加湿技术中的湿膜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因此这三种加湿技术都不是最理想的加湿方式,因此寻找一种健康理想的加湿装置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吸水滤芯,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
[0004]优选的还包括:包围所述风道的外壁构成的水槽,所述吸水滤芯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内。
[0005]优选的还包括扣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支撑所述吸水滤芯的吸水滤芯承载部。
[0006]优选的所述风道外壁的高度等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高度。
[0007]优选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所述吸水滤芯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上,所述卡环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所述吸水滤芯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与所述卡环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滤芯为多层网状结构。
[0011]优选的还包括:半包围所述风道、与所述水槽贴合对接的加湿壳体;所述水槽包围所述风道的桶状外壁且与所述加湿壳体形成加湿内壳;所述水槽与所述加湿内壳体完整的、环绕所述风道的外壁。
[0012]优选的在所述加湿内壳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与所述加湿壳体贴合对接的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的滑道。
[0013]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的顶面的加湿顶盖和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底面的加湿底盘,所述风道贯穿所述加湿顶盖和所述所述底盘。
[0014]优选的所述加湿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下电源接口和下通信接口,加湿顶盖设置有上电源接口和上通信接口。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括:一底座和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加湿装置、除湿装置和净化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加湿装置为上述的加湿装置。
[0015]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水槽和吸水滤芯结构,使水通过吸水滤芯输送到风道内,从而进行加湿操作,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无“白粉”污染、装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发的原理,更加绿色健康。
[0016]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加装内外环形扣装支撑体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剖视图;
[0021]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加湿装置的吸水滤芯和水槽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的加湿装置,包括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I ;吸水滤芯3,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I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3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使得经过风道的风能够从吸水滤芯3中带走水分或者水蒸气进行加湿工作。
[0024]还包括:包围所述风道I的外壁构成的水槽2,所述吸水滤芯3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2内。
[0025]还包括扣置于所述风道I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2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1、支撑所述吸水滤芯3的吸水滤芯承载部。
[0026]其中,所述风道外壁的高度等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高度。
[0027]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3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4,所述吸水滤芯3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9上,所述卡环4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内,所述吸水滤芯3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10与所述卡环4之间
[0028]通过设置内外环形扣装支撑体9和10,对吸水滤芯3进行固定,并且不对经过风道的风产生阻挡。
[0029]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0030]所述吸水滤芯3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
[0031]所述吸水滤芯3为多层网状结构。
[0032]还包括:半包围所述风道1、与所述水槽2贴合对接的加湿壳体6 ;所述水槽2包围所述风道I的桶状外壁且与所述加湿壳体6形成加湿内壳7 ;所述水槽2与所述加湿内壳7体完整的、环绕所述风道I的外壁。
[0033]在所述加湿内壳7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与所述加湿壳体6贴合对接的所述水槽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的滑道。
[0034]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的顶面的加湿顶盖5和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底面的加湿底盘8,所述风道I贯穿所述加湿顶盖5和所述所述底盘8。
[0035]所述加湿底盘8的底部设置有下电源接口 81和下通信接口 83,加湿顶盖5设置有上电源接口 51和上通信接口 52。
[003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水槽2的内壁包围风道I,吸水滤芯3通过凹槽套装于水槽2的内壁外侧。吸水滤芯3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蒸发效率和净化水槽2中的水,因此吸水滤芯3也沿风道I环状设计,配合水槽2中的环状结构,以使风通过水槽2时,也通过吸水滤芯3,从而提闻加湿速率。
[0037]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吸水滤芯3与风的接触面积,在设计吸水滤芯3结构时,吸水滤芯3高于水槽2的内壁。水槽2的内壁是低于外壁,而吸水滤芯3的高度与外壁的高度相同,因此吸水滤芯3在整个加湿过程中与风的接触面积除了上表面的面积外,还包括高于内壁的吸水滤芯3的侧壁的面积。
[0038]可选的,吸水滤芯3也可以设计成锥形,那么相应的水槽2的内壁的结构也可以相应进行设置。
[0039]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水槽2与加湿装置的壳体为分体结构,在加湿壳体6上设有放置水槽2的凹槽。
[0040]加湿装置的壳体包括加湿顶盖5、加湿壳体6、加湿内壳7和加湿底盘8。其中,力口湿内壳7与加湿壳体6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加湿内壳7上设有凹槽,凹槽的结构与水槽2相配合,以使水槽2可以从加湿装置的壳体上自由拆卸,方便用户的使用。然后水槽2的上部通过上连接条与加湿内壳7连接,加湿内壳7和加湿壳体6的下部与加湿底盘8固定连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接、粘接、卡接等方式。
[0041]此外,加湿内壳7的底部与加湿底盘8有一定间距,并且在加湿壳体6与加湿内壳7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用于控制加湿装置的加湿电脑板(加湿PC),在加湿内壳7的被加湿壳体6包围的一侧可以通过螺栓与加湿底盘8固定,而加湿内壳7的另一侧的底部边缘通过下连接条与加湿底盘8连接。
[0042]可选的,在加湿内壳7的凹槽上可以设有滑轨,并在水槽2底部相应的位置设有滑道,以使水槽2的拆卸更加快捷省力。
[0043]可选的,加湿顶盖5上设有出风口,从出风口可以观察到水槽2中的吸水滤芯3上表面,即可以理解将吸水滤芯3的上表面裸露在空气中,避免出风口的口径设计过小,阻碍水蒸气的蒸发和溢出速度。
[0044]可选的,加湿顶盖5并非直接设置于加湿内壳7和上连接条所形成的上表面上,力口湿顶盖5与该上表面有一定距离,在这个间距中,设置了一系列的组件,例如电源接口和通信接口。在加湿顶盖5上设置了下电源接口和下通信接口 ;同理在加湿底盘8上也设置了相应的上电源接口和上通信接口。因此,这就需要在加湿顶盖5,与加湿内壳7和上连接条所形成的上表面之间设置一个隔离水蒸气的隔离盖,加湿顶盖5与隔离盖固定连接。下电源接口、下通信接口、上电源接口和上通信接口可以是前述的连接器的第一端子排或者第二端子排的结构。
[004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风道I贯穿加湿装置的中心,并且也在吸水滤芯3的中心。
[0046]因为风道I需要从整个加湿装置穿过,所以整个加湿装置可以看成是一个环状结构(横切面),内环和外环的形状可以一致或不同,内环或外环可以是圆形、方形或三角形等结构;加湿装置优选同心的圆环形,即如图3图中所示的结构,这种设计更利于通风和水蒸气的蒸发。
[0047]可选的,内环的形状决定风道I的结构,即风道I的(纵切面)是可以矩形,也可以是梯形等其它结构;为了更好的理解,若风道I的纵切面为矩形,则可以近似理解为风道I为圆柱体或立方体结构,若为梯形,则风道I的结构可以是一种近圆锥体的结构。
[0048]可选的,加湿装置上设有与上述其它装置相连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以是导向结构(如导向槽和导向柱,各装置直接的导向柱与导向槽相应配合设置),如在加湿顶盖5上设有导向槽,并在加湿底盘8上设置导向柱。此外,在加湿顶盖5和加湿底盘8上也可以分别设置下磁铁和上磁铁,以使加湿装置与其它装置通过吸合的方式相连。
[0049]采用上述实施例,可达到以下效果:结构简单、安全性能好、无“白粉”污染、装置易清洗;采用自然蒸发的原理,更加绿色健康。
[0050]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权利要求】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贯穿所述加湿装置内部的风道; 吸水滤芯,扣装在围成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所述吸水滤芯覆盖于作为出风口的所述风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围所述风道的外壁构成的水槽,所述吸水滤芯向下延伸至所述水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置于所述风道的外壁顶部的内环形扣装支撑体,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包括镂空的侧壁,一端与所述水槽的外壁连接,另一端为遮挡所述风道、支撑所述吸水滤芯的吸水滤芯承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的侧壁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吸水滤芯的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和用于卡紧所述吸水滤芯的卡环,所述吸水滤芯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部,且共同扣置于所述内环形扣装支撑体上,所述卡环以能够自由拆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体内,所述吸水滤芯介于所述外环形扣装支撑与所述卡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芯承载部为栅格状结构或网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芯高于所述水槽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滤芯为多层网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包围所述风道、与所述水槽贴合对接的加湿壳体;所述水槽包围所述风道的桶状外壁且与所述加湿壳体形成加湿内壳;所述水槽与所述加湿内壳体完整的、环绕所述风道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内壳的底部设置有滑轨,与所述加湿壳体贴合对接的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滑轨相配合、滑动连接的滑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的顶面的加湿顶盖和设置于所述加湿装置底面的加湿底盘,所述加湿壳体、所述加湿内壳和所述水槽介于所述加湿顶盖和所述加湿底盘之间,所述风道贯穿所述加湿顶盖和所述底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下电源接口和下通信接口,加湿顶盖设置有上电源接口和上通信接口。
13.—种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和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加湿装置、除湿装置或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加湿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文档编号】F24F1/02GK104315644SQ20141047852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友宁, 朱振学, 王建国, 樊明敬, 庄佳兰, 柳爱兵, 董元伟, 闫文明, 吴丽琴 申请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